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生态入侵及其对植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生态入侵的概念、入侵途径、影响入侵的因素和对植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入侵种通过自然途径或人为途径进入本地生态系统,造成对当地植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这种入侵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物种本身的各种特有性质,如繁殖力,抗逆性,适应性,外因有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之分,另外,一些全球变化如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等,对生态入侵也会产生影响,生态入侵对植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它的预防和控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与生态安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外来生物在丰富了区域生物物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象越来越严重,入侵生物种类多,来源广泛;入侵面积大,被入侵的生态系统多;入侵范围不断扩大,潜在生态危害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生物入侵及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物入侵的概念、入侵途径、影响入侵的因素及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生物入侵通过自然途径或人为途径进入本地生态系统,造成对当地生态安全的影响。这种入侵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另外,全球变化如气候、酸雨、氮素沉积等,对生物入侵也会产生影响。本文主要从生态环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三个层面研究生物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并探讨了其防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生态入侵     
沈农夫 《今日科技》2002,(11):45-46
所谓生态入侵,顾名思义就是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入侵,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说起来很难使人相信,在我国3万多种高等植物种类中,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就有近百种。它们分布在草原、林地、水域或湿地,生长在农田、荒地或铁路、公路两侧,与本地植物竞争土壤、水分和生存空间,造成了本地生物种类的下降或灭绝。更有甚者,严重威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有些有毒植物造成当地牲畜死亡或生存力下降,同时还在气候、土壤、水分、有机物等方面产生连锁反应。凡此种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不少国家已将解决外来植物生态入侵问…  相似文献   

6.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和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L.) Sweet)是近年来在华南地区造成严重入侵危害的2种恶性杂草.该文综述了它们与入侵性相关的生理生态特征以及化感作用.同时,根据2种植物在入侵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和展望了后续研究中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陈光 《科技潮》2002,(4):43
在生态学领域,近来悄然出现一个新名词——生态入侵。所谓生态入侵,顾名思义,就是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入侵所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说起来很难使人相信,在我国3万多种高等植物种类中,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就有近百种。它们造成了本地生物种类的下降或灭绝。更有甚者,严重威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有些有毒植物造成当地牲畜死亡或生存力下降,同时还在气候、土壤、水分、有机物等方面产生连锁反应。专家认为,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因素制约,那么它很可能无节制地繁衍。我国曾将可作为饲料、观赏和  相似文献   

8.
杨海菊  凌玲  梁华 《广西科学院学报》2013,29(4):247-251,258
在简述广西外来入侵生物的生态类群、入侵途径及其入侵趋势的基础上,分析外来生物入侵对广西原有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环境安全以及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并由此提出建立预警系统,加大检验检疫的执法力度,建立监测和防治体系等预防外来生物入侵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估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入侵物种已对我国生态系统功能造成严重破坏.由于没有市场交易和市场价格,采用机会成本、影子价格或影子工程费用估算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分析森林、农田、草原、湿地、草坪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外来入侵物种对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的损害程度,分别建立了外来入侵物种对森林、农田、草原、湿地、草坪等生态系统的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并在参数估计的基础上,计算了2000年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松突圆蚧是国际公认的十大森林虫害之一,是我国重要外来入侵生物之一,广泛分布于粤闽两省.广东是我国大陆松突圆蚧最早发现的入侵区,1983年疫情得到确认,其给广东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造成极大损失.松突圆蚧入侵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入侵初期与局部发生时期,蔓延与危害显现时期,虫害跨境爆发和综合防控时期.该虫害传播能力强,危害性大、难以根治,且有不断向周边扩散蔓延的趋势,对该虫的防控防治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对于江苏、浙江和上海境内现有的647种杂草,统计了包括入侵能力、生活史、果实大小和数量、繁育系统和对水分环境适应方式等32个植物学和生态学性状.以这32个指标为基础,通过聚类分析将647种杂草分成11个类群.再以入侵能力为独立变量,其他31个性状为因子,应用SPSS13.0软件中的GLM和Bivariate分析模块,探讨了647种杂草作为整体和在不同类群中入侵能力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如果将647种杂草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直根或块根、单性花、多年生、中生或阴生和花部两侧对称等性状的植物入侵能力较弱,而种子(或果实)数量多、生活史短、适生于阳生和湿生环境的植物往往具有较强的入侵性.但是,如果统计各类群中杂草入侵性与性状间的关系,发现在某个杂草类群中与入侵性关系密切的性状,在另外的杂草类群中不一定与入侵性有关.因此,不可能用某个统一的指标体系来评估不同生态适应对策的植物的入侵性.提出,要在特定区域开展外来植物入侵性的预测,首先应了解该地区的杂草有哪些生态适应类群,再判断目的植物更接近于何种杂草类群.  相似文献   

12.
入侵物种作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生物地貌影响. 基于文献调研,以入侵物种与生物地貌的内涵与发展为切入点,总结了入侵物种的生物地貌作用机制与类型,综述了入侵植物、动物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地貌影响、生态后果及其对生态修复与管理的启示,并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一方面,该研究有助于系统认识入侵物种生物地貌效应的重要性及其研究进展;另一方面,聚焦于入侵物种生物地貌影响的生态后果,可为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与管理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3.
外来植物入侵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来植物入侵现象在我国十分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针对我国现有外来植物入侵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不足,本文以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结合生态入侵学、景观生态学,系统构建了外来植物入侵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并在考虑评价对象的尺度和空间特异性特征基础上构建了具体的评价方法,以预测和评估外来植物入侵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等的影响和危害程度.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华南植物园为例,从研究区的界定与景观分析、受体分析、风险源分析、暴露与危害分析以及风险综合评级等几个部分入手,从定量的角度对该区域外来植物入侵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分析,最终通过综合生态风险值表征各个风险小区的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4.
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坚 《海峡科学》2007,(7):26-27,30
外来物种入侵被认为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它已经给我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应当吸收、借鉴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关于此方面的立法经验,构建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调控机制,保护国家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
外来入侵植物威胁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近10多年来,广西新归化植物和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日益增多,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对广西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的影响日益严重。本文介绍了广西外来入侵植物发生的原因、基本特点、发展趋势、对生物多样性和农林牧渔各产业等的影响以及各专家学者对广西外来入侵植物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广西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防控措施建议,为更好地实施国家近年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等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入侵物种的气候生态位是对其进行有效预测和控制所需的重要信息。然而,目前大部分研究关注局域尺度特定入侵地与原产地的差别比较,对全球尺度不同入侵地及原产地之间气候生态位的种内变异了解非常有限。喜旱莲子草是广泛入侵全球多个地区的恶性的入侵植物之一,目前对其气候生态位知之甚少。本研究分别从环境空间(E-space)和地理空间(G-space)的角度评估喜旱莲子草原产地种群的气候生态位,并将其与北美、东亚、大洋洲入侵地进行比较,以揭示入侵前后气候生态位的变化。结果发现与喜旱莲子草的原产地种群相比,入侵种群的气候生态位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变化方向在不同的入侵种群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入侵亚洲的种群占据了比原产地更为广泛的地理生境和生态空间,而入侵北美洲的种群则仅能利用部分原产地种群的气候生态位,并且其气候生态位扩展比例极低,入侵澳洲的种群的环境空间则呈现扩展和未填充比例双高的特征。对环境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和夏季降水共同限制了北美洲入侵种群的北向扩散,而入侵亚洲的种群则能占据着比原产地更冷的环境。这些结果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对喜旱莲子草的入侵预测和管理提供帮助,同时也表明广泛入侵全球多个地区的物种...  相似文献   

17.
以互花米草为例讨论海洋物种入侵对海岸海洋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花米草是我国引入的典型的海洋生物入侵种,是列入2003年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唯一的海洋入侵种,并以互花米草为例讨论海洋生物入侵种对我国的海岸海洋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来生物在丰富了区域生物物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近年来,生物入侵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危害日益加剧,已经危及到我国的生态安全.为此,文章从介绍生物入侵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生物入侵的途径,以及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安全的严重影响,提出了应该根据我国国情和目前生物入侵的实际状况,加强对外来种入侵的防治和管理,确保我国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9.
借助带自由边界的反应扩散方程,建立具有Allee效应的种群入侵数学模型,描述入侵种群动态过程,探究该数学模型全局解的存在惟一性,同时对解的长时间性质进行研究,得到了入侵种群在新环境中扩张和灭绝的相应条件,揭示了种群因初始生存区域小或自身扩张能力差而导致灭绝的可能性,并利用MATLAB软件对所得结论进行了数值验证,为生态保护和有害种群入侵的防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上海黄浦江凤眼莲灾害的发生机理及控制对策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物入侵、全球气候变化和生境坡坏是全球性的三大环境问题,凤眼莲入侵上海,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害,以上海黄浦江江面上凤眼莲种群大爆发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凤眼莲入侵的过程及灾害发生的机理,发现除凤眼莲自身的强人侵能力外,水体污染(尤其是富营养化)和管理不善是导致凤眼莲成为生态灾害的主要原因,同时论述了凤眼链爆发所造成的危害,提出了源头治理方案和以生物控制为主结合机械打捞与合理利用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