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 2 0世纪的最后 1 5年中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 )组织数千名专家学者经过艰苦的努力 ,审定公布了 50多种名词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初步建立起了较完整的科技名词体系 ,翻开了我国科技名词统一工作史上新的篇章。审定和统一科技名词 ,实现科技名词的规范化 ,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是一项配套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和长期性任务 ,是实现科技现代化的一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审定和统一科技名词 ,就是将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科学概念起一个科学的恰当的名字 ,并给以正确的定义 ;就是将已混乱的和不一致的名词进行规范和…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空前的历史机遇。最近,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在做客强国论坛时谈到,“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在国家和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在新的条件下,我们要更加重视五千多年已经形成的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科学技术名词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独特体现,在当前国家科技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历史时期,开展好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技名词是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科学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标志着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水平。为使更多的煤炭科技工作者能自觉运用规范的科技名词,特将矿山机械工程部分的规范名词和不规范名词作一对照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科技名词是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科学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标志着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水平.为使更多的煤炭科技工作者能自觉运用规范的科技名词,特将矿山机械工程部分的规范名词和不规范名词作一对照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审定和统一科技名词,实现科技名词的规范化,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是一项配套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和长期性任务,是实现科技现代化的一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6.
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需要,是支撑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系统工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深刻领会“新时代”的丰富内涵,深化认识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的特殊意义,创新开展各项工作,更好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科技名词规范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科技名词使用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中以汽车类科技期刊为例,分析了科技名词使用不规范的原因,指出了促进科技名词规范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不同的读音其含义也不尽相同。文章简述了科技名词中的多音字的研究概况,举例分析了科技名词多音字的几个成因和特点,阐明了读音规范是科技名词规范化的重要内容。明确科技名词中多音字的读音,有助于厘清含有多音字的科技名词的概念,高效准确地交流,促进规范名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简要阐述了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重要意义;讨论了应当继续加强审定科技名词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审定科技名词要结合学科环境保持完整的系统性;审定科技名词应当遵循的几个原则;以及大力开展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术语学研究,提高科技名词统一与规范化工作水平等几个问题。科技名词,或称科技术语,是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科技专业概念的约定性语言符号。科技名词作为科技发展和交流的载体,其规范化、标准化程度如何,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先进程度,而且对科技新概念的引入、新学科的创建、新理论的开拓,以及促进国际科技信息的交流、学科与行业之间的沟通、科技成果的推广、科技文献及辞书的编纂出版等,至关重要。科技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工作是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长期以来,科技名词的使用一直比较混乱。究其原因,主要是科技名词大多来自外文,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遣词用字习惯不同,造成了一个概念多种名称。因此,准确审定科技名词,实现科技名词的规范化、标准化,对于我国社会的繁荣和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仅就有关这方面的几个具体问题进行讨论。一、继续加强规范科技名词的权威性和约束力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科技名词都是“舶来品”,先有洋名,再有汉译。所以对中文名词命名,实质上是个转译风格和技术问题。这中间自然存在着高下之分,文野之分。有的翻译得好,真正做到了“信达雅”。如Windows译成“视窗”,gene译成“基因”,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选其英文字首缩合词“AIDS”,按音定名为“艾滋病”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但是也有不少很不得体甚至闹出笑话的。所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首先要对现有的以及不断涌现出来的科技译名进行核查,随后进行审定、公布,并跟踪检查实施情况。科技名词一经该委员会公布,就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人民都应当遵照使用,特别是新闻出版单位应当带头使用。目前全国名词委共组建了理、工、农、医和交叉学科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50多个,共有1800多名科学家参加了名词审定工作,可见其工程之浩大。通过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消除了一批粗制滥造与混乱的名词,对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次,对已公布的科技名词要加强宣传力度,以增强其约束力。正如过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人民日报》上公布汉字《简化字总表》那样,全国名词委也应在《中国科学报》与《科技日报》上分期分批发布科技新词,让全体科技工作者都知道,以便遵照使用,不能只在小范围内公布。如“克隆”这个名词,全国名词委1989年就公布在名词书上了,但一般人哪个知道?直到1997年2月英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了一只绵羊之后,“克隆”一词才被舆论炒上了天,有关这个词的争论也随之而生。看来这一桩公案,实由全国名词委宣传力度不够所致。如同在报刊上继续随便使用繁体字以错别字论处那样,国家应把是否使用全国名词委已公布的规范词作为衡量报刊质量的标准之一。要有这种权威性。而且,要像公布法定计量单位,同时也把过去使用的那些非法定的量附在后面那样,把应该废除的名词也一并附上,广而告之,使大家一看便知,日后再继续使用就是错误。第三,“不搞争论”。眼下是科技“信息爆炸”时代,科技新词出现速度快,数量大,流行速度也快。坐而论道是不行的,而且这种争论的价值不大,应该求同存异。全国名词委公布的科技新词,是由科学家和语言文字专家共同敲定的,“质量”应该说是有保证的,用不着“试用”,直接投入使用好了。若反复试用,反复修改,反而会造成混乱。记得1977年推出的一期汉字简化表,其中若干简化字形象太差,公布不久又宣布作废。但是事实上一纸宣布作废的公文是不能奏效的,那些已宣布作废的“简化字”时下仍在社会上广为流行。全国名词委要以此为鉴。二、审定科技名词要结合学科环境,保持完整的系统性科技名词不是孤立的、随意的,应该置身于该词产生的具体的学科环境之中,或者说这些词的释义应局限于一定的专业范围之内。所以在转译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它的概念体系,即重视整体论的思维方式,又要弄清它与相邻学科的区别与联系,以便保持完整的系统性。当然,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学科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命名,这也是允许的,应视情况而论,或统一,或分别定名,并列共存。如electric potential在物理学中定名为“电势”,而在电子学中则定名为“电位”,这是不错的。但如probability一词,在物理学中定名为“几率”,在数学中定名为“概率”,现在则统归于“概率”,这自然是无可无不可的事。但是与此相应的“最可几的”转名为“最概然的”(most probable),我则看不出它有什么优点。“概然”是什么?别扭已极,更不用说“最概然的”了。这如同人要穿衣服一样,各行各业的标志服应该不同,使人一看就知道着装的人干的是什么行当。对于不同的学科系统,也不可削足适履,强求一律,因为物理学中的概念与数学中的抽象涵义是不同的。我们在审定科技名词时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一点。三、审定科技名词应当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专一性原则 科技名词应是单义的、专用的、无歧义的。即一词一义、一义一词。对于一词多义的外文词,应该按其在不同学科中的涵义分别定名。统一性原则 对于同一学科中的一义多词者,应该统一规范。如orbital space stations一词,指的是人类在外层空间某一轨道上设置的一个研究实验室,现有诸如“空间站”、“太空站”、“航天站”、“轨道站”和“轨道空间站”等种种译法。《汉语主题词表》上记载为“轨道航天站”,我看以此为好。时下正讨论得热火朝天的virtual reality(简称VR)一词,汉译竟有“虚拟现实”等十数种之多(见《科技术语研究》1998年第1期)。我认为在翻译过程中不要纯粹地在字面上花功夫,因为virtual一词,本义“虚多实少”,在不同的场合会有截然不同的解释。是“虚”是“实”,要具体分析。例如virtual work虚功,virtual particles虚粒子,virtual displacement虚位移等等。相反的例子是virtual memory实际内存,a virtual promise实际允诺,virtual ruler真正的统治者等等。既然VR技术指的是以科技手段造就的向接受人传输的“色香味”俱全的环境,而这种环境不是接受人亲身参与的,只是一种十分逼真的感受而已。我以为在这些大同小异的汉译中选定“幻境”一词足矣。简单性原则 科技名词不是文艺作品,不需要装点和修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从修辞的角度来看,科技名词应该简洁自明,由单词或复合词构成。即:名词;名词+名词;形容词+名词等,如:光,电;熊猫,血管,原子能;信息高速公路等等。作为科技发展和交流的载体,科技名词应当简洁自明,无二义性,且能望词生义,易于推广。四、大力开展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术语学理论研究,提高科技名词统一与规范化工作的水平科技名词的统一与规范化工作,不单是一个理论性和学术性的工作,而且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科技名词的审定涉及到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门适合我国国情的专门学科——科技术语学来研究、协调这些方面的关系。由于术语学带有明显的边缘学科的特征,其研究领域不仅与语言学密切相关,而且同哲学、逻辑学以及各门自然科学学科都有密切关系。在我国,科技名词的统一工作主要是对汉语的科技名词进行规范化,目前汉语在许多国家已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语言,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所以这一工作不仅是我国科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的需要,也是对促进汉语文化圈乃至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力开展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理论研究,提高科技名词统一工作水平,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这是其一。其二,在用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审定科技名词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汉族特色,而且要考虑到少数民族的特色,充分注意到他们在信仰、爱好、习俗、禁忌方面的特点,不能简单草率行事。这项工作不单是沟通、传播科技信息的问题,更是一件关系到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大事。其三,建议组建一个由海峡两岸包括港澳科技界人士参加的科技名词协调组织,共同以向前看的务实态度,真正做好中华民族科技名词的统一工作。这不仅是我国政府一国两制政策的需要,更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其四,在开展科技术语学研究的过程中,既要面对世界,拓宽研究的视野,更要坚持民族性的原则。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其间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部《中国科技史》至今举世惊叹。只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的科技事业在近代落伍了。为了赶上世界科技先进水平,对于像我们这样有着独特语言文字的国家,为科技概念命名不仅要有高超的翻译技术,更主要的是要符合中文习惯,体现民族风格,不管是意译也好,音译也好,都应如此。因此,完全有必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术语学理论体系,用以指导科技名词审定的实践活动。同时要使科技名词的国际化与民族化紧密结合起来,因为任何形态的文化,包括名词术语研究在内,只有充分而准确地体现民族的国家的特色,才更具有国际性,才能在实践中体现出自身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自1985年成立以来,已经公布66种规范科技名词,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科技名词体系。这些成果是参加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2000多位各学科名词审定委员和我国科技界广大专家、学者集体劳动和共同智慧的结晶。对我国的科技发展、文化传承、社会进步起到了奠基性的推动作用。为此,全国科技名词委决定在召开第五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和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之际,表彰一批为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  相似文献   

11.
几个石油工程科技名词的规范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石油天然气类科技期刊不规范使用科技名词的问题,对黏土、黏度、蹩钻等几个较易错用的石油工程科技名词的规范化使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的迅速普及,科技名词的审定和规范化工作更为重要和迫切。针对科技名词审定中遇到的问题、定名原则的贯彻以及名词释义问题的具体实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30余年来,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审定公布的规范科技名词在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科技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新时期,开展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客观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项工作正在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问题。深化对审定工作性质、任务和工作方法的认识,对与时俱进推动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记者:请您谈一下科技名词规范化对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 路甬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名词工作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根据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需要,1985年由科学技术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建立了我国专门负责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公布工作的机构——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  相似文献   

15.
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的迅速普及,科技名词的审定和规范化工作更为重要和迫切。针对科技名词审定中遇到的问题、定名原则的贯彻以及名词释义问题的具体实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铁道科技名词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一铁道科技名词是我国铁道事业发展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之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 1 996年公布了《铁道科技名词》 ,这无疑对铁道事业的发展正日益明显地起着推动作用。它不仅促进了大陆铁道行业用词的规范化 ,而且为海峡两岸用词统一架起了桥梁。例如我们铁路系统下了很大决心把老铁路职工依依不舍的“鞲鞴”(piston)一词废弃 ,而本着副科服从主科的原则改用机械行业通用的“活塞” ,这就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我们认识到统一是最为重要的。秦始皇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等诸多标准化、规范化的举措 ,对加强秦朝的统一和中国经济文…  相似文献   

17.
开幕词     
各位委员、各位代表:今天,我们在此隆重召开全国科技名词委第五届委员会全体会议暨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大会前夕,我们收到陈至立同志、徐冠华同志以及有关部门和领导同志、还有很多知名专家学者对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二十周年的贺信及题词祝贺,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的深切关怀,表达了社会各界对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巨大支持,也显示了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在国家各项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摘要 我国科技名词使用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文中以汽车类科技期刊为例,分析了科技名词使用不规范的原因,指出了促进科技名词规范化的措施。
为体现科学技术的科学性、缜密性,用来表达科学技术的科技名词应该科学、严谨、准确、规范、统一,同一科技概念不应有多种不同用词。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的载体,担负着保存、传播科技成果的任务,如果其中科技名词不规范,将给科技信息交流、传播带来不便。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科研和产品开发合作也越来越多,科技名词的规范变得越来越重要,使用规范的科技名词将促进这种交流与合作,相反,不规范、不统一的科技名词将会使人无所适从,甚至造成误解,防碍正常交流与合作。而我国目前出版的书刊、文献、产品说明书等资料中经常出现同一概念用词不统一的现象。下面以汽车类科技期刊为例,就科技名词规范化作粗浅探讨。一、科技名词使用现状笔者翻阅了35种公开发行的汽车类科技期刊,发现其中有的汽车科技名词不一致,使用了2~3种称谓。如:“挡(档)位”,《汽车技术》等11种期刊使用“挡位”,《汽车电器》等18种期刊使用“档位”,《世界汽车》则2个名词并用;“起(启)动发动机”中的“起(启)动”,《汽车电器》等12种期刊使用“起动”,《城市车辆》等16种期刊使用“启动”,还有《车用发动机》等4种期刊两者并用;“积碳(炭)”,《汽车技术》等8种期刊使用“积碳”,《汽车电器》等7种期刊使用“积炭”,《车用发动机》等3种期刊两者并用;“气(汽)缸”,《汽车技术》等23种期刊使用“气缸”,《驾驶园》等3种期刊使用“汽缸”,《大众汽车》等4种期刊两者并用……可见,汽车类科技期刊在科技名词的使用上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二、科技名词使用不规范的原因1.参考书本身用词不一科技期刊编辑常以工具书、教科书及同类期刊作参考,加上自己的理解来选用科技名词。这些参考书中使用的部分科技名词本身并不统一,不同科技期刊选用的参考书不同,编辑的理解不同,选用的科技名词也就不同。以“挡(档)位”为例,“挡位”源自《现代汉语词典》,该词典对“挡(dǎng)”的第4种解释为“排挡的简称”,“排挡”即“汽车、拖拉机等用来改变牵引力的装置,用于倒车或改变行车速度”;而“档”下无类似的解释。另外,从发音上看,“档”只有“dàng”这个发音,无“dǎng”的发音,“汽车挡(档)位”中“挡(档)”的正确发音是“dǎng”,因此很多期刊选用“挡位”来表达汽车的这个概念。而汽车类教科书中均使用“档位”。由于教科书是专门用于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且都为该学科的专家、学者所编写,其内容科学、严谨,具有权威性,因此许多科技期刊以它作参考,选用“档位”。据笔者所知,有一种期刊曾使用“挡位”,后来考虑到教科书上均用“档位”,于是也改用“档位”。2.工具书对科技名词的收录不全面工具书特别是汉语词典是期刊编辑的基本工具,遇到生字和模棱两可的字、词,总会借助于词典。编辑们常用的词典是综合性的,这类词典对有些学科的专业知识概括不全面,有的科技名词没有被收录进来。例如“起(启)动发动机”中的“起(启)动”,《现代汉语词典》“起”款下没有“起动”一词,但根据它对“起”的第二种解释“离开原来的位置”,从汽车工作原理来看,起(启)动发动机将带动汽车,造成汽车位置上的变化,因此,汽车类教科书和一部分汽车类期刊均使用“起动”来表示发动机的这一工作状态。但也有人认为,该词典在“起”款下列举了很多词组,却惟独没有“起动”这个词,相反,在“启”款下列有“启动”,意指“(机器、仪表、电气设备等)开始工作”,该解释概括了发动机的这一工作状态,因此应使用“启动”。3.沿用习惯用词大多数人在选择科技名词时,总会考虑大家的使用习惯,有时即便有不同看法,也会因大家都这么用,所以自己也这么用,认为这样既能不“出轨”,又能保持同一名词的统一。例如“气(汽)缸”,《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气缸”一词,却有“汽缸”一词,并且根据其解释,就是指汽车上的那个装置。然而实际使用中,只有少数几种期刊使用“汽缸”,所有汽车类教科书和绝大部分汽车类期刊均使用“气缸”。4.编辑的理解不同不同编辑对事物的理解不同,反映到用词的取舍上也会有所不同。例如“积碳(炭)”,《现代汉语词典》中既无“积碳”也无“积炭”,按照它对“碳”和“炭”的解释,一部分人从该物质的形成及构成方面考虑,认为其基本元素是碳,因此应使用“积碳”来表示;另一部分人则从其外形考虑,认为它看起来黑黑的,很像煤,故应使用“积炭”。5.编校失误除上述4种情况之外,有的期刊大部分地方都使用同一个科技名词,只是在个别地方使用了不同的名词,这可能是由于编辑编校失误造成的。三、促进科技名词规范化的措施1.公布统一、规范的科技名词对由国家科技术语权威机构审定、公布的科技名词应赋予与国家标准相应的约束力,敦促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及新闻出版等单位使用。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经常会出现一些新的科技名词,科技名词机构应紧跟科技发展步伐,不断更新、审定、公布新的科技名词。2.各单位使用已公布的规范的科技名词各教学、科研、生产、编辑出版单位在书刊、文献、资料中,应使用由国家权威机构公布的科技名词,特别是编写工具书和教科书时,更应把使用已公布的规范名词作为对读者负责的头等大事来抓。在书刊审读和评奖中,应将此作为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条件,以引起大家的重视,促进规范名词的推广、使用。3.加强交流各单位特别是编辑出版单位应加强联系与交流,对于那些还未经权威机构审定、规范的科技名词及新名词,使用中应相互沟通、协调,尽量选用统一的名词。四、结束语本文旨在通过指出汽车类科技期刊中存在的科技名词不统一、不规范的现象,引起有关部门对科技名词规范化的重视并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从而形成严谨、准确、规范、统一的科技名词系统,促进科学技术的交流、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科技名词定名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阐述了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重要意义;讨论了应当继续加强审定科技名词原权威性和约束力,审定科技名词厅结合学科环境保护完整的系统性;审定科技名词 当遵循的几个原则;以及大力开展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术语学研究,提高科技名词统一与规范化工作水平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1985年4月25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记载着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诞生,也预示着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开创了新的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