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中从民族民间服饰是一种艺术符号的象征;民族民间服饰是人的生命情感的象征;民族民间服饰艺术的文化符号象征的现代服饰情结三方面对民族民间服饰艺术的文化符号象征作一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藏族服饰的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族服饰艺术独特而瑰丽,显示了藏民族很高的艺术造诣和水平。通过对衣与饰两个层面的考察研究,文章概括了藏族服饰的艺术表现力,包括服饰结构形态、色彩、图案及配饰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美学原则和审美观念。在此基础上,揭示藏族服饰蕴藏的丰富的审美涵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服饰美学始终贯穿着"以自然为美"的思想.这种美学思想的诞生,基于中华先祖对服饰关的基本理解,是中华先祖聪明才智的显现,也是他们实践与创造的结晶.本文采用史料分析和逻辑推演的方法,从原始服装、仰韶文化时期服饰美学思想的产生以及意识形态等3方面理论地探究了中华民族服饰美学思想的起源,以期达到既有助于这种美学思想的薪火传承,也有利于使民族服饰发扬光大,获得新的生命力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核心范畴意境作为切入点,从中西传统服饰美学的不同审美取向探讨当代中国服饰美学的发展现状.通过逻辑分析法、演绎法和史料分析法进行论证,得出当代中国服饰意境美缺失的结论.分析造成缺失的经济因素、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从而达到校正当前服饰审美观念的目的,呼吁建构新的具有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精神的服饰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日常生活审美化拆除了生活与艺术之间那堵传统的高墙.无论是艺术向着日常生活靠拢的追求,还是艺术元素融入到商品设计、购物广场、街心花园等生活细节,审美因素日益向日常生活转移、渗透和扩展,这种有意识地将艺术融入生活的活动其背后的推动力是消费社会中商品的市场逻辑.文章试图从商品美学、服饰审美、艺术家与奢侈品合作三个方面切入分析消费社会语境下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的实质,并对商品与美学的合谋现象作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6.
分析现代服饰形象动静态不同展示形式的特征和视觉效果,比较几种主要展示形式技术手段和艺术效果.指出服饰形象的展示应针对不同场合和展示目的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服饰形象展示是设计师围绕服饰文化和商业目的,对服饰形象的再塑造及服饰审美意境营造的艺术表现;也是设计师以及模特运用创造性思维对服饰形象进行艺术构思的个性化表现.  相似文献   

7.
肖波 《科技信息》2010,(11):135-135
京剧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京剧勾勒出了东方色彩美的世界。五光十色的脸谱、服饰等,不同的色彩都充分体现了京剧人物各自不同的个性特点。本文从黑、白两种色彩出发,浅谈了他们在京剧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发挥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陈聪 《科技信息》2012,(1):22-22,2
上世纪中期,后现代主义思潮最先出现于建筑领域,之后渐渐延伸到文学、哲学和艺术领域,作为一种宽泛的文化倾向。对现代时装设计及大众审美意识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以服饰美学、心理学及设计学理念为导向,审视乞丐装这一特殊风格服饰,结合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视点,探析乞丐装的审美内涵及其流行成因,由此促发对现代服装设计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符码,服饰关涉能指与所指。服饰符码的编码与解码都与身体相关,关于服饰的审美知觉与经验是基于服饰符码的。在后现代语境中,服饰符码在本性上是一种能指的游戏。服饰的文本化与符码能指的游戏,相关于身体的话语建构。同时,也正是在服饰符码的游戏中,身体的美才能得以诱惑般的显现,身体美学也才得以生成。  相似文献   

10.
北迁至皖南地区的畲族,其服饰艺术的民族主体性日益衰退.通过田野考察,分析出安徽畲族传统服饰艺术的生存现状呈现出传统服饰销声匿迹、新制服饰粗制滥造和传习功能缺失等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畲族传统服饰有形化、服饰文化艺术项目化和服饰研究成果普及化方针.同时,当地素质教育校本课程也应融入畲族传统服饰文化艺术的教学科目,旅游发展规划的主题需一改以往的山水风景游为包括畲族传统服饰文化艺术体验在内的畲族文化风情游.旨在引发世人对于安徽境内畲族传统服饰艺术的关注,为其传承保护研究工作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1.
以历史考据的方式,将秦腔脸谱与传统面具相联系,分析其起源、形成、发展以及不同类型.以美学、文化学理论和秦腔戏剧发展为参照,得出了秦腔脸谱以色彩隐喻忠奸,以写意表达好恶,以神态刻画精神三大美学表现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以剧中角色的分析与把握和艺术手段的运用与创造为基点,通过对多年歌剧表演艺术实践的挖掘,阐述了歌剧这一表演艺术形式必须创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达到舞台艺术效果与观众心灵互动,才能展现其艺术魅力和舞台表演价值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艺术史上,戏曲电影是古老悠久的戏曲艺术与西方"舶来品"的电影艺术相结合的新生事物。诸多有关戏曲电影的研究站在现实的立场上,采取了不同的视角,为探讨戏曲电影涵蕴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身份认同提供了思想资源。但是,迄今为止,较少有学者发表关于戏曲电影身份认同及其文化自强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为此,戏曲电影身份认同及其文化自强研究亟待全面、深入、系统地展开。创作、研究、发展、繁荣戏曲电影,必将为推动中国电影文化走向世界,为构建世界多元电影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校古代戏曲教学有待改革,不应仅仅重视文本意义,更多的是要结合戏曲文化和戏曲艺术并借助一定的表现手段以求全面地、立体地向学生展示戏曲的全貌,让学生充分领略戏曲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李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艺术大家,毕生直面社会经济发展潮流,绘画理论与实践根置现实,执着无待而兴;与此同时,通过实施直观实用的创作原则,绘画向戏曲渗透,艺术向谋生齐观,获得了戏曲上的独特建树,充分体现了李渔从绘画到戏曲的身份认同,以及商品经济价值取向。李渔从绘画到戏曲具有强烈的商品经济意识与动机,所含审美理想与经济实用兼而有之,给予当今人们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戏曲动画最大程度地集中了戏曲和动画这两门综合艺术的审美特性,从而构成了一种非常特别的艺术形式。动画填补了戏曲在形式和传播等方面的不足,戏曲推动着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为动画产业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领域,为动画片的创作提供了大量题材,使动画片有了更新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阿吉拉姆戏剧是西藏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发展并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文章阐述了觉木隆藏戏团在20世纪的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阿妈唐桑、米玛坚参、扎西顿珠等著名戏师的生平和贡献。  相似文献   

18.
传统戏曲音乐是一种自然流变的河流,它始终保持着传统的古典美,保持着本身固有的旋律特征。传统戏曲音乐成长于“单纯的”中国文化土壤和社会环境中的民间音乐,它从孕育诞生起就从未受到过欧洲音乐因素的影响。从戏曲音乐的审美角度说,“旧曲”是引起审美主体审美忆旧感的最基本方法。“旧曲变用”是戏曲音乐生命的载体,生命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9.
戏曲和音乐剧分属东西方戏剧的两个不同范畴,虽然二者都是"歌舞剧"三者并重的综合艺术,但是却带给人们截然不同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