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族群问题是当今台湾政治生活中的一大积弊。每到政党竞选之时,族群问题就成为各政党争相操弄的选战工具。其中,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势力时族群问题、尤其是原住民身份的利用最为明显和突出。“台独”势力对族群问题的政治利用不仅是出于其政党斗争的目的,更主要的是为其“去中国化”的“台独”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2.
台海局势乱云翻滚,“台独”气焰嚣张,为抗衡大陆。  相似文献   

3.
2000年以来,"渐进式台独"、"法理台独"、"军事台独"以及"台独"势力谋求"台独"国际空间、阻挠两岸交往的活动此起彼伏。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台独"活动的特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反"台独"斗争,不仅积累了反"台独"斗争的宝贵经验,而且捍卫了一个中国原则,缓和并发展了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4.
朱松岭  陈星 《世界知识》2011,(15):60-61
持有“台独”立场的党外运动大老康宁祥曾这样形容郝伯村.“他就像斗牛场上的公牛,只要有人亮出台湾独立的红旗,他就会不顾一切地冲过去”。  相似文献   

5.
徐青 《世界知识》2014,(9):55-57
“反服贸”的“三月学运”之所以引起岛内社会长达20多天的震荡,有多重原因;而学运发展过程也暴露了岛内一系列社会矛盾、两岸问题,以及国、民两党内部权力斗争等问题。但这些原因、问题都不能掩饰或模糊一点,这就是,“台独”势力占领了此次学运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过台湾》在进行大量田野调查、掌握丰富文献资料和第一手“活态”资料的基础上,以独特的影像历史叙事方式,展现300年来台湾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它从考古发现、学术研究里梳理史实,在台湾百姓口述的历史事件里确认民族认同的共同记忆,铲除“台独”史观的深根蟠结;以影视传播的历史叙事,在文缘相同、法缘相续中建构文化认同的共同记忆,揭露“台独”史观篡改历史的险恶用心;从闽台对渡的故园绝恋、政权更替的影像挖掘、对日抗战的家国情怀中,确认国家认同的共同记忆,揭露“台独”史观分裂国家的实质,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立 《世界知识》2013,(9):46-47
在台湾政坛,李登辉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曾是国民党主席,却使国民党四分五裂,失去执政权;他不是民进党主席,却暗地里帮助民进党赢得2000年“火选”的胜利,让一个成立仅13年的“台独”政党登上了执政的舞台;他的各种媚日言论言行又让坊问关于他是日本人之说甚嚣尘上。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他的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8.
王建民 《世界知识》2008,(21):55-58
从党内之星到民进党之痛,陈水扁与民进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渊源;一个党被一个人绑架的奇闻是因为陈水扁、民进党、“台独”之闻早已形成“生物链”,谁也离不开谁。  相似文献   

9.
党朝胜 《世界知识》2008,(11):54-55
5月18日,民进党举行第十二届党主席选举、县市党部主委及党代表选举。“务实台独派”代表蔡英文以73828票、约57%的得票率赢得选举,成为民进党下野之后的首任党主席,老牌激进“台独”分子辜宽敏以48873票、37.8%的得票率落败。蔡英文的当选,是民进党内“温和派”对“急独派”的胜利,有助于暂时缓解民进党“大选”惨败后的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10.
河洛文化是中国古文化的源头,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台湾文化是河洛文化哺育下形成的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子文化。台湾的血缘归宗于河洛;台湾的文化语言、心理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都有河洛文化的印记。弘扬河洛文化的“和合”精神,遏制文化台独,推进两岸交流,河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合”精神;台湾当局杜撰的文化台独理论与河洛文化“和合精神”相悖。  相似文献   

11.
为了重新夺回“执政权”,民进党必须进行重大改革,实现转型;丢了“台独”神主牌位,民进党即失了军魂,因此它对大陆政策的调整只能是策略性与技术性调整。  相似文献   

12.
眼下的台湾。无论是当政者或民众。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或卷进“族群政治”(“台独”分子别有用心地将1949年从大陆去台的人称为“外省人”、国民党为“外来政权”挑动台湾“本土人”与“外省人”的矛盾。)斗争的漩涡之中。所谓“族群政治”。是指台湾当政者只根据“族群利益”而不是根据全台湾“总体利益”来制定内外政策和施政理念,以致使台湾无法形成共同的政策取向。由于“族群政治”主宰了台湾,台湾社会便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圆桌”摆了一年后,世界大势出现诸多变化。大国协作总体增多,中国与其他大国和主要周边国家关系全面走稳:中美在反急性“台独”问题上增进合作,中日关系稳中有升,中俄关系面临新机遇,中印关系更趋成熟……  相似文献   

14.
徐青 《世界知识》2013,(2):52-53
2012年,两岸关系步入深化、巩固阶段.两岸政治关系虽然尚未获得突破,但三尺冻冰开始出现了融化的迹象:岛内社会“两岸化”与“九二共识”社会化继续使得两岸因素对岛内社会发挥积极、正面的影响,民进党资深政治人物谢长廷登陆为展开民进党与大陆的合作营造了氛围。但同时也应看到,民进党的“台独”立场不会转变,其所谓的“中国政策”调整难以有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王建民 《世界知识》2011,(18):64-66
经过两年多的酝酿与思考,蔡英文的“十年政纲”近期终于陆续出台,尤其为外界关注的“两岸十年政纲”也在日前对外公布。然而,这是一个以“台独”与两岸“一边一国”为指导思想的“两岸纲领”,是一个敌视大陆、否认“九二共识”、政治凌驾经济、  相似文献   

16.
“皇民文学”的法西斯意识形态已成定论,但对“皇民文学”作品的评价却莫衷一是。尤其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台独学者,甚至出现美化“皇民文学”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皇民文学”的表现形态及具体作品,作出一番梳理。从文化阐释角度来看,“皇民文学”表现出了在异族文化侵略下的民族认同与错位,体现出一种反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7.
2012已然过去,民进党叫嚣一年的两岸政策调整仍旧是雷声大、雨点小。年初民进党在新一届台湾领导人选举中失败,多数舆论认为民进党是败在否认“九二共识”上。此后民进党内出现要求检讨和调整大陆政策的声音,但将近一年过去,人们并未看到民进党在此问题上有调头的迹象,相反仍被“台独”意识形态捆绑,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无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荀子的人性论不能很好地说明礼义法度的来源问题。荀子在《解蔽》篇中系统阐述了“心”与“道”的关系,他认为,心达到一种特殊的状态---“虚壹而静”之后就可以对道有发现和把握的能力。虽然“心”与“道”关系确立的前提是“心”的“大清明”状态,但是,这不代表人人都可以见道,只有圣人对道才有所理解。但是,这至少可以在理论上为礼仪法度的来源提供说明。同时,荀子承认“心”对于道有学习和接受能力。由此开始,圣人施教,后天之“伪”就建立起来了。  相似文献   

19.
赫甦 《奇闻怪事》2007,(3):39-39,38
教师面对一时的问题,因不善于“冷”处理,在“恨铁不成钢”心理下,会对学生进行“训斥”、甚至“挖苦”,将本应是“春风拂面”式的“引导”,变成了“熊熊大火”式的“烘烤”,于是,“理解”和“信任”就化成“娴”随风而去,“感情”和“友谊”则成“灰”而无处可寻,由此,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不再,相互抱怨之声连连,“教学相长”和“师生双赢”也就停留在“理想”上了。此情,如不及时解决,不用说什么教育教学效果,恐怕连起码的“师生情义”都无法建立,最终,学生“情商”的培养就会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太谷话里的动态助词“来”“呀”“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谷方言与整个汉语一样,动词没有自身的时的形态和形态变化。汉语中的时态主要是通过用时间词对动词加以限制来表示的}而太谷话里却少见普通话中的时间词,它的时态是靠“来”、“呀”、“的”等助词表示的。太谷语中“来”表示过去时,“呀”表示将来的,“的”表示现在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