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前喷施壮丰安对控制冬前小麦旺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友  王建设  胡枫冉 《科技信息》2011,(21):I0383-I0384
为研究冬前喷施壮丰安适宜用量,保障冬小麦丰产稳产,以淄麦12号为试验材料,于冬前生长盛期叶面喷施不同用量壮丰安,对控旺效果、冻害情况、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前生长盛期叶面喷施壮丰安控旺效果明显,防冻效果显著。基部三节间缩短且单位长度节间干重增加,杭倒能力增强,具有良好的增产稳产效果,适宜用量为450-600mL/hm2。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生防木霉菌剂LTR-2对冬小麦籽粒的影响,同时提供一种提高小麦品质的实践方法,以济麦44为试验材料,在孕穗期喷施不同浓度木霉菌剂LTR-2,对小麦籽粒千粒重、蛋白质、氨基酸和湿面筋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孕穗期喷施不同浓度的木霉菌剂,小麦籽粒千粒重、蛋白质、氨基酸和湿面筋含量均较对照有提高,孕穗期喷施木霉菌剂有助于提高产量以及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3.
多效唑对小麦生长,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初步研究了多效唑对小麦生长动态,籽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主要结果是:喷施多效唑能明地抑制茎节及叶片的生长,使株高降低,特别是对上部间的伸长抑制较严重,但节间,叶片和穗部的干物质积累却有增加,不同喷施浓度处理中,以喷施200mg/L多效唑处理的产量最高,不同氮肥基础上喷施多效唑的产量平均比对照增产幅度为6.44-10.00%,喷施多效唑对蛋白质含量的增加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麦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其生长发育过程常受干旱胁迫,致使减产降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小麦受旱面积与旱灾程度正逐年加剧.探究小麦抗旱调控机制,增强小麦抗旱能力,对于缓解小麦干旱胁迫造成的减产降质具有重要意义.前期研究发现低浓度的H2S可显著缓解小麦幼苗干旱胁迫.笔者以2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中度干旱胁迫处理水培百农207小麦幼苗,以1 mmol·L-1NaHS为H2S供体对小麦幼苗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与未喷施NaHS的干旱处理组相比,外源喷施NaHS 7 d时可显著缓解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主要表现在:株高和根长分别显著增加9.63%和19.7%;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干重分别显著增加17.63%和12.58%;内源H2S显著增加了43.76%;光合效率显著增加了3.02%;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13.83%,11.57%,41.87%;丙二醛和过氧化氢的含量显著降低了36.1%和65....  相似文献   

5.
叶面施硼对蚕豆膜脂过氧化作用及膜保护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蚕豆不同生长期用不同浓度的硼酸溶液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在幼苗期、现蕾期和开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硼酸溶液,能增强蚕豆叶片的SOD活性和CAT活性,降低O2^-生成速率和MDA含量.于开花期前喷施0.1%-0.2%的硼酸溶液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用异丙隆6000 g/hm2喷施9个对异丙隆耐药性不同的小麦品种,确定其低温药害程度。用3000 g/hm2和6000 g/hm2异丙隆处理对异丙隆低温药害最重的品种‘镇麦15’,并于处理前后1 d喷施碧护5000-10000倍液,测定低温条件下‘镇麦15’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异丙隆高度敏感小麦品种较耐药性小麦品种在低温胁迫下更容易出现低温药害。在低温胁迫下,异丙隆显著降低小麦地上生物量,并显著影响光合作用、细胞膜系统以及抗氧化系统。在异丙隆处理前后喷施碧护5000-7500倍液显著提高小麦地上生物量、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综上,碧护在低温胁迫下能有效缓解小麦异丙隆低温药害。  相似文献   

7.
小麦拔节期叶面喷施麦业丰结果表明,成穗数和穗粒数随喷施浓度增高有一定降低,并能有效降低基部节间长度,但对株高没有影响,从而增强了小麦抗倒能力。原剂型375-750ml/hm^2处理增产6.8%-11.2%;新剂型375ml/hm^2处理增产14.2%。麦业丰拌种试验表明,高浓度麦业丰拌种,可抑制小麦出苗和降低株高,影响产量,但主要器官干物重则相对增高。  相似文献   

8.
在大田和隔离区条件下,以太谷核不育小麦和”矮败”小麦为材料,用500mgL-1CPX+100mgL-1KT+2%DMSO诱导不育株孤雌生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药方法的诱导效果存在差异,注射妤于喷施。剪颖后用药剂处理和药剂处理后套袋均能提高诱导效果。药剂处理时间以晚上7时后效果最佳。太谷核不育小麦和“矮败”小麦的最佳用药处理次数各异。  相似文献   

9.
对冬小麦施用奥普尔液肥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奥普尔(OPAL) 能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增加分蘖和干物质积累。返青期施用奥普尔可增强小麦抗倒伏能力;灌浆期施用奥普尔可促进小麦籽粒灌浆,提高穗粒数,增加穗粒重。不同奥普尔施用方法均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幅度2-85% ~17 .29 % 。奥普尔在播前土施待返青期和灌浆期喷施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每公倾增产833 .0 kg,增收784 .5 元。  相似文献   

10.
田间试验表明,叶面喷施硝基腐植酸、聚磷酸盐与微量元素配合物复合微肥,小麦每亩可增产40~50千克,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可增加10%,氨基酸总量增加14.3%,微量元素Zn、Fe等含量均显著增加。用示踪原子法进行不同配体环境下,有关元素在小麦植株体内的运转及在小麦籽粒内积累规律的研究,提出了中心体与配体在小麦籽粒内的积累,在一定条件下有协同作用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我所利用SC2053在杂种小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研究认为:(1)多数小麦品种在剂量为0.6kg/hm^2,雌雄蕊原原基形成期至药隔期喷施,杀雄率能达95%以上。药隔期为施临界期。  相似文献   

12.
豌豆不同生长期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锰溶液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在幼苗期、现蕾期和开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硫酸锰溶液,能增强豌豆叶片的SOD活性和CAT活性,降低O2-生成速率和MDA含量;于开花期前喷施最为有效的硫酸锰溶液质量百分浓度为0.1%-0.2%.  相似文献   

13.
在覆盖、补水基础上,设置越冬期、拔节期、孕穗期进行追肥及不追肥旱地小麦栽培试验。试验表明,不同时期追肥对旱地小麦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同,拔节期追肥效益最高,其次为越冬期追肥,孕穗期追肥影响最小。拔节期追肥产量可提高14.3%,主要是由于追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延长小麦功能叶光合作用时间,增强其灌浆强度。  相似文献   

14.
豌豆不同生长期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锰溶液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在幼苗期、现蕾期和开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硫酸锰溶液,能增强豌豆叶片的SOD活性和CAT活性,降低O2^*-生成速率和MDA含量.在豌豆生长的幼苗期、现蕾期和开花期叶面喷施0.1%~0.2%的硫酸锰溶液能促进豌豆的生长和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周凤 《太原科技》2004,(2):90-92
研究了红富士苹果树喷施旱地宝后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苹果树在5月底至6月底蒸腾失水较多,是加强保水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喷施旱地宝后,能显著提高组织水势及枝叶含水量,促进气孔关闭,增加气孔阻力,降低蒸腾速率,增强其抗旱性。  相似文献   

16.
固氮菌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大力推广生物菌肥。研究以小麦品种晋麦47为试验材料,研究固氮菌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固氮菌肥拌种+喷施固氮菌肥+施用化肥;处理(2)喷施固氮菌肥+化肥配施;处理(3)固氮菌肥拌种;处理(4)喷等量清水作为空白(对照)。收获期调查株高、分蘖数、穗长、穗重、单株产量、百粒重、小区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使用菌肥后能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产量。效果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菌肥对小麦生长与产量的影响以固氮菌肥拌种+喷施固氮菌肥+施用化肥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临界期干旱使小麦后期分蘖不能成穗,总穗数减少,使每穗的不孕小穗数增加,穗粒数减少,产量明显降低。临界期干旱时叶面喷施腐植酸类物质能使小麦叶片气孔开张度减小,蒸腾降低、水分消耗速度减慢,从而使小麦体内水势提高,叶片含水率上升,水分亏缺程度减轻。同时,叶绿素含量提高,下层叶片衰老推迟,根系活力保持较高。通过每穗粒数及千粒重的增加,叶面喷施腐植酸类物质起到了抗旱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丰宝”植物生长促进剂处理小麦、水稻、玉米种子,可以提高幼苗绝对干重。大田拌种、浸种、叶面喷施,可促进植株粒数、数重、千粒重增加,平均亩增产15%左右。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小麦叶片生育后期衰老过程中的代谢变化以及抽穗期喷施氮肥、6—苄基腺嘌呤(6—BA)的影响。喷施氮肥、6—BA两处理明显地延缓了冠层叶片的衰老,促进基部小穗的灌浆,提高结实性。  相似文献   

20.
三十烷醇是一种生理活性很强的天然植物激素。据科研部门和生产单位报导,喷施三十烷醇对水稻、棉花、黄瓜和茶叶等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及生长的影响报导较少。另外,近年来有试验指出,作物生长后期喷施低浓度磷酸二氢钾溶液有改善结实性状的效果。为此,我们在小麦生长后期进行了混喷三十烷醇和磷酸二氢钾稀溶液的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