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以3-甲基-6-叔丁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巯基化合物3-甲基-4-巯基-6-叔丁基苯酚.考察了合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通过元素分析、NMR、质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最佳合成条件为:在原料物质的量0.5%的碘催化下,3-甲基-6-叔丁基苯酚与氯化硫物质的量比1∶2或1.1∶2投料,0~5℃下反应,然后用锌粉、盐酸还原,锌粉用量为原料物质的量两倍,而盐酸用量为锌粉物质的量的两倍.  相似文献   

2.
8-甲基-顺-6-壬烯酰(3,4-二甲氧基)苄胺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草醛和6-溴己酸为起始原料,经过6步反应合成了辣椒素类似物8-甲基-顺-6-壬烯酰(3,4-二甲氧基)苄胺.一方面, 先将香草醛羟基进行甲基保护后转化为肟, 然后经金属法还原产生重要的中间体3,4-二甲氧基苄胺;另一方面, 首先利用固相反应将6-溴己酸转化为三苯基膦盐, 再经Wittig缩合反应制备8-甲基-顺-6-壬烯酸, 最后将产物与3,4-二甲氧基苄胺反应合成目标产物.利用IR、NMR等结构表征, 表明经该法成功合成了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6-甲基尿嘧啶及其N-取代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进行研究和改进.方法 用醋酸锌作催化剂,二甲苯作溶剂,使乙酰乙酸乙酯和氨基甲酸乙酯在140℃反应6 h,得到6-甲基-2,3-二氢-1.3-噁嗪-2,4-二酮,噁嗪二酮再和氨或N-取代胺,在150~160℃二反应2 h,合成出了目标产物.结果 合成出6-甲基尿嘧啶和6种N-取代-6-甲基尿嘧啶衍生物,用1H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产率为76.1%~90%.结论 该方法原料易得,不用酸性催化剂,条件温和,是合成N-取代尿嘧啶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新型离子液体载体1-(6-氯己基)-3-甲基咪唑氯盐的简便、高产率的合成方法。先以氯取代醇和氮杂环化合物(N-甲基咪唑、吡啶)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一系列带有羟基的功能化离子液体中间体,然后选择其中在室温下呈液态且对于空气和水稳定的1-(6-羟己基)-3-甲基咪唑氯盐,与氯化亚砜发生分子内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新型离子液体载体1-(6-氯己基)-3-甲基咪唑氯盐。合成的4种中间体及目标产物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1H NMR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以苯甲醛、乙酰乙酸乙酯、麦氏酸和醋酸铵为原料,在无溶剂条件下用微波辐射合成了4-苯基-6-甲基-5-乙氧羰基-二氢吡啶酮.  相似文献   

6.
以2-氨基-6-甲基吡啶为初始原料,通过重氮化水解反应合成了6-甲基-2(1 H)-吡啶酮.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合成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时间3h,温度0~5℃;光照条件下水解;饱和碳酸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至7.合成产物的结构经熔点测定、1 H-NMR、13 C-NMR表征得到证实,产率达到91.7%.  相似文献   

7.
以乙酰乙酸乙酯、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6-溴己酸乙酯和4-肼基苯磺酸为原料,经亲核取代、皂化、酸化、脱羧反应,得到8-氧代壬酸和7-甲基-8-氧代壬酸。利用Fischer吲哚合成法,8-氧代壬酸和7-甲基-8氧代壬酸分别与4-肼基苯磺酸反应,首次合成了6-(2-甲基-5-磺酸基-1H-吲哚-3-)己酸和6-(2,3-二甲基-5-磺酸基-1H-吲哚-3-)己酸。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6-甲基尿嘧啶逆向切断,讨论并确定合成其的原料为乙酸、乙醇和尿素。考虑到中间产物乙酰乙酸乙酯和尿素的极性差异,通过实验确定了采用聚乙二醇200作为相转移催化剂,提高6-甲基脲嘧啶的产率。同时以乙酸、乙醇和尿素为原料,对甲基苯磺酸为催化剂,确定了6-甲基脲嘧啶的合成步骤。  相似文献   

9.
以2-甲基苯胺为原料,经冰醋酸酰化,混酸硝化,再用盐酸水解来合成2-甲基-4-硝基苯胺和2-甲基-6-硝基苯胺。对影响该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酰化反应的温度控制在100℃~105℃,锌粉的用量为2-甲基苯胺:锌粉=0.1mol:0.1g,2-甲基苯胺:冰醋酸=0.2mol:0.5mol;硝化反应的温度控制在10℃~12℃为宜;水解反应时回流的时间为3h左右,溶液的颜色达到暗红色。2-甲基-4-硝基苯胺的产率为27.72%,2-甲基-6-硝基苯胺的产率为44.75%。  相似文献   

10.
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双功能螯合剂合成出发,设计了固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螯合剂中间体4,4'-二硝基-6,6'-二甲基-2,2'-联吡啶-N,N'-氧化物的合成路线.以2-氨基-6-甲基吡啶为原料,经过重氮化溴化、乌尔曼偶联、氧化、硝化四步合成了该化合物,通过熔点、红外光谱、元素分析、^1H NMR对其进行了表征.证明了该结构的正确性和合成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以硫脲为原料,经甲基化(产率为96%、文献值为84%)成环缩合(产率为97.4%、文献值为89.7%).氯化氯代(产率为70.7%)、氧化(产率为80.7%)得到活性基团:2-甲砜基-4,5-二氯-6-甲基嘧啶。总产率为53.5%。并从硫脲和丙二酸二乙酯出发,经过一系列中间步骤合或了2-甲砜基-4.6-二氯-5-取代基-5-甲基、氢、溴、氯、嘧啶。可作为活性中间体用以制备一系列活性染料。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制备浓度较高稳定较好的液体活性染料,研究其染色性能,选用双活性基活性染料活性红R-2BF、活性金黄R-4RFN和活性蓝3GF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染料进行提纯,得到高纯度的染料,并研究影响染料稳定性的因素,包括pH、无机盐.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合适的缓冲溶剂及有机溶剂,配制液体活性染料,并研究液体染料的染色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液体活性染料在pH为7.0左右时,稳定性较好,无机盐的浓度越低染料稳定性越好.缓冲溶液选择Na2HPO4+KH2PO4且用量为4%、有机溶剂选择正丁醇且用量为3%时,配制的液体活性染料的稳定性及溶解度较好,且液体染料的吸尽率和固色率高于直接用水溶解的粉状染料溶液.  相似文献   

13.
利用科华素三原色系列活性染料对大豆纤维染色性能进行了系统实验,旨在探索大豆纤维碱性浴和变性浴染色的基本染色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乙烯砜/一氯均三嗪双活性基活性染料对大豆纤维的碱性浴理想染色温度为60℃,中色染色的纯碱用量为5~6g/L。乙烯砜/一氯均三嗪双活性基活性染料较佳的酸性浴染色pH值为3~4,续染时间为40min。对大豆蛋白纤维采用活性染料变性浴的染色方法,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筒状棉针织物冷轧堆染色法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国产活性染料进行筛选,配以自制的高效匀染剂,研究制定出了筒状棉针织物冷轧堆染色工艺;在经局部改造的冷轧堆设备上大试生产表明,不仅染色效果优于常规工艺,而且还可节能、节约染化料。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由毕赤酵母表达的重组血红密孔菌漆酶对染料的脱色能力,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重组漆酶对活性亮蓝、活性黑以及靛红这3种典型合成染料的脱色情况,并且利用优化后的反应条件对由3种染料组成的混合染料进行了脱色处理。结果表明:在无介体时重组漆酶对染料的脱色效果较差,3种染料中丁香醛是促进重组漆酶脱色的最适介体,重组漆酶介体系统对单染料的脱色最适pH为5.0,温度为50 ℃; 在最优反应条件下,重组漆酶对混合染料的脱色率达93%,表明该重组漆酶在染料废水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交联剂TAHT在活性染料印花时的作用。证实了在活性染料印花中采用交联剂TAHT,可使大部分常用活性染料的固色率及印花织物的K/S值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并确定了应用TAHT的合适的色浆配方及印花工艺。使用TAHT可提高活性染料的利用率,减轻后处理负担,减少污水,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7.
以2-(2-羟基-5-磺酸基苯基)-5-氨基-2H-苯并三唑基团为封闭基,对位酯或磺化对位酯为重氮组分,合成了黄、橙、红和蓝色4只M型活性染料,并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合成的染料对棉纤维染色,测定了染料的上染率和固色率,发现黄色染料的染色性能较差.与未染色的棉纤维相比,染色后棉纤维的紫外线透过率大大降低.未染色纤维的UPF值为1.3,经过黄、橙、红和蓝色染料染色的棉纤维的UPF值分别为5.9、13.7、18.8、17.5,除黄色外都达到了很好的抗紫外线效果.通过对比也发现深色织物的抗紫外线效果比浅色的好.  相似文献   

18.
选用两类活性染料(Cibacron Red LS-2G,Cibacron Blue FN-R)对蚕蛹蛋白纤维长丝染色,讨论了工艺条件(Na2CO3的用量、NaCl的用量、温度)对两类活性染料固色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类活性染料对蚕蛹蛋白纤维均有较高的固色率,LS型活性染料的固色率大于FN型活性染料。NaCl对FN型活性染料的促染效果大于LS型活性染料,LS型活性染料在低盐条件下,也有较高的固色率。活性染料染色后,蚕蛹蛋白纤维长丝的强力损失小于10%.  相似文献   

19.
以木质素磺酸钙为原料制备了两性木素絮凝剂LSDC,并将LSDC用于活性艳蓝X-BR、活性黄X-R、活性紫K-3R、活性黑K-BR等多种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处理。讨论了LSDC投加量和溶液pH值对不同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说明,ISDC对各染料的脱色率在投加量0~150mg/L范围内脱色率随投加量增大而增大,同时投加量增加可能引起废水COD。的提高,需控制适当的投加量范围,在投加量不大时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染料所含活性基因数目和种类对脱色效果也有较大影响,对实验中涉及的几种活性染料,活性基团数目越多,絮凝脱色量越小。在pH4~8的范围内,活性艳蓝X-BR、活性黄X-R、活性紫K-3R、活性黑K-BR的脱色率分别可达83.7%,99.39%,98.25%和82.13%。  相似文献   

20.
以木质素磺酸钙为原料制备了两性木素絮凝剂LSDC,并将LSDC用于活性艳蓝X-BR、活性黄X-R、活性紫K-3R、活性黑K-BR等多种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处理.讨论了LSDC投加量和溶液pH值对不同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说明,LSDC对各染料的脱色率在投加量0~150 mg/L范围内脱色率随投加量增大而增大,同时投加量增加可能引起废水CODCr的提高,需控制适当的投加量范围,在投加量不大时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染料所含活性基因数目和种类对脱色效果也有较大影响,对实验中涉及的几种活性染料,活性基团数目越多,絮凝脱色量越小.在pH 4~8的范围内,活性艳蓝X-BR、活性黄X-R、活性紫K-3R、活性黑K-BR的脱色率分别可达83.7%,99.39%,98.25%和82.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