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宋雨  雷惠 《科技信息》2007,(15):386
《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花》是杰出的南方文学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作品系列中颇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本文旨在分析该小说中运用到的多角度叙事、意识流、象征、歌特式这四种小说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2.
《献给艾米丽小姐的一朵玫瑰》是福克纳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福克纳小说中塑造的畸形变态的人物形象及离奇的故事情节深刻地展示了美国南方历史中的痛苦人生。通过分析作品的主题、氛围及人物来研究小说所具有的哥特式元素,即该小说是一部哥特式小说,作者用哥特式手法为我们展现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3.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以美国战后南方社会变迁为背景,讲述了贵族后裔艾米丽小姐充满悲剧的一生。作为一名女性,艾米丽承受了来自男权社会的种种压迫,并最终在离群索居中度过了孤独凄惨的一生。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探析造成艾米丽悲剧命运的三种原因:父权制下的家长压迫、爱情观上的男女不平等以及南方传统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4.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大部分作品生动地再现了美国内战之后南方贵族的没落与衰败。《致艾米丽的玫瑰》记述了南方贵族格尔生家族中最后一个成员艾米丽小姐的一生孤僻的生活。在这部短篇里,福克纳运用了不同的文体技巧反映了艾米丽小姐逐渐扭曲的心态和一生悲惨的命运,并揭露其悲剧的根源。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这一短篇小说所运用的文体学技巧从词法和句法、修辞学两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是威廉.福克纳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也堪比美国所有现代作家的任何一部作品。通过这篇小说,福克纳想传达给读者的是,与镇子上其他的人相比,艾米丽是孤独的,不仅因为她的家庭因素,而且她也受到小镇新的秩序建立的冲击。本文主旨并不是研究艾米丽小姐的性格和动机,而是研究故事叙述者的身份。因为弄清楚这一点,故事中暗示出的恐怖就浮出水面,而且从这份恐怖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主题,这个主题清晰地揭示了小说名字中的"玫瑰"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6.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1934年在《论坛》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运用了哥特手法,该小说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主题与情节构造、环境描写、人物性格与反映的主题四个方面。作者运用哥特式手法,通过对艾米丽悲剧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美国南方社会历史上与清教密切相关的旧传统与旧体制,强烈谴责了非人道的传统道德与清教对人性的摧残及北方基本道德的缺失。  相似文献   

7.
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是"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的一个缩影,它充分勾勒了美国内战后旧南方人的没落与精神危机。作者在小说中运用的叙事手法给小说带来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本文用叙事学理论时间对该小说进行文本分析,从时间的顺序、跨度、频度和独特的时间意象剖析叙事魅力和小说的审美价值,及其对主题的彰显。  相似文献   

8.
文学文体学是介于语言学和文学评论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旨在阐释语言形式与美学效果或主题意义之间的关系。文体分析主要是探讨和说明如何通过语言的特定选择来产生和加强作品的主题意义和审美效果。背景氛围(settingandatmosphere)是小说的构成要素之一,本文中,笔者将用文学文体分析的方法赏析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背景氛围的语言特征,探讨和说明作者特定选择的语言表达形式与背景氛围的作用和美学价值关系密切,并对揭示作品主题意义,提高作品表现力和审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福克纳在家族神话史诗"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利用母题再现来探讨南方问题,通过分析小说中反复再现的母题,考察福克纳世系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和美国南方精神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南方文学作家,他的作品与美国的南方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多反映美国南方的社会和生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他的一个著名短篇,在写作手法上可与其长篇相媲美。文章通过对作品中时间的解读来探寻福克纳对旧南方历史及其传统的依依不舍的情怀:一方面,他认识到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另一方面,他忍不住沉浸在伊甸园式的旧南方的幻想中,忍不住向后看,编织旧南方的美丽神话。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的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所著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通过对贵族后裔艾米丽在传统与现实的矛盾夹缝中同荷默·伯隆相爱,最后毒死他并厮守其尸骨几十年的故事描写,塑造了艾米丽高傲、冷漠、孤寂、痛苦形象,揭示了她那颗作为传统社会和自我特别是清教文化的牺牲品的被扭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苏焕莉 《科技信息》2010,(24):I0146-I0146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南方作家中的杰出代表,作品常以古怪的情节、暴力及死亡的主题受到世人的关注,而作家本人一生的经历也对其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好人难寻》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本文拟从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探讨人性中流露出的善与恶,从而揭示奥康纳小说的主题,邪恶和救赎。  相似文献   

13.
尤多拉·韦尔蒂和凯瑟琳·安·波特同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两人的作品都真实地反映了美国南方的生活。两人的短篇小说作品《熟路》和《威塞奥尔奶奶的弥留之际》堪称短篇小说的典范。两篇小说用不同的叙事手法刻画了性格坚强,命运多舛的女性,揭示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所遭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汤亭亭等在她们的作品中,运用传统的神话以及迷信来重塑她们的故事世界。本文通过对谭恩美、汤亭亭的三部作品的解读,认为华裔女性文学中的超自然现象不仅宣扬了古老神秘的中国文化,借以表达了作者们自己的强烈意愿,同时也给美国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在美国文化这个"色拉碗"中成功地嵌入中国的元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洁地概括了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主要内容,措助作者对人物的神秘描写的艺术写作手法,分析作品中三位主人翁内心的情感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象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好人难寻》是美国著名南方女作家弗兰娜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的一部短篇小说.与她的其他作品一样, 该小说也是关于暴力、死亡和宗教的.小说的标题、叙事方式、家庭和社会诸方面都体现了冷漠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汤亭亭与赵健秀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华裔文学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作家。由于赵对以汤为代表的部分华裔作家作品中“女性化的男性形象”颇感不满,因此两者多有针锋相对的舌战,并逐渐形成了美国华裔文学人物形象批评的性别对立。从“双性同体”的视角人手,尝试消解美国华裔文学中男女性别的二元对立,并以《女勇士》《典型的美国佬》《蝴蝶君》三部作品为例,指出“双性和谐”是消解性别矛盾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8.
《好人难寻》是美国著名南方女作家弗兰娜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的一部短篇小说。与她的其他作品一样,该小说也是关于暴力、死亡和宗教的。小说的标题、叙事方式、家庭和社会诸方面都体现了冷漠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美国文学各个时期的发展为经线,以文学流派和不同时期的作家为纬线,着重分析了美国文学由幼稚期走向成熟的几个特点,从作家、作品风格、语言特点、文学流派和地域等方面对美国文学的变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斯特林堡的长篇小说《红房子》和贝尼迪克松的短篇小说《一个现实主义者》是北欧"现代突破"文学运动的先驱性作品。本文通过比较并分析两部作品中刻画作家形象时运用的人物、景物和对话的描写,试图阐述这次文学运动的文学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