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知识的自我反思以及与社会系统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现代性成长的动力机制。中国的现代性建构得益于知识的进步,同时也面临知识困境,具体表现为知识反思性受抑、价值观变革遇阻、批判性思维匮乏以及教育创新力不足等。知识困境源于现代性建构中的结构性矛盾,各种制约知识创新的因素相互交织,构筑了阻碍创新的社会系统场。走出困境需要在坚守知识的批判精神中彰显知识的解放性,培育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系统场。  相似文献   

2.
科林斯的"第三波"理论试图挽救被SSK所破坏了的科学知识的专业性形象,在建构论的基础上重新恢复科学在社会领域中的内行性质。"第三波"构建了不同于默顿科学社会学和SSK的"专家知识"概念体系,将科学的建构特质与内行特质整合起来,并基于此回答了困扰学界的"延伸问题"。第三波为人们反思默顿社会科学与社会建构论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的社会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社会工程学及其哲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工程学是以社会政策、法规、计划等的设计概念为核心的,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进行重构与整合,并具有自己特殊内容的新兴学科。社会工程具有交叉科学的特点,它要求体现理论研究与方法论研究相结合、归纳分析与演绎推理相结合、逻辑模型分析与数理模型分析相结合、矛盾思维与系统思维方法相结合、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建构社会工程研究的方法论。社会工程思维的特征是模式化思维和决策性思维。在这种思维的过程中始终要处理好两个基本范畴的关系,这就是规律和对策的矛盾统一关系。社会工程研究中的模式和对策都体现了规律与价值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4.
追求确定性知识的思维方式及其现代性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求确实可靠的确定性知识,构成了哲学和自然科学得以成立和发展的传统。随着这一思维方式在人文社会知识中的贯彻,确定性及其所导致的知识霸权和控制构成了现代性的一个基本纬度;后现代的相对主义是上述现代性的极端的怀疑主义后果。确定性的思维方式使我们不能真实理解科学及其发展。不论是从知识论自身的发展,还是从追求确定性知识所导致的现代性后果来看,我们必须正视知识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杜威立足于生存论的思维视域,借助于自然科学,尤其是达尔文进化论,对知识的旁观者理论进行了批判与解构,创立了实用社会知识论,其知识论渗透着强烈的批判性。透过这种批判性,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这两种风格的杜威。在两个杜威之间呈现着张力和矛盾,表征着现代性的杜威高扬科学和民主,其理论走向了科学主义和自由主义;表征着后现代的杜威竖起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大旗,批判与消解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和表象主义,其理论走向了相对主义、多元主义和偶然性。通过实用社会知识论的视域,杜威由现代性走向了后现代性,它向我们展示了实用主义的转向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风险社会中,科学知识与常人知识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平等的知识—权力关系。风险知识的生产参与了社会结构及利益框架的再生。而公众批判是将社会制度/利益结构的反思与知识生产体制的反思结合起来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社会工程学是适应历史实践发展要求产生的社会学新范式,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维护的建设型形态的时代化呈现,它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实践性、辩证性、批判性、价值理想性和总体性特点,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新形态,它以其独特的工程思维与社会建构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8.
SSK实验室研究近年来的扩展表现为诺尔·塞提娜的认知文化论。以诺尔为代表的知识社会学家们主张,知识社会中科学实验室将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连接起来,使得新的认知文化涌现出来。认知文化创造和确保知识,确保在世界上首要的知识体制仍然是科学;并世俗地扩展到实验室之外,融入到当今的知识社会,成为知识社会的一个结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论经济学的工程学传统及其伦理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概述了经济学的工程学传统主要表现在: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引发的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转向、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数量分析逐渐被应用到经济学研究中;其原因就在于经济学研究的是物,尤其是物的生产和分配问题。其次分析了经济学的工程学传统的缺憾就在于它仅仅强调经济学研究物,仅仅强调经济学是科学,而没有全面把握经济学的本性。最后,指出经济学的伦理转向的可能路径是重唤古典经济学的伦理传统。  相似文献   

10.
本会复杂性与系统科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所长吴彤教授所著《复归科学实践--一种科学哲学的新反思》一书最近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以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科学实践哲学的研究为主题的科学哲学反思性著作,是清华大学科学哲学团队多年来悉心研究的成果,体现了一种与传统科学哲学非常不同的路向。  相似文献   

11.
本会复杂性与系统科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所长吴彤教授所著《复归科学实践--一种科学哲学的新反思》一书最近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以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科学实践哲学的研究为主题的科学哲学反思性著作,是清华大学科学哲学团队多年来悉心研究的成果,体现了一种与传统科学哲学非常不同的路向。  相似文献   

12.
回溯治理术的技术化嬗变,批判其发展至现代性治理的异化逻辑,揭示其形成、巩固并遮蔽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异化症候的实质,形成在社会技术哲学视角反思现代性治理、超越现代性的重要视域。在此一视域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重释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的"是"与"应当",形成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实践现代化的科学指南,指导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形成其根本遵循的人民逻辑和共治共享的实践原则,确证着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是通过超越现代性治理,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3.
本会复杂性与系统科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所长吴彤教授所著《复归科学实践——一种科学哲学的新反思》一书最近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以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科学实践哲学的研究为主题的科学哲学反思性著作,是清华大学科学哲学团队多年来悉心研究的成果,体现了一种与传统科学哲学非常不同的路向。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程哲学研究有两个主要视角:一个是以"工程"为核心范畴去阐发社会工程哲学,可称为规范性社会工程哲学;另一个是以"社会"为核心范畴来探讨社会工程哲学,可叫做反思性社会工程哲学。对于反思性社会工程哲学而言,它有三个基本问题需要研究,即社会工程的本体预设、社会工程的认识基础和社会工程的价值维度。对这三个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去解决社会工程的根源性和基础性问题。反思性社会工程哲学体现了辨证理性的实践自觉,对于超越工具合理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的兴起,促使了网络知识生产方式的诞生。网络知识生产方式从多个维度表征了当代社会的后现代样态:网络知识生产表征了当代社会人们对理性崇拜的弱化和对感性和自我感觉的注重;表征了当代人们对现代性所带来的个性压制的抗拒和自我表达的兴起;表征了传统知识精英和权威的去魅和民众知识权力的增魅;表征了知识分子由传统的"立法者"向"阐释者"的角色嬗变。网络知识生产方式已然成为当代社会由现代社会趋向后现代社会运动的必然因应和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6.
从科学的社会研究到科学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后库恩时代的科学论的进展是从科学的社会研究走向科学的文化研究,其实质是科学观念的变迁,即以实践的科学观取代表象的科学观。宏观上对科学论的进展作出描述,提出科学的文化研究所面临的难题以及解决进路,即强调科学的文化研究的实践性与反思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知识社会的概念考辨与理论梳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时代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本文关注的焦点是知识社会理论,揭示了在英文语境中知识社会有四种表达,解释了四种对知识社会概念的定义和理解,并对知识社会的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梳理与评论。  相似文献   

18.
符号互动论与科学社会研究的互动关系是揭示科学的社会建构论兴起的一条重要线索。本文考察了崔蒙学派在生殖科学、脑神经科学及癌症遗传学三个领域的经验研究工作及其提出的"社会世界"的理论内涵,阐释了符号互动论为当代科学社会研究提供的批判和反思视角,并就其意义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文明积累了有关自然界的丰富而系统的知识,阴阳、五行是这一知识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中国传统中阴阳五行学说的实质在于,它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分析工具,它自身构成一门“本质科学”.阴阳五行在中国古代科学中的作用类似于数学在西方近代科学中的作用,它们都是工具性本质科学.  相似文献   

20.
1942年R.K.默顿发表了关于科学的规范的论文,该文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默顿规范是哲学问题,还是社会学问题?需要对这一规范提出的社会背景进行考察.默顿规范提出的时代正是二战时期,在知识界人们知识观的混乱需要对生产知识的科学进行重新审视,而同时科学本身的体制化已经发展到了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地步.在这样的背景下,默顿提出的科学的规范结构解决了那个时代科学与民主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