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应对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挑战,是目前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因此,对于气候变暖的研究不仅科学家重视、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也越来越关注。  相似文献   

2.
地球越来越热,这是大家都感受到的事情.因此,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事件之一,当然也是我们老百姓关注的事情.近年来,科学家也在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想办法.近来,微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以甲烷为食的深海细菌,他们认为这些小小的微生物可以为减缓全球变暖作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各国已经承诺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以内,气候模型也表明,这确实有可能,但需要坚持不懈的巨大努力。2015年年末的巴黎气候峰会上,各国领导集聚一堂设定了宏伟目标,因为2100年世界将会大变样。届时地球上将有约88亿人,能源消费量几乎翻番,经济产量增加超过7倍,贫富差距依旧非常大。但各国政府已经取得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将全球变暖限制在比工业化以前高2℃以内。联合国巴黎会议算得上是转折点。在建立气候条约之后,各国政府将立即停止热带雨林的砍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新闻媒体中频频出现一些与北极有关的事件,如俄罗斯将一面钛金属国旗插在北极点下4000多米洋底、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北极海冰融化、北极油气资源开采、北极航线开通、国际极地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实际上说明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拉近了世界各国与北极的距离,引发了北极地缘政治的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5.
《自然与人》2010,(6):41-41
2010年9月初,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在上海组织召开"气候金融国际青年论坛",探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金融解决方案。最后,与会各国青年代表形成了《气候金融国际青年论坛宣言》,并计划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前或会议中(COP16,2010年11月30日至12月10日,墨西哥坎昆),将宣言提交给各国谈判代表,以表明他们的立场和态度。现将该宣言的中文版全文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西屏 《科学24小时》2005,(10):11-12
随着限制各国排放工业废气的《京都议定书》(京都条约)的正式生效,控制气候变暖再次成为全球各国热议的一个重要话题。虽然因为美国的拒绝加入而使该协议的履行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政治色彩,但从科学角度对控制全球气候变暖进行的研究和试验却一直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暖对中国生态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变化尤其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中国位于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东亚季风区 ,加上本身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因而受全球变化的影响较大 ,诸如野生动植物资源、农业生产以及人类的生存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严重影响 ,进而威胁到国家的生态安全 .因此 ,有必要加强对气候变暖的了解和研究 ,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实现国家的生态安全 .  相似文献   

8.
地球越来越热,这是大家都感受到的事情。因此,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事情之一,当然也是我们老百姓关注的事情。近年来,科学家也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能量和水分循环变异及其对我国极端气候的影响(2009-2013)”一年多来的若干主要科学进展,包括对于东亚不同典型下垫面能量和水分循环过程的新认识、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观测事实分析及其与能量和水分循环变异的联系、短期气候预测新方法以及中国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等方面。最后概要介绍了项目后续的主要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10.
白石 《科学之友》2007,(6):55-55
最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农作物歉收、动植物绝种、海平面升高等世界性的灾害,这些灾害带给人类的威胁要比过去预测的结果严重得多。如果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无法适时遏制,大堡礁、奇瓦瓦沙漠、加勒比海玳瑁龟、瓦蒂文温带雨林、孙德尔本斯国家公园、长江、亚马逊河、白令海、喜马拉雅冰川、东非海岸雨林等世界十大自然奇观都将面临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暖给人类和地球带来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海洋热浪越来越频繁和严重.一些动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被迫迁移,甚至导致许多物种消失.全球变暖还会增加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气候变暖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一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暖的争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绍武 《科学通报》2010,55(16):1529-1531
<正>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当前国内外科学研究及全球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后达到了一个高峰.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07年2  相似文献   

13.
徐娜 《科学之友》2007,(15):32-34
不要以为全球变暖是科学家、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才关心的事情.新的气候报告指出,全球变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已经暴露出来,而且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极大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比如将有数亿人无法得到足够的水资源,而火蚂蚁等害虫将在地球上肆虐横行.  相似文献   

14.
魏军晓  岑况 《自然杂志》2018,40(6):451-458
为了客观评价当前全球变暖的原因和不确定性因素,厘清影响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深时"(前第四纪)时期的古大气成分、古温度等气候参数和极端气候事件,同时还总结出当前全球变暖中7个不确定性因素。分析指出,研究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尤其是当前全球变暖,首先应该与"深时"古气候有机结合为一体;其次应该考虑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之间的耦合和反馈,而太阳活动、地球轨道变化等地外因素也不能忽略;再次,在不否认人类活动对当前气候造成重大影响的同时,也需正视当前全球变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最后,对中国二氧化碳减排和应对全球变暖提出对策建议,指出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国际谈判原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周秀骥 《科学通报》2011,56(25):2041-2041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已成为当代科学的前沿. 对近百年来现代气候变暖问题的讨论与争议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其争议的焦点是人类活动温室效应是否是现代气候变暖的主要因子, 以及未来气候是否持续变暖.  相似文献   

16.
闫国东  康建成 《科学》2007,59(3):22-25
全球气候问题正在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2007年1月17日,拥有17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原子科学家公报》理事会宣布,将世界末日钟拨快2分钟,以告示“气候变暖”首次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关键因素。2006年11月9—12日,由国际科学联合会组织的“地球系统科学联盟”在北京召开了全球环境变化科学大会,大会主题是“全球变化:区域性挑战”。  相似文献   

17.
钱志春 《世界科学》1989,11(12):41-41
WOCE(世界大洋环流实验)是政府间海洋委员会、世界气象组织、海洋科学委员会、国际科学联盟等国际组织发起的一项大规模的国际合作计划。该计划进行为期10年(1991--2000年)的全球海洋环流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影响的机制的研究,并通过数值模拟、经常性监测、专题调查三者有机结合,最终为增进人类对海洋环流的认识和改善气候预报作出贡献。 WOCE计划是在下述背景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18.
封面说明     
<正>未来10~20年,人类必须面对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和资源耗竭等生存风险.为了克服这些从全球到局部尺度的挑战,实现人类社会持续发展,2015年各国领导人已经两度聚首,就发展融资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寻求策略.12月又将在巴黎就新的全球气候协议进行磋商.短短一年中的这些重大决定,将影响深远.面对这些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健康的挑战,受Lancet的委托多国科学家联合完成并在Lancet发表两篇特邀报告.把健康作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协同效益,呼吁各国就保护人  相似文献   

19.
外强迫因子对20世纪全球变暖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立娟  王斌  周天军 《科学通报》2007,52(15):1820-1825
利用LASG格点大气环流模式GAMIL1.1.0(Grid-point Atmospheric Model of IAP LASG, Version 1.1.0), 按照国际CLIVAR计划设计的“20世纪气候模拟”试验方案, 模拟研究了包括观测海温、自然驱动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各种外强迫因子对20世纪全球变暖的综合影响, 发现上述外强迫因子在年际、年代际尺度上, 对地表气温的演变起重要作用, 20世纪30年代和自70年代开始的增暖, 均是由外强迫所致. 在除欧亚和北美大陆的部分区域外, 外强迫对两次变暖期间的区域温度变化也有重要影响. 大气内部噪音的影响, 在变冷期比变暖期要强.  相似文献   

20.
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简直是无所不在,连大海中的鱼儿也已经感受到气候的变化,它们的一些生活习性开始受到了气候变暖的影响.海洋生物研究人员表示,气候变暖开始不断改变海鱼的生态,导致人们所能食用的海鱼越来越少,而且这种不良影响是难以逆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