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将薄壁结构杆件的平衡理论引入复合材料薄壁梁的分析中,来分析复合材料薄壁梁剖面的平面外翘曲规律.针对复合材料叠层对翘曲规律的影响,将复合材料薄壁梁视为叠层壳,用三维实体元对梁剖面的翘曲问题进行研究.数值实验结果证明:材料的叠层对薄壁梁截面翘曲影响不大,平衡理论可在复合材料薄壁结构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测试,分析了不同截面叠层梁的承载能力及内力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对一个叠层板型堆芯元件实验模型的临界流速进行了理论、数值分析,将该结构视为多层平行梁与整体单梁的对接问题,根据各梁的挠曲线方程及对接处的连续性条件和平衡条件,建立了临界流速和失稳挠曲线方程系数的特征方程,并采用隐式迭代法对其进行数值求解。  相似文献   

4.
叠层板型燃料堆芯元件模型的临界流速与失稳挠曲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一个叠层板型堆芯元件实验模型的临界流速进行了理论及数值分析,将该结构视为多层平行梁与整体单梁的对接问题.根据梁的挠曲线方程及对接处的连续性条件和平衡条件,建立了临界流速和失稳挠曲线方程系数的特征方程,并采用隐式迭代法对其进行数值求解.  相似文献   

5.
从压电材料的本构方程出发,结合弹性材料的本构方程、运动方程和梯度方程,引入状态空间法,通过矩阵推导与计算,建立相应的状态方程,由压电材料单层梁的状态方程推导出压电叠层梁的状态方程,结合压电叠层固支梁相应的力学和电学边界条件,求解出状态传递矩阵。  相似文献   

6.
利用Hamilton原理导出了复合材料叠层梁稳定性问题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并由此进一步导出了Winkler-Pasternak地基上叠层梁稳定性问题的控制方程,其次,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下,利用此控制方程获得了相应的屈曲载荷方程,并进行了具体的数值计算,同时讨论和分析了地基参数对屈曲载荷的影响,得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一阶剪切理论基础上,研究了叠层梁受轴压的挠曲和屈曲问题,得到该问题的封闭解,并将固支,简支,悬臂梁的屈曲载荷和对应的经典理论解联系起来,统一于一个表达式。就边界约束以耦效应,耦合刚度对屈曲载荷的影响以及经典解的有效范围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得到无论在什么边界条件下叠层梁的屈曲载荷不大于等效剪切刚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叠层梁弯曲实验的应力计算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有关文献推导出的上下梁层间无销钉连接叠层粱弯曲应力计算公式是错误的,重新推导出了上下梁层间无销钉连接与有销钉连接的叠层梁弯曲应力计算公式,对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叠层粱弯曲实验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一阶剪切理论基础上,研究了叠层梁受轴压的挠曲和屈曲问题,得到该问题的封闭解,并将固支、简支、悬臂梁的屈曲载荷和对应的经典理论解联系起来,统一于一个表达式。就边界约束对耦合效应、耦合刚度对屈曲载荷的影响以及经典解的有效范围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得到无论在什么边界条件下叠层梁的屈曲载荷不大于等效剪切刚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有关文献研究叠层梁弯曲变形时指出,在不考虑剪切变形影响的条件下,采用共同曲率假设求出的叠层梁层间接触压力,仅存在于外载荷作用处的梁段,且只有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时才能改变。基于上述情形,采用材料力学方法研究了叠层梁层间接触压力及弯曲变形问题,推导出了层间接触压力公式及挠曲线表达式。结果表明:叠层梁弯曲变形是非线性问题,仅有共同的曲率中心,不存在共同曲率;由于叠层梁有共同的曲率中心,若不考虑剪切变形影响,则在外力作用下,叠层梁变形时所有梁段层间都存在接触压力。  相似文献   

11.
12.
Introduction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s have foundnumerous applications in many engineering fieldsdue to their outstanding engineering properties,such as high strength- to- weight ratio and highstiffness- to- weight ratio.Specially,compositebeam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aerospace industry,automobile industry,robotics and sportingappliances.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structures are of greatimportance in the design andservice process.  As acknowledged by some researchers[1] ,t…  相似文献   

13.
对液面上的复合材料船体板条梁结构,考虑横向剪切变形的影响以及流固耦合效应,导出结构振动时流体作用力的解析表达式;将板条梁的有水振型展开为Fourier级数形式,用Rayleigh-Ritz方法求解.讨论了不同材料时的铺层角度、铺层数目以及流场深度等因素对振动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一阶剪切变形理论,由Hamilton原理推导出包含横向剪切变形以及初始几何缺陷的圆柱壳非线性动力方程.复合材料圆柱壳上的初始几何变形以初始几何缺陷的方式描述并引入方程,针对破坏子层进行刚度折减,并求得脱层损伤的等效刚度矩阵.采用半解析法求解方程,其中位移及载荷沿周向级数展开,由Galerkin方法得到微分方程组,通过有限差分法求解;分析初始几何变形、伴随脱层及子层破坏等损伤形式对复合材料圆柱壳非线性动力响应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层合板受到斜荷载冲击时的响应,基于Kirchhoff经典层合板理论从平衡微分方程出发推导层合板振动的控制微分方程,利用模态叠加原理求解层合板振动控制微分方程得到层合板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响应.给出算例,分析了冲击力的大小、冲击的角度、板的尺寸等参数对接触面上最大剪应力的影响,并给出了剪应力在接触面上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6.
基于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优异的抗裂性能,将其作为叠合层铺筑于普通混凝土两跨连续T梁翼缘,制成连续叠合梁研究其抗裂性能和整体的弯曲性能.试验表明,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叠合层可大幅提高连续叠合T梁支座负弯矩区的开裂荷载和跨中极限挠度,延缓支座处上部裂缝的发展速度,显著改善连续梁的弯曲性能.建立了钢纤维自应力混凝土连续叠合梁开裂荷载的计算方法,并对连续叠合梁的弯曲性能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理论值、试验值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计算方法可用来计算此类弯曲构件的开裂荷载.  相似文献   

17.
新型钢-砼组合结构构件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对钢管砼及型钢砼-钢筋砼组合的结构提出了许多问题.据此,对这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本文是对近8年来研究工作的归纳、总结.其中,提出的较优化的钢筋砼环梁节点、钢加强环节点、钢管砼柱与钢筋砼柱节点、钢骨砼柱与钢筋砼梁节点、钢骨砼柱与组合梁节点及组合梁设计方法、预应力叠层空腹桁架等,都已应用于实际高层建筑中.文中提出的建议,可供工程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8.
探究剪力连接程度对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中混凝土和钢梁的界面的剪切滑移、截面刚度、挠度变形、极限强度等受力性能的影响 .试验选用栓钉剪力连接件 ,设计 3根不同剪力连接程度的预应力组合连续梁 ,采用跨中加载集中力 ,探究预应力组合梁静载受力全过程受力特性 .  相似文献   

19.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试验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针对普通钢-混凝土组合梁存在的跨度不大、混凝土与型钢之间滑移、横向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组合梁——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为研究其抗剪性能,进行了三根足尺简支梁的试验,通过对构件静载试验结果的分析,认为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比同跨度普通组合梁具有更大跨高比及抗剪能力.基于组合梁弹性理论和简化塑性理论,提出新型组合梁的正截面承载力的建议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根据试验结果,提出适于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的一些工程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