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婷婷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6):41-42,60
误译是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误译有无意误译和有意误译之分。无意误译主要归因于译者的双语能力,以及对双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等的掌握情况,它不涉及译者的主观故意或翻译的目的。有意误译是译者出于某种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为传达原文的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而表现出来的故意不忠实于原文的翻译行为。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来探讨有意误译,旨在目的论的视角下探讨有意误译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对翻译过程中误读的研究使视点集中在翻译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译者及译文读者上。关联理论的语境观和目的论为研究误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根据译者和译文读者的误读特点,误读可以分为:译者为实现译文特殊的政治、道德、话语权利目的而对原文进行的有意误读以及译文读者处于二级交际情景下对译文的无意误读。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角度透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关联理论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译进行尝试性分析,并从认知语境、语境效果、作者意图及读者期待等方面对文化误译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避免出现文化误译的策略和方法,如:照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使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相匹配;使处理努力与语境效果成正比;使原文作者的期待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商务英语翻译愈显重要,但简单的对等翻译无法解决由英汉语言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交流障碍,而"零对等"作为一种新型的翻译处理手段,切合翻译功能目的论原则,可以更好地使译文与原文达到功能和效果上的对等,以实现和谐的商务交流。但目前国内对"零对等"翻译的研究还不多,文章着重以功能目的论为视角,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对商务翻译"零对等"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近年来出版的“新概念英语”译文中的典型误译实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指出误译的原因,并给出了正确的译文。  相似文献   

6.
目的论把翻译看成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活动,翻译目的和译文功能制约着翻译策略的选择。旅游文本的主要功能是呼唤功能,同时兼有信息功能。本文在目的论框架内,探索旅游文本的常用英译策略,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和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其目的就在于传递跨语言与文化障碍的信息。从目的论的角度,认为译者在旅游翻译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恰当的跨文化翻译方法,使译文产生跨文化交际的效果。起到传播中国旅游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赵为娅 《科技信息》2012,(4):175-175
译文修改,作为永无止境的翻译过程中的一环,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国内,关于译文修改的研究还很少见,这或许与译文修改本身的隐蔽性有关。本文首先就"译文修改"进行概述,然后以刘士聪先生对其《风筝》一文的译文所进行的修改为例,分析先生在修改过程中的"发现"和"提高";并结合相关参考资料,进一步阐释译文修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丘晓芬 《长沙大学学报》2014,(3):105-106,110
功能翻译理论重视翻译目的,把翻译拓展为一种交际行为,并将译者作为翻译过程中的一大重要因素,将功能翻译理论引入商务英语翻译具有重大意义。目的论作为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为商务英语翻译提供了方向,实现了翻译的交际功能。连贯和忠实法则从属于目的论,又相互作用,实现了原文信息的尽量忠实和译文的连贯与精确。  相似文献   

10.
刘娟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9):95-96,62
功能主义者的翻译观-"目的论"认为,翻译就是在目的语境中,根据翻译目的和目的语读者,产生目的语环境中的文本。外宣注重的恰恰是受众的反馈、宣传的目的和效果。适当的调整原文,通过编译对原文进行适当的删减、增译、合并、调整、甚至改写,以目的语读者的角度调整原文信息量,能够改善译文的质量,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从而达到外宣的效果,实现翻译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1.
袁洪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5):139-142
文本意义具有基始意义和衍生意义,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难免出现误读与误译。一定范围的误读与误译是合理的、可接受的,误译文本同样可以实现原语文本的意义,是文本意义建构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广告翻译具有特殊的文体风格和交际功能。传统翻译理论固守"忠实"、"对等",已无法适应广告翻译的特殊要求。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出发,首先回顾目的论的发展过程;进而阐述目的论的涵义及其原则;最后根据广告自身的特殊性,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广告翻译实例进行分析,力图寻求在目的论指导下广告翻译可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福州是海峡西岸建设的领跑者,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无疑对促进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公共场所公示语英译文是城市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部分。根据2010年初对福州繁华路段、旅游景点以及新建的公共建筑物的公示语英译文的实地调查,运用丰富翔实的例子对翻译质量的优劣进行点评,运用对比手法,分析具体原因,并提出译者应以"功能目的论"指导公示语的翻译,努力提高翻译质量以改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为依据,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选用方法的目的性,认为翻译方法或策略必须由译文的目的决定。本文在目的论指导下,结合三大法则,对英美新闻报刊标题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大学英美报刊课程的翻译教学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翻译目的论倡导者认为翻译应该从源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译者应根据译文的目的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对薛涛诗词两种译本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揭示翻译目的论对两种译本的翻译的策略和方法的影响,以探讨目的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原语中心论的影响下,追求完全与原文“对等”的译本的极端客观主义思想长期占据翻译理论话语的中心位置。因此,误译常常被一概斥为“劣译”,成为译者受到责难的原因。随着国内翻译研究范式的逐渐转变,译者主体性成为译界研究的焦点之一。误译,特别是译者有意的翻译策略导致的反映文化因素的误译也具有了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乡土小说《浮躁》英译本中出现的部分文化误译的分析,探讨了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以及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论将翻译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认为翻译过程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商标的翻译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因此目的论对商标的翻译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翻译的目的论,浅谈了目的论体现的三原则在商标翻译中的体现,并列举了几种商标翻译的方法,即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以及混合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它认为译文的预期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即目的决定方法。目的论给中式菜谱翻译提供了指导。要达到菜谱翻译的目的可以采用等功能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及直译加释义。  相似文献   

19.
马会峰 《科技信息》2011,(24):I0375-I0375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性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译文文本的生产活动。本文对目的论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梳理,最后总结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20.
"功能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译论的核心理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视角。本文在目的论的框架内,根据上海世博会宣传资料翻译的要求和目的,运用Nord的翻译失误分析模式着重剖析上海世博会宣传资料英译中语用类和语言类的翻译失误,并指出这些失误主要是缘于译者缺少跨文化意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未充分考虑世博会对外推介的目的,未做到以目标语和目标受众为导向是造成误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