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何健 《科技信息》2011,(34):186-186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在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生的创作中,出现了不少现实主义的力作,这些诗作滋生的土壤是李白复杂多变的人生际遇。中年的诗人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跻身仕途,却屡屡碰壁;晚年的李白命运多舛,把对生命遭际的慨叹化作对现实的关注,使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中凸现出现实主义的灵性。  相似文献   

3.
李白杜甫之所以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人第一,天才加勤奋是基础;多种思想兼收互补,以儒家思想为主是其重要因素;强烈持久的爱国主义激情则是其根本原因;长期的漫游和漂泊是其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另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歌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他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开元、天宝的四十多年,即所谓“盛唐时期”。这是唐帝国空前繁荣强盛却又潜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代。这一时代特点结合他的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使他的诗篇表现出了与杜甫诗歌中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迥然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5.
李白是盛唐时期很有名气的诗人,他诗风雄奇豪迈,飘逸多致,感情奔放,形象鲜明,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6.
廖平 《科技咨询导报》2008,(33):194-194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个性最鲜明的诗人,是同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联系最紧密的诗人。他超越了自己的时代和民族,成为今天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伟大诗人。在当代对青少年的培养和素质教育,对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天门山位于安微省境内。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路过此处,留下著名的《望天门山》。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时间,学术界虽早有定论,但仍有一些异议,由此影响到对这首诗写作风格上看法的不尽一致。从李白生平的探讨和其诗作艺术风格的理解出发,我们认为《望》诗为李白早期所作。  相似文献   

8.
刘灵昕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3):43-44,47
李白是中国古代盛唐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世代相传,经受住了时间大浪的洗淘,流传至今。李白的诗中常常看到"酒"的影子,以酒抒情、借酒言志是李白诗歌的独特情趣,《将进酒》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品味到李白雄浑的诗风。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都是以浪漫主义诗风开启者的面貌植根于人们心底的。他的作品,尤其是《离骚》,更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和杰作。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离骚》只是浪漫主义之作。事实上,它是把表现内容上的现实主义和创作方式上的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0.
杜甫一生借诗言志抒怀,创作了大量的诗篇。由于他突破一般封建士大夫思想,始终面对现实,讽谕时事,兼济天下,使他的诗具有深广的社会内容。杜诗被誉为"史诗"。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但是,现实和理想是不能割裂也是不会割裂的。因此,在文学创作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总是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杜诗的主要倾向是现实主义,但必然闪耀着浪漫主义精神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诗的国度盛唐时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李白,世人对他的研究多为诗风清雄奔放,情怀豪迈飞扬。李杜诗作构筑了唐诗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丰碑,创造了盛唐之音。本文则从李白悲悯的个人性情与独特的悲剧式气质的角度,浅析其诗作的文化底蕴,重点以其诗歌的核心题材来探究李诗中极具悲剧意识的消解因素,籍此拙绎中国文化悲剧意识体现于李诗之一斑。  相似文献   

12.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又有事君济世的报负,在他的奋斗失败之后,唐君的昏庸、宦臣的当权等丑恶现象为他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他借古讽今便创作了具有强烈批判意识的《古风》。笔者对李白《古风》诗的批判意识的形成及其思想根源进行了较深刻的剖析,对《古风》诗中批判精神的表现形式作了详尽的阐释,并从历史、文学及诗人个性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李白以其狂放不羁的诗歌、言论和行为而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狂人"。笔者以诗为史、以史为据,通过赏鉴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和特立独行的作为,深刻地剖析了诗人的"狂"与其仕途的坎坷、不朽的诗作之间的辩证关系。再现了一代诗仙的横溢才华,以及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14.
刘立冬 《科技信息》2012,(34):230+237-230,237
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代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他们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影响深远。通过选取李、杜二人的典型诗歌作品,从思想感情、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三个层面,对李、杜诗歌艺术风格的差异进行了辨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李白是中国这块汉语言文字沃土上滋生的耀眼明星。其长期存在具有恒久的艺术和人性魅力,一定有自己不可复制和逆转的原因。这当然需要对李白浪漫主义诗歌乃至文学进行本体上的考虑,文章的开头从李白的生平谈起,论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主体部分从三方面论述:生活环境和个性使然;对人民贫苦生活的同情和政治黑暗腐败的极度不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6.
就李白初入长安在何时的问题对前人的推论提出质疑,根据一些记载李白生平事迹的“碑”、“碣”、“序”透露出的消息,与李白的相关诗句相互印证,并与后人对李白事迹的考证相联系,得出李白并非如前人所说在二十五岁以前未出过川,而是在开元三年至五年间就已经到过长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李白的《蜀道难》历来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蜀道难》是李白一入长安的作品,是李白送友人王炎入蜀而作,一方面表现了李白对朋友的真切关心和一往深情,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求仕不遇的感慨与感伤。  相似文献   

18.
重读李、杜     
由于长期受大一统的儒家文化以及伴随封建制度发展而派生出来的封建官僚制度——科举制度的影响,造成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特殊的“从仕”观念。使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文化品格上形成严重的单一性倾向,在社会角色上,由于作为一种权力的话语的拥有者”,具有较严重的“救世主”及“代言人”观念,杜甫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近体诗”,又称“律诗”的集大成者及最高成就者,也是唐以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仕文化”的典型代表,又由于其伟大的诗歌创作成就,其思想影响了以的的历代诗人和作家。李白则是一个例外.他亦以其创作和生活经历,使我们认识到一种另类的文化品格,他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的一个游离的分子,从严格意义上讲,李白从来没有进入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他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而言只是一个过客。本文试以李白和杜甫的部分作品及其生活经历,对两位诗人不同的文化品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一生热爱祖国、关怀人民,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政治抱负;他天赋聪颖、才华横溢、博览群书、遍游四海,出口即成章,下笔即成诗;他性情高傲、狂放不羁、蔑视权贵、鄙弃利禄,言行与封建伦理道德往往格格不入,富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用月意象来抒发感情的首创虽不是李白,但李白却是写月最多亦最传神的诗人。李白视月为知己,月亮是李白情感的寄托与归宿,月亮这一意象在李白的笔下惟妙惟肖。李白对月深厚的感情是由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所决定的。李白诗中的月亮有着丰富的内涵,并为李白的诗作提供了创作源泉。李白赋予月亮全新的内涵,李白终其一生都在与月亮为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