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峰波 《科技信息》2009,(25):32-33,120
简要介绍了差分GPS在定位技术的优点,详细论述了差分GPS算法模型,同时对数据处理的算法模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通过已知坐标解算出未知坐标的全过程。通过仿真实验证明,此算法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基本可以满足工程要求。为相应的产品开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李厚芝 《科技资讯》2014,(4):80-80,82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滑坡变形监测的相关工作经验,以滑坡GPS监测技术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分析了GPS的工作原理,进而探讨了GPS测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笔者给出了典型滑坡GPS监测网的设计方案,最后详细探讨了GPS监测网的监测成果,成果证明,本文提出的典型滑坡监测的设计是科学的,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位置差分GPS定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新的差分GPS方法,既位置差分法.在目标用户监测系统中,利用这种方法,用户可以简单地使用GPS OEM接收机将位置数据发送到监测中心.在监测中心对用户的位置数据进行差分修正,给出与伪距修正同样的高精度用户位置数据.短基线的实验可以提供2~5 m(2drms)的用户定位精度.使用位置差分法将减少目标位置监测系统的造价,使目标用户设备简单、造价低,而且重量轻(因为在军事上对于目标携带设备的重量要求往往很苛刻).  相似文献   

4.
详细讨论了北斗-GPS广域差分系统数据处理的方法,实现了一种利用普通的单频GPSOEM板及北斗接收模块接收相关数据来实现差分定位的方案,编制了北斗-GPS差分算法。应用本方案进行用户定位,可将定位精度从原来的25 m定位误差圆提高至水平方向优于3m、高程方向优于4m的定位精度。经实践证明,本方案简便可行,易于实施,是一种精度较高的导航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驾驶人技能评判的精准度,对差分定位算法进行了改进。将原差分定位算法进行简化,跳过传统的坐标转换,直接进行坐标比对。探讨了改进后的GPS差分定位技术,通过标识驾驶人考试场地线路,对考试车进行动态实时定位,从而实现自动评判。对该算法进行性能测试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运算过程简单化,CPU占有率降低,显著降低运行量,能有效提高评判的效率和准确率。差分定位算法的改进为驾驶人考试实时、精准评判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比于传统超声波定位方式,介绍了一种新的超声波定位算法:差分算法。该算法不需要借助其他射频技术来测算空间位置。利用良态数学模型讨论了该算法的误差影响,并利用单片机构建了简单的实验系统对该算法进行了测试,最后就发展前景和应用范围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鲁辉 《太原科技》2009,191(12):76-77
阐述了广域差分GPS技术产生的原理、系统组成和最新发展状况,提出了我国建立广域增强系统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探讨了广域差分GPS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库2003年建成蓄水后,库区水位大幅度升高,可能引起多处滑坡等地质灾害.现在对库区的滑坡地质灾害进行无线监测的研究发展很快,其主要运用技术有GPS.为更合理地在工程运用中进行数据的采集和监测,对利用GPS技术进行滑坡监测的系统模型展开了分析,以监测中的数据采集为中心讨论了把控制引入模型的方法,在控制信号的引入和生成过程中结合了监测系统和滑坡灾害的特点,最后以软件程序模拟方式进行了在监测系统中引入控制的试验.结果表明控制信号的引入是合理有效的,在实际工程中可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GSM通信在实时滑坡监控系统中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GPS静态差分定位技术的滑坡监控系统,要求回收各个测点的GPS观测数据,然后在监控中心完成差分解算.对滑坡体的瞬时崩塌的实时报警,要求测点与监控中心存在实时通信连接.将GSM通信方式应用于实时滑坡监控系统中,能够满足上述要求,实现了滑坡监控的自动化和实时报警,提高了滑坡监控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山体滑坡监测技术自动化程度低、系统成本高、实施难度大等问题,将RSSI定位技术用于山体滑坡监测,提供无需任何一次检测仪表的山体滑坡监测新方法。提出的RSSI定位改进算法引入加权调整因子,通过动态获取路径损耗模型参数和实时计算WSN节点间通信距离,可降低外部环境变化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从而提高山体滑坡定位精度。使用MATLAB对改进算法进行的模拟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RSSI固定路径损耗模型定位算法相比,平均误差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GPS技术在公路滑坡监测中应用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并结合铜黄高速公路滑坡监测工程进行了实例论证。实践证明,GPS技术由于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点间无需通视等特点,其应用于公路滑坡监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而且在便利性、效益性方面还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王涛  李向新  柳志云 《河南科学》2013,(10):1659-1663
GPS技术的发展为边坡变形监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手段.介绍了GPS技术用于滑坡变形监测的方法,并结合阿海水电站库区新建滑坡监测的实践,研究了在地形复杂、观测条件恶劣的山区进行GPS滑坡监测的整个过程.内容包括点位选择、监测网布设、外业观测、数据处理和变形分析等.监测结果表明,GPS用于变形监测的精度可达到毫米级,完全满足高精度滑坡监测的要求,且在监测速度、时效性、效益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GPS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交通运输工具的合理调度已经成为交通系统中的重要问题,以GPS、GIS和计算机通讯技术为基础的GPS监控系统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该文介绍了GPS监控系统的特点和结构,介绍了系统实现中的技术要点,并以上海港引航监控系统为例,探讨了GPS导航调度监控系统构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相对定位算法中载波相位模糊度难以被固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单历元阻尼LAMBDA算法,从而实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基于BDS/GPS单频实时动态定位核心算法,研发一套北斗智慧云变形监测系统。重点介绍了单历元阻尼LAMBDA算法的实现过程和变形监测系统的工作流程,该系统具有硬件成本低、实时高精度位移监测等功能特点,适用于滑坡预警工作。变形监测系统应用于小金县春厂坝滑坡监测,在连续监测过程中,该系统于2018年2月26日成功预警了滑坡事件。本次滑坡事件没有造成人员和重大经济损伤,监测预警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滑坡在地震、降雨和坡脚开挖时会发生慢速滑动,部分滑坡直接失稳破坏,但是部分慢速滑坡会慢慢变得稳定,呈休眠状态。目前,滑坡恢复稳定的自愈合过程外在表现和内在机制还研究较少,尤其是坡脚侵蚀型慢速滑坡的自愈合特征研究。2020年6月17日,四川省丹巴县梅龙沟爆发的泥石流堵塞小金川,形成泥石流-堰塞湖-溃决洪水灾害链,且溃决洪水掏蚀坡脚,导致阿娘寨古滑坡复活。通过对阿娘寨滑坡应急监测数据发现,阿娘寨古滑坡初期存在大变形,但后期变形逐渐稳定,存在强度恢复的自愈合现象。另外,数据表明滑坡的两次突然启动和小金川流量增大侵蚀坡脚相关,和地震和降雨关系不大。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分析,滑坡刚发生时变形速率高达118 mm/h,本文建立的预测模型表明,在没有外在触发因素条件下,滑体会在8月21日左右变形速率低至1 mm/h。本文以阿娘寨滑坡为例,分析滑坡的变形过程和自愈合特征,并基于野外监测数据建立自愈合过程预测模型,该方法对于科学评估滑坡稳定性,减小滑坡防治设计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GPS定位中需要计算出卫星位置信息来确定用户位置。为快速准确定位,必须得到精确的卫星位置。分析了GPS广播星历,提出了一种利用广播星历和迭代法计算GPS卫星位置的方法,该方法解算速度快、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7.
针对利用高分遥感影像和SIFT算法进行大变形滑坡位移场监测时存在的不足,引入了一种具备完全仿射不变性的图像特征匹配算法(ASIFT),对不同时相高分遥感影像进行特征点提取与匹配,并在抚顺西露天矿特大型滑坡的位移场监测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与SIFT算法相比,ASIFT算法弥补了特征提取算法在仿射不变性上的不足,增加了特征匹配点,提高了滑坡空间位移矢量场标定精度,且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非常适合于特大型滑坡的大变形位移场监测.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观测数据,计算出了红河断裂两侧、金沙江断裂两侧所选测站在欧亚参考框架下的水平运动速度;用最小二乘法求得红河断裂的运动速率为2.02mm/a,运动方向为南偏东76°,表明红河断裂现今活动性较小,把红河断裂的运动速度分解在红河断裂的走向和倾向上,推出红河断裂的性质为右旋走滑,且有一定的拉张特征;用最小二乘法求得金沙江断裂的运动速率为2.49 mm/a,运动方向为正东,表明金沙江断裂现今活动性较小,把金沙江断裂的运动速度分解在金沙江断裂的走向和倾向上,推出金沙江断裂几乎没有走滑,但有一定的拉张特征。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器部件ALU实验,一直是计算机专业老师的教学重点,也是多数学生反映的学习难点之一,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个实验。QuartusⅡ作为一种EDA设计软件,提供了完整的多平台设计环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ALU实验,介绍了实现ALU的两种方法,并以实现简单的ALU为例,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