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对于1998年的一场关于"三网融合"的大讨论,很多业内人士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在广电和电信部门历经12年的博弈之后,"三网融合"破冰的时刻终于到来。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的信号——从2010年开始试点广电和电信业务的  相似文献   

2.
70年代流行的是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80年代中期的热门话题是光纤宽带网,90年代中期又掀起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高潮,随之在媒体上频频出现了“三网融合networksconvergence)这一新的时髦名词。三网融合中的“三网”指的是电信网、...  相似文献   

3.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宽带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走进人们的生活.全球信息化高潮迭起,网络经济扶摇直上,因此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电信网的三网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4):66-67
2000年之前,通信网络只提供话音业务,数字同步体系SDH设备作为语音传输网设备大量部署.2000年以后,随着以互联网业务为代表的数据业务的不断出现和快速发展,数据量以每年80%的速度快速增长,SDH传输网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业务的需求.消费者多样化的业务需求、网络和业务融合需求等使得综合多业务承载迫在眉睫.运营商承载网面临转型,需要从单一的语音传送网转型为融合的综合业务传送网.因此,有必要变革SDH网络,建设全新的融合的综合业务传送网,满足多业务承载需求,实现语音业务、视频业务、互联网业务的统一传送.  相似文献   

5.
70年代流行的是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80年代中期的热门话题是光纤宽带网,90年代中期又掀起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高潮,随之在媒体上频频出现了“三网融合”(networks convergence)这一新的时髦名词。三网融合中的“三网”指的是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实际上它们代表了信息产业中三个不同行业,即电信业、计算机业和有线电视业(可简称电信、电脑和电视)的基础设施。电信业的主体业务是电话,计算机业以提供信息检索为主(因特网是其最典型的代表),有线电视业则主要提供娱乐性的电视节目。“融合”一词源自于英文单词“convergence”,它有收敛、会聚、交会、聚合等意。长期以来电信、计算机和电视这三个行业各有各的业务范围,各用各的技术,各建各的网络,各立各的行规,无论从建设、所有权、运行和管制等方面来看它们都是各自独立的基础设施。自从9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的口号之后,这三个行业都想争先,成为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主帅。电信界认为把电信网演变为多媒体网络,除通信外把娱乐、教学、医疗与企业市场等许多其它可能的应用都包括进来就可成为信息基础设施;计算机界认为信息基础设施就是一个更便于高速数据存取和检索的高性能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界认为把有线电视网改造为交互式的网络,以智能电视机为主要通信工具,以娱乐为主要业务,同时开展许多其它服务,即是信息基础设施。然而,事实证明这三种观点都是有局限性的行业之见,哪一方面想独揽天下是行不通的。唯一的可能就是不同行业之间在技术上走向趋同(见图),在业务范围上互相渗透、互相交叉;在网络上互连互通形成无缝覆盖,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会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三网融合。  相似文献   

6.
一、计算机外设及耗材产业概况 1、全球计算机外设及耗材产业概况 到目前为止,全球拥有电脑2.723亿台,到2005年底预计因特网用户达10亿户.正推动着电信、计算机和广电网三网融合,网络终端及接口外设工业应动而生,全球电子信息市场的产销量2000年约1.3万亿美元,成为世界龙头产业.  相似文献   

7.
3D(3D电视、3D电影、3D技术)、三网融合、物联网、智能手机、珠海航展、云计算、探月工程、空天飞机、平板电脑、蛟龙号入选2010年中国媒体十大科技焦点名词2010年12月30日,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发布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基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09,(9):7-7
家电企业的上网冲动 “电视上网”的3C融合概念,始于1997年比尔·盖茨提出的“维纳斯计划”,历时10年,彩电厂商对3C融合产品的研发更多停留在实验室中。但在英特尔、微软、闪联工作组等推动下.3C融合的技术已日趋成熟,同时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改善,彩电厂商开始意识到电视的真正优势:用大屏幕平板电视来播放网上下载的影视内容,通过互联网获得应用与服务。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多语种农村科技信息软硬件平台及提供相关服务,结合多网融合技术,整合各类涉农信息资源,探索出新疆地区多语种“维、哈、汉”农村信息服务的模式,通过信息化技术应用缩小南北疆差距,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新兴技术迅速发展,它与社会、技术主体的互动关系引起了学界的深度反思。对技术主体认同融合的过程研究,有利于在新兴技术社会融合中防范道德风险。介于认知渗透在认同融合中的核心作用,本文以技术为视角,以聚合型认同融合为切入点,在技术及其对应的刻板印象中,基于内隐联系测试方法,将认同融合与渗透现象相结合,探究技术主体在内群、群际影响下,认同融合的变化和渗透过程。认为认同融合可分为三种类型:整合型认同融合、凝聚型认同融合和聚合型认同融合。  相似文献   

11.
基于负荷动态监测技术的配网故障智能定位系统突破传统模拟式故障指示器的技术,实现数字化监测,采用量化的短路故障检测模型方法,监测线路各点的负荷电流、短路故障电流和线路对地绝缘,大大提高短路和接地故障检测的准确性。系统监测前端、监测子站和后台系统采用最新的自组无线网络,安装或拆卸不需停电,在线路上的任意点均可安装,有柱上开关配合的安装点可实现“三遥”功能,后台系统融合故障模型分析方法和监测数据库系统,实时在线监测线路故障及负荷、电压等相关数据,快速得出被测线路故障地点和类型,结合短信息平台,可在第一时间直接通知一线维护人员,为提高供电可靠性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对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三者关系认知宽泛模糊不仅影响战略规划的清晰度和科学性,导致产业和企业在执行时的低效甚至无效,而且失去智能化融合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佳时机,进一步拉大我国在此领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整体差距。针对三者关系区分不当造成的后果,本文在厘清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出三者的迭代演进逻辑,并从技术范式、架构体系和融合能力三个维度对三者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力进行对比,论证智能化是最具潜质的融合模式,在此基础上从融合指数、驱动因素、效应评估和路径优化四个方面建构智能化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生态交往的主体间性在实践中的表达,认为这一过程起始于绿色自然技术和绿色社会技术的融合。在融合意向上表现为绿色理念的同化。而它们在冲突与合作的缠绕之中的博弈,构成了二者融合的重要机理,它们分别通过其主体、客体和结构在关联性的生态交往中形成了与要素、结构和平台相适宜的匹配度,由此所建构的绿色自然技术和绿色社会技术融合的三重螺旋模型,直观地呈现了生态交往的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中存在短板效应。本文提出基于融合共识的气象灾害风险研究应用与促进模式,缓解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中的短板效应。融合共识模式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气象知识的共识部分,行业知识的融合共识部分和行为规范部分。可以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效率,及时发现该领域存在的科学问题,促进科学研究的进展。最后,本文分析了融合共识模式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在矿区建立计算机局域网络、无线网络和远程虚拟网络,通过"三网"全方位地对矿区地下巷道的各个生产工作面和地面各生产车间施行可视监控,消除不良生产环节与违章作业,从而根治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16.
政治外交领域本体术语的获取是构建相关领域本体的关键,也是进行信息抽取、信息检索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利用现有资源构建了基础术语集,然后利用Word2Vec的新词推荐功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最后以融合知网和同义词词林的方法进行词语语义相似度计算,筛选出合格的本体术语构建扩展术语集。由此建立起老挝政治外交领域本体术语集。  相似文献   

17.
风光储双模双向逆变器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逆变技术,使用电力电子技术实现调频、双向、有功、无功调节等策略;二是储能技术,也就是蓄电池及其相关技术,其中逆变技术是风光储能实现并网工作的关键技术;三是逆变和储能的切换技术,通过矢量闭环控制技术,可实现逆变和储能技术的双向0切换;四是离网工作模式,在无电网应用的环境中,可离网逆变输出额定电压的电源,用于本地负载供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4):64-65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企业间开展兼并重组已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常用手段,国家也在加快央企重组步伐,2008年5月,国家发布公告,对电信运营商进行重组,由6个重组成3个,要求中国电信在9个月内完成对中国联通CDMA网的收购.企业并购的实质是客户的整合、产品的融合和销售服务的承接,而信息系统是客户、产品和销售服务的具体承载者,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系统的整合与数据迁移是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14年6月25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新词工作委员会联合光明网正式对外发布试用第一批204条科技新词,其中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三维打印"等。首批科技新词一方面旨在及时回应社会热点关注,对科技名词使用混乱的现象早发现、早规范;另一方面旨在引导公众通过科技名词关注科技进展。"钅哥""钅夫""钅立"三个新元素也在此次公布的新词之列1。笔者与光明网《名家访谈》节目组一同就三个新元素的相关问题采访张焕乔、刘青、赵宇亮三位专家,本文根据采访内容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的科学传播有三个名称:科普、科技传播和科学传播,分别代表科学传播的三个群体和三种模式。由中国科协所主导的科普是主流和正统,拥有国家主义、功利主义、科学主义三重特征,近20年来有边缘化趋势。科技传播的研究者主要是传播学家,主要关注传播手段和传播效率,与科普理念没有冲突。科学传播的倡导者主要是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挑战主流和正统科普的三大意识形态。以北大科学传播中心为标志,形成了中国科学传播的批判学派。三种模式仍然处在剧烈的互动和融合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