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被引频次、h指数、相对h指数为评价指标,对国内19种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及《大学图书馆学报》论文作者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大学图书馆学报》的h指数、相对h指数、被引频次和最高被引频次均在我国图书情报类期刊中名列前茅,拥有高素质的高被引频次论文作者群,所载论文综合质量高,学术影响力强。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兰台世界》的学术水平和利用情况,客观评价其学术影响力,依据《中国引文数据库》(CNKI)的数据,对《兰台世界》2006-2010年载文被引用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一条能提高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依据,对近5年《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各栏目论文的下载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对论文的篇均被下载频次进行了分年、分栏目统计.结果显示:1)总被下载频次及篇均被下载频次与总被引频次及篇均被引频次走势趋同,但不完全一致;2)各栏目之间的篇均被下载频次差异较大.结果表明:用篇均被下载频次代替篇均被引频次能更清晰地反映栏目之间学术影响力的差异;适当增加生物和地理栏目的用稿量能有效提高该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为客观评价《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明确发展方向,基于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4—2020年)的统计数据,对《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019年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Web即年下载率等主要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同类期刊中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2019年在280种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综合类期刊中排名第65位,首次进入Q1区;目前其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标、Web即年下载率已超过同类期刊相应平均值,但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可被引文献量等指标与同类期刊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为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扩大学术影响力,今后应在谋求特色栏目、吸引优质稿源、提高编辑素养等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以及2010年版h指数,对宁夏7种社会科学类期刊和6种自然科学类期刊的影响力进行分析,并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了比对.结果发现,《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宁夏社会科学》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种社科类期刊学术影响力较高,而自然科学类期刊各指标之间排序不对应,其或受载文量影响,或受论文质量不稳定的影响.宁夏期刊总体发展比较缓慢,尽管学术影响力在不断增加,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不断拉大.  相似文献   

6.
<正>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教评价网共同研制的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已于2015年3月正式出版。《河北工业科技》在124种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类期刊中位列第38名,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力求从期刊发文和被引用两个方面定量反映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选取的指标主要有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web下载率、二次文摘率。该评价体系在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突破,已成为国内知名的四大学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比较2001—2010年度《图书馆论坛》与《图书馆建设》的发文和引文情况,表明两刊的情报传递能力、学术影响力在逐年增强,但10年间《图书馆论坛》的自引率、被引率、与《图书馆建设》的输出输入比等各项指标都由优势变为劣势,说明《图书馆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大有赶超《图书馆论坛》之势。  相似文献   

8.
依据原始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旅游学刊》2006——2010年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从引文视角客观地评价了该刊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和特点,以期为期刊的编辑出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学术影响力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对《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简称《学报》)1992年-2001年载文被引用情况进行了统计,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该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数据,分析探讨了《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认为提高《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和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不仅要重视提高《学报》载文的学术质量(此至关重要),而且要重视《学报》在科学信息领域里的流通和读者面的扩大。  相似文献   

10.
运用网络计量学的方法,利用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以《图书馆论坛》为统计对象,从引文分析、被引统计、基金发文统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了解《图书馆论坛》在图书情报领域中的地位和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依托中国知网提供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从五个方面分析了《资源科学》2000-2011年载文的被引情况:被引论文的频次分布、被引论文的年份分布、施引与被引期刊情况、被引论文作者分布、高被引频次论文的主题分布,客观地评价了该刊的学术水平、办刊质量。通过分析可以帮助了解期刊出版的一些特点,分析期刊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提高期刊影响力的策略,并有助于分析资源科学学科热点问题以及学科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和中国知网中国引文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对《天津职业大学学报》等14所高职示范院校的学报2008-2012年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的学术影响力计量指标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对统计结果的梳理,阐明《天津职业大学学报》在高职院校学报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及今后进一步提升影响力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依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提供的数据,对《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近年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国际影响力指数、影响因子、下载频次、出版时滞等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学报》的国际影响力、网络传播情况、出版内容结构、稿件质量、作者分布、出版时滞。结果表明:《学报》的国际影响力还很小;影响因子和下载频次总体呈上升趋势;"石油工程"、"地质与勘探"两个栏目发稿比例较大,《学报》凸显石油特色;下载量前10名机构为高校和大型研究所,而发文量的前10名机构中有中小石油工业相关研究所;年平均出版时滞在6~8个月之间。《学报》今后应主要面向国内读者与作者;应将纸质期刊的发行重点放在油田基层科研单位而不是高校,并且应挖掘油田基层科研单位的优秀作者;《学报》年平均出版时滞的目标是6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了解《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载文学术影响力情况,以《学报》2005~2009年出版的20期474篇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等方法对其载文特征、引文能力与学术影响力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学报》载文的学术质量与学术影响力逐年提高.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发展态势,就进一步提高《学报》的整体办刊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杂志》是我国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利用CNKI中的中国引文数据库,从2003—2012年的载文量、被引量、期刊的引用和被引、基金论文的发文和被引以及h指数几方面对《图书馆杂志》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图书馆杂志》在图书情报领域中的地位和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6年《图书馆学刊》的载文、作者及引文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学术期刊的水平,科学评价学术期刊的质量,基于图书情报专业的18种核心期刊2011—2015年间互引频次数据,分析18种核心期刊在引用和被引用频数分布的主要特征,并用Bradley-Terry模型估计期刊的影响力,根据其影响力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各个期刊引用和被引用的指标比较均衡,没有出现过多集中的现象.在这些核心期刊中,《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和《大学图书馆学报》的影响力明显高于其他期刊的影响力,它们属于知识信息产出型期刊,其他期刊则属于知识信息应用型的期刊.  相似文献   

18.
随着期刊发展思路的进一步明确和评价体系的逐渐完善,高校科技期刊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期刊载文数据可以反映期刊的学术质量,并直接影响到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本文选取《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022年的载文数据,通过分析采稿率、篇均页数、出版周期、基金论文数、高级职称作者占比、期刊被引频次、复合影响因子等指标,评价期刊出版质量,探索办刊新模式,为期刊编辑和管理者提供办刊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建设》核心作者测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8--2005年《图书馆建设》刊载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依据发丈篇数和被引频次确定了31名核心作者。借用相关系数r,分析了核心作者发文量和被引量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宋春元 《天津科技》2022,(10):102-106
根据中国知网(CNKI)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的数据,对《系统科学与数学》2010—2020年的发文按照学科方向,从发文量、总被引频次、总下载频次3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一种基于数学方法的优化期刊学科方向的遴选方法,以期为期刊开展重点学科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从而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