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 小麦纹枯病是近年来在我省发生普遍、危害较严重的一种主要病害。目前,已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我们对该病害的发生危害现状,逐年加重原因等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办法。一、小麦纹枯病发生现状小麦纹枯病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在我省仅是局部发生的次要病害,近几年逐年加重,已成小麦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1990年全省发生纹枯病1394.59万亩,造成小麦产量损失80360.26吨。洛阳市1990年发生31.5万亩,1991年扩大至95.7万亩,占川灌区小麦面积的87%。据郊区及偃师县调查,小麦苗期即受该病危害,三叶期地下茎可表现典型症状,普遍率达  相似文献   

2.
小麦黄花叶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小麦黄花叶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1987年在我市的文曲乡汤庄村首次发现,经中国农科院植保研究所鉴定确认为小麦黄花叶病。1990年全市已蔓延到临近的城郊,张村等5个乡(镇)的24个行政村,面积达1.1万亩,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可达50%以上。近年来,我们通过试验和研究,已初步掌握了该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技术。观介绍如下: 一、病害症状 1.麦黄花叶病是禾谷类多特菌侵染所致,由病土,病根茬,病麦糠和病场土传播的。在小麦播种以后到返青以前,感病麦苗外表显示症状,2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3.
小麦胚芽的营养与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胚芽的营养与生产焦作面粉厂刘佳凯小麦籽粒由皮层,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三者在小麦中所占的比例为13.5%、2.5%和84%。胚芽是小麦的生殖器官和小麦生命的根源,它虽然大小不同,但平均外形尺寸为长2.3mm宽1.0mm。小麦胚芽的营养胚芽的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4.
<正> 近几年来,我区小麦随着矮秆品种的推广,肥、水及种植密度的提高,小麦纹枯病明显上升,危害日趋严重。仅1990年全区发病面积达150.15万亩,占种植面积的34.92%。一般田块病株率30~40%,严重田块80%以上,白穗率35.4%,损失小麦1450.7%万公斤,已经成为小麦生产上一种突出病害。一、病状小麦不同生育期,均能受到纹枯病菌的侵染,分别造成烂芽、病苗花苗、花秆烂茎、枯孕穗、枯白穗等症状。烂芽:小麦发芽时受病菌侵染,先是芽鞘变褐,继而烂芽枯死。病苗:麦苗长至3~4片叶时,先是基部第一张叶鞘出现淡褐色小斑点,扩大后蔓及全叶鞘,病斑中部呈死色,边缘褐色。叶鞘发病后,该叶的叶片先是叶尖,尔后全叶呈水渍状暗绿色,不久便失  相似文献   

5.
陈冬梅 《河南科技》1998,(10):12-13
根据近几年小麦病虫草害发生趋势和危害特点,结合我省现有品种布局和防治技术水平,特提出1999年小麦病虫草害系列化防治技术,供参考。一、主攻对象和防治策略小麦病虫草害防治的主攻对象应是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的大区域流行性病害和突发性、毁灭性害虫以及恶...  相似文献   

6.
小麦黑胚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较为普遍的小麦病害,其发生程度与品种、地区、年份和农艺措施有关。小麦生育期间,尤其是籽粒灌浆期间降雨和露水较多的地区,黑胚病发生较重;栽培中高氮肥和频繁的灌溉也会加重黑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优质专用小麦通常是指营养品质优良和加工品质优越,具有专门用途的小麦,比如面包小麦、饼干小麦等。我省从80年代开始,就对面包专用小麦和饼干专用小麦进行了培育和筛选。为了促进专用小麦产业化发展,现就有关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一点看法。一、搞好优质专用小麦区划研究表明:河南省普通小麦平均蛋白质含量14.1%,赖氨酸0.302%,脂肪2.29%,淀粉67.12%,灰分1.06%,湿面筋34.23%,吸水率58.1%,面团形成时间2.2分钟,馒头体积278.8ml,面包体积298.01ml。…  相似文献   

8.
石鸿文  宗万昌 《河南科技》1991,(10):10-10,12
<正> 我省地域辽阔,有各种类型的生态环境,这就有利于麦类病害的发生流行。麦类病害的种类很多,但主要有:小麦条、叶锈病,麦类白粉病和赤霉病,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叶枯病、颖枯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大麦条纹病、云纹病、黄叶病、散黑穗病等20余种病害。近年来,小麦条锈病在我省经常发生流行。比如,1983年信阳地区发病面积达200.5万亩,损失小麦2500万公斤;1991年达300.0万亩,损失小麦  相似文献   

9.
<正> 稻茬麦的病害主要有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害虫主要有蚜虫、牯虫等。在优化品种布局、合理栽培等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只要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药剂防治措施,一般就能达到控制病、虫发生及危害的目的。一、麦田病害的防治 1、赤霉病的防治。小麦赤霉病是稻茬麦区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仅信阳地区1985年发病面积达316.15万亩,损失小麦8500万公斤。因此,抓好赤霉病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其农业防治措施有:健全麦田沟系,降低田间湿度;选用高产、耐病品种,消灭菌源,改善田间环境条件等。药剂防治的方法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即80%以上麦穗抽出定长时,  相似文献   

10.
<正> 五十年代以前,我省种植的小麦品种大多是名目繁多、产量较低的农家品种。虽然如此,但在品种间存在着遗传差异大,遗传背景复杂等的多样化,因此很少受到病害的影响。建国后,我省小麦品种经过五次大更换,每次更换都使小麦产量有明显的提高,单产由40公斤增至目前的200多公斤,但是每次更换也使种植小麦品种的数量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1.
沈慧 《河南科技》2006,(9):13-13
锰是小麦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通常使用的锰肥主要是硫酸锰。小麦使用锰肥不仅能改善质量,还可增产10%左右。其施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氨、磷、钾、钙、镁、硫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主要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其中氨、磷、钾三元素在小麦体内含量比较高,需求量大,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每生产100千克小麦需吸收氮(N)2.83千克,有效磷(P2O5)1.25千克,钾(K2O)2.92千克。小麦吸收氮肥有两个高峰期,一是年前分蘖盛期,占总吸收量的12%-14%:另一个是拔节孕穗期,占总吸收量的35%-40%。对磷肥的吸收高峰出现在拔节扬花期,占磷总吸收量的60%-70%。对钾的吸收在拔节前较少,一般不超过总量的10%,在拔节孕穗期最多,可达60%-70%。[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提摩菲维小麦×天兰偃麦草F_1,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双二倍体,根尖染色体数为70,减数分裂中期Ⅰ有35个二价体,形态为两亲的中间型略倾向天兰偃麦草,植株健壮,对小麦多种病害免疫或高抗,抗寒耐干旱、多年生、种子蛋白质含量高,花药育性为80—90%,结实率8.03%,种子千粒重18克。双二倍体种子发芽率为42.1%,结实率与亲本相似或略高于亲本,种子饱满度好于亲本,千粒重22克。为一新的更有经济价值可与小麦杂交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4.
<正> 小麦赤霉病是我省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1985年在我省造成了严重的损失。1986和1987年发病面积一千万亩左右。小麦赤霉病为气候性病害。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和耕作制度的改革,已跨过长江,越过黄河,并逐渐向北扩展。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小麦品种还没有免疫品种,也缺乏抗病品种,化学农药乃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手段。1986年我们选用15种杀菌剂、在全省多点试验,从中选出8种杀菌剂在1987年再次进行研究,以找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药剂和施药技术以指导大面积防治。  相似文献   

15.
小麦在生长期间的主要病害有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全蚀病、赤霉病、叶枯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蝼蛄、蛴螬、金针虫、蝗虫、蟋蟀等。在病虫害发生后,如不及时防治,就会造成小麦减产,甚至绝产:下面笔者介绍几个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供农民朋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种植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肥水条件的改变、播种密度的加大,白粉病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有效减轻白粉病的危害,本文就白粉病的病原菌为害症状、发病规律等进行详细概述,并且提出综合的防治措施,这对减少白粉病对小麦的为害,降低农民损失,增加收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沈天民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征集了7300多种小麦资料开始搞育种研究,曾培育出“豫麦20号”、“樊寨中1-10号”等10多个良种。在多年的育种工作中,沈天民发现所有的小麦资料都是普通小麦杂交,亩产达到500公斤以后,不易稳产,提高产...  相似文献   

18.
<正> 小麦是我省的优势作物,产量居全国首位,每年种植面积七千万亩左右。近年来,由于病害猖獗,对小麦威胁很大。据统计,1983年以来,锈病每年发生面积一、两千万亩,占种植面积的14.2%—28.5%,损失小麦几亿斤;小麦赤霉病1977—1984年仅零星发生,1985年猛增到4957万亩,占种植面积的70.8%,损失小麦十几亿斤。目前,这两种病害的发生日趋严重,加之全省土壤中锌、硼、钼等微量元素普遍缺乏,已成为威胁我省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排除上述不利因素,确保小麦正常生长,探讨飞机防治小麦病害和根外追肥综合技术一次性作业的可行性,给今后农业航空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锈病常发区并  相似文献   

19.
在聊城一麦田进行了除草剂异丙隆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异丙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消解半衰期分别约为4和14d。收获时小麦籽粒中异丙隆残留量小于0.04mg/kg,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按7.5kg/hm^2用量,在次年早春(2月)使用,籽粒中异丙隆最终残留量不会超过本文推荐的MRL值,对小麦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当前,许多地区施用玉米除草剂。但在1999年10月下旬至11月底,有些岭旱地后茬小麦出现枯黄死亡情况。经植保人员分析确诊此现象为玉米除草剂残毒药害所致。 一、小麦受害情况 小麦受药害后症状为:叶片变黄白色,茎基部变黄褐色,未出土的麦苗发黄,严重的茎基部和根部腐烂,植株枯死。仅河南孟津县1999年受害范围达7个乡镇19个行政村,面积100余亩。一般受害株率达19—20%,严重的受害株率达50—70%,部分已毁种。 二、小麦受害原因 小麦受害原因主要是由于玉米田使用除草剂不当所致。一是使用量过大,如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