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对从大雁塔北广场设计手法的解读,提出了大雁塔北广场的地域文化设计要素。探索当代城市广场如何继承地域文化提出了一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陕西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与西苑景观材料选用的分析,初步探讨景观材料在我国现代园林中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西安"城市名片"的大雁塔文化休闲广场,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并分析大雁塔文化休闲广场的游客满意度,从游客那里最直接的找出大雁塔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旨在将作为西安城市名片的大雁塔文化广场建设、发展得更加完美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立体动感雕塑引入了时间的概念,通过多种科技手段,在运动中表现了雕塑的体积和造型。这种表现在不同瞬间有不同的形式,所以动感雕塑比传统的静态的雕塑更能受到人们的欢迎。动感雕塑是通过气流、磁力、马达或人的参与,引动部件产生运动效果的雕塑。  相似文献   

5.
人类创造的雕塑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浩如烟海的雕塑作品,它们以其材料的特质,记载了雕塑的发展,也为人类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雕塑作为一种可视可触的造型艺术,是通过物质实体来简要、概括的塑造艺术形象。与绘画艺术不同,雕塑的艺术语言的特征性及特别的制作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材料特点的制约。不同的物质材料,经过艺术家的处理、运用,会体现不同的艺术趣味。雕塑是人类情感在物质材料中的显现,材料是雕塑家展开艺术思维的翅膀,借以表达情绪,寄情抒怀的载体。雕塑创作缺少了材料的支撑必然造成艺术语言的贫乏。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西方都曾创造灿烂的雕塑艺术,但是二者分属两大独立的美术体系,其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中西雕塑在美学观念、造型方式以及艺术效果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中西雕塑与空间观念之间的媒介分别是绘画和建筑,本文就中国雕塑和绘画、西方雕塑和建筑的关系来展开中西古代雕塑的空间观念讨论.通过比较我们将探寻到中西雕塑的各自特征及所共有的价值.最后得出西方古代雕塑以物的结构,实体化地把握空间,而中国古代雕塑则是根据宇宙真体内部充满和谐与节奏的宇宙之舞来把握空间的.  相似文献   

7.
雕塑艺术作品自古以来长期表现出显著的公共特性,公共雕塑艺术品一直表达着人类价值共性,或以在地性为表达视角,或以全球性为表达视角,而在地性则是地方性公共雕塑的主要特性。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其在地性具有历史悠久、特色显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价值内涵,也有独具特色、风格迥异的少数民族文化价值内涵,黔西南的公共雕塑以不同形式表达着黔西南公共雕塑的在地性特征,彰显着黔西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价值取向与少数民族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差异。但在众多不同的审美观念中,又都形成了共同的审美标准。本文结合一些雕塑作品,对线在雕塑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触觉感是区别于视觉感的主观创造类型。罗丹作为雕塑领域大胆的创新者对雕塑的古典和现代风格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以罗丹为分界,从触觉感受的角度,论述了从古代到希腊化时期至现代的布朗库西、贾科梅蒂、亨利·摩尔等不同时期的雕塑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公共雕塑从创作体裁、尺度、形式、风格、使用材料与环境协调上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问题,这不单是雕塑本身的问题,也涉及到许多社会方面的问题.只有正确认识、科学把握这些问题.并尽快加以解决,中国的公共雕塑事业才有可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东西方雕塑在历史的发展中走出了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本文提出了在吸收西方雕塑造型优点的同时注重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内涵,挖掘中国传统意象美学。  相似文献   

12.
陶瓷雕塑具有一般雕塑的普遍性特征,但因其陶瓷材料的特殊性而表现出区别于其它雕塑的独特个性。本文从陶瓷雕塑的概念入手,围绕陶瓷雕塑的内容、审美、工艺等方面论述陶瓷雕塑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王元明 《科技信息》2014,(13):228-229
雕塑骨架的制作对每一位雕塑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位雕塑家对骨架的制作都有很深的体会。雕塑骨架和人的骨架一样重要,有一副好的骨架才能长出一副好的身材,由此可见雕塑骨架对雕塑的重要性。雕塑骨架本身具有美感,很多雕塑家就是发现了这一点,并运用到自己的雕塑创作中,制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然而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论研究至今还是个空白,对初学雕塑的人来说这方面的资料少之又少,迫切需要系统的介绍。本文就是从雕塑骨架的由来、制作过程、材料等方面深入浅出的详细介绍雕塑骨架在雕塑造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陶瓷雕塑装饰是陶瓷雕塑的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能对陶瓷雕塑作品起到美化和增值作用。从釉上彩、釉下彩、色釉综合装饰等方面阐述了陶瓷雕塑的装饰技法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隐寓是亨利摩尔雕塑的基本特征,利用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对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和创作理念进行分析、探讨其雕塑艺术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关系,对推动现代雕塑艺术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园雕塑越来越被城市广泛使用,大有方兴未艾之势,但是,粗制滥造、败坏人们对雕塑审美趣味的现象出现了。既不考虑环境,也没深刻立意,更无雕塑意境。通过对城市公园雕塑的欣赏,详细说明雕塑在环境中的意境以及雕塑意境产生的条件,提出应该如何欣赏雕塑中的意境。  相似文献   

17.
公元1世纪前后,位于欧亚大陆文明地带东西两端的中国秦汉、古罗马在雕塑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两者存在巨大的差异。在古罗马,雕塑作品主要被置于整个城市的大环境中,和其他公共场所发生有机的联系,而在中国秦汉则形成以陵墓雕塑为中心的纪念雕塑,依附于各种墓葬建筑而置于墓前或埋于地下。本文着重来作一下中、西方一世纪左右秦汉雕塑和罗马雕塑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城市公共雕塑建设过程中,政府应加强规划,保持公共雕塑与城市整体风格的和谐;以人为本,促进公共雕塑与城市居民的和谐;综合考虑、维护公共雕塑与所处自然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以罗丹的纪念性雕塑代表作《加莱义民》、《雨果》、《巴尔扎克》为例,探讨其纪念性雕塑难为当时公众接受的原因———反纪念碑性,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论述了纪念性雕塑反纪念碑性的表现,并进一步论述了罗丹反纪念碑的原因。认为罗丹纪念性雕塑的反纪念碑性,主要在于他把纪念性雕塑当作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工具,艺术表现占居首位,一反传统的纪念碑外在的要求占居首位的创作模式;他的反纪念碑,根源于纪念性雕塑自身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进而认为它与传统雕塑特别是纪念性雕塑有着根本性的冲突,西方现代雕塑对传统的解构实是受到罗丹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雕塑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雕塑艺术以一种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相交融的方式存在着,它以静态的美传达艺术家们的思想情感与审美理想;而两种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使同一种艺术形态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本文从题材、表现手法、造型手法、材料的运用等不同角度,对这两种艺术风格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归纳和比较,并作以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