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如今,认知科学哲学与具身性思想研究曰趋紧密,而作为科学实践哲学的另一路径—科学实践解释学,虽旨在规范地理解作为实践的科学,却并未涌现具身性的相关讨论。事实上,科学实践解释学的代表人物约瑟夫·劳斯已经拥有了具身思想的萌芽。他意识到海德格尔思想中隐含的身体哲学思想,借鉴了德雷福斯的技能获得模型,着重论述过福柯的"身体的政治解剖学",也多次提及希伦的知觉解释学。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入手,剖析劳斯对于具身的态度,以及其科学实践解释学思想中隐含的具身意蕴。  相似文献   

2.
在与唯物史观、福柯、利奥塔、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比较中,分析了约瑟夫.劳斯科学实践哲学的主要理论创新,并在科学哲学史广阔背景中对其进行了理论定位。在科学实践观、实验室研究以及科学叙事论方面,劳斯均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但总体上创新性不够。劳斯的科学哲学属于当代美国的另类科学哲学,属于从分析哲学中杀出的"叛逆"。  相似文献   

3.
从科学实践哲学的实践解释学路径出发,对库恩科学革命理论进行了重新解读,揭示了范式具有理论意义和行为意义的双层特征,指出科学革命不仅是科学世界观的改变,同时也是科学实践传统的更替。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考察爱因斯坦的科学实践活动,阐明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主旨,认为爱固斯坦的科学实践体现了由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实效精神所构成的科学精神与由价值精神、伦理精神、现实精神、历史精神和理想精神所构成的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进而揭示了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融通、两种精神的统一是人类科学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科学哲学家伊夫林·福克斯·凯勒的客观性研究,深刻揭示了科学客观性观念与男性价值观念之间产生关联的历史、心理学根源,既体现出女性主义科学批判的一般特征,又具有独特的分析视域和立场,能丰富对科学客观性与科学实践活动的理解,具有独特的认识论意义和伦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文化心理学在心理学方法论上的突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研究取向,在方法论上对主流心理学有很大的突破.它突破了主流心理学研究的还原论、简化论范式,突出生态学研究方法,重视在实际语境中研究;突破主客二分范式,强调主位研究;超越文化中立、价值中立范式,重视同文化研究;重视解释学方法,用本体论解释学突破或替代精神分析的方法论解释学.  相似文献   

7.
地方性知识是科学实践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原生于阐释人类学,但又表达出与之不同的内涵。本文从科学实践哲学家劳斯与阐释人类学家格尔茨讨论地方性知识的具体语境出发,展现出地方性知识的两套不同逻辑。然后,结合劳斯本人给本文作者的回应,深入挖掘了这两套逻辑背后隐藏的元逻辑。本文认为,科学实践哲学与阐释人类学使用地方性知识的不同方式描画了人与世界之间不同的沟通模式,表征了一元论与二元论两个不同的哲学立场。  相似文献   

8.
国内的科学文化研究是在不改变科学的客观性、真理性和表象论的前提下,把科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过程来研究,可划归为大众理解科学的科学传播视域。欧美后SSK的科学的文化研究是SSK从科学的社会研究扩展到科学实践的文化研究,是从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论转向科学实践的文化建构论,是对科学客观性和表象论的进一步背离和消解,强化和放大了各种异质性文化因素对制造科学的作用;背离了科学家的真实立场和科学的核心问题,成了反科学的帮凶,不会结出真正的果实。二者在研究内容、方法、理念和科学观上是根本不同的,他们都有自己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     
正近年来,科学实践哲学逐渐成为科学哲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为整合国内科学实践哲学的研究力量,2018年11月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科学实践哲学学术会议。本专栏从中选取了三篇有代表性的论文。吴彤教授的"实践与诠释"试图从科学实践哲学角度重构实践与诠释的关系。依托于劳斯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历来是科学哲学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包括逻辑经验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等传统的科学哲学都认为理论有无上的地位,然而新兴的科学实践哲学则对其进行批判,并以科学实践为本位,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行重构。文章在对传统科学哲学视阈下理论与实践关系进行勾勒及对科学实践哲学对传统理论优位的批判进行剖析之后,着重对科学实践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构过程进行梳理,并进一步指出:科学实践应与科学理论相结合,它们应像双螺旋一样相互纠缠而共同发展变化,以最终促进科学哲学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学传播并不是一种单纯知识性的传播活动,而是一个通过传播主体对科学内容传播的解读与延伸,复合思想理念、艺术价值、娱乐效果等文化属性的传播过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展示方式的不断变革,能够带来"沉浸式"体验的新媒体艺术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科学传播之中。作为科学传播展示手段之一的新媒体艺术,只是科学传播的一种媒介,其创作与设计需以科学启蒙和科学内容传播为最终目的,以尊重科学传播主体、受众两个群体和他们的创造精神为基本要求,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以及"人"的思考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科学的社会研究到科学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后库恩时代的科学论的进展是从科学的社会研究走向科学的文化研究,其实质是科学观念的变迁,即以实践的科学观取代表象的科学观。宏观上对科学论的进展作出描述,提出科学的文化研究所面临的难题以及解决进路,即强调科学的文化研究的实践性与反思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信息、文化与文化信息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与文化具有紧密的联系,在信息时代,信息与文化还一体化为"信息文化"。信息文化是当代文化转型的产物,我们在走向信息文化的同时,也面临文化信息主义的可能性。从信息文化走向文化信息主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是有可能将信息文化建设成为一种片面的科技文化,因此需要自觉地将信息文化构建为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文化相对主义观念是人类学的思想精髓,本文首先讨论人类学中的文化相对主义观念以及这一观念的核心立场;继而,重点论述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相对主义观念所带来的科学观的变化,以及文化相对主义科学观对科学史研究的影响;最后对围绕相对主义的相关争论进行几点讨论。  相似文献   

15.
科技史与一般史的融通已成为近年来倡导科技史"再建制化"的学者们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文章从新文化史取向出发,当代新文化史家思考技术的视角和方法,涉及物质文化视角的技术史研究;日常生活中身体对技术体验的研究;以及书籍史阅读史视角的技术史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把近代科学的精神气质概括为对理想世界的偏爱、对科学语言的规范性要求和对公共理性精神的追求,指出了生长这些精神气质的文化背景,并论证了这些精神气质与古希腊文化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科技文化作为一种在科学技术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在人类文化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逻辑地包含着科技文化的力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加强科技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技文化,让科技文化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一向以"他者"的眼光主导传统意义上非西方民族及其文化的研究。这种研究原本是以他者来认识他者,然而在观照他者的同时,"自我"也映现其中。就传统科学文化而言,他者的眼光不仅重新审视了西方的科学理性,加速了本质主义、普遍主义的解构,而且促成了科学哲学的人类学转向。那种把科学看作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类"地方性知识",一项"实践性"活动的观点,对传统科学文化的哲学反思,应当说是有启迪性的。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认知术语学与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科学学、信息技术科学密切相关。术语学家认为,认知术语学的产生得益于俄罗斯得天独厚的语言学土壤。它从问世之初就沿用了俄罗斯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式。在新的研究范式下,俄罗斯认知术语学研究主要遵循外延主义、人本中心主义、新功能主义和阐释主义等原则。扩张主义主张以跨学科的视角审视术语研究,主张不同学科相互交融,即坚持术语研究要秉持多学科主义的理念。俄罗斯认知术语学呈现出跨学科发展的态势,为心理学、逻辑学、科学学、计算机科学、哲学、语言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这种范式主张研究术语的认知、交际、民族和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