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稳定腔g参数条件找到一种测量CWNd :YAG棒热焦距的简单方法 .用此方法分别测量了5mm× 1 0 0mm ,6mm× 1 0 0mm ,7mm× 1 0 0mm三种不同直径的YAG棒对不同输入功率下的热焦距 ,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 ,这种方法简单、可靠、准确度高 ,适用于中小型CWNd :YAG激光器 .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含100、50和25个随机分布微孔洞体胞模型,对体胞内应力分布和孔洞长大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采用含25个随机分布微孔洞体胞模型作为宏观材料代表性单元(RVE)来研究材料损伤机制的合理性,并对变形过程中体胞内各微孔洞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体胞内微孔洞的随机分布,造成孔洞周围基体材料最大三轴应力参数增加,从而导致该孔洞的快速增长,并带动周围微孔洞快速增长,这种孔洞的快速长大链式反应导致在很短的时间材料内出现大量微孔洞,并聚合形成微裂纹,直至试样最后失效,该结果较清楚解释了韧性材料圆棒试样只在颈缩阶段才会产生大量的微孔洞的试验现象的原因.含随机分布多微孔洞体胞模型能够用于分析周期分布微孔洞体胞模型无法反映的体胞内微孔洞非均匀发展的过程,因此更适合于研究韧性材料的损伤破坏机制.  相似文献   

3.
Ti (C,N)基金属陶瓷热震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模拟工况条件下,研究了成分、温度及孔洞对Ti (C,N) 基金属陶瓷热冲击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ΔT或Ni含量的增加,该材料的热冲击裂纹扩展孕育期缩短,且生长速率上升;热疲劳裂纹的扩展往往是依靠基体孔洞之间的不断连通形成,并且始终是沿着能量最低的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4.
00Cr12Ni不锈钢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及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模拟了00Cr12Ni不锈钢不同热输入下的焊接热循环.研究了热模拟试样的组织及冲击韧性.实验结果表明,焊接粗晶区晶粒大小和马氏体的体积分数均随热输入的增加而增加;细晶区组织以马氏体为主,有少量的铁素体,晶粒非常细小;焊接粗晶区试样的室温冲击功随热输入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热输入下,细晶区模拟试样均具有优良的冲击韧性;粗晶区冲击试样均为脆性断裂,而细晶区冲击试样均为韧性断裂;为得到组织细小、韧性优良的焊接热影响区,应尽量采用小的热输入规范.  相似文献   

5.
抗癌丝裂霉素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血清白蛋白为载体材料,精制棉籽油为油相,采用乳化热固法制备了抗癌丝裂霉素C白蛋白微球,对丝裂霉素C白蛋白微球的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以及药物的体外释药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乳化热固法制备的白蛋白微球平均粒径为500 nm;丝裂霉素C白蛋白微球的平均载药量为2.98μg/m g,包封率为61.2%,在体外具有明显的药物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焊接热模拟实验,研究16Mn钢经微Ti和Ti-Mg处理后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冲击性能的变化,并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法观察和分析实验钢的夹杂与冲击断口形貌.Ti和Ti-Mg复合处理试样的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分别主要是晶界块状铁素体+晶界侧板条铁素体和晶内针状铁索体+晶界块状铁索体.经Ti处理后钢中夹杂物主要为5μm左右的TiOx+MnS复合夹杂,经Ti-Mg复合脱氧后钢中夹杂物主要为2μm左右Ti-Mg-O+ MnS组成的复合夹杂,且后者明显细化了钢中夹杂物尺寸.Ti-Mg复合脱氧试样中存在大量细小夹杂颗粒,一方面可钉扎裂纹,另一方面诱导形成了使大量针状铁素体,大焊接热输入条件下Ti-Mg复合脱氧试样热影响区冲击韧性明显强于单独Ti处理的试样.  相似文献   

7.
环氧树脂热氧老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评估干式变压器的寿命 ,必须研究环氧树脂的老化机理。介绍了环氧树脂样品的热氧老化加速寿命试验的原理和方法。文中试品采用 60 mm× 1 5mm× 6mm的长方体。用热质量损失作为描述老化特性的性能指标。通过加速寿命实验研究 ,求得在设定温度为 1 70℃及 1 55℃条件下 ,样品热质量损失与暴露时间的关系曲线 ,及求得质量损失达到 3.4%时 ,老化时间分别为 360 0 h和 2 80 0 0 h,温度指数为 1 60℃。并发现 ,在同一暴露时间 ,热质量损失服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8.
采用真空烧结-热等静压处理工艺制备碳氮化钛基金属陶瓷,考察不同热等静压处理温度和时间对材料力学性能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等静压处理可有效消除材料内部孔洞,细化组织;合理的处理温度和时间为1 550℃,30 min;与真空烧结相比,材料的抗弯强度,硬度和致密度均分别提高了22.9%,1.0%和1.2%.  相似文献   

9.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大型化设计集中在分离器的放大上.入口带有加速段的方型分离器具有良好的放大潜力,对比了300mm×300mm及700mm×700mm冷态实验、351mm×351mm的热态实验、300mm×3000mm的工业热态测试结果,并预测了放大后的性能.放大后的入口带有加速段的方型分离器可以满足循环流化床锅炉放大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改良法在复乳法基础上结合了海藻酸钠与Ca2+螯合形成缓释凝胶的原理。分别用上述两法制备蛋白药物干扰素α-1b的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以包封率、载药量等为指标,评价其理化性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内外形态,软件计算其结构参数;用表面蛋白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蛋白在微球表面及骨架内的分布情况;考察微球体外释药行为。与复乳法相比,改良法所得微球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61.85%,0.724 3%),表面孔洞少、孔隙率低;内部孔洞大而少,孔隙率无显著差异;蛋白更多地分布在微球内部孔洞壁上而非表面;突释显著降低,缓释时间延长至20 d以上,30 d累积释药约70%。表明改良法所得微球载药释药性能较好,释药符合缓释制剂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热压烧结和普通烧结的锆钛酸铅掺镧(PLZT)陶瓷的电致伸缩效应。用电阻应变计和改进的Sawyer—Tower电路同时测量了强电场下的电诱应变和极化强度。对x/70/30的多种组份研究表明:所有这些组份的基态是宏观非极化的,电致伸缩效应支配了电诱应变。组份为(7.6~8.0)/70/30的热压烧结PLZT陶瓷呈现出双电滞回线及电诱超弹现象。并且发现了电致伸缩系数随温度的增加在出现ON/OFF型弹滞回线的温区内急剧增大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2.
用混合烧结法制备了两相共存的PZN—PFN复相陶瓷,分析了实现两相共存的原因。研究了复相陶瓷的介电性能及其温度稳定性,也详细研究了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复相陶瓷介电性能及其温度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介绍锆、钛、酸铅三元系陶瓷即PZT(MNN)压电陶瓷的合成过程 ,从而可知因陶瓷料配方不同而有不同的性能 ,并可找出这种压电陶瓷在研制过程中原料的最佳用量、配方以及其他有关生产工艺的最佳条件 ,研制出了性能好、用途广、参数优于一般指标的压电陶瓷材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析试验现象入手,探索了β′-Sialon陶瓷的晶体生长机制。分析结果表明,β′-Sialon陶瓷的晶体生长速度由界面反应速度控制,晶粒的表面形态由界面能控制。  相似文献   

15.
PTC功能陶瓷材料制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施主分别以固、液相掺杂制备高性能 PTC功能陶瓷材料 ,并且试验了成型压力、组成和烧结温度等因素对 PTC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国产原料试制出室温电阻率≤ 1Ω· m,电阻温度系数αT 为 1 5%·℃-1,耐压值≥ 2 50 V· mm-1的 PTC陶瓷材料。  相似文献   

16.
PZT—BF—SCN系压电陶瓷的烧结和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PZT—BF—SCN系压电陶瓷中的第四组元SCN对该系统烧结和电性能的影响。发现SCN能明显降低系统的烧结温度,改善系统的电性能。随着SCN量的增加,系统的介电常数增加,tgδ减小,且K_p和Q_m能同时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7.
陶瓷艺术已由传统的艺术程式进入了现代艺术表现阶段.在陶瓷艺术中,材质既是一种物质材料,又是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文章从传统陶瓷材质的单一性到现代陶瓷材质的丰富性为前导,探索综合材质与现代陶艺结合表现的诸多可能性,为现代陶艺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硫磺废渣在陶瓷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硫磺废渣进行的系统分析研究,认为硫磺废渣是一种长期以来被人们随意遗弃了的、有待大力转化利用的陶瓷资源,将其引入陶瓷生产将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9.
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价可加工陶瓷材料的可加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客观评价陶瓷材料的可加工性,建立了可加工陶瓷材料可加工性评价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选取被评价的可加工陶瓷材料为决策单元,将材料的性能参数经过数据处理后作为决策单元的输入指标,将材料的加工过程参数经过数据处理后作为决策单元的输出指标。分别生成决策单元的输入指标数据序列和输出指标数据序列,并构造数学规划模型,根据优化理论求出可加工陶瓷材料决策单元的最优解,通过比较最优解评价材料的可加工性.以5种复合陶瓷Ce-ZrO,/CePO4作为评价实例,综合考虑可加工陶瓷材料性能参数和加工过程参数之间的关系,获得材料的可加工性排序.评价结果表明,数据包络分析法能够客观评价可加工陶瓷材料的可加工性.  相似文献   

20.
粉煤灰在陶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粉煤灰替代部分高岭土在陶瓷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在掺入量不大于10%,烧成温度在1290-1310℃,制备日用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