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立法规制学术不端行为是防范和惩罚学术不端行为的基础。本文通过研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规制,明确了NSF规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依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构成要件、处罚种类和处罚主体,并据此提出了对我国规制学术不端行为的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立法规制学术不端行为是防范和惩罚学术不端行为的基础。本文研究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程序,主要包括举报和受理、调查、处理、救济等程序,并据此提出了对我国的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3.
自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首个联邦部门规章于1989年制定并实施,直至统一的联邦法规——《关于研究不端行为的联邦政策》于2000年12月6日公告生效之前的12个年头里,美国政府各部门和机构的政策法规中,有关科研不端行为的定义一直是“各自为政”、“争执不停”。研究结果发现: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和机构关于不端行为定义的争议与统一过程,蕴涵着并影射出联邦政府关于科研不端行为政策的演变轨迹和统一趋势。  相似文献   

4.
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形形色色的学术不端行为——剽窃、抄袭、伪注、一稿多投、伪署名等等——如病毒肆虐,绵延不绝。这既与社会大环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直接与学术界学术良心缺失、学术道德滑坡、学人自律松弛、各项制度不健全、诸多规章不合理、管理监督不力、处罚惩戒不到位等密切相关。十多年来,尽管学术界也花费了相当气力打击各种学术劣行,  相似文献   

5.
我国哲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 (以下泛称“社会科学”)学术界仿佛一个“理想黑体”。任何学术思想 ,不管是外来的 ,还是内生的 ,一旦进入这个“黑体” ,就只能在这个“黑体”内部来回地折射和反射 ,很少有一种波长的辐射可以逃逸出这个黑体。我举一个类比性实例 :1 999年 ,某省为了庆祝建国五十周年 ,选编了一本《新时期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荟萃》。选编者在出版说明中说共收入了 883篇文章 (经笔者核查 ,实际收入有 90 4篇 )。被收入文章的时间跨度达二十年。可惜 ,在这荟萃起来的“优秀成果”中 ,只有一篇文章出国宣读并交流过。我无法想象 …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余村从"矿山经济"转向"生态经济",走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以农村微观样本呈现了"两山"重要思想的当代实践意义。转变发展观念是余村实践的灵魂,辨别两种"富起来"的价值内涵及境界是余村观念转变的关键;产业结构向生态经济转型、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是唯一正确的实践路径;提升发展能力和质量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余村经验的理论启示在于科学评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资产、全面剖析现代生产力结构、深刻反思"美丽乡村"和"美好生活"的发展目的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考察发现,国外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孕育期的科学活动中的越轨行为的科学史记载、萌发期的科学规范与职业伦理探讨、发展期的公共政策与科研诚信分析、成熟与国际化时期寻求综合防范及全球合作等4个阶段,且每一阶段各有其认识论前提、理论视角和方法论特殊性。这既有助于我们系统把握该主题下的历史脉络及其逻辑关联,又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料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身体现象学的视角看,体验者在虚拟现实空间中的临场感并不单单依靠外在的技术手段得以实现,影响体验者临场感的关键在于"身体场"的运作。这一运作过程涉及身体空间、身体意向性与身体的习惯三方面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它们的共同作用,才使体验者能够将虚拟现实空间感知成一种为他而存在的"生存境域"。这一"生存境域"既保证了体验者在其中所获得的体验具有第一人称被给予性,同时具有生存的情境性,由此,使体验者获得了一种活生生的临场感。临场即意味着身处在某种生存性的境域之中。  相似文献   

9.
因传统防卫方式的失效,美国政府开始转向和尝试以制度化的公共政策来应对日趋严重的科研不端行为.这种制度性转变的策略,呈现出早期的伦理政策化和法律化,与后期的政策法律、伦理、教育、训练、研究、技术等相结合的特点和趋势,并逐步形成科研不端行为的综合防治策略与机制.其具体表现为:制定和实施完备的政策饭嫣逑?设立和运作良性的层级监管机制;规定统一的举报和查处程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保证科研诚信、防治科研不端行为、营造培育负责任研究行为的良好环境,建立和实施系统有效的教育、训练和研究体系.这种系统和制度化的科研不端行为综合防治策略,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通过对赫姆霍兹的早期能量守恒研究工作的讨论,指出早在1842前后,赫姆霍兹就已基本形成了能量守恒的思想,“论能量守恒”一的问世,是他经过多年的思考和研究论证的结果。针对现代科学史界对赫姆霍兹在能量守恒建立过程中的作用所存在的分歧,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进一步指出“论能量守恒”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很高理论价值,而且开创了一种新的有别于实验研究的方法;它的问世标志着理论物理作为一门分支学科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在认知科学中,现象一词指人类在感知外部事物或内在状态时,于意识中直接呈现的纯粹经验。受到一种可以称之为概念全能主义的观念影响,当代哲学和认知科学普遍坚持,现象的存在必须依赖其他更重要的认知能力,也即注意力或概念能力,纯粹现象因而遭到否定。然而通过对斯佩林-兰德曼实验的数据与结果进行分析权衡,可以在经验科学的意义上证明纯粹现象的存在,进而揭露概念全能主义的谬误。纯粹现象及其证明过程揭示出:处在人类认知界限之外的经验与世界是不能被摒弃和偷换的,它们是实在论链条的必要环节,并且能够在经验科学中得到认真的研究和对待。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研不端行为的激增,无私利性规范能否构成独立的存在而不被替代,成为朱克曼和施茅斯争论的主题。第一,社会规范不能取代科学规范,科学规范体现求真的建制性目标,这是无私利性规范的独特特征。第二,技术规范不能取代科学规范,二者不能混同,无意识地违反技术规范,不等同于违反科学规范,它不属于科研不端行为;整篇论文剽窃违反无私利性规范,属于科研不端行为。第三,诚实性原则不能替换无私利性规范,无私利性规范保证了科学领域更高的诚实性要求,比如列出不利于自己的反方观点和证据等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对“97'中国·张家港高新技术成果发布暨转让洽谈会”的实地考察和事后跟踪,深感我国高新技术无论就其发育方向,还是其成果形态、交易方式均存在着“贵族化”走向。“贵族化”走向的存在为技术市场的运作、高科技成果转让增加了巨大的“交易费用”,给我国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设置了巨大障碍。本文在力陈“贵族化”走向表现形式及对此给出因果解释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对策,并着重强调了政府“制度安排”的必要性,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利用高新技术开发高科技“第二产业”;(二)利用既有的专业技术公司发展高科技“第三产业”,建立起制度化的技术市场;(三)推广“定单制”形式,由企业界向科技界提交“技术定界”;(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制定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5.
网络发表论文是网络时代的新事物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论文是与学术网站和纯电子期刊连在一起的。学术网站实行网络论文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国外学术网站质量控制的成功经验,文章尝试提出开放同行评议和公众评论相结合的办法,来运用于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实际。  相似文献   

16.
工程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具有历史生成性。尽管工程的发生与发展不仅创造、呈现和积淀着人类古往今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而且确证、提升着人之为人的类本性,但由于人的理性、能力和人自身的有限性以及工程活动的复杂性,就使得人为的、人工开物的工程具有非完善性,无论对自然还是对人类自身都具有潜在的风险性或现实的威胁性,甚至以异化的形式奴役人。所以,工程既有功也有过,人类因工程之罪而遭到自然的报复和惩罚,以至于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和生存危机。这就警醒我们必须反思征服、宰制自然的工程实践,在肯定工程之是的同时,正视、检讨工程之非,进而优化工程观,并在现实中以赎罪之感合理地规范工程行动,自觉地建构无为、善为的工程,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解。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看来,应该得到研究的只是作为有的存在者,无作为非存在则是应该被排斥的东西,因而不愿与闻无。海德格尔对此予以批判,他认为,科学的这种认识是由于科学对无的误解造成的,科学在无的问题上是无能的。实际上,无就是存在之无化,科学恰恰是以这个无为基础的,在本质上归属于无。为了克服科学本身的缺陷及其带来的危险,必须超越有而进入无,由此把握存在者整体,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8.
基于长期对宇宙生命存在的体悟,中国古代已孕育出以尊道贵德为内涵的整体子思维方式,衍生了整体性的生存哲学。这种整体子思维既包含人们在宇宙中的尊道之理和贵德之质,又蕴藏着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尊道与贵德合一的存在秩序。而且,人类的生命价值完善就在于以尊道贵德为内容的实践过程。它不但为古代社会秩序建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还成为当代社会有序建构的可能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9.
将“李约瑟难题”置于李约瑟科学史思想与科学史研究工作的背景下加以分析,可以认识到它的真正内涵是下述三个问题:1)什么因素是造成中国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科学超越?2)什么因素促成了西方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融合?;3)什么因素造成“融合”与“超越”之间的时间差?李约瑟着力解答了第1、第3两个问题,而忽视第2个问题,解答这一问题是“李约瑟难题”留下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塞拉罗斯现象"作为一类伪"科技创业"骗局,指那些不具备基本科学基础与技术条件的创业公司,藉由政治资本和商业资本,频频登上各大媒体、讲台甚至科技会议,以宣称做出划时代的科技创新成果来大量攫取财富。其结局往往是"生于谎言,死于谎言"。掌握充分有效的科技资源,守好同行评议这道大门,是阻止这类骗局出现与泛滥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