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以工程实例论述一下大孔径框构桥铁路架空方案的设计及施工。论述了大孔径框构桥铁路架空方案的设计及施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安全保证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董永钢 《科技资讯》2013,(5):75-76,78
在下穿铁路的框构桥施工中,为不影响上跨铁路正常运营,通长采用顶进方式施工,顶进后背在整个顶进体系中为最主要的受力主体。在京石客专重型机械厂路2~12 m框构施工中,项目部优化施工方案,认真分析了工字钢后背(设计方案)、浆砌片石后背及人工挖孔桩后背三种方案,通过施工成本、施工工期及过程控制等方面对三种方案进行了分析对比,借鉴了一些框构桥顶进的成功经验,最终采取了人工挖孔桩后背形式,确保了框构桥的顺利顶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铁路提速后,大量的铁路平交道口已经改为下穿立交或上跨立交的结构形式.在下穿立交的结构形式中,单孔、双孔或三孔连续的框架桥的结构形式已经比较普遍,设计施工等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四孔连续的框架桥结构形式还是不多见,在设计和施工中,还存在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根据厚板有限元原理,提出了四孔连续框构桥的设计方法,并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实现了四孔框构桥的自动设计、分析计算及绘图等过程,将极大提高框构桥设计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某市公铁立交桥,是一座下穿既有铁路、修建年代久远的城市公铁立交桥.既有立交桥分为四孔,中间两孔为lp=12.0m钢混结合连续梁,混凝土桥墩,扩大基础;两侧边孔为1-5×2.5 m钢筋混凝土框构桥.桥下机动车道宽度为28.9 m,两侧非机动车道宽度为6m.按照市政道路改造要求,桥下机动车道扩宽后达到双向10车道37.5 m,需拆除既有桥梁,改建下穿式框构桥.为保证桥下机动车道改建后达到37.5 m的要求,跨机动车道采用两孔连续框构,全宽41.1 m;两侧非机动车道由两个单孔框构组成.立交桥全长61.16m,轴长42.3 m,净跨54.5 m(8.5+ 18.75+ 18.75+8.5).新建立交桥中心与既有立交桥、道路中心线一致.施工采用单体框构桥逐个预制、顶进到位,边拆除旧桥边顶进新桥的施工方案.本论述主要介绍该桥线路加固及顶进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框构桥夏季施工,多数施工单位不像冬季施工混凝土那样作为一项专门课题予以重视。随着施工高速化、结构大型化和建筑造型多样化的发展,施工质量和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无数经验教训,促使人们对混凝土的夏季施工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6.
合拢段施工是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桥施工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全桥的受力和线形状况。以鄱阳县莲湖大桥施工控制为工程背景,探讨了预应力混凝土T构桥合拢施工的影响因素及两种合拢方案对桥梁的累计位移和受力的影响,得出实际使用的合拢方案是合理的并提出施工注意事项,为类似桥梁施工提供了有价值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7.
以苏丹共和国喀土穆州BURRI大桥加固工程为例,对体外预应力加固T构桥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T构桥普遍存在的下挠问题,提出采用体外预应力进行加固的方案,该方案能够达到提高桥梁承载能力的目的,为体外预应力技术加固T型刚构桥梁积累经验和资料。  相似文献   

8.
周剑  王树元 《科技信息》2012,(10):363-364
一、工程概况本工点位于某铁路里程K550+881处,为黄骅市第二大街下穿某铁路而设。既有铁路为双线,线间距为4.12m。铁路路基宽度12.8m,路基高度6m。公路为一级公路,路基宽度为32m。公路与铁路交于公路里程K17+577.333,框构桥采用双孔设计,斜6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半隐框玻璃幕墙的概念及施工方法,探讨了幕墙施工的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并对半隐框玻璃幕墙在大同大学图书馆工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李捷  王建 《科技资讯》2012,(15):52-53
天津一带滨海冲击平原,由于成土历史短和粘土胶体及海水的絮凝作用,土的固结程度很差;又由于浅海生物的作用,土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有关地质资料表明,在大沽高程-13m以上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属于淤泥、淤泥质粘土和粉质粘土。具有高压缩性、低强度、低排水性等工程特点。本文以多年在天津地区的铁路顶进框构桥施工经验为基础,通过深层水泥搅拌桩、混凝土钻孔桩和注浆加固三种不同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对工作坑地基和铁路路基地基的实际应用,有效解决了天津地区顶桥施工中的路基塌方、承载力不足及顶进"扎头"现象。为天津地区顶桥施工地基处理方案的优化和比选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海绵城市管网顶管施工过程中时常临近既有桥梁,为分析研究顶管施工对既有桥梁的影响,在现场调查及分析勘察设计资料的基础上,分别基于理论分析及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顶管施工引起地表及既有桥梁附近土体的变形规律,并给出了具体的安全保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顶管施工对地面沉降的影响明显大于横向位移,非加固区设置应力及变形隔离墙后顶管施工对北新河桥桥台变形基本没有影响。研究结果和方法为类似的顶管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整体顶升是服役桥梁改造工程领域的新兴技术.为确保桥梁整体顶升施工的安全性,以上海浦东大桥东引桥段为例,建立桥梁顶升过程仿真分析模型,对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6种不利顶升工况,对桥梁的上部结构进行应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均匀顶升使墩顶盖梁处与主梁横向联系产生较大附加应力,工况5是最不利情况,基本接近极限应力.数值模拟验证了顶升工程的安全性,并给出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润城镇沁东路改造工程框构桥顶推施工为例,简要说明了顶推施工的施工原理及其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王晓磊  刘畅  张鹏  刘焕举  张凡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2):14004-14013
响堂铺2号大桥位于丘陵山区,其下侧需跨既有高速,主梁整体线形呈S型,施工难度较大。其中第一联主梁采用钢-混组合结构,下侧钢槽梁采用步履式顶推施工工艺,临时支架设计为非对称布置。针对此情况,为确保钢槽梁顶推施工的安全性、可靠性,分析了钢槽梁顶推施工的路径以及千斤顶摆放的位置后,通过多种有限元模型的搭建,以顶推过程中的梁体应力及变形模拟计算为依据,为钢管支架结构进行了抗剪优化,并设计出降低主梁弯矩的同时仍可在汇交138°的垫梁及支架上进行落梁的钢导梁。在施工时采用优化后的主梁同步顶推系统对S型主梁进行连续顶推,而提出的导梁上墩保障措施,主梁临时锁定、横向旋转、线形保障等措施在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性的同时,亦可保障主梁线形的完整平顺。此外现场监测方案,采用几何监测与物理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实测值与理论值一致性良好,并以此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和大桥生命周期内的服役能力。该项顶推施工技术丰富了复杂情况下的桥梁施工技术,也可为今后类似的跨线、S型主梁、钢-混组合梁桥的顶推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施工穿越既有桥梁的工程项目与日俱增,为确保既有桥梁在地铁施工期间的运营安全,桥梁上部结构主动顶升技术逐渐被推广应用。由于该项技术的特殊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对桥梁结构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以此了解桥梁结构在顶升过程中及后续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变化状况,从而及时了解桥梁结构损伤位置及程度,进而对桥梁结构的安全状况做出评价,并提出有效处理措施。重点阐述主动顶升的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针对性地提出地铁穿越工程的主动顶升监测系统,明确监测的设计流程和重点,并在实际的工程中进行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西安市灞桥区河堤东路下穿陇海、西康铁路钢筋砼框架式立交桥为工程实例,对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顶进施工技术中的线路加固、顶进施工等关键工序以及采取的安全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为合理确定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中跨合龙的顶推力,基于力法原理提出一种适用于单柱式墩连续刚构桥先边跨后中跨合龙的顶推力解析计算方法。以某三跨连续刚构桥施工工程为例,应用解析法计算先边跨后中跨合龙的顶推位移和顶推力,同时利用数值模拟法建立有限元模型,以消除5 年收缩徐变及合龙温差引起的墩顶水平位移为原则进行计算比较,并以工程实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解析法计算值、有限元计算值和实测值三者之间误差很小,解析法与有限元法计算误差小于10%,表明解析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能满足实际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8.
连续刚构桥中跨合龙时需要通过施加顶推力对结构的内力状态进行预调整.结合工程实例,讨论了柔性基础矮墩连续刚构桥合龙顶推力的确定方法,分析了顶推前后结构的内力与变形规律,得出施加顶推力来主动调整内力可有效地改善桥梁结构的受力和使用状态,提高桥梁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某高速公路匝道桥梁体顶升有限元程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桥梁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模拟梁体顶升施工过程中箱梁本身及墩体的受力变形情况,对梁体顶升施工现场尺度的把握提供指导,增强了监测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20.
王晓磊  刘畅  张鹏  刘焕举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7):11828-11834
科学的导梁落梁方案,对于确保钢桥安全顶推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响堂铺2号大桥采用步履式顶推施工法,下侧临时支架为非对称式布置。为确保主梁跨线施工的安全性,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钢桥的顶推模型,通过前一施工阶段监测数据验证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以顶推过程中主梁应力分布为参照标准,对比两种施工落梁方案,确定最优的导梁落梁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三跨钢桥顶推施工中,导梁落梁应分阶段落梁,第一阶段一次性落梁,第二阶段分布式落梁;非对称式支架落梁时,各阶段中结构峰值应力多集中于导梁根部桁架处,导梁应有加固处理与实时监测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