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改进人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改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规划设计。它实际上是对城市空间在景观美学上的规划设计。中介景观做为城市的一部分,与城市的关系愈来愈密切。  相似文献   

2.
张柳杨 《科技信息》2013,(10):453-453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作为城市重要构成元素的城市河道,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及景观形象。在城市河道的治理过程中,水生植物的运用无论是对河道水质的改善还是对河道景观的修筑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水生植物对河道水质环境的影响由于城市环境的污染,加上大量雨污水直排入河现象的存在,城市河道普遍存在着污染严重的问题,河水中氮、磷等的含量超标严重,水  相似文献   

3.
园林建设不仅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载体,而且也是城市景观、历史文化环境的主要载体;它不仅可以恢复和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城市景观,而且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新时期环境、资源、能源问题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应本着节约环保、生态优先、个性化要求营造园林建设。  相似文献   

4.
城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改进人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改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规划设计,它实际上是对城市空间在景观美学上的规划设计。中介景观做为城市的一部分,与城市的关系愈来愈密切。  相似文献   

5.
王莉 《科技咨询导报》2008,(27):122-122
目前大多数城市规划设计中都并未考虑河道水质日常的维护,大都是通过河面保洁等手段来维护河道的清洁卫生,因而造城市河道内水体的水质不稳定,或时而藻类泛滥,或时而水发黑发臭。因此,城市景观河道水质的维护及管理应该成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汪昌宁 《工程与建设》2005,19(4):302-304
城市桥梁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城市布局、城市交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城市环境、城市景观有很大影响。建设一座宏伟、漂亮的桥梁,往往会成为一个城市的亮点甚至标志。文章依据环境工程学的有关理论,对城市桥梁工程建设的环保和景观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决定城市景观特色的要素很多,有自然环境要素,也有人为要素。地市景观特色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城市景观特色的时代性。影响城市景观特色的自然因素一般是永恒的,而影响城市景观特色的人为因素是可变的。城市景观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变化,如不发展创新,它的功能的实用性上、新时代的审美学上。以及总体的环境协调上都将不相适应.也只能成为历罗的见证品。二、城市景观的共融性。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地域交通的发达、世界各国的交往越加频繁,经济文化的交流必然导致城市建设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广泛渗透,新的科学技术、新的建…  相似文献   

8.
城市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基于ETM+遥感影像,运用最大似然分类法对杭州市住宅小区景观进行分类,解译得到2010年杭州市住宅小区绿地景观格局专题图.采用景观指数法分析杭州市住宅小区的绿地景观格局与城市径流水质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城市径流与绿地景观指数之间存在相关性,当绿化率小于33%时,随着绿化率的提高,径流水质明显好转;破碎度和平均邻近指数在一定范围时,绿地斑块对径流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较强.为此,调整城市住宅区绿地景观格局,有利于改善径流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9.
城市景观资源现状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梅  曾庆华 《科技资讯》2006,(6):147-148
城市景观是城市在长期的发展建设中形成的历史的、文化的、特有的、地域的、景观的氛围和环境,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城市景观资源评价是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城市景观规划的依据。本文在阐述景观、城市景观,城市景观资源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不同的城市景观资源评价的数量化模型取得量化数据,进而通过对所得数值的分析研究说明评价结果的意义。在城市建设项目前期和过程中纳入景观资源评价,对于减少景观资源影响,保护景观资源和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严梅  曾庆华 《科技资讯》2006,4(2):91-92
城市景观是城市在长期的发展建设中形成的历史的、文化的、特有的、地域的、景观的氛围和环境,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城市景观资源评价是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城市景观规划的依据。本文在阐述景观、城市景观、城市景观资源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不同的城市景观资源评价的数量化模型取得量化数据,进而通过对所得数值的分析研究说明评价结果的意义。在城市建设项目前期和过程中纳入景观资源评价,对于减少景观资源影响,保护景观资源和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中贵 《科技信息》2011,(5):306-306,326
“多态共生”设计概念可以归纳如下: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建筑空间环境的一种更新和创新,即以创造人们优良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为出发点的一种创新的设计,最终使它成为城市整体的有机组成,并与街道、广场、景观绿化相关联,形成新的城市空间景观,使底部空间加入到城市的构架系统中去.并建立良好的底部空间秩序。  相似文献   

12.
郭和 《大理科技》2000,(2):43-44,50
作者运用中心理论论和点-轴理论对大理市的城市发展进行分析。得出大理将成为云南的中心城市,并结合云南省及大理市的地震灾害实际,讨论了城市规划中的防震减灾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夜景是城市景观在夜间的再次表现。广义城市景与城市夜景观的概念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城市夜景概念是对城市景观概念的补充,它使城市景观的含义更加明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城市夜景重视不够,一到夜晚城市环境或一片漆黑或一片杂乱,这正是忽视了它们在夜间的表现效果造成的,所以有必要对城市夜景进行单独的规划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4.
解虎  鲍玮 《科技咨询导报》2013,(15):121-121
城市的入口地段道路是人们走进城市的必要通道,它不仅体现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环境水平,也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对城市带来活力与繁荣.因此,入口道路景观的设计规划是城市道路景观规划的重点.该文从道路入口景观的特殊性入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分析城市入口景观的现状并进行设计,希望对以后城市入口道路景观设计提供必要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宏观上看,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是城市甚至区域环境设计中的一部分,因此它与城市的发展,城市生活的变化,自然生态的保护与优化息息相关。从微观上看,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又是为人服务,与人的行为活动,心理需求等密切相关。居住区景观环境不仅是给居住者看的,同时也应该是给居住者用的,它必须是形式与功能的有机结合,具有艺术性、场所性、多元性、整体性、人文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观的城市环境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强城市吸引力、振兴当地经济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河道景观评价为目标层, 以生态性、社会性和艺术性指标作准则层, 以水质、物种多样性、水体透明度、防洪效应、水景利用率、景观可达性、色彩美感度、形态美感度以及地域文化性作为指标层, 构建城市河道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 利用距离指数法构建评价模型。以昆明市盘龙江为例, 利用该模型对盘龙江上中下游景观环境进行评价。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对城市水系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提供指导, 构建水景观规划新模式, 以期为实现科学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省大理市的绿化基础普遍薄弱,许多城市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绿化覆盖率,加速绿化景观建设,科学绿化变为速效绿化,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在此,就城市绿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使用者的心理感知,定量评估影响城市滨水景观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城市滨水景观质量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南京市秦淮河中华门段为研究对象,运用语义分析(SD)法从使用者的心理角度出发,对秦淮河中华门段的滨水景观进行质量评价。从景观、生态、人文3个方面制定评价因子,针对各评价因子对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使用者对秦淮河中华门段滨水景观的亲水性、岸线形态、景观美感度、环境整洁度以及历史文化延续性的评价较高,对视域宽广度、环境视觉趣味性、植被覆盖率和娱乐活动多样性的评价较低。基于评价结果认为,影响滨水景观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公众参与度、植物多样性和河流水质,结合秦淮河中华门段景观现状,提出:①提高秦淮河中华门段滨水景观与地域文化的融合,突出秦淮河景观的独特性,增强游人的归属感;②重视公共参与度,加强公众参与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同时丰富秦淮河中华门段的空间功能,增强滨水景观的活力;③进一步加强对秦淮河水质的保护与治理,提高植被覆盖率,并充分利用水生植物来营造滨水生态景观,给游人近自然的生态体验。【结论】通过对感知对象的评价,引入SD法分析游人心理感知为评价城市滨水景观质量提供了可参考的研究路径,有助于聚焦城市滨水景观效能的科学分析,推动城市滨水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未来城市滨水景观的优化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20.
卜颖辉 《科技信息》2009,(17):303-303,321
城市滨水区域是整个城市基质环境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生物活动频繁,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相当意义的地区。在城市滨水区域原有的基质环境的基础上经人工规划、建设形成的城市滨水景观更是城市景观中自然因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组成部分。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城市滨水区域在规划设计和建设改造的过程中师法造化,营建具有自然生态环境特点的滨水景观生态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