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微构造精细表征及在剩余油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高剩余油的预测精度对进入开发中后期的油田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准确预测剩余油的分布,才能通过开发调整提高产量。微构造形态控制着剩余油的分布,其表征精度直接影响着剩余油分布预测的可靠性。海上油田井网不规则且密度较小,仅依靠井点信息难以表征油田的微构造形态。因此探索研究了海上中后期油田的井震,结合精细表征微构造技术。通过研究总结出包括井震精细标定、地震切片识别微构造、精细构造成图等在内的一系列微构造精细表征技术。在海上油田开发调整研究阶段充分应用该技术,对该油田的微构造进行了精细表征,结合生产动态动静结合分析剩余油形成机制,达到提高剩余油分布的预测精度的目标,指导了调整井位的设计。后续新钻调整井证明,微构造形态表征精确,剩余油预测准确,提高了油田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量文献调研 ,对油田开发后期地质研究工作的重点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主要介绍了油田开发后期研究工作中流动单元划分、流体势原理和地球化学研究的应用和意义。分析了精细构造研究对油田开发后期开发方案编制的指导作用以及精细构造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规律。阐述了旋回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地层学的原理和研究方法 ,介绍了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各种方法 ,指出了储层物性变化的研究对油田开发后期地质研究的重要性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是油田开发后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油田开发后期的地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对油田开发后期地质研究工作的重点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主要介绍了油田开发后期研究工作中流动单元划分、流体势原理和地球化学研究的应用和意义。分析了精细构造研究对油田开发后期开发方案编制的指导作用以及精细构造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规律。阐述了旋回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地层学的原理和研究方法,介绍了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各种方法,指出了储层物性变化的研究对油田开发后期地质研究的重要性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是油田开发后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喇嘛甸油田南中东一区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较大幅度的构造油藏已经开发殆尽,进入了特高含水阶段.为达到高效开发的目的,就必须对剩余油进行更精细的预测.分析研究该区的萨Ⅰ反射层微幅度构造的成因、分类和特征,并利用地震、测井等资料,采用趋势面分析、等时切片、相干体及井点数据小网格成图等技术手段对微幅度构造圈闭进行识别和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法.对剩余油的注采开发具有指导作用,对油气田老区的滚动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达到极浅海埕岛油田高速高效的开发效果 ,从埕岛油田整体构造入手 ,进行了精细构造解释 ,并根据埕岛油田定向井多的特点 ,对砂体进行了平面和纵向归位 ,从而落实了砂体顶面微构造的准确形态 .并统计了各种微构造与含油性的关系 .开展了微构造类型与累油含水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 :构造高部位和正向微构造含油性好 ,累油高 ,含水上升慢 ;负向微构造含油性差 ,累油低 ,含水上升快 .最终确定了有利的剩余油分布地区 ,包括正向微构造和断层夹持形成的微构造等 ,并为埕岛油田下步挖潜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岳立强  蒋莉莉  岳立勇 《科技信息》2012,(9):394-394,403
卫10块沙三下油藏处于卫城构造西南端,属低孔低渗透复杂断块砂岩油藏。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针对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挖潜难度大的特点,开展了以建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为基础,以油藏数值模拟为工具,以揭示剩余油分布规律为重点,以改善挖潜措施效果为目的的精细油藏描述工作。增强了油田上产、稳产的物质基础,为油田开发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注水开发油田三角洲储层剩余油分布复杂 ,其主要原因是储层间不同微相及不同部位的岩石物理特征有明显差异。对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二段 7、8砂层组岩心及测井分析资料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随注水开发程度的提高 ,三角洲储层表现为强亲水性 ;不同微相及不同部位砂体的毛管压力差异明显 ,这种差异也是造成剩余油分布复杂的重要原因。储层的相对渗透率曲线交点平均值较大 ,形态不对称 ,油水两相共渗区跨度较小 ,这进一步印证了储层的强亲水润湿性。该研究结果对研究区剩余油的挖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微幅度构造是油田开发中注水未波及的剩余油富集区。X105区块井间存在井网难以控制的微幅度构造,由于规模小,地震识别难。为提高识别精度,从3个方面开展了技术对策研究,以提高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开展提高微幅度构造成像精度的地震振幅高保真处理;创新了相位体约束层位解释方法提高砂岩组顶面识别精度;利用厚砂体井震匹配矛盾、"深浅"井震匹配矛盾分析法对微幅度构造进行筛选,去伪存真。应用上述方法,砂岩组顶面识别出断层控制和非断层控制两种成因类型的微幅度构造。在微幅度构造发育部位优选出未波及型和完善注采关系型两类剩余油挖潜区域,部署补充井实现了剩余油有效动用。  相似文献   

9.
胜坨油田三角洲储层岩石物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注水开发油田三角洲储层剩余油分布复杂,其主要原因是储层间不同微相及不同部位的岩石物理特征有明显差异,对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二段7、8砂层组岩心及测井分析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注水开发程度的提高,三角液储层表现为强亲水性,不同微相及不同部位砂体的毛管压力差异明显,这种差异也是造成剩余油分布复杂的重要原因,储层的相对渗透率曲线交点平均值较大,形态不对称,油水两相共渗区跨度较小,这进一步印证了储层的强亲水润湿性,该研究结果对研究区剩余油的挖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胜利油区多数油田总体上已进入中高、特高含水期,为了有效地控制产量递减和提高采收率,对部分油田进行了精细油藏描述和剩余油分布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寻找剩余油的地质研究方法,认为构造、微型构造、沉积微相等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结合对胜利油区DX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介绍了该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胡12断块油藏剩余油富集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为基础,通过油水相对渗透率关系反求出含水率为98%时的残余油饱和度,建立了计算剩余可采储量分布的方法;结合地质和开发因素对剩余油富集区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单井措施费用和油价选定补孔措施层的经济增油量作为筛选剩余油富集区的第一标准,选择地下含水率小于75%的中等水淹程度作为剩余油富集区的第二标准;最后与油藏地质研究的有利微构造类型和水下分支河道优势沉积微相分布进行叠合,得到剩余油富集分布;经过综合分析得到了胡12断块剩余油富集分布特点和具体井区,对干指导该断块掺潜具有首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卫2块气顶底水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应用地质建模软件建立起构造模型、储层模型,展现出气顶底水油气藏的构造和储层特点,通过建立不同的油层、水层、气层物性解释图版,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精确计算出储层非均质参数,描述了该断块储层的非均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VIP数模软件描述了剩余油分布特征,讨论了气顶底水油气藏剩余油的分布特征,认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注采系统局部不完善区、未注水的弹性区、未受油水井控制的储量损失区;而剩余气则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和顶部砂组。根据所提出的剩余油气分布认识,进行了治理方案部署,经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平均年增油2.3×104t,年增气0.2×108m3,年综合递减减缓2.1%。实现了油气同时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3.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水淹层测井解释软件系统,通过沈84 块 S43Ⅱ油组小层油藏实际应用,处理区块不同开发期 120 多口井相应水淹层测井地质资料,分别利用水淹层测井解释的研究成果,提取和集总油藏及剩余油参数,编制研究区块 S43 Ⅱ 油组各小层油藏孔隙度、渗透率、原始油饱和度、剩余油饱和度及油层有效厚度的平面分布图件.依照 S43Ⅱ 期水系发育、油藏及剩余油参数的分布和大小,对主要调整挖潜的 Ⅱ8 小层参数做作了具体的描述,并按 Ⅱ8、Ⅱ7、Ⅱ5 、Ⅱ6、Ⅱ3、Ⅱ4、Ⅱ1、Ⅱ2 小层顺序,分别阐明了各小层油藏及剩余油参数的分布和富集范围,为区块油藏综合治理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对我国老油田后期挖潜、尤其是特高含水低效开发油藏的战略调整等提供新的思路,拓展老油田挖潜的领域与方向,以胜利某油田A断块高渗透大厚层高含水油藏为例,对其开发效果、水淹特征与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断块采收率仅11.9%,而预测采收率在23%以上,一半以上的可采储量没有采出;剩余油在平面上分布于区块的绝大部分区域,纵向上主要集中于7个主力小层,尤其是ES1-32 、ES2-13、ES2-22、ES2-23小层,剩余可采储量在3?04t以上,是将来挖潜的主要对象。此外,在系统研究与总结基础上,提出了A断块两种主要剩余油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5.
大庆油田杏六区油藏经过43 a 的注水开发,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总体采出程度高,水淹严重,地下油水 关系复杂,亟需对剩余油分布进行精细研究。在对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杏 六区油藏的动静态资料,筛选出4 个地质因素、5 个开发因素共计9 个动静态因素构成剩余油潜力评价因素集。依据 二次加密后取芯井资料和各小层水洗资料,对各因素进行层次划分和权重统计,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剩余 油分布。将最终计算出的S2 7 小层各单井点剩余油概率评价结果绘制成剩余油平面分布概率图,并与数值模拟结果 和现场取芯分析结果对比,单层剩余油识别符合率达到86.7%。该方法能够精确预测剩余油分布,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和可靠性,为类似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海洋油田狭窄的开发环境与高开发成本,促进了水平井开发方式在海上油田注水开发中广泛应用.针对中国海上油田储层多为三角洲碎屑岩沉积,储层非均质性强,目前采用平行水平井网注水开发效果欠佳,大量剩余油存在的实际情况,采用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驱替速度和储层非均质性对平行水平井网水驱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均...  相似文献   

17.
张翔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0):8133-8138
高凝油藏剩余油分布状态决定了油藏的开发调整方式,但前人针对剩余油动态变化影响分析较少。由于油品的特殊性,含蜡量及开采驱替方式均会对储层孔隙结构进行改造从而影响微观剩余油的分布。基于此,利用高精度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建立数字岩心模型,恢复微观孔隙结构,实验分析得出微观剩余油动态变化主要受含蜡量及驱替程度影响。随温度降低蜡滴析出加快,含蜡量增加从而分割孔隙中剩余油。驱替倍数提高,储层孔喉连通性提高,剩余油分布样式由块状、网络状向孤滴状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表征低幅大底水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特征,为油藏下一步调整指明方向。以塔河1区三叠系下油组为例开展精细数值模拟剩余油综合研究,目标油藏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层顶部,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及井间。剩余油主要受构造、夹层、储层非均质、断层、井网、井型、沉积韵律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针对低幅度大底水油藏剩余油的主要特点,氮气泡沫驱挖潜剩余油矿场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未来可能成为此类油藏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高华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5):3733-3737
喇嘛甸油田位于大庆长垣北端的一个油田,属于背斜型砂岩油藏。储层沉积环境为河流-三角洲沉积,岩性以细砂岩、细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层内、层间非均质严重。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地下油、气、水运动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因素。隔夹层是形成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导致油田开发后期水淹形式复杂的主要地质因素。因此,储层非均质描述是油藏开发中后期储层研究的核心内容。隔夹层的研究对合理规划开发层系、提高原油采收率有重要的意义。综合该区块隔夹层的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及工区各井所具有的曲线,隔夹层位置的判别主要可以用到自然电位法、微电极幅度差法识别一类夹层更有效。由于二、三类夹层物性与储层物性差别较小,不易于区分,可采用微电位回返法识别。根据岩心资料和储层物性分析,对喇北西块一区隔夹层进行了类型划分及响应识别研究。为地质建模、测井解释、剩余油分布等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油藏数值模拟作为油田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油藏开发调整、剩余油分布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深层低渗异常高压油藏区构造复杂,注采不完善,储量水驱动用程度低,剩余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零散的特点,利用先进的网格技术及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是寻找这类剩余油分布的最科学、最实用的技术手段.对文13西油田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针对低渗油藏的特点,提出改进的大规模密网格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弄清了地下油、水运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了合理的调整方案,为高效开发该油田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