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06,(19):4-6
2006年7月,陶哲轩刚满31岁,就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手中领走了菲尔兹奖章。这位在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数学系任教的澳大利亚人,是继1982年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与陶哲轩同获菲尔兹奖的,还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欧克恩科夫、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的沃纳,以及过着隐居生活的俄罗斯人佩雷尔曼。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2006年8月22~30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该大会每4年举行一次。大会开幕式上专为40岁以下杰出数学家颁发的菲尔兹奖则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陶哲轩是最年轻的一位“陶哲轩是一位解决问题的顶尖高手……他的兴趣横…  相似文献   

2.
阿贝尔是近代数学史上最伟大的天才数学家之一。他英年早逝却为代数方程论、椭圆函数论、积分方程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挪威政府自2002年起设立了数学国际最高奖——阿贝尔奖。本文介绍了阿贝尔鲜为人知的生平事迹及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3.
2001年8月,挪威王国政府宣布,在阿贝尔诞生200周年之际,设立面向国际的“阿贝尔数学奖”。自2002年起,每年评选一次,每奖50万美元,基本上可以与诺贝尔奖相匹配。阿贝尔(N.H.Abel.1802~1829年)是挪威杰出的数学家,1802年8月5日诞生于挪威西南角海岸斯塔万格附近的芬德村。在他15岁那年,数学教师洪保(B.M.Holmboe.1795~1850年)来校任教。洪保看出阿贝尔非凡的智慧,预言他将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数学家。这一预言,是一种信念,一种激励,影响到阿贝尔的一生。阿贝尔短暂的一生在近世代数方程论和开创椭圆函数论方面有卓越贡献。二次代数方程的求…  相似文献   

4.
一年一度的世界诺贝尔奖评选是人们熟知的,但是不少人恐怕不太了解诺贝尔奖还有一个“姐妹奖”——伊格诺贝尔奖(IgNobel,又称搞笑诺贝尔奖)。在英文中,“Ig”有“卑贱”的意思,所以这个奖项表示自己无法与正式的诺贝尔奖相比。不过,它的来头也不小,设立这个奖的正是著名的哈佛大学,以及剑桥大学幽默科学杂志《不可思议研究年报》,它与真正的诺贝尔奖几乎同期颁奖。评奖要求是“不寻常、幽默、有想象力”。2004年,伊格诺贝尔奖已经迎来了自己的13岁生日。这次颁奖典礼于9月30日在哈佛大学礼堂内举行,获得本届大奖的是乡村音乐与自杀之间关…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国际数学领域中,有两位光彩夺目的华裔数学家享誉世界:一位是去世不久的陈省身,另一位就是世界最高数学奖——菲尔兹奖的获得者丘成桐。说起这位丘成桐,令所有炎黄子孙钦敬不已。他的伟大之处,在于把当今世界数学科研的最新成就,推向了中国,推向了整个华人世界。因为他培  相似文献   

6.
如果把获得诺贝尔奖的次数作为衡量标准,一些家族的确称得上人才辈出。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出到10月4日美国人罗杰·科恩伯格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共有6对父子、4对夫妻以及1对兄弟先后领受过这一国际大奖。对这些获奖者的家族而言,问鼎诺贝尔奖似乎已成为一种传统。居里家族获奖最多法国的居里家族是当之无愧的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家族,先后出过4名诺贝尔奖得主。玛丽·居里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成为诺贝尔奖百年历史上的首位女性获奖者,并于1911年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妇的女儿伊雷娜·约…  相似文献   

7.
当地时间2018年6月12日,美国华盛顿传来喜报.在第35届国际桥梁大会(International Bridge Conference,简称IBC)上,中国湖南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项目荣获亚瑟海顿奖.该桥已创下了10项世界之最,其中包括世界上最长的人行玻璃桥,世界首座玻璃承重最重的桥梁,世界上最柔、舒适性最好的桥等等.CNN将其列入世界上11座最壮观的桥之一.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在被誉为桥梁界"诺贝尔奖"的国际桥梁大会中摘得此项大奖.然而,令人惊叹不已的不仅仅是这座大桥奇巧的设计,更是它年轻的建设团队——一群平均才二十几岁的"小年轻".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1,(21):6-7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4日凌晨,纽约,81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登上了拉斯克奖的领奖台。这是拉斯克奖设立65年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这一奖项不但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医学大奖,更堪称诺贝尔奖的“风向标”。屠呦呦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据了解,拉斯克奖的每个奖项设25万美元奖金。  相似文献   

9.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4):8-8
中科院物理所方忠研究员2008年6月11日被授予2008年度国际理论物理学中心奖(ICTP Prize)——Pierre Gilles de Gennes奖。国际理论物理学中心(ICTP)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下属机构,它于1982年设立国际理论物理学中心奖,旨在授予发展中国家在物理学和数学研究中做出原创性工作和杰出贡献的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年学者。我国曾有3位学者获得过此项奖励(分别是李家明、谈胜利和朱小华)。  相似文献   

10.
诺贝尔奖项不仅有自然科学奖(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和医学奖),还有人文奖(文学奖、和平奖及后设的经济学奖),表达出诺贝尔奖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更完美地体现在诺贝尔奖获奖者的演讲辞和身体力行中,如爱因斯坦对于真理的渴望、和平的追求,居里夫人对于功利、虚荣的鄙视,李政道、杨振宁对于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大力促进及其爱国情怀。从剑桥大学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了美国著名情报学家尤金·加菲尔德研究诺贝尔奖的视角,通过研究分析加菲尔德个人网页中关于诺贝尔奖的51篇原文,我们对这位情报学家研究诺贝尔奖的视角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加菲尔德研究引文分析能否预测诺贝尔奖,他们是否都写过引文杰作,获奖项目是否是所在领域的研究前沿,最高被引频次、获得诺贝尔奖和科学承认之间的关系,职业合作伙伴的重要性,关注日本的科学研究环境,运用引文分析确定是否属于早期发现等七个方面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从1982年起杨振宁因其规范场论而被多次提议(名)再获诺贝尔奖。至今这些提议(名)未能成为现实。究其原因,不是由于成果本身的重要性不够,也不是由于诺贝尔奖在同一领域不授予第二次奖的"规定",更不是由于扬振宁年龄太大和成果作出时间太久远的原因,而是由于诺贝尔奖鼓励创新而不补奖的"潜规则",还有其作为科学界"最高荣誉"的象征性理念,以及杨振宁在科学界已具有几近再获奖也不能提升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3.
富兰克林:一位过早凋谢的科学之花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富兰克林是一位著名的女科学家,她的DNA晶体X射线衍射照片对DNA双螺旋的发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她的早逝使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不能不说是科学史上的一件憾事.本文将简要介绍富兰克林的一生,重点在她对DNA结构的阐明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对这位女科学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战胜瘟疫:从诺贝尔医学奖看20世纪免疫学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文明进程的各类灾害中,瘟疫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威胁巨大,危害深重。诺贝尔医学奖自1901年设立,在20世纪共颁发91次,其中仅免疫学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类传染病防治就获奖26次,占28.57%,足见其比重之高份额之巨。随着艾滋病、疯牛病、埃博拉病毒、猴痘病毒,特别是SARS这一新的传染病毒的出现,人类在确保自身健康,科学预防疾病以及有效治疗顽症的旅途中可谓任重而道远,仍需要团结协作联合攻关。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期,吴健雄最先开展实验验证杨掁宁、李政道提出的弱作用下宇称可能不守恒的假说,并最早取得突破。然而她却未能因此而获得或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李政道提前透露了吴健雄实验的"初步结果",最终导致她未能独享验证假说的优先权。而吴健雄在实验过程中未能与国家标准局的科学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她难以通过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调查关,这可能也是她未能获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初多次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的日本微生物学家野口英世因梅毒、黄热病等研究著称于世,但人们对他赴美之初的蛇毒研究知之甚少。不过,正是这项研究使其获得了美国免疫学界的认可,并成为首个在洛克菲勒研究所任职的亚洲学者。通过梳理野口早期发表的论文发现,他曾深入研究过蛇毒的凝血与溶血机制、蛇毒与动物血清的作用和抗眼镜蛇毒血清的效用,不仅阐明了蛇毒的毒理、率先研制出抗响尾蛇毒的血清,还论证了动物血清中抗体-补体的作用方式。文章认为,初出茅庐的野口研究蛇毒即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一、抗体-补体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免疫学理论,为动物毒素研究提供了借鉴;二、刚刚问世的免疫学减毒方法为研制抗蛇毒血清奠定了基础;三、西蒙·弗莱克斯纳和塞拉斯·米切尔的悉心指导;四、野口具有攻坚克难的胆识、勤奋好学的品性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相似文献   

17.
崔锡鼎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朝鲜王朝的文臣,熟知《易经》与中国数学,所著《九数略》是富于哲学思想的数学书籍。该书附录"河洛变数"继承宋朝杨辉《缉古摘奇算法》"纵横图"的传统,但是另有创见。文章尝试解读其中诸个九阶方阵的数学意义,以及可能的构造方法。  相似文献   

18.
Sciences are often regarded as providing the best, or, ideally, exact, knowledge of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providing laws of nature. Ilya Prigogine, who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for his theory of non-equilibrium chemical processes—this being also an important attempt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exact and non-exact sciences [mentioned in the Presentation Speech by Professor Stig Claesson (nobelprize.org,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77)]—has had this ideal in mind when trying to formulate a new kind of science. Philosophers of science distinguish theory and reality, examining relations between these two. Nancy Cartwright’s distinction of fundamental and phenomenological laws, Rein Vihalemm’s conception of the peculiarity of the exact sciences, and Ronald Giere’s account of models in science and science as a set of models are deployed in this article to criticise the common view of science and analyse Ilya Prigogine’s view in particular. We will conclude that on a more abstract, philosophical level, Prigogine’s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doesn’t differ from the common understanding.
Piret KuuskEmail:
  相似文献   

19.
德国数学家兰伯特在《平行线理论》中通过类比球面提出锐角假设在虚半径球面上成立,这一思想成为后来数学家建立和发展非欧几何的关键.兰伯特在对公理和定义的讨论中体现的几何哲学,使得他证明平行公设时回避了困扰前人的几何直观.他在同时期的数学工作中将圆函数和双曲函数类比,反映出其虚半径球面类比思想的来源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关孝和对《授时历》交食算法的几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算大师关孝和(?-1708年),在其《天文数学杂著》中,用了约一半的篇幅讨论《授时历》的交食算法,其中不乏颇具新意的创见。文章分析讨论其中关于定交日与交定度改正算法,日月食食限及定法的数源,以及日月食定用分算法的造术原理等问题,并讨论了《授时历》的月亮极黄纬算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