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4月21日,海峡两岸机械工程名词交流研讨会在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召开。会议由刘青、杨维桢、宋天虎分别主持。刘青副主任首先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组织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工作的主要进展和计划,以及适时开展海峡两岸机械工程名词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2010年9月8日,海峡两岸化学名词对照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召开。全国科技名词委刘青副主任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在开展海峡两岸科技名词“积极推进,增进了解;择优选用,统一为上;求同存异,逐步一致”的工作原则,以及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交流与统一的情况。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高松院士介绍了北京大学近年来与台湾在化学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他认为此次两岸化学名词的审定工作,将对促进两岸科技交流、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简讯     
2005年7月15日,通信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通信科技名词终审会,信息产业部科技委主任、通信名词委主任宋直元和20多名委员出席了会议。通信名词委自2003年8月成立,经过全体委员科学严谨、艰苦细致的工作,三易其稿,终于圆满地完成了通信名词的审定工作。在此间,还成功开展了海峡两岸通信科技名词的对照统一工作。会议通过了三审稿和大会决议,决定将终审稿上报全国科技名词委审批。  相似文献   

4.
2009年7月,海峡两岸生态学名词对照纳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和台湾“国立编译馆”确立的共同编订科技名词对照计划,并于2009年底正式启动。现将海峡两岸生态学名词对照进展情况作一简述,以便交流。  相似文献   

5.
科技名词是科学技术交流与传播的载体,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不一致,给两岸专家的相互理解与交流造成了徊大障碍。在2009年7月12日刚刚闭幕的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两岸民间合作编撰《中华大辞典》成为一个热门议题。随着海峡两岸关系坚冰的破解,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和广泛。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十余年间,由全国科技名词委组织开展的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工作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同。  相似文献   

6.
2009年7月,海峡两岸生态学名词对照纳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和台湾"国立编译馆"确立的共同编订科技名词对照计划,并于2009年底正式启动.现将海峡两岸生态学名词对照进展情况作一简述,以便交流.  相似文献   

7.
动态     
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工作会议召开本刊讯2007年9月28日,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与会专家包括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秦大河院士,中科院大气所黄荣辉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谭本馗院长,气象出版社俞卫平编审,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李玉英副编审等。会议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主持。会上首先由李玉英副编审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两岸名词对照统一工作以及两岸大气科学本次对照工作任务。俞卫平编审介绍了会前的准备工作。按照会议代表的共同商定,2008年9月在台湾召开“第五届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研讨会”,为开好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2008年1月4日,联合国(驻日内瓦)语言服务处术语学家李淑贤女士到访全国科技名词委。李淑贤女士表示联合国翻译机构已注意到中国术语工作成就,海峡两岸术语对照统一成果,以及外国人名、地名翻译的情况,联合国对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的规范名词非常重视,一直将名词委有关书目作为联合国术语工作的重要参考,此次访问是期望与全国科技名词委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全国科技名词委专职副主任刘青详细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的组织机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2008年1月4日,联合国(驻日内瓦)语言服务处术语学家李淑贤女士到访全国科技名词委。李淑贤女士表示联合国翻译机构已注意到中国术语工作成就,海峡两岸术语对照统一成果,以及外国人名、地名翻译的情况,联合国对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的规范名词非常重视,一直将名词委有关书目作为联合国术语工作的重要参考,此次访问是期望与全国科技名词委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全国科技名词委专职副主任刘青详细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的组织机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2007年9月28日,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与会专家包括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秦大河院士,中科院大气所黄荣辉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谭本馗院长,气象出版社俞卫平编审,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李玉英副编审等。会议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主持。会上首先由李玉英副编审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两岸名词对照统一工作以及两岸大气科学本次对照工作任务。俞卫平编审介绍了会前的准备工作。按照会议代表的共同商定,2008年9月在台湾召开“第五届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研讨会”,为开好这次会议,近期需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1.增补“大气变暖”方面的新词;2.对已出版的《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中未收录的不一致名词进行讨论,并对新疆两岸名词工作会议审定的新词进行复审。3.对第一版《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提出修订意见。下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研讨第二版《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 (李玉英)  相似文献   

11.
全国名词委2000年第一次常委会路甬祥院长(左)孙枢(右)水产科技名词二审会全国名词委召开新时期名词工作研讨会海峡两岸昆虫学名词学术研讨会会议代表合影  相似文献   

12.
医学名词研讨会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专家访问全国科技名词委海峡两岸测绘学名词讨论会维也纳大学布丁教授访问全国科技名词委  相似文献   

13.
1996年9月10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了由各学科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有关同志参加的科技新词工作会议,研究和探讨科技新词发布试用工作任务,对近期新词工作进行布署和安排。参加本次工作会议的各学科代表共有45名。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主持会议并介绍了全国名词委新词工作及其他一些工作的进展情况。潘书祥同志指出,当前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我国在引进国际上一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随之引进了大量科技术语。由于很多术语没有统一的定名,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汉语名词混乱现象。全国名词委抓新词工作,首先是要把好新词的“进口”关,给予正确恰当的命名,以满足社会需求。各学科分委员会应充分发挥学术优势,积极开拓收集新词渠道,尽快予以科学命名,起好引导社会、引导传媒的作用。全国名词委办公室樊静同志向会议介绍了全国名词委近期开展新词工作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步骤,并对全国名词委《关于开展科技新词工作的意见》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阐释和说明。与会代表围绕开展新词工作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结合各委员会的工作实际发表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当前科技新词产生速度快、数量大和定名混乱的形势下,全国名词委决定开展新词工作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这对于规范科技名词,服务社会、引导社会以及加强科技名词审定的基础工作,都将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在此次会议上,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吴鸿适、张伟和李竞等三位同志分别介绍了开展新词工作的经验体会。如电子、计算机分委员会积极开展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工作,应用学术刊物推广规范名词;天文学分委员会在审定名词的同时即十分重视收集新词,并予以讨论定名,为目前新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等经验十分值得重视和推广。会后,根据各位代表的建议,全国名词委对《关于开展科技新词工作的意见》作了修改和补充。全国名词委希望并欢迎各分委员会委员和热心于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广大学者、专家和科技人员积极向全国名词委和各分委员会提供科技新词(包括已有初订中文名和征询订名的各类科技新词),共同开展好这项工作,为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2011年4月8日,全国科技名词委科技名词宣传推广工作媒体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近20家媒体共23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并就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推广科技名词工作建言献策。座谈会上,全国科技名词委潘书祥编审简要回顾了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发展历程。全国科技名词委刘青副主任从目标规  相似文献   

15.
简讯     
2005年7月15日,通信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通信科技名词终审会,信息产业部科技委主任、通信名词委主任宋直元和20多名委员出席了会议。通信名词委自2003年8月成立,经过全体委员科学严谨、艰苦细致的工作,三易其稿,终于圆满地完成了通信名词的审定工作。在此间,还成功开展了海峡两岸通信科技名词的对照统一工作。会议通过了三审稿和大会决议,决定将终审稿上报全国科技名词委审批。 (刘青)
2005年7月19~20日,计量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审定工作会议。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计量名词委主任王秦平和近30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对已收录的12个分支学科名词进行了筛选和审定,初步确定了约4000条计量学名词。与会专家对上述名词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讨论。会议决定在会后对此一审稿进行增补、删削和分支学科之间的协调,经二审工作确定词条之后,分专业组编写定义。 (刘青)  相似文献   

16.
第三届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台北·2002年5月)全国科技名词委参加中欧信息社会合作论坛(北京·2002年4月)海峡两岸药品名称对照筹备会(北京·2002年7月)海峡两岸测绘学名词座谈会(台北·2002年5月)第二届海峡两岸船舶工程名词学术研讨会(昆明·2002年7月)  相似文献   

17.
简讯     
● 2 0 0 0年 11月 2 7日至 12月 2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了“第二届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和台湾大学陈泰然教授主持了会议。首先 ,潘书祥副主任介绍了全国名词委目前两岸名词工作进展情况及已取得的成绩 ,随后两岸大气专家分别介绍前段工作情况。会上两岸专家对正在编订的《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对照》二审稿中的词条 ,逐条进行了严格的审定。会上再次明确了由两岸各派 9人组成“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工作委员会” ,并对即将出版的《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对照》一书的具体事宜进行讨论。会议对未来的新…  相似文献   

18.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2005年4月5日召开了2005年度第一次常委会议。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路甬祥、副主任于永湛、王景川、朱作言、章综、张先恩、金德龙、李宇明、张尧学、汪继祥、潘书祥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周文能、王延中、孙公民、黄广荣等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章综副主任主持。会议首先听取了潘书祥副主任“关于全国科技名词委2004年工作情况和2005年工作计划要点”的汇报。2004年工作情况:2004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在科技名词的审定公布出版、两岸科技名词的对照统一、术语库及网络化建设、期刊工作以及术语学研究、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完成了全国科技名词委常委会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1.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工作(1)全国科技名词委开展了力学、通信科技、语言学、资源科学等近20个学科名词的审定和增补定义工作。(2)完成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地理学(第二版)、医学(放射医学与防护、放射肿瘤学)、海洋学(第二版)等5个学科的审定任务,其余学科分委员会也按照计划进度完成了当年任务。(3)公布出版了《航天科学技术名词》、《中医药学名词》、《高分子化学命名原则》等3个学科的规范名词。2.学科分委员会建设工作2004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分别成立了第二届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和材料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并立即开展了审定工作。3.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在目前台独分子大搞“去中国化”的情况下,这项工作更加迫切和更具现实意义。2004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开展了信息科技、动物学、生态学、经济贸易、电工电力等10多个学科的名词对照统一工作。全国科技名词委两次组团赴台开展工作,台湾方面专家也多次到大陆洽商两岸名词工作,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4.科技热点词和新词的研讨及发布试用工作组织航天科技领域知名专家对涉及“空间”、“太空”、“航天”、“宇航”等名词进行了认真研究,热烈讨论,对上述基本词的应用问题做出了准确界定。此外,还对与“禽流感”相关的名词以及一些难点词、热点词的概念及命名组织了讨论。5.术语数据库和网站建设全国科技名词委网站于2004年正式开通。网上可以免费查询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60余个学科科技名词,可以了解全国科技名词委各方面的工作情况,以及选订全国科技名词委出版的书籍和期刊。网站成为全国科技名词委在因特网上的宣传和服务平台。6.国内外术语学研究、交流与合作活动全国科技名词委积极开展了同国内有关大专院校及研究院所的学术交流合作,召开了中国术语学建设研讨会,会议取得积极成果。此外,还同国内外有关机构开展了密切的交流、合作活动。7.《科技术语研究》刊物工作2004年按期出版了4期刊物,刊登90篇各类文章。从2005年1月起,刊物从48页扩大到64页,以适应审定公布工作及术语学研究工作发展的需要。2005年工作计划要点:2005年是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20周年,将组织纪念活动和召开全国科技名词委第五届委员会全体会议,此外,2005年审定工作也十分繁重,我们要加倍努力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20周年献礼。1.周密筹备并开好全国科技名词委第五届委员会全体会议暨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组织好20周年纪念活动。2.继续开展好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工作。要紧跟科技的发展,紧密围绕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总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继续深入开展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工作。2005年将完成资源科学、通信科技等5~6个学科的审定任务,并公布出版4~5个学科名词。3.继续开展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工作。按照中央精神,进一步扩大和促进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以增强两岸科技、文化、经济和贸易领域的合作。2005年将开展天文学、测绘学、动物学、经济贸易、电工电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工作。4.开展好科技热点词和新词的发布试用工作。2005年的新词工作要紧跟科技、经济发展形势,并紧密结合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动态,重点发布社会各界所关心的热点词和敏感名词。5.继续开展好国内外术语学研究、交流与合作活动。保持与国内外术语学界和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讨术语学理论和应用方面的课题,在2005年,有针对性地落实“中国术语学建设研讨会”上提出的计划,注意总结实际工作经验,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和提高我国的术语学理论研究水准。6.继续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党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应当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常委会在听取了工作汇报之后,对报告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各位代表就名词审定及各项相关工作发表了重要意见。路甬祥主任在会议上发表了十分重要的讲话。他着重指出,当前形势的发展对名词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工作要放在国家的政治大局、科技大局、文化大局上进行战略定位,要在坚持、继承名词委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对当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进一步进行认真的研究。今年是名词委成立20周年,我们要认真地回顾过去的经验,展望未来的发展,通过20周年的纪念活动,把老中青三代名词工作者的力量凝聚起来,把港澳台与境外的愿意做名词术语方面工作、同名词委保持经常合作联系的友好人士、专家学者团结起来,同心同德,齐心合力地把这项工作继续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全国科技名词委2004年的各项工作,原则通过了2005年工作计划。会议认为,2005年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工作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展好各项活动,在认真总结前二十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巩固成果、锐意创新、立足现实、规划未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于2001年3月23日召开了2001年度第一次常委会会议。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路甬祥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及代表王景川、朱作言、章综、马阳、宣湘、汪继祥、潘书祥、董琨、李琛、马宏建、郭志明、王奇、朱小萍等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章综副主任主持。会议首先听取了潘书祥同志关于“全国科技名词委2000年工作总结与2001年工作计划要点”的汇报。2000年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为:2000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完成了换届工作。2000年6月15~16日在京召开了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中科院路甬祥院长、科技部程津培副部长、社科院江蓝生副院长、工程院沈国舫副院长、中国科协胡启恒副主席、中科院党组郭传杰副书记和全国科技名词委委员及各界人士150多人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产生了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四届委员会,总结了第三届委员会的工作,制定了第四届委员会工作计划,交流了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经验,修订了全国科技名词委有关章程,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任务。2000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出版了冶金、心理学等5种规范名词(从2000年起,公布出版的名词书已改装为精装本);昆虫、测绘(定义版)等8个学科达到上报条件;此外,航空、航天等10多个学科继续开展名词审定工作。本年度新组建了管理科学、免疫学和中医药学三个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并已开始了审定工作。同年,力学、遗传学分委员会完成了换届工作,并已着手开展增补新词和加注定义的工作。2000年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和统一工作取得较大进展,航海、昆虫和大气三个学科经过两岸专家的共同努力已完成对照工作,这三个学科的对照本将于2001年陆续出版,这是两岸名词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药学、船舶、天文、计算机、水产、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也在积极开展对照工作。2000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努力办好《科技术语研究》刊物,按期出版4期,刊登文章89篇,得到了各方面专家、读者的积极评价。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正式加入国际术语信息中心,与加拿大魁北克政府签署合作协议,互换术语数据资料。此外,努力做好已公布名词的宣传推广工作,生物学合订本即将出版,大合订本的初稿已基本成形。这些工作将进一步促进规范科技名词的推广使用。2001年工作要点如下:1.继续做好科技名词的审定和公布工作(1)2001年全国科技名词委计划完成昆虫(定义版)、机械(2、定义版)、土木、医学(7)(8)、测绘(定义版)、计算机(二版)等学科名词的公布和出版任务,此外,还将出版《生物学合订本》以及3种海峡两岸名词对照本。航空、航天、机械(3)、电力、水产等学科完成审定任务,达到上报要求。(2)拓展新的学科领域进行名词审定工作。拟议中的学科有通信、环境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等。2001年,还将组建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通过语言学名词审定的试点工作,将有一些社科领域—特别是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将逐步开展名词审定工作。(4)已完成第一批名词审定工作的学科,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继续开展增补新词和加注定义的工作。2.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增强规范名词的行政推广力度3.继续抓好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工作和科技新词定名和推荐试用工作2001年全国科技名词委仍要坚持“积极、慎重、务实”的方针,积极推进两岸名词对照统一工作。重点放在计算机、药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科技新词工作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做出成绩,争取完成信息技术方面的新词1~2批。2001年计划对一些已推荐试用并广泛征求过意见的科技新词,组织专家予以定名并正式公布。4.继续开展好术语学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和宣传推广工作加强与国内语言学机构、大专院校和有关术语标准化组织、国际术语学界、联合国文献术语部门及其他华语地区和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办好《科技术语研究》期刊,更好地发挥编委会的作用,加强期刊与作者和读者的联系,提高办刊水平;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加快术语数据库和工作网站的建设,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使用者服务;加强同国家有关部委以及大中学教材编写部门和出版单位联系、探讨相互配合、共同推广规范名词的措施;同时继续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术语工作。5.搞好名词委事务中心的内部建设和各项改革(略)会议在听取了潘书祥同志的工作汇报后,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会议对2000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对事务中心在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创造条件开展工作并付出极大努力表示感谢。本次会议继续强调了科技名词审定工作是国家的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更好地进行推广工作,科技名词委应加强宣传工作,加强同各种媒体的联系,加入到科技图书和科技期刊的评奖活动中去。此外,还应加快网站和名词检索数据库的工作,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两岸的科技名词工作应抓紧、抓好,这不仅促进了两岸学术交流,同时还事关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本次会议原则上通过了2001年计划要点,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工作方针应相对集中;在加强行政推广手段的同时,还要努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社科方面的名词审定应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做好这项工作。会议认为,全国科技名词委2001年的工作任务仍很繁重,有关方面应继续给予重视和支持,要向国家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工作情况,以取得更大的支持。新世纪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任重道远,要在总结前十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认真规划好未来,为我国科技名词审定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2004年3月31日召开了2004年度第一次常委会议。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路甬祥出席了会议并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副主任和有关方面负责人于永湛、江蓝生、章综、汪继祥、潘书祥、马燕合、周文能、朱未彤、刘新民、王铁琨、焦刚、李慧政、康凯、肖党荣、郭志明等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章综副主任主持。会议首先听取了潘书祥副主任关于“全国科技名词委2003年工作情况和2004年工作计划要点”的汇报。关于2003年工作情况:2003年,全国科技名词委根据常委会通过的工作计划,在以路甬祥主任为首的名词委常委会以及中科院、科技部、国家基金委等部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克服“非典”带来的不利影响,完成了常委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已初步完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网站的建设,为更好地宣传全国科技名词委、推广规范科技名词、利用网络进行科技名词审定奠定了基础。2003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共开展了20多个学科的名词审定、公布及出版工作。其中航天科技、免疫学(定义本)、遗传学(定义本)、生态学(定义本)、中医药学(定义本)、高分子化学命名原则等6个学科完成了审定任务;公布出版了两册机械工程名词(定义本,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仪器仪表)及航空科技名词(定义本)、自然辩证法名词、土木工程名词、两岸药学名词、两岸船舶工程名词等7种书。2003年,有近20个学科按照预定计划继续开展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其中包括海洋学名词(定义版)、地理学名词(定义版)、医学名词(放射肿瘤学等)、力学名词(定义版)、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名词(定义版)、细胞生物学(定义版)、航天名词(定义版)、机械名词(定义版,工程机械等)、语言学名词(定义版)、资源科学名词(定义版)、管理科学名词(定义版)等。2003年,全国科技名词委新组建了通信科技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并取得了较快的工作进展。2003年,全国科技名词委继续开展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工作,努力为促进“两岸三通”、实现祖国统一作出更大贡献。其中,信息科技、测绘、动物、药品名称、船舶、地理信息系统、天文学、化学工程等学科都开展了积极的活动。例如,2003年9月底,两岸动物学家在北京召开了名词对照研讨会,确定了学科框架和主要对照名词;12月,两岸测绘专家在台湾召开了名词工作研讨会,会议通过了《两岸测绘学名词对照本》二审稿;同时,大陆代表团还同台湾地理信息系统专家讨论了《两岸地理信息系统名词对照本》,以完成该学科的名词对照工作。2004年3月,电子学、计算机、通信等学科的专家、学者在台湾召开第二届海峡两岸信息科技名词对照研讨会,完成了这些学科的名词对照任务,并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任务及目标。2003年,全国科技名词委积极开展了科技名词推广应用工作和术语学研究活动,与国内外术语学界和相关工作机构开展了较为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名词委两次组织参加国际会议,完成了中奥科技合作项目;多次参加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参加了2003年国家辞书评奖工作;积极开展了规范名词的宣传推广活动。《科技术语研究》期刊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创新、适时地调整栏目结构和内容,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进一步贴近读者和关注社会热点。2003年按期出版4期刊物,共刊登各类文章90篇。其中,SARS定名讨论,“证”、“症”、“征”在医学界应用辨析的讨论,“数字用户线”等一批文章影响较大,使刊物更好地发挥了宣传名词工作、总结审定经验、积累研究成果的作用。2003年,全国科技名词委积极组织对一些社会关心的用词用语进行讨论,例如,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全国科技名词委同中华医学会一道组织专家研讨SARS的正确定名问题,并向卫生部做了专门报告;此外,还组织专家学者专项研讨了“碳”和“炭”二字的用法区分和“太空”、“空间”、“航天”、“宇航”、“航宇”等热点词应用领域和范围。2003年,全国科技名词委投入一定的经费和人力,初步建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网站。网站的建成,搭建了全国科技名词委与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以及专家联系的平台,还提供了全国科技名词委与社会联系的渠道,为开放名词审定工作创造了条件。目前,网站不仅包括全国科技名词委术语库和检索查询系统、全国科技名词委机构发展沿革等内容,还提供网上名词书、刊的订阅栏,提供对名词查询检索的反馈意见表等,以实现与社会互动。关于2004年工作计划要点:1.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工作2004年继续进行名词审定和增补定义工作的有海洋学、地理学、力学、医学(8~11)、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机械工程、语言学、资源科学、化学、管理科学、中医药学、化学命名原则等学科,其中将完成5~6个学科的审定任务,并出版4~5种学科名词。2004年将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科领域,组建新的学科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并开展一些调研工作,做好名词审定工作的中长期规划。2.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继续做好信息科技、测绘、动物、药品名称、生态、地理信息系统、天文、机械、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化学、化工等10个学科名词对照工作。并争取在更多学科领域开展两岸名词对照工作,为减少和消除两岸语言障碍、促进两岸科技文化交流与实现祖国统一作出更大贡献。3.全国科技名词委网站建设向社会开放全国科技名词委网站。通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并根据科技名词审定公布的进度和社会需求,及时修订、补充、调整网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名词委要积极探索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在与社会实现互动方面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4.继续开展好国内外术语学研究、交流与合作活动开展术语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推广应用已公布的规范科技名词是全国科技名词委的一项长期任务。2004年拟开展以下方面的工作:(1)名词委计划重点总结审定工作经验,召开有各领域专家共同参加的研讨会,探讨审定工作新形式、新方法。(2)加强与国内外术语学界、辞书界,以及相关机构、团体的交流与合作。(3)积极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宣传科技名词规范化的重要意义和名词审定工作成果,发布试用科技新词。(4)加强同国家有关部委以及大中学校教材编写部门和出版单位的联系,探讨相互配合、共同推广规范名词的措施。5.办好刊物2004年刊物从小16开改版为大16开本。期刊编辑部将努力办好《科技术语研究》,做到保持特色、积极创新、扩大效果。6.继续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为配合西部开发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发展,以及少数民族科学技术用语的发展,全国科技名词委将继续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常委会在听取了工作汇报之后,对报告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审议。路甬祥主任在讲话中着重指出,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在当代社会,尤其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当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因为,语言本身是一个交流工具,而科技术语则是科技发展的途径和延伸、推广,如果名词术语不统一,就会影响交流,有时还会发生误解,影响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影响科学研究,影响国内和国际的交流合作。在中国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名词术语工作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期。在新的一年以及今后10到20年之间,我们做好名词术语工作的任务变得更加重大,更有意义,更加迫切,因此,我们要探索名词术语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在名词术语工作中,也要强调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名词工作应当优先考虑对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方面影响最大的名词术语,强调社会协调发展。我们要按照求真务实的精神,循序前进,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有所侧重,开拓创新、继续前进。各位副主任和代表就名词审定及各项相关工作相继发表了重要意见。会议充分肯定了全国科技名词委2003年的各项工作,原则通过了2004年工作计划。会议一致认为,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的历史新时期,这对名词审定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有挑战。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工作,蓬蓬勃勃创新,以2004年工作的优异成绩,向即将来临的名词委成立20周年献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