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爱》——作为夏绿蒂.勃朗特的知名代表作,其实隐喻了圣经中著名人物参孙和大利拉的神话故事。笔者详尽的分析了小说中的人物外形、语言、故事结构以及意象,阐释了《简.爱》对于参孙故事的诸多引用和借鉴。但是夏绿蒂.勃朗特绝不是简单的模仿参孙和大利拉的故事,在女性人物大利拉的处理上,身处于男权维多利亚社会的勃朗特对于女性在家庭的位置和作用有着独特、突破的女性主义理解:大利拉转换成为一位救赎男性的女性天使——简.爱,最终在小说结尾处拯救了曾经堕落过的参孙式人物——罗切斯特。在某种意义而言,《简.爱》是一部女性主义的先锋作品。  相似文献   

2.
在<简@爱>这部作品中,夏洛蒂@勃朗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勾画出一个生动活泼,血肉丰满的经典人物形象--简@爱.女主人公简@爱在作品中表现出独特的性格魅力,深入人心,经久不衰.本文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剖析了简@爱的性格,从而,有力证明作者成功塑造这一人物是有其心理学理论依据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爱德加·爱伦·坡名诗《致·海伦》,探讨了其对美的表现。从主题、结构、典故运用、修辞选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掘出诗人的创作灵感源泉。认为作品字里行间让人感悟到作者对美的执著,对爱的执著,全诗浑然一体,因美而爱,因爱而美。  相似文献   

4.
镜头、场景空间、音乐、光线色彩探究迈克尔·哈内克"极简主义"风格的同时,阐释了关于爱情、死亡、尊严纠缠与抉择的主题;解读了哈内克电影式的不同于以往作品的一场关于爱与尊严、死亡冲突下的"暴力"特征;导演将矛盾、人人可能无法规避的现实问题赤裸裸地呈现。不论是导演巧妙的隐喻符号,还是冷酷开放式结尾引发的思考,这部看上去更像纪录片的电影,仿佛张开了所有毛孔,告诉大家:"身体或许已死,但爱的期望永恒"。  相似文献   

5.
独特的人生历验、深沉的漂泊情结,成就了徐志摩诗歌中神秘的浪漫主义艺术世界.从徐志摩对"爱、自由、美"梦境的追寻、对超脱尘世云游梦间的向往、对虽有偶然光亮却最终步入破碎的命运的失望中,我们看出,抒写漂泊,乃是徐志摩艺术世界最为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简·爱的性格进行剖析,证明了简·爱是一个标准的女权主义者。简·爱作为一个出身卑微、相貌普通的女性,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是通过不断的反抗与斗争,坚持自己的理想、自由,最终获得了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简·爱的成长历程正是一位女权主义者要求得到社会承认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作品《简.爱》中,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女主人公简.爱的形象,但由于作者在小说中设计了很多巧合和不可能的情节,造成某些地方不符合情节发展和性格发展的必然逻辑,无形中影响了简.爱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8.
《简&#183;爱》的几个汉译本的序言运用现实主义的批评方法,对作品的人格力量、社会意义及宗教进行了评价,而且70余年来观点具有内在的连贯性。中国“文以载道”的文化传统和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对《简&#183;爱》的接受,其接受是一个文化过滤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序对《简&#183;爱》的接受起着相当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19世纪英国文坛上的两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和简.奥斯丁为世界文学画廊塑造了两个"灰姑娘"的形象——简.爱和伊丽莎白。通过对两者的身世背景、性格特征、爱情态度的比较来揭示这两个经典爱情模式中的"灰姑娘"形象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十分独特的作品,本文尝试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出发来分析《简.爱》,通过对生态女性主义的解读,揭示小说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夏洛蒂.勃朗特独具匠心的把色彩词汇融入到文学创作中来,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从红、白、绿、蓝、灰等色彩的运用并结合具体的景物、环境的描写,突出了简.爱四个时期的坎坷、丰富的人生经历,并分析了多种色彩的运用对简.爱形象的塑造及心理刻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夏洛蒂.布朗特所著的《简.爱》中几乎每一章都有关于火的描写。作者把火作为另一个生动的叙述者,借用火的各种形态来展示人物心理和环境背景,充分地发挥了火的意象作用。通过分析作品中火的意象,用火的精神解读简.爱的性格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3.
简.爱,一个平凡的女子在生活的矛盾中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向世人展现了对自尊、自我、爱情的执着追求的独有魅力的个性。  相似文献   

14.
对简·爱获得巨额遗产而同经济破产、身体残废的罗切斯特结合的结局,评论界意见纷纭。本文联系作者夏绿蒂的生平、观点和《简·爱》写作的背景,具体讨论了简·爱这个小资产阶级妇女先驱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关注心灵深度的作家,科埃略的作品对于生命意义、梦想、爱情、自我实现等主题的阐述有助于填补现代人的心灵空虚。他在《炼金术士》一书中将注意力放在人对自我认知的探寻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终极追问之上。通过"爱与意志"的结合这个"试金石",作者展现出对人生终极价值的向往与追问。本文在罗洛·梅的理论观照下,论述小说主人公通过结合"爱与意志",经历友爱、情爱、自爱、神爱四个层次,最终达成自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夏洛蒂的<简*爱>和鲁迅的<伤逝>塑造了两个反抗社会的女性形象--简*爱与子君.但是,她们一个由不幸走向幸运之途,一个由幸福走向痛苦的深渊以至失去生命.英国19世纪自由而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简*爱理性反抗的精神;中国"五四"时代的特殊社会环境造就了子君,她和许多犯了时代病的"五四"青年一样,并未将反封建、反传统的理性觉悟内化到心理深层中去,真正成为她的行为价值规范.  相似文献   

17.
数学力学期真戴树森等关于二椎正态总体的一个假歌检脸简题······」·,··州····················。·········……11一18李翔神二阶华自伴微分算子的特征屏开··········...··……,··……,.····.】···········,·.…1”一26梅向明微分扦淮丛的丛空简,底空简和杆椎的n。时p川二H示性类之简的关系····1……2 121一126黄琳关于多椎非钱性系毓衰减时简的估舒简题··.·····.·····.·······……‘二,····.·.……1 27一权 物理及地球物理厉敬华等原子…  相似文献   

18.
在《献给爱米尼的玫瑰》中,威廉·福克纳揭示造成爱米尼·格里尔生悲剧的原因是植根于生产和消费模式之中的生活方式的矛盾.生存悲剧的矛盾性质和非对抗性方式决定悲剧故事不需要以一个情节完整的行为作为主题,也不一定需要开始,发展和结束的矛盾过程.读者在爱米尼·格里尔生的悲剧中经历情感的极点,也感受到《献给爱米尼的玫瑰》中体现的悲剧精神正是对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 家庭道德作为调节人们家庭关系的一种准则规范,首先是对家庭成员现实关系起作用的,然后经过历史的积淀,不断传承提炼,形成为一种传统文化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在讨论家庭道德建设的时候,必须从文化的层次来认识它。那么,家庭道德的文化核心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爱”,是一种爱的思想,爱的观念,爱的文化,从爱的文化核心而衍生出诸如仁、义、礼、信、诚、慈、善、和、友、孝等家庭道德规范和准则。准确把握这一点,对我们认识家庭道德、建设家庭道德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汪怡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5):128-129
本文主要叙述简.爱的女性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童年时的简.爱因不堪忍受压迫,以她的勇敢行为反抗了欺侮她的表哥。那时,她的反抗意识就初步形成并表现出来了。离开舅妈家后,简的生活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劳渥德,简的反抗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第二阶段,在桑菲尔德,简的追求是独立、自由,而离开桑菲尔德的行动导致她的反抗意识达到顶峰;第三阶段,拒绝圣约翰的求婚,也为她的反抗色彩增添了光辉的一笔。简是19世纪文学作品中的一位新女性,直到今天,我们都不得不为她的女性意识喝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