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自制的环氧大豆油(ESO)为原料,合成丙烯酸化环氧大豆油(AESO),分别用马来酸酸酐和丙烯酸羟乙酯(HAM)半封端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接枝AESO,得到两种可UV固化的大豆油基低聚物MAESO和HAESO,并用红外(FT-IR)对中间产物进行表征.在两种大豆油基低聚物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20%的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3%的IRG-184,然后涂抹在马口铁片和和聚四氟乙烯板上,进行UV固化.通过应力-应变测试、冲击强度试验、热重分析(TG)、扫描电镜(SEM)、凝胶含量、吸水率、附着力、铅笔硬度和光泽度等手段对膜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用马来酸酐接枝的丙烯酸化环氧大豆油做成的UV固化膜的综合性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2.
以环氧大豆油(ESO)为原料,丙烯酸为开环试剂,在催化剂三苯基膦的作用下以不同配比的环氧大豆油和丙烯酸合成一系列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AESO)低聚物,并在紫外光照射下固化成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低聚物进行结构表征.利用热重分析(TGA)对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的热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丙烯酸含量的提高会导致固化膜热分解温度降低.通过拉力测试研究不同配比固化膜的拉伸性能的变化,发现丙烯酸含量的变化,对固化膜拉伸性能影响显著.通过铅笔硬度、涂膜附着力及冲击强度测试研究了固化膜的其他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丙烯酸含量的增加,固化膜相应的力学性能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萜烯马来酸酐(TMA)、环氧氯丙烷(ECH)为原料合成萜烯基环氧树脂(TER),然后引入丙烯酸(AA)合成紫外光(UV)固化萜烯基环氧丙烯酸酯(TEA)。研究物料配比、催化剂种类、反应时间、温度及阻聚剂用量对反应以及产物性能的影响。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树脂在UV固化后的力学性能,测试不同光引发剂配比下涂膜的铅笔硬度、附着力、柔韧性,最后用热分析仪(TGA)对涂膜的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筛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苄基三乙基溴化铵(TEBAB)为催化剂,环氧氯丙烷(ECH)与萜烯基马来酸酐(TMA)的物料配比为n(ECH)∶n(TMA)=10∶1,开环酯化的最佳反应温度为100℃,最佳反应时间为2 h,以反应体系总质量0.5%的对苯二酚作为反应的阻聚剂,以m(IR184)∶m(1173)=1∶1的ID(1173/IR184)为光引发剂。在最优条件下所制备的萜烯基环氧丙烯酸酯经UV固化后,涂膜的铅笔硬度为3H+,附着力为1级,柔韧性为5 mm,且耐热性较好,可以达到UV固化涂料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碱溶性环氧丙烯酸酯齐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氧大豆油、丙烯酸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碱溶性光敏环氧丙烯酸酯齐聚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马来酸酐的用量对碱溶性齐聚物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在酸酐配比等于0.6:1时,产物具有较好的碱溶性;产物的光敏性、碱溶性和粘度随着酸酐配比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用液体聚异戊二烯橡胶和马来酸酐的接枝物与丙烯酸-β-羟乙酯在碱性条件下酯化制备了改性物,并探讨了反应温度、接枝物浓度、反应物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90℃、接枝物浓度为35;、接枝物与丙烯酸-β-羟乙酯的摩尔比为1∶40、催化剂质量分数为2;、反应时间为3 h时,可得到单酯化率为81.52;的酯化物,并对该液体聚异戊二烯橡胶改性物在紫外光辐照下的固化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钻井液降黏剂MAA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来酸酐(MA)和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活泼单体滴加方式,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制备二元共聚物(MAA),评价MAA对钻井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AA的最佳合成条件是引发剂用量0.6、丙烯酸与马来酸酐单体摩尔比1.5∶1、滴加时间90 min、聚合温度80℃,聚合时间120 min; MAA可以显著降低钻井...  相似文献   

7.
用于紫外光固化涂料的羧基化环氧丙烯酸酯水分散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设计了以马来酸酐改性环氧丙烯酸酯的方案,合成了具有良好水分散性的羧基化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用电导率法表征了羧基化环氧丙烯酸酯的水分散性,研究了羧基化程度、中和程度对树脂水分散性的影响;配制了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所得涂膜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MA/AA水相聚合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马来酸一丙烯酸共聚物阻垢剂,对引发剂用量、溶剂水量、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等影响反应结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在马来酸酐50份、丙烯酸11份固定的条件下。采用引发剂25份、溶剂水15份、催化剂0.03份、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4h,合成的共聚物阻垢效果最佳。静态阻垢性能测试结果(按照Q/SYDQ0833-2002标准进行评价),阻垢率达82.5%。其效果优于马来酸单聚物,且成本低于1:1摩尔比的马丙共聚物。  相似文献   

9.
以马来酸酐和γ-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为原料,合成马来酸酐改性有机硅氧烷树脂预聚单体。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目标产物收率的影响,较佳合成工艺条件为:40℃回流反应时间1.0 h。用1H-NMR对目标产物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0.
以无溶剂法制备不同环氧值的环氧大豆油(ESO),以丙烯酸作为开环试剂合成大豆油丙烯酸酯(AESO).将质量比为5%、10%、15%、20%的AESO分别与不饱和聚酯树脂制备增韧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计、热重分析、拉伸与冲击强度测试对产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豆油在固化体系中含量的增加,固化物的玻璃化温度和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提高,显示出大豆油对不饱和聚酯体系起到了较好的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