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波兰尼"意会知识"的脑科学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脑科学进展,为波兰尼言传与意会知识的结构提供了坚实的脑科学基础,作者与脑神经医学专家合作,初步分析了言传与意会知识的脑组织定位,评析了大脑左右半球在言传与意会认知中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2.
意会知识的研究是现在学术界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探讨意会知识和言传知识的关系,把握意会知识的本质属性,并试图建构科学认识的过程模式和结构模式,从而完成对意会知识的认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
波兰尼的科学人性化途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瑞雄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22(2):30-37,,13,
波兰尼以“意会认知”理论变革实证主义科学观,透过意会认知的三位体结构和内居运行机制,可知所有知识都无法摆脱主体性,都属于“个人知识”。因此,研究事实的科学研究价值的人文学其意义都为人所赋予,其中并无谁优谁劣的问题,两种文化或说科学与价值由此得以融合。波兰尼似乎为萨顿科学人性化的主张寻到了一种具体途径,然而,他的理论虽说必要却不充分,要实现萨顿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波兰尼意会(隐性)知识在中国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评析了中文术语翻译的多样性造成的困惑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对以哲学为主干、教育和管理为两翼的发展态势进行了深度反思。  相似文献   

5.
意会理论:当代认识论热点:庄子与波兰尼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认识论的深入,许多哲学家越来越关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认识活动,其中英国科学哲学家波兰尼(M.Polanyi,1891—1975)的Tacit (意会)认识理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但迄今国内对其评析很少。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是一位杰出的意会理论大师,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对Tacit认识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内研究庄子哲学的论著颇多,但其中探讨庄子意会认识论的却很少。这表明意会认识理论研究尚未引起国内应有重视。  相似文献   

6.
论波兰尼的科学与技术划界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使得一些人认为技术就是科学或至少是应用科学。波兰尼以经济关系为立足点,从科学与技术的目的追求、研究对象、美的原创性,以及从可言传知识与默会知识的角度对两者的获取途径做了区分。因此,研究波兰尼的科学与技术划界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波兰尼的意会认知理论指出,人类知识大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个人知识”,这种知识是“两种文化”的桥梁,它的“支援成分”是不可解蔽的。波兰尼的理论是有缺陷的,解蔽科学知识不仅必要且有可能,SSK试图沿着波兰尼的线路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然而,其结果却导致了“科学知识只是一种社会建构”的结论,科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因此被彻底消解了。这种解蔽显然是过犹不及的,其后果是在客观上对萨顿、波兰尼等人倡导和实践的科学人文主义的叛逆与反动。  相似文献   

8.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外部机理和技术模式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研究从社会学视角分析探讨了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外部机制和技术模式。首先从企业知识的构成以及隐性知识的涉身性、体验性和经验性等方面的特征论证了隐性知识显性化机制在于市场化与共同体化,同时提出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技术模式:知识信息化和知识编码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学者们越来越关心知识的生产、积累和扩散.知识的特性决定了高度个人化和情景化的隐含知识不易在个体之间达成"共识".本文试图从隐含知识的外化、知识共同体情景的构建方面探讨知识的转移和扩散机制.最后,提出了知识转移和扩散的组织文化要求.并强调了科技文化在知识转移与扩散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知识的情境化、创新型文化与创新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不同性质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新的不同性质知识的创造过程.由于知识资源的价值与日俱增,创新过程中的知识管理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知识的情境化特性出发,通过分析知识型企业赖以运作的创新型文化的内涵,建立起创新管理的基本框架,以期为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知识管理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从广义的科技奖励来看,对隐性知识持有者进行科技奖励是可能的,对隐性知识持有者的科技奖励可以通过隐性知识测量、隐性知识共享等直接奖励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对隐性知识的效用进行奖励等间接奖励的方式。对隐性知识持有者的科技奖励是一种"能力—承认"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默顿"成果—承认"模式的不足,将更加有力地推动科学技术的快速、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隐性知识转移的特征与模式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研究分析了隐性知识的特点、知识转移的特点和隐性知识转移的特征,指出人和技术是隐性知识转移的两个重要维度。隐性知识的流动和转移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叠代过程,“专家咨询模式”存在N重互动关系。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移是隐性知识价值化的必要路径,也是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技术知识是世界3中的新秀,存在于知识之树的上端或顶端,具有自身的存在方式和演化特点。高技术知识具有三种形式:意识形式(或隐性知识)、符号化形式(或编码知识)和物化形式(或科技黑箱)等。意识形式的高技术知识需转化为符号化形式或物化形式才能被纳入社会系统中发挥作用,而符号化形式的高技术知识是意识形式的高技术知识的显性化,物化形式的高技术知识是意识形式或符号化形式的高技术知识社会化的结果,三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发展,构成高技术知识演化形态。  相似文献   

14.
内隐知识的编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匡辉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21-23,96
知识的编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内隐知识和编码知识只是知识在不同编码程度时的表述,其中内隐知识高度依赖行为主体,而编码知识具有可共享性,能够脱离其生产者而存在和传播。内隐知识是伴随性的,它依赖于背景知识和知识生产者的洞察力、直觉、思维模式、信仰、经验等因素。内隐知识主要有四种编码方式:数字化、程序化、定义分类和隐性传播。  相似文献   

15.
在并购完成即法权关系重组完成之后,文化整合的问题经常会被技术方面的问题所遮蔽。文化整合的载体在于内隐知识的扩散,而借助的途径是共同叙述的构建,其过程同时就是企业的社会化过程。这一点关系到并购企业管理战略的制定,关系到企业并购的最终成败。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commentary on Don Ihde’s paper “Stretching the in-between: embodiment and beyond” I argue that perceptions and observations are based on tacit frames and these frames are expressed through pre-reflexive intuitions thus giving meaning to the perceived content of observations. However, if the objective or given information in perception is incomplete or missing our brain and nervous system will intuitively and unconsciously fill in the missing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act—these particular pieces of added information may not be relevant to the decoding of the given content of perception at all.  相似文献   

17.
技术文档翻译关系企业全球化进程,是语言服务行业的重要内容,其翻译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译员对专业领域知识的正确理解.基于领域本体的双语术语知识库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形式化描述,形成知识图谱,辅助译员学习领域知识.文章选取信息通信技术中的云计算领域,按照知识采集、知识表示、知识应用等知识组织活动,探讨双语术语知识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