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四川盆地的气候特点和两熟制稻区杂交水稻生产实际,研究出了一套以“秧田超稀植培育超多蘖壮秧”和“大幅度减少本田栽插穴数”为技术核心的“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植栽培”新模式,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该模式能进一步发挥杂交水稻的高产潜力,同时可以省种,省工、降低生产成本。超稀栽培杂交稻高产的基本原理在于具有比常规多穴栽培更良好的秧苗质量,更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更突出的单茎生长优势,更发达,更具活力的根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海南的自然条件和耕作改制的要求以及笔者多年来对杂交水稻翻秋带蘖壮秧试验的体会,分析论证海南省杂交水稻采取带蘖壮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与杂交水稻翻秋高产栽培有关的一些技术措施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翻秋栽培,带蘖壮秧能协调每亩总穗数、总粒数和结实率三者关系,是提高产量的关键。疏播匀播和足肥早管是培育带蘖壮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烯效唑,多效唑,赤霉素对中稻抛秧的促控效应的比较试验,同时进行了稀效唑不同浓度及施用方法在抛秧上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烯效唑配施赤霉素,可有效培育抛秧小苗,比使用多效唑提早抽穗成熟中产量。  相似文献   

4.
培育适龄多蘖壮秧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和基础。通过总结分析目前水稻育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布局品种,浸种前晒种,适时早播,注意催芽温度和水分,合理播种和秧苗寄插,加强秧田管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吴文平 《遵义科技》2009,37(6):51-52,54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以水稻旱育秧为核心,规范栽插、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科学管理等相配套的水稻栽培技术;旱育秧重点把好“肥床、适播、稀播、严管、浅植、施肥、防治”七个关键环节,培育低位、多蘖、根系发达的早壮秧,为夺取高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广西1976年种植杂交水稻43.5万亩,其中早稻2.8万亩,平均亩产835斤,晚稻一般亩产700~800斤,高的1000多斤,一般比常规品种增产100~200斤。他们的主要经验是:培育多蘖壮秧,严格掌握季节,带土浅插,合理密植,科学用肥灌水,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多效唑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试验,探索和总结多效唑在水稻育秧时浸种芽,播种时喷施和秧苗期使用的浓度和方法.分析了多效唑在培育水稻多蘖壮秧.促进增产的效果.提出了水稻使用多效唑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临沧科技》2008,(2):43
一、培育壮秧。培育壮秧是搞好优质高产栽培的基础:“秧好半熟稻,苗壮产量高”,壮秧具有移栽后活棵快,发根早,有效分蘖率高,抗性强,结实率高等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李汉民  韩进 《汉中科技》2010,(2):30-30,35
针对水稻育秧常出现病苗和烂秧问题,介绍了培育水稻多蘖壮秧的关键技术:培育好健壮小苗,选好秧田,施肥浸泡,精细整田做畦,适时寄插,抓好秧田水分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管理。  相似文献   

10.
水稻育秧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水稻育秧管理的技术,主要是:选准良种,适时早播,药剂浸种,控制催芽温度和水分,做好秧苗寄插,抓好秧田管理,培育多蘖壮秧,防治好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11.
选用早熟、高产、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凤稻22号作为示范种,在祥云县沙龙镇青海村建立211.1亩高产示范片。经测产验收,加权平均亩产893.36千克,最高亩产961.17千克,较当地主栽种凤稻17号平均亩产795.00千克,亩增产98.36千克,增12.37%。其主要技术措施是:严格进行种子处理、预防恶苗病等种子传播病害的为害;肥床旱育,精种稀播匀播培育带蘖壮秧;适期早栽,避过八月低温为害;合理稀植,插足基本苗,在多穗基础上争大穗夺高产;施足基肥.适施磷钾配合的穗肥: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2.
苟仁礼 《遵义科技》2005,33(4):30-33,48
通过对生态旱育秧苗床庐用“敌克松、旱育保姆、广枯灵、瑞毒霉”等4种杀菌剂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沼液肥培育苗床,沼液浸种,沼液喷苗的生态旱育秧方式,可有效控制立枯病、稻瘟病的发生,提高移栽秧苗素质,培育低位多蘖矮壮秧,节省杀茵剂投入,降低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无公害化生产。大田试验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李学文  张运钰 《科技信息》2012,(20):396-396
本文介绍了宜优673在广东省梅州市的示范表现与特征特性,提出其主要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抛足基本苗;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内容,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安徽科技》2011,(Z1):38-42
江淮地区是安徽省水稻主产区,除沿江的安庆市和巢湖市还有少量双季稻外,大部为中稻,主要与油荣、小麦组成两熟复种制度,主栽品种多为杂交中籼稻该区常年中稻播种面积200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近六成,足安徽省水稻生产的主体,也是提升水稻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5.
沿淮地区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杂交水稻为我国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其种植面积占水稻年播种面积的50%以上。但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需求的增加,水稻单产有待进一步提高,提倡良种良法,科学种田就尤为重要。 一、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 在茬口允许的情况下,播种愈早愈好,沿淮地区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为宜。可采用下列两种育秧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制造光学超晶格的过程中,如果极化条件控制得不合适,常常会出现”缩并”现象.定义广义Fibonacci光学超晶格为:Sj=Sj^m-1Sj^κ-2,其初始条件为:S1=B,S2=A^n1B^n2.定义缩并规则为AB→A,B→B,通过连续缩并,一个广义二组元Fibonacci超晶格可以扩展为一系列超晶格.比如,若初始超晶格序列为ABBABBBABBABBBABBABBABBBABBABBBABBABBABBB…那么,经过一次缩并,产生新的超晶格序列类似地,可以定义膨胀规则为AB←B,B←B,通过连续膨胀,一个广义二组元Fibonacci超晶格亦可扩展为一系列超晶格.研究了这两个超晶格系列,发现它们的倒空间结构是几乎相同的.因此,可以将这两个超晶格系列归为一类,称之为二组元超晶格族.定义三组元超晶格为Sj=Sj^m-1Sj-3,其初始条件为S1=A,S2=A^nC,S3=A^nCB,在三组元超晶格中做相同的操作,同样发现了具有相同倒空间结构的超晶格系列,将之归为三组元超晶格族.这个结果可以扩展到κ组元的情形.普通Fibonacci超晶格结构具有自相似性,研究了一个二组元金Fibonacci超晶格的倒空间里的峰值,发现在所谓的约化区间的方案中,它们可以归为一系列组中.不同组中的峰值点彼此之间通过一个无理数关联,这个无理数是二组元金Fibonacci超晶格的特征量.同样发现,这些峰值的坐标可以通过求解Pell方程得出.  相似文献   

17.
《安徽科技》2011,(z1):57-58
张健美,安徽省农机推广总站副站长,研究员,“安徽稻麦生产农艺农机双适应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主持人.针对安徽省农机农艺结合中存在的问题,本着“求实、创新、高效、协作”理念,她带领课题组致力于安徽稻麦农机农艺结合技术的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广.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她多次被安徽省科学技术厅评为“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先进个人”,她带领的团队也连续两年被授予“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先进课题组”.一面向生产实际,科学设计课题任务21世纪,农业和农村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人们要求简化农业生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乡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农业劳动力季节性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体作物稻麦生产的关键环节机械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张健美针对稻麦不同前茬和连作方式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制约因素,科学设计了江淮、淮北麦稻熟制周年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小麦浅旋耕机条播作业模式研究,淮北地区浅旋耕机条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杂交中稻机插壮秧标准及育秧技术研究,杂交中籼稻机插补偿栽培途径试验研究,小麦耕种复式作业机械产品开发试制等六大攻关任务.课题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安徽省农业机械化质量和农机作业效率,实施效果也进一步验证了设计和部署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核化技术的模糊核超球感知器分类算法,该算法通过核化技术把样本数据映射到高雏特征空间,并利用超球感知器学习寻找高雏特征空间的决策超球,从而得到各类样本的决策函数.同时,样本测试中采用的模糊技术有效提高了算法的适应性.该算法学习规则简单,所得特征空间超球在样本空间的分布能很好地反映样本的数据结构,适用于不同类型数据结构样本的学习,并经大量试验显示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刘亚运  汤彬 《遵义科技》2007,35(3):29-33
通过对生态早育秧苗床应用“敌克松、旱育保姆、广枯灵、瑞毒霉”等4种杀菌剂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沼肥培肥苟床,沼液浸种,沼液喷苟的生态旱育秧育秧方式,可有效控制立枯病、稻瘟病的发生,提高移栽秧苗素质,培育低位多蘖矮壮秧,节省杀菌剂投入,降低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水稻无公害化生产。大田试验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超光滑表面抛光技术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超光滑表面抛光技术是超精密加工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超光滑表面在国防和民用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文中介绍了超光滑表面的物理特征和应用,并根据抛光过程中工件与抛光盘之间的接触状态,将各种抛光方法分为直接接触、准接触和非接触3类,对每一种抛光方法作了总体的描述,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激光抛光技术和化学机械抛光技术及其超光滑表面抛光的加工机理,介绍了超光滑表面的测量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