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杨雨旸  居传水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1):208-208,201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少见,且与成人差异较大,故探讨其有关学说和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马学莉  张荣 《科技信息》2011,(19):392-392,408
妇女在妊娠期由于内分泌激素变化,各种结构相对松弛,腰骶部承受压力大,产后没有完全恢复时,骨关节及韧带松弛对腰椎的约束及坚固力量减弱,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对临床收治的患腰椎间盘突出症产妇给予护理和指导,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研制改进电动旋切式及螺旋式椎间盘摘除器,获得国家专利;测得人腰椎间盘穿刺参数,并改进了L5~S1椎间盘穿刺技术,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在临床完成前瞻性的研究,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回顾分析21例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随访4个月~3年,平均12个月。结果,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5%。认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明显的外伤史,手术是其理想的治疗方或。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效果不佳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操作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关系,为提高治疗质量提供更有效的措施.方法对手术治疗的4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出现术后并发症而再次手术的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比性研究.结果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近期因素有髓核摘除不彻底、椎间盘炎、椎管内血肿形成等;远期因素有神经根粘连、椎间盘再突出、腰椎不稳、医源性椎管狭窄等.结论为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效果不佳,应术前充分准备,注重术中操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为了协助临床医师实施胶原酶溶解术,探索合理的护理方案,及早预防或发现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进行术前教育,详细为病人及家属讲解手术特点,术中严格的无菌权术操作;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术后严格卧位,腰围保护,鼓励病人进行腰背肌锻炼等。结果:近期疗效显,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围手术期周密合理的护理和正确的腰背肌功能锻练指导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太极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和疗效分析。方法选择在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8例,女37例,年龄41.57±13.54岁,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太极拳组。结果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后显示太极拳组在直腿抬高实验中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前后两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显示太极拳组在疼痛感觉中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前后两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太极拳组在总有效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而太极拳组在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太极拳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应加强推广。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自身免疫的异常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综述从免疫学方面详细阐述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为开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新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神经通道卡压的诊断治疗意义。方法 对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神经通道卡压进行CT扫描及手术治疗。结果 手术与术前扫描一致。94例患者经2-5a随访,优82例,良10例,差2例。结论 本组病例靠临床表现提供线索,确诊、定位需要CT扫描检查。以手术为主,切除椎板、半板、开窗,松解神经通道,彻底清除病变,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与一般手术的不同点,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通过对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出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的患者除进行骨科术后的一般护理外,还应注意加强护理观察、心理护理、疼痛的护理、卧床护理以及更为重要的功能锻炼.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和护理,所有患者各项并发症均治愈,均已恢复工作,腰痛不再复发.仅1例诉偶轻度腰痛,但不影响工作.结论:结合临床实际工作,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护理及指导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对河北师范大学校医院1992-1995年6月收治的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应用硬膜外麻醉下手法按摩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治愈率为93.6%,显效率为97.8%,此疗法操作简单,效果好且见效快。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有限元法评估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与椎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效果.基于CT图像数据建立腰椎L2~L5节段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人工腰椎间盘置换和椎间融合2种手术模型.对有限元模型施加模拟生理载荷,计算两种手术模型各节段椎间活动度和小关节接触应力.仿真结果表明:相比椎间融合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在手术节段产生了明显的运动保留功能,但置换节段在后伸和侧弯工况下活动度比正常腰椎增大40.9%和43.1%,易引起手术节段的轻度失稳;人工间盘置换术改善了上下邻近节段小关节的受力状态,但置换节段在扭转工况下会引发较高的小关节接触应力.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腰椎间盘组织成分的观察结果,并对胶原组织从结构上进行了分类,为深入到生物分子层次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腰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法 对200例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进行回顾。非手术治疗132例,采用卧床骨盆牵引加药物治疗,辅以理疗等。手术治疗68例,采取开窗、半椎板切除、对年龄较大、考虑有椎管狭窄或中央型腰间盘突出较大者采用全椎板切除。结果 非手术治疗效果优良者97例,占74%。手术治疗组全部达到优良标准。结论 非手术治疗是腰间盘突出症的最基本治疗方法,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在手术治疗时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尽量选择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血管形成在腰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病理表现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8例行单节段腰椎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中切取患处组织,冷冻切片后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Weidner微血管计数法统计微血管密度.根据是否有微血管分为有微血管组、无微血管组,比较微血管形成的可能影响因素,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25例患者椎间盘内存在明显微血管形成,组织切片中存在典型的条形管腔结构,血管内皮细胞核有明显蓝染,微血管形成率为52.08%,MVD值平均为11.9±2.5.有微血管组椎间盘钙化率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有微血管组JOA评分明显低于无微血管组,腰椎疼痛VAS评分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退变程度、椎间盘疝出程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椎间盘钙化、腰椎疼痛VAS评分与退变椎间盘内微血管形成有明显相关性(OR值分别8.992,7.359,P值均0.05).结论椎间盘退变伴随着微血管形成,椎间盘钙化、腰椎疼痛VAS评分与退变腰椎间盘微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自 1994年元月至 2 0 0 0年元月 ,对 70 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三维电脑牵引 ,一次牵引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者 598例 ,占 58% ;二次牵引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92例 ,占 13% ,总有效率占 98.4 % 此牵引 ,符合人体生理力学原理 ,见效快 ,疗效肯定 ,安全可靠 ,无副作用及任何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心理状况.方法:对门诊治疗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蒙医传统治疗后对躯体症状复发的、恐惧心理、焦虑、抑郁以及对药物依从性的情况采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对照测查.结果:病人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病人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应付能力差.结论:慢性疾病的反复发作及长期服药对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观察腰痛贴膏对家兔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手术方法将圆形滤纸片放于家兔骶神 经根腋窝部,造成家兔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观察腰痛贴膏对家兔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的影响。结果 腰痛贴膏 各给药组兔的全瘫恢复、痛觉恢复、触觉恢复均比模型组提前,恢复比例比模型组高,以腰痛贴膏高剂量组恢复最 好,从全瘫到半瘫,半瘫到恢复的阳性率均达 90% 以上; 腰痛贴膏中、高剂量组滤纸片重量明显减小,血液流变学全 血黏度明显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腰痛贴膏能减轻神经干水肿、充血、变性及异物肉芽肿的形 成,具有促进神经纤维恢复、神经干的传导和改善模型兔瘫痪下肢尽快恢复的作用; 同时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血 流量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