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稀硫酸法、亚硫酸法、亚硫酸盐法预处理的化学药品添加量对棉秆酶水解的影响,对预处理前后的棉秆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在固液比1∶4、温度180,℃、保温20,min的预处理条件下,纤维素酶用量(相对于绝干底物)10 U/g、纤维二糖酶用量(相对于绝干底物)3.6 U/g的酶水解条件下,稀硫酸法预处理在98%浓硫酸添加量为5.52%时,棉秆的酶水解转化率为42.63%;亚硫酸法预处理在亚硫酸添加量7%时,棉秆的酶水解转化率为81.25%;亚硫酸盐法预处理在98%浓硫酸添加量0.92%、亚硫酸氢钠添加量为8%时,棉秆的酶水解转化率为70.06%.  相似文献   

2.
木薯渣预处理工艺和酶水解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木薯渣为纤维素材料,利用稀酸预处理和绿色木霉产的纤维素酶对植物中的纤维素进行降解,同时,分析了木薯渣的主要组分。结果表明:木薯渣中纤维素含量为46.7%,木质素为16.9%,半纤维素为32.6%;当固液比为1:40,HCI浓度为3.5%,反应时间为3.5h时,进行预处理,可以收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当水解温度为55℃,pH=4.8,纤维素酶用量为120FPA/g,水解时间为28h时,还原糖的释放量为0.191mg/mL。  相似文献   

3.
以大米草为原料,研究高温热水预处理方法和酶添加量、水解工艺等对水解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酶添加量为3.6%,反应时间为72 h时,还原糖得率最高.通过XRD、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手段表征,进一步揭示了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用元素分析、1 H -NMR和1 3C -NMR波谱比较了硫化钠预处理硫酸盐制浆和常规硫酸盐制浆溶出木质素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 ,预处理制浆溶出木质素的硫元素与甲氧基含量及脱木质素反应均不同于常规硫酸盐制浆。硫化钠预处理木质素降解反应有其特殊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酶处理对麦草碱法脱木素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在麦草碱法脱木素前对麦草进行酶处理时酶用量、处理时间及洗涤方式等因素对碱法脱木素效果的影响 ,并对酶处理后麦草浆物理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碱法脱木素前对麦草进行酶预处理 ,可以提高碱法脱木素效率 ,降低碱的消耗 ,同时还可以增加纸浆的白度和强度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绿液(Na2S和Na2CO3)对杨木进行预处理,研究了预处理条件对木质素脱除的影响,并用碱性硝基苯氧化表征预处理后木质素化学结构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杨木原料木质素的碱性硝基苯氧化产物的总得率为2.61 mmol/g,其木质素非缩合部分紫丁香基结构的硝基苯氧化降解产物与愈疮木基摩尔比n(S+SA)/n(V+VA)为2.0; 随着预处理H-因子的升高和用碱量的增加,杨木浆料的木质素脱除率上升,n(S+SA)/n(V+VA)下降; 杨木浆料残余木质素的缩合程度随着木质素脱除率的增加而增大,且紫丁香基丙烷结构比愈疮木基丙烷结构在绿液预处理过程中更容易断裂。  相似文献   

7.
预处理对大豆秸秆纤维素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大豆秸秆纤维素预处理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对预处理前后大豆秸秆的物理结构变化、化学成分变化及预处理条件对酶解产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粉碎结合氨处理对大豆秸秆酶解产糖影响较大,较适宜的预处理条件为大豆秸秆粉碎至140目,10%氨处理24h.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芦苇中木质纤维素的利用率,减少预处理过程中的能耗、水耗及废水,对双螺杆挤压耦合碱预处理芦苇的工艺条件及酶解效果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双螺杆螺纹元件、螺杆转速、碱用量、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对芦苇酶解效果的影响,对比不同预处理前后芦苇纤维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变化;其次,通过对预处理后芦苇的逆流洗涤工艺进行优化,分析芦苇的化学组分和酶解得率;最后,采用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预处理前后芦苇的纤维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双螺杆挤压在KOH用量为4%(质量分数)、温度为90 ℃、保温2 h、逆流洗涤用水量的固液比(m/v)为1∶8的条件下,能够有效破坏芦苇纤维结构,脱除表面蜡质,木质素脱除率达到72%,预处理后芦苇在较低纤维素酶用量(10 FPU/g底物)下,水解48 h后总糖得率达到0.45 g/g(干芦苇)。因此,双螺杆挤压耦合碱预处理可以提高芦苇酶解转化利用率,工艺过程能耗低、水耗低、无废水排放,为芦苇原料化利用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绿色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离子液体预处理废弃棉织物,再经纤维素酶水解.通过偏振光显微镜观察棉纤维的溶解过程,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棉织物处理前后的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AMIM]Cl处理棉织物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是110℃和90min.此条件下,[AMIM]Cl对棉织物纤维素的溶解为物理溶解,处理后纤维素的晶型由Ⅰ型转为Ⅱ型,结晶度比未处理时降低了57%.再生纤维素酶解48h后还原糖得率达96%,约为未处理的6倍.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秸秆预处理及水解生成可发酵性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玉米秸秆的湿氧化预处理获得的可发酵性糖量进行探讨。通过不同的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对比试验确定最佳玉米秸秆预处理条件。在此实验条件下,玉米秸秆中纤维素经酶转化成葡萄糖的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麦秸秆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稀酸水解实验研究,探讨了原料与稀硫酸的固液比,反应时间、稀硫酸浓度和温度对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为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确定麦秸秆最佳水解条件是:固液比为1∶8、0.6%稀硫酸在160℃下反应1 h,得到还原糖浓度50.34 g/L、得率为61.96%.  相似文献   

13.
用纤维素酶对氨预处理后的大豆秸秆进行酶水解,继而研究了用干酪乳杆菌及清酒乳杆菌进行L-乳酸发酵.结果表明,实验务件下,5%的大豆秸秆经酶水解后,还原糖质量分数为242.25mg/g,纤维素糖化率为51.22%.清酒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及该2种混合菌种发酵酶解液所得L-乳酸的转化率分别为48.27%、56.42%和71.05%.  相似文献   

14.
张中霞  胡军周  吕迎 《河南科学》2003,21(6):738-741
碱法草浆黑液碱性大、木素含量高、成分复杂,极难处理,利用微生物酸化技术将黑液预酸化,在不添加任何营养的条件下,不仅可使pH值下降至中性,而且CODcr、木素含量均有所下降,再经酸析木素比直接酸析木素节约用酸40%左右,极大的降低了处理成本,提高了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微波辅助硫酸、氢氧化钠预处理对玉米秸秆酶解糖得率的影响,并对温度、酸碱添加量、预处理时间、液固比4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预处理的最佳条件为:微波-硫酸预处理时,温度190℃,硫酸质量浓度为10 g/L,预处理时间3 min,液固比20(硫酸体积(mL)与玉米秸秆质量(g)之比)条件下,预处理得糖率及酶解得糖率分别为44.6%和30.3%;微波-氢氧化钠预处理时,温度130℃,氢氧化钠质量浓度15 g/L,预处理时间7 min,液固比30(氢氧化钠溶液体积(mL)与玉米秸秆质量(g)之比)条件下,预处理得糖率及酶解得糖率分别为1.5%和80.0%。  相似文献   

16.
Stem is an important organ consisting of storage, transportation and mechanical tissues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yield. There is an irregular cavity in the ce- real crop stems and the lower the location, the shorter and thicker the walls of the internode…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和化石能源的日益短缺,氢能作为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厌氧发酵生物制氢是利用生物技术分解有机废弃物制备氢气,该工艺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廉等优点。以稻草秸秆为发酵底料,以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物,研究酸碱预处理对秸秆发酵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H2SO4预处理为最佳的预处理方式;稻草秸秆经1%的H2SO4预处理后发酵气中氢气的最大含量、最高比产氢速率和最高氢气产率分别为47.68%、4.67mL/(h.g)和59.21 mL/g;经1%的NaOH预处理后发酵气中氢气的最大含量、最高比产氢速率和最高氢气产率分别为41.92%、3.24 mL/(h.g)和42.02 mL/g;发酵液相中主要产物为乙醇、乙酸和丁酸。  相似文献   

18.
以三聚氯氰为改性剂,在碱性条件下对稻草进行接枝改性,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方法分析了改性前后稻草的结构,采用稀酸催化稻草水解的方法测试了改性稻草的水解性能,探讨了改性稻草的水解效率随改性剂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未改性稻草水解后的还原糖得率为29.9%,而三聚氯氰改性稻草酸水解后还原糖得率随改性剂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当三聚氯氰的质量分数为9.6%时,还原糖得率最高,达到45.5%。说明对稻草进行适当的化学改性,可以提高其水解效率。  相似文献   

19.
小麦(Triticumaestivum)根尖细胞分化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EC4.3.1.5]和对香豆酸辅酶A联结酶[4CL,EC6.2.1.12]的活性从分生区至成熟区逐渐增加.PAL活性在分生区细胞中为0.4CL活性近似为0.在成熟区细胞中PAL和4CL活性均增加到最大.木质素的含量变化与PAL和4CL活性存在着平行性,同样在分生区细胞中木质素含量很低,到伸长区稍许增加,至成熟区增加最多.PAL和4CL是木质素合成的开始步骤和关键酶.木质素主要在管状分子和细胞壁次生加厚时沉积,是细胞分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