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纪念陈昌曙教授对中国技术哲学和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发扬他的学术传统和治学精神,促进东北大学科技哲学的研究和发展,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同学会决定向张学良教育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2011-2020期间每年捐赠100万元),设立陈昌曙技术哲学发展基金,签字仪式于2011年10月17日在东北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2.
为了纪念陈昌曙教授对中国技术哲学和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发扬他的学术传统和治学精神,促进东北大学科技哲学的研究和发展,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同学会决定向张学良教育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2011-2020期间每年捐赠100万元),设立"陈昌曙技术哲学发展基金",签字仪式于2011年10月17日在东北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3.
为了纪念陈昌曙教授对中国技术哲学和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发扬他的学术传统和治学精神,促进东北大学科技哲学的研究和发展,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同学会决定向张学良教育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2011-2020期间每年捐赠100万元),设立"陈昌曙技术哲学发展基金",  相似文献   

4.
2012年3月26-27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学会、东北大学、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由教育部"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第14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  相似文献   

5.
<正>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上海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上海大学、东北大学主办,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大学STS研究中心、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第13届全国技术哲学年会,将于2010年10下旬,在上海世博会举行期间,于上海大学举行。会议主题:技术、城市与人类未来(议  相似文献   

6.
1980年以来,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三大专业期刊刊发的技术哲学论文,山西大学和东北大学两大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发表的技术哲学论文,折射出了我国技术哲学研究兴趣的变化轨迹和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的发展趋势。技术哲学的文化转向促进科技与人文的沟通与融合,将技术工具价值与人文价值并轨推行。从技术的哲学研究扩展到技术文化的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理解人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思维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正2018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邓小平同志批示成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40周年,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也迎来40周年华诞。2018年4月13-14日,在东北大学95周年校庆即将拉开帷幕之际,由东北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陈昌曙技术哲学发展基金联合举办的"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40周年研讨会"在东北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协 2 0 0 3年学术年会第 36分会场“科技创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讨会于 2 0 0 3年 9月 15日在东北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 ,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和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具体承办。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何祚庥院士、韩德馨院士、顾金才院士 ,中国自然法研究会秘书长王国政教授、副秘书长张明国教授、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文化教授 ,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大会由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凡教授主持 ,东北大学副校长娄成武教授致欢迎辞。研讨…  相似文献   

9.
张功常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1):24-24,112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沈阳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承办的主题为“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的2006年全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作会议于2006年9月19日-22日在沈阳召开。来自全国部分省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40多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第九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九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于2002年10月13日至14日在山西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委员会、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山西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协办,共有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一百二十余人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80余篇。年会通过大会主题报告、分组发言讨论、分组代表发言、自由发言等形式,围绕技术哲学理论、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技术的社会功能与控制等重要论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科学技术哲学”是从传统的“自然辩证法”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是对整体的科学与技术及其各门分支学科所涉及到的哲学问题进行反思与批判的哲学学科。“科学技术哲学”教材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为非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人士了解与掌握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核心内容与学术要旨,提供浓缩精华的可用读本。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发展史的研究已有四种不同的研究路径:从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史角度的研究,以西方科学哲学为参照的回顾研究,西方学者对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当前在展望21世纪前景时对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发展的历史回顾。这些不同路径存在的共同缺陷,是不能产生出公认的分析框架和描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结构,无法完整刻划出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特征,难以从历史中为中国科学技术哲学今后的发展道路找出其内在根据。这些缺陷的克服要以探讨不同话语体系的共同根基为前提,以与其他社会文化环境中的科学技术哲学的对比分析为基础并接受后现代思潮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讣告     
我国著名的技术哲学家、原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所长、科技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昌曙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3月20日16时45分辞世,享年79岁。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在近现代社会中作用的彰显 ,导致人们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智慧思考 ,这可以说是科学技术哲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这种哲学思考 ,不是对科学家的工作指手划脚 (指导 ) ,也不是对大众的说教 ,而是在人 (性 )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意义上 ,对科学技术自身及其发展作用的分析、透视和理解 ;科学技术哲学也因而在此意义上 ,与科学家和大众有了紧密的联系。科学技术哲学显然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因而它的学科性质是哲学的。哲学作为探求关于世界与人及其关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就世界为什么存在、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等问题提出观点…  相似文献   

15.
<正>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点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98年获得科学技术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设立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国家安全与军队建设"以及教育部  相似文献   

16.
由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科学哲学与逻辑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等单位协办,广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所和广西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承办的全国第三届“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2月22日至23日在广西大学如期召开。  相似文献   

17.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哲学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科学技术哲学既需要“与时俱进”,还需要保持自己优良的传统。为了有助于实现新世纪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大调整”的历史使命,本文提出21世纪的科学技术哲学发展必须解决所面临的三个问题,即对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性哲学反思,对于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深入思考,为知识创新奠定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未来发展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纵览科学技术哲学的全局,对该学科各个领域的未来发展做了纲领性的展望,特别是针对科学哲学、技术哲学性STS、科学思想史三大领域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9.
哲学要为新世纪的科技革命开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发展到二十世纪,海德格尔曾坦言其“终结”,霍金却直言其“堕落”,这是为什么?西方哲学一般是在神学一科学二极之间跑动。自亚里斯多德始,中经培根、笛卡尔等大师,便铸就了西方哲学擅于为科学争取和守护其自由空间的传统。科学进入近代以来,开始了迅跑,极大的影响了世界进程。中国哲学由于无此传统,终于坠入了饱受欺凌的苦难。当这种苦难还没有结束,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标志的二声惊雷,已揭开了二十世纪科学技术指数式飞速发展的序幕。曾经是科学养母的西方哲学,渐显跟不上科学的步履了。哲学曾创造了纵向深入的千年传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三份权威学术期刊2004—2013年的文章类型、作者群进行详细而全面地统计研究分析,梳理我国科学技术哲学三大期刊十年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探讨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