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对高吸油性树脂的聚合工艺、吸油机理及性能指标等进行了综合评述,概述了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及分散剂等影响因素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对高吸油材料的再生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利用悬浮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和甲基丙烯酸辛酯为单体,合成了共聚型高吸油性树脂,还研究了共聚单体的配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分散剂用量、油/水比诸因素对高吸油性树脂的性能影响,制得的树脂可以吸其自身重量10.9的煤油,9倍的苯。  相似文献   

3.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十六酯(HD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得了高吸油性树脂.正交实验得最佳合成条件是:单体配比nHDA:nMMA=2:1,交联剂质量分数为1.00%,引发剂质量分数为1.20%,分散剂质量分数为0.15%,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树脂吸油倍率为13.97 g·g-1.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悬浮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和甲基丙烯酸辛酯为单体,合成了共聚型高吸油性树脂,还研究了共聚单体的配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分散剂用量、油/水比诸因素对高吸油性树脂的性能影响。制得的树脂可以吸其自身重量10.9倍的煤由,9倍的苯。  相似文献   

5.
微乳聚合制备高吸油性树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苯乙烯和丙烯酸酯为单体,DEGDA为交联剂,采用微乳聚合法和热引发技术合成了高吸油性树脂.详细地考察了反应温度、单体种类、交联剂的用量、引发剂的种类及用量等工艺因素对合成树脂性能的影响.从而找出热引发合成高吸油性树脂的最佳工艺务件。  相似文献   

6.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2-乙基已酯为单体;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二丙烯酸已二醇酯为交联剂,明胶为分散剂,水为分散介质进行悬浮聚合合成高吸油性树脂。  相似文献   

7.
分散剂对高效吸油树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期。油田采出水水量的日益增加,有效的含油废水净化材料的研究开发势在必行。高效吸油树脂是一种自溶胀型的吸油材料,本文以甲基丙烯酸长链酯为单体,MBA为交联剂,BPO为引发剂,水为分散介质,在不同分散剂的条件下,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效吸油树脂。着重研究了在不同分散剂的条件下对高吸油性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选,结果表明以PVA为分散剂时可取的较好的吸油效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过氧酸法提取花生壳中的纤维素,利用两种不同的改性剂对所提取的花生壳纤维素的表面进行疏水改性。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为单体,利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花生壳纤维素复合高吸油树脂。通过进行正交实验确定分散剂、交联剂、引发剂及改性花生壳纤维素的用量。该复合树脂对四氯化碳、三氯甲烷及甲苯的最大的吸油倍率分别达到了52.36 g/g,45.28 g/g,32.62 g/g。对改性前后的纤维素进行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以及动态疏水性分析;并对复合高吸油树脂进行扫描电镜(SEM)和热重(TGDTA)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悬浮聚合法,以BPO为引发剂,DVB为交联剂,HEC为分散剂,甲苯为成孔剂,合成了苯乙烯分别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的二元共聚树脂.研究了反应时间及温度、引发剂、交联剂、分散剂、原料配比、烷基酯的长度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所制得的树脂对甲苯的吸油率分别可达9g/g、12g/g、14g/g,对乙酸乙酯的吸油率分别可达7.8g/g、8.4g/g、10.5g/g.在显微镜下对树脂吸油前后的内部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对比.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丙烯酸为单体,高岭土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交联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作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得了聚丙烯酸钠/高岭土复合高吸水性树脂,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测定.考察了高岭土的添加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中和度等单因素变量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并测定其反复吸水性能及保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高岭土的添加量为单体含量的15%、交联剂用量为单体含量的0.1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含量的0.25%、中和度为50%、聚合温度为80℃时制备的树脂吸水倍率最大,为968 g·g-1;加入高岭土时得到的树脂比其他条件相同不含高岭土时的反复吸水性能好;复合树脂有较好的保水性能,常压40℃时,7 h后树脂的保水率为69.17%;不同浓度Na Cl盐溶液对复合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不同,盐溶液浓度越大,树脂的吸水倍率越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脂(PMMA-BMA)吸油烟树脂,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吸油烟树脂的表面形貌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分散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微波功率对树脂吸附油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MA/BMA质量比为0.8∶1,引发剂、分散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分别为0.4%,0.3%和0.35%时,所合成的树脂有较高的吸油烟率,60 ℃时吸油烟率达0.191;在此工艺条件下,与常规的水浴加热合成方法相比,微波辐射合成树脂不仅可将反应时间由6 h缩短至2 h,而且其吸油烟率也高于常规法树脂、普通活性炭和商品化G-1651型高吸油树脂.  相似文献   

12.
新型天然橡胶吸油树脂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天然橡胶生胶为单体.二乙烯苯为交联剂,过氧化蓉甲酰为引发剂,在甲苯溶液中交联聚合得到新型天然橡胶吸油树脂,并对其分子结构进行红外光谱表征。此外探讨了聚合反应条件对树脂吸油率和吸油速率的影响以及树脂的缓释性能。天然橡胶吸油树脂对甲苯的最大吸收率为25.0,对煤油的最大吸收率为26.6。  相似文献   

13.
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体系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耐盐高吸水树脂。运用单纯形优化法获得了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的优化条件组合,树脂在0.9%NaCl溶液中的最高吸盐水率达143.9 g.g-1。还考察了溶液盐浓度、pH值和温度等对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引发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热重分析(TGA)和扫描电镜(SEM)对产品的结构、热稳定性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对放电参数、交联剂的量进行了考察和讨论,同时研究了吸油速率和吸油动力学.结果表明,此法制备的高吸油树脂具有较高的吸油倍率和较快...  相似文献   

15.
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将改性聚乙烯醇引入聚合体系,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型吸水性树脂.重点研究了n(AM)∶n(AA)、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以及聚乙烯醇含量对吸水树脂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吸水树脂粒径与吸水速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n(AM)∶n(AA)=1∶2、丙烯酸中和度为60%,、改性聚乙烯醇用量为AM质量的10%,、交联剂和引发剂分别占单体总质量的0.04%,和2.5%,时,树脂的吸水率和耐盐性都达到最佳效果.此外,产物粒径为120目时,前30,s内吸水速率最快;但是粒径为100目时,吸水树脂最先达到吸水饱和.  相似文献   

16.
微波辐射制备PMMA-BMA树脂及其吸附油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应用微波辐射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脂(PMMA-BMA)吸油烟树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吸油烟树脂的表面形貌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微波功率对树脂吸附气相油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MA/BMA配比为0.8:1,引发剂、分散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分别为0.4%、0.3%和0.35%时,所合成的树脂其吸油烟率达到最大,此时树脂表面形成了较多和较深的孔.与常规条件下的合成方法相比,使用微波辐射合成WRT树脂不仅可缩短一半以上的反应时间,而且其吸附气相油烟率也高于普通合成法得到的NR树脂.此外,微波辐射合成的树脂其吸附气相油烟性能还优于普通活性炭和商品的G-1651型高吸油树脂.  相似文献   

17.
以风化煤提取的腐植酸(HA)和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腐植酸高吸水性树脂(HA-PAA)。考察ω(AA)∶ω(HA)的比值、分散剂span-60用量、NaOH中和度、引发剂KPS用量及交联剂MBA用量对合成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合成条件,进行了反复吸液、耐温、耐盐性能测试,并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HA-PAA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合成HA-PAA的最佳条件为:ω(AA)∶ω(HA)为25∶1,分散剂span-60为单体质量分数13%,NaOH中和度为35%,引发剂KPS为单体质量分数1.2%,交联剂MBA为单体质量分数0.12%。在此条件下制备的HA-PAA反复吸液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耐盐、耐酸碱和耐温性,对纯水最大吸收倍率为1 468.7g/g,对盐水最大吸收倍率为175g/g;表征结果表明HA与AA发生了充分聚合反应,其表面粗糙度加深,表面疏松分层,有明显孔隙生成,大大提高了树脂的吸水性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N-羟甲基丙烯酰胺/衣康酸吸水树脂.以吸水倍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合成条件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确立了合成的最佳条件为:单体摩尔比1∶4,衣康酸中和度85%,交联剂用量为0.08%(单体总摩尔分数),引发剂用量为0.4%(单体总摩尔分数),反应温度为50℃,其吸水倍率为736 g/g,吸水树脂的形貌采用SEM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用溴乙烷和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合成N,N-二甲基,N-乙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溴化铵,并以此含取代乙烯基结构的季铵盐(DMAEA-EB)、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十八烷基磷酸单酯为分散剂.通过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含有阴阳两种离子的高吸水性树脂(SAP),讨论丙烯酸、丙烯酰胺、季铵盐、引发剂、交联剂用量对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并以大肠杆菌(E.coli)、猪葡萄球菌(S.hyicus)为对象,初步讨论树脂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在AA/AM=1/1,n(DMAEA-EB)=2%(占单体的摩尔百分数),引发剂用量为0.754%,交联剂用量为0.01%。丙烯酸中和度为75%,反应温度为70℃的条件下,制得的SAP吸去离子水可达1035 g/g.吸0.9%的NaCl溶液为114 g/g.当季铵盐含量为2%时,抗菌效果较好,抗菌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采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利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膨润土/淀粉吸水性复合材料,研究了膨润土用量、引发剂、交联剂、中和度、单体质量比等因素对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材料的保水性和吸水速率.结果表明:当膨润土含量为丙烯酸单体的13%,引发剂含量为0.8%,交联剂含量为0.04%,中和度为85%,m(AA)/m(AM)为1时,该复合材料吸水倍数为390,其保水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