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甘肃省两当县太阳寺金矿区地处西秦岭北部成矿带上,其金矿床类型主要为热液型和构造蚀变岩型,具有多金属成矿特点。该矿主体成矿时代为印支期-燕山期,矿体后期受多期次、多方位的断裂及褶皱控矿改造,痕迹明显,侵入岩与矿体的时空关系密切,矿化蚀变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2.
姜治业 《河南科技》2013,(2):164-166
根据《河南省西峡县竹园沟-内乡金矿预查设计书》的要求,通过在主要成矿区段开展激电中梯剖面测量工作,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在分析研究激电异常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基本查明区内矿化有利地段,同时对矿化蚀变破碎带深部矿化情况作出评价,为矿体深部验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孙佳 《河南科技》2013,(10):68-69
老挝琅勃拉邦省巴乌县爬奔金矿是近年来在老挝北部地区勘查发现的岩浆构造-热液型大型金矿。矿体类型主要为低温热液蚀变岩型、红土型表生矿两类;矿区北部韧性剪切带是主要的控岩构造,矿区内北北西向断裂是主要的控矿构造;围岩矿化蚀变(碳酸盐化、红化)、土壤和岩石地球化学异常是有效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小秦岭金矿田是仅次于胶东金矿田的第二大金矿田,有着重要的经济与战略价值。【方法】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金矿床进行划分,从区内金矿床的时空分布入手,统计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区内主要金成矿的定年数据,概括总结区域内金的成矿规律。【结果】本研究以断裂构造对金矿的控制为主线,将金矿床划分为石英脉型、蚀变千糜岩型和破碎蚀变岩型。将小秦岭金矿田金矿由西自东分为四个矿带,分布特点为南北成带,东西展布,构造控制,脉型为主。成矿年龄统计显示小秦岭金矿的成矿年代主要集中在237~204 Ma和161~120 Ma两个时间段。【结论】研究表明:(1)区域上的重大构造事件(印支、燕山两期构造运动)和区域内主要的两组EW、NE向断裂共同造就了如今金矿床的空间分布及矿体的产出特征,两组断裂叠加部位为接下来找矿预测的重点。(2)将区域内金成矿分为两期,第一期中晚三叠世(印支期)237~204 Ma为金矿床的初步富集,印支期造山作用导致区内EW向构造体系;第二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燕山期)161~120 Ma为金矿床的改造再富集,燕山运动叠加改造形成区...  相似文献   

5.
刘家坡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刘家坡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金矿化特征、控矿因素、成因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刘家坡金矿是一种新的微细浸染型和构造角砾岩型金矿化。受下石炭统沉凝灰岩、不纯灰岩层及桃圆——云Bing寺区域断裂控制,而矿体直接产于层间构造破碎带与舍矿构造复合地段。此外,岩浆活动、热液蚀变对金成矿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羊里尾沟金矿位于西倾山-南秦岭陆缘裂谷带西段的白龙江复背斜北翼,是西秦岭西段近年来勘查发现的金矿床之一。金矿化主要赋存于泥盆系、石炭系炭质板岩、薄层灰岩夹板岩和角砾岩等岩石中,矿体受NWW向和NNW向两组断裂构造控制,与金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为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雄雌黄矿化等。基于此,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入手,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系统分析控矿因素,明确找矿标志。研究结果表明,羊里尾沟金矿受地层、岩性及构造等因素的共同控制,属于中低温、同生沉积、变质改造及构造叠加的细浸染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矿区地质特征及矿体形态、产状、品位以及矿石类型、矿石质量特征介绍,分析研究了矿区地层、构造、矿(化)体蚀变带分布特征以及与成矿的关系,总结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提出了在该区寻找大中型铁矿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小秦岭金矿田地处华北地台南缘,是我国第二大金矿集区,仅次于山东地区。经过20多年高强度开采,浅部含金矿脉将被采空,勘探工作逐步向中深部转化。小秦岭地区从北向南可划分为多个矿带,其中北中矿带研究尚少。小秦岭矿区内出露地层为太古太华群,具有较为频繁的岩浆活动现象,促使多条金矿脉产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为此,本文在全面了解石英脉型金矿床含义及分布的基础上,以小秦岭北中矿带为研究对象,对石英脉金矿产出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小秦岭地处陕西境内,地理位置非常的优越,但成矿地质条件非常的复杂,该区域深部找矿潜力非常的大。然经过多年的矿探和开发,小秦岭主矿区资源近乎枯竭,勘查工作履步维艰。小秦岭金矿资源严重不足,很多矿山企业相继陷入资源危机,因此寻找后续资源势在必行。本文将对小秦岭金矿矿脉分布特征及赋存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地质工作,对该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矿化富集规律和矿体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等特征,复兴村金矿床以1、3号矿体为代表主要是赋存在闪长岩中的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矿床,其次是以5号矿体为代表赋存在大栗子(岩)组与珍珠门(岩)组接触部的破碎蚀变岩型矿床,矿石工业类型为贫硫化物细粒浸染型矿石,选用单一浮选四次精选的选矿工艺金回收率为82.02%。总结了成矿地质条件并确定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核桃坪矿区位于秦岭中央复合造山带的商丹缝合带南部南秦岭构造带内,矿区主要矿体赋存在白龙洞组、两岔口组中,多与区内石英脉体共生,受构造控制明显。【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研,发现矿区石英脉体与裂隙方位基本一致。通过区内节理方位统计分析得出,该区石英脉体可大致分为近EW向和NE—NNE向两组,同时NE—NNE向石英脉多形成时代较晚且与成矿过程关系密切;选取成矿期石英脉进行包裹体测温研究,测得该区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冰点温度,进一步估算矿区成矿流体盐度、成矿压力和成矿深度等数据。【结果】核桃坪矿区成矿流体具有中-高温、中-高盐度、低密度流体特征,矿床成矿过程中流体性质变化较大。【结论】流体混合作用可能对钨矿化形成起到了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12.
ANTISAFABOSITRA矿区金矿床位于马达加斯加著名的Maevatanana金矿集区,主要成矿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通过对本区进行地质、化探、遥感等工作,初步圈定了2条含金蚀变带。从平面异常图上看,金异常主要呈北东向带状分布,含金长英质脉容矿构造为NNW向剪切带,含金石英脉产在NNW向剪切带和NNE向断层交汇处。  相似文献   

13.
罗家岭金矿受俯冲断裂带控制,并沿俯冲断裂带上盘分布,矿体定位在俯冲断裂带南侧2~4km的垂直距离内;近SN向含金构造破碎带是金矿体的主要容矿构造;两组韧性剪切带的交汇处是金矿化的有利部位;构造-岩浆活动对金矿体的形成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内蒙烏奴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圍岩蚀变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奴格吐山矿区位于额尔古纳褶皱系海拉尔拗陷西侧的古隆起区,北东向的德尔布干深断裂在矿区东侧40公里处通过。矿区出露的岩石主要是侵入岩。一类为成矿前的二长花岗岩,岩体呈岩基状产出,出露面积120平方公里,为矿区主要的含矿围岩。其钾—氩年令为202百万年。另一类为与斑岩铜钼矿床有成因关系的二长花岗斑岩,系浅成相侵入岩株,出露面积0.41平方公里,其钾—氩年令为138百万年。第三类为成矿期后的次流纹斑岩和含角砾晶屑次流纹斑岩,系火山管道的次火山岩相,出露面积1.56平方公里,其钾—氩年令为138百万年。矿区的蚀变类型主要的有钾长石化、石英化、绢云母——水白云母——伊利石化、方解石化;次要的有硬石膏化、白云母化、白云石化;少见的有绿泥石化、菱铁矿化、金红石化、磷灰石化、黑云母化。矿区蚀变以二长花岗斑岩为核心呈环形面状分布。由内向外依次为:①石英化带②石英——钾长石化带③石英——绢云母——水白云母化带④水白云母——伊利石化带矿床围岩蚀变具有多次迭加的特点,大体可以分为四个蚀变阶段和两个矿化阶段,正是由于这种迭加作用,形成了目前所见的蚀变格局。  相似文献   

15.
<正>哈达门—乌拉山金矿赋存于太古宇乌拉山群深变质岩中,直接含矿围岩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含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矿化主要发育在石英脉与钾长石化蚀变碎裂岩的复合部位,即在硅化和钾长石化碎裂岩发育处、石英细网脉发育处或几者复合部位,含金品位高、厚度大。含金矿脉主要是石英—钾长石脉,其次是含金石英脉及含金钾长石化蚀变岩。  相似文献   

16.
秦岭凤县庞家河金矿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商丹加里东结合带中的次级混杂岩带,即唐藏-商丹构造混杂带。庞家河金矿主要出露地层为泥盆系舒家坝组和大草滩组,主要含矿岩层为舒家坝组的绢云千枚岩、粉砂质千枚岩。本文通过对矿区内多种控矿构造样式宏微观特征等进行调查发现,区内地层岩石构造均明显发育脆-韧性剪切变形变质特征,表明研究区岩层经历过强烈的韧性剪切作用。研究认为,脆-韧性剪切带是庞家河金矿的重要控矿构造。从地层岩石变形变质、矿体形态、矿石类型等来看,均体现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特征。在"赋金地层—脆-韧性剪切带—热液活动"共同作用下形成庞家河大型中低温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相似文献   

17.
三—丹金锑汞矿化带是贵州一特殊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矿化带,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室内研究,综合分析其成矿条件,得出了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密切相关;金矿化产于次级南北向构造透镜体中和近东西向的剪切带中,成矿作用受剪切带空间控制;区内有矿源层,成矿构造,是较好的成矿远景区,并指出了该区的找矿方向和提出了矿石的辨别标志。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位于内蒙古高原的西部中段,区域分水岭的南侧。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比鲁特岩组(Pt2byb)中,含矿岩石主要为片岩、千枚岩、千枚状板岩等,矿体严格受地层(比鲁特岩组第二岩段)和构造破碎带及片理化带控制。矿体多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地下水含水层富水性以弱为主,局部可达中等。矿床采用露天开采方式进行,在充分研究矿床地表及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的基础上,预测矿坑涌水量并提出随着矿床开采对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的认识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19.
石岭沟金矿床属中、低温热液型金矿,产于西秦岭中泥盆西汉水组下岩段,以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蚀变为特征,矿石中金以自然金为主,黄铁矿是主要载金矿物,层位和构造是主要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20.
大叶塘金矿床发育于晚元古界五强溪组的一套浅变质岩系内;肖家田背斜及北东向大叶塘-坡脚断裂带为区内控矿构造;矿体呈石英脉形式充填于断裂带的节理及裂隙中;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等;成矿物质来源为赋矿地层,成矿元素具有Au-As-Sb-W组合特征。金在成矿流体中主要以Au(HS)~(2-)、AuH3SiO4的形式存在并且进行迁移,在断裂作用下,金在温度、压力等条件发生改变时沉淀。大叶塘金矿床为一浅层中低温沉积-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