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尔纳,这位未来事物的伟大设想者,在无线电发明之前就已经想到了电视,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有声传真”;在莱特兄弟造出飞机前半个世纪就已经设想了直升飞机……几乎没有一样20世纪的奇迹没有被这位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人物预见到:潜水艇、飞机、霓虹灯、导弹、坦克……毫无疑问,他是科学幻想之父。凡尔纳将日后出现的奇迹写得那样详细准确,  相似文献   

2.
一年多前,有位朋友告诉笔者,法国电视记者弗朗索瓦·德克洛泽写了一本关于法国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著作,书名叫《多多益善》,此书问世后立即成为1982年法国最畅销的一本书,销售量破百万大关。这一消息自然引起笔者先睹为快的浓厚兴趣。德克洛泽是著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记者。他阅历广,见识多,了解法国不少行业的内情,写过大量作品,他的书有一定深度,这是无可怀疑的。但是该书问世之时,法  相似文献   

3.
19世纪30年代期间,当达尔文第一次提出他的进化论的时候,他用大量的笔记记录了他的思想。这些笔记中的大多数已经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版过,但是现在,这些笔记第一次以最高的学术标准集中在了一本书当中。这样一本专著的出版是异常有价值的。在这些笔记所记录的时间范围内,达尔文思考了关于进化思想的许多方面,并且通过思考,达尔文改变了其中一些他一贯坚持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列宁的读书方法给我们的启示马克思曾经说过,他喜欢做的事情是“啃书本”。(见《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57版,第304—305页)马克思终生有个从未间断的读书和做笔记的习惯,他说,除了写文章外,我只做笔记,但是花费的时间很多……。马克思在学习和进行科学研究时,总是细心地写读书笔记、作批判的摘要。他认为作读书笔记和摘要是掌握丰富  相似文献   

5.
“笔记小说”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种有特色的文体。解放后,汪曾祺与孙犁都写过这种小说,也留下了一些名篇。但是,在数量上,与河南作家孙方友都无法相比。同时,他们也是属于一种“客串”——即偶尔为之,孙方友则是作为一种终生的追求,一种执着不懈的探索。从1985开始,孙方友历时30年,洋洋洒洒写下了756篇小说,形成了《陈州笔记》与《小镇人物》两个系列。他用心血构建了一个独特的笔记小说的王国,一个蔚然  相似文献   

6.
电脑在70年代末期开始广泛普及。当时有些专家便预言,电脑可以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使美国的文化随之改变。现在时间到了2000年。这些预想至少有一部分已经成为事实。今天人民已经在讨论有关电脑可能会具有人类的某些智能。这些课题已经不是科学幻想,而是非常严肃的学术讨论了。特克尔教授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社会学教授。他是美国电脑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曾经撰写过关于电脑心理学的两本具有开创性的著作,一本是《第二自我:电脑和人  相似文献   

7.
我记得,当爱因斯坦在柏林第一次患重病时,由于不能研究物理学,他看了几本小说,当他看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时,他说过一句话:"这是我看过的小说中最好的一本!"而当我看完D·布莱恩的这本爱因斯坦的传记时,我也可以说:"这是我看过的爱因斯坦传记中最好的一本。"阿伯拉翰·派斯写的爱因斯坦传记  相似文献   

8.
关于本书著者自署Putnam Weale的 Simpson先生,书的黄包皮上有寥寥几句介绍的话,说:“ Simpson先生去年在北京居留一年,所以他日记里的记载,把最近的战争写得活灵活现有声有色等等”。这些话证明作介绍者虽曾看过这本书,但于Simpson先生之特色却一字未提。盖他是西人论列华事者之中著作最富趣味最浓的一个人;在东方过了大半生;他精通中国的语言文字;他在北京创办了一种中英合璧的新闻纸,自家担任总编辑;他如今还是中国总统府一位政治顾问。他的著作约有二十种之多。他第一部世界知名的著作,如今还有许多人读的,就是那Indiscrect Letters …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许多国家中,关于新的世界战争的议论多起来了。英国约翰·哈克特上将的假想战争“史”《一九八五年八月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一书问世后,一些国家陆续发表了不少分析未来战争的著作,英国和日本等国还出版了假想战争小说。这些著作和小说的作者,一般都担任过重要的军职,或是战略、军事问题的研究、评论专家。他们的看法当然会受他们所在的地区和国家、所处的地位和政治思想等的影响,或者带有主观的设想,而某些预言甚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设想是创造的火花,一个有创造精神的人,他总是能对未来的事物进行大胆而新奇的设想,19世纪,法国著名科学幻想作家凡尔纳的作品中设想的电视、直升飞机、潜水艇、霓虹灯、导弹、坦克等,今天都已经成为现实。设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不是现实,又胜于现实,而且可转化为现实,没有设想,就没有创造,设想本身就包含着创造精神的火花,对家长来说,要引导孩子把敢于设想和善于设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家庭教育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的著作原来多是以单篇的形式流传的,后来将同类的或某个作者的著作编在一起才成为书籍,西汉未年的刘向奉旨校书,对当时的图书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他每整理完一本书都写一篇叙录,叙录就是这本书的内容提要,将这些叙录汇编起来成为一本书,书名《别录》,《别录》是我国第一本书籍内容提要的专著。  相似文献   

12.
巴人在一般的读者心目中,早期是小说家,中后期是杂文家兼文艺理论家,其实他还是有成就的诗人,散文家,还写过十个剧本,翻译多部著作,还有一百多万字的历史巨著。他著作等身,成绩斐然,为我们留下一千多万字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可算得上一个奇才。在巴人众多的文学样式中,我以为尤以小说创作最有成就,虽然他的杂文和文艺理论要比这影响大得多,在“孤岛”时被人称之为“活鲁迅”。  相似文献   

13.
张天翼的寓言是他整个文学生活和光辉著作的一个部分。他的寓言计有二十八篇,都是1948年10月到1949年初他在香港养病时,发表在香港的进步刊物《小说月刊》、《大众文艺》和《文艺生活》上的。因此,国内很少有人看到过。直到1980年以后,《小溪流》和《寓言》杂志重新发表了他的部分寓言,还有我编的三本中国现代寓言选集也选入了他的几篇  相似文献   

14.
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最初是以小说登上文坛的。他的《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以及数量可观的中、短篇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老舍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除小说而外,他还写过大量的杂文、通俗文艺和剧本。特别是建国以后,老舍在话剧剧本创作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剧作,一开始就走着一条独特的道路。他的剧本创作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加以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人物形象的创造,是小说创作的中心。现代文学巨匠茅盾,就十分重视小说的形象塑造。他提出过创作以人物为“本位”论,把人物形象塑造“尊为第一义”。①关于他自己的创作,则说过:“‘人’——是我写小说时的第一目标。”②由此可以见出形象塑造在他创作中的位置。对于形象的具体要求,茅盾提出过一系列精辟见解,其中最重要的是创造“活人”的主张。他认为,小说描写的不是“‘标本式’的人物”或“纸剪的傀儡”,提倡“写出来的人物是立体的复杂性的活人。”③这就对形象创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含了极丰富的内容。茅盾的创作就是遵循这一原则,从而为小说的形象塑造提供了重要经验的。在这篇短文里,不可能对此作全面阐述,只能着重就表现性格的复杂性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替换人类     
一般说来,像我这样的恐怖小说家、应该对宇宙探索之类的书特别感兴趣。可并不是这样。 今天,有人送给我一本科学幻想小说,给了我一个接触太空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老舍著作的最大特点莫过于他那纯正,地道的“北京味”了。从他一九二六年发表处女作《老张的哲学》到一九六三年写他最后一部重要著作《正红旗下》,大部分都是写北京,写北京的人,北京的景,北京的情。可以说,他写了一辈子北京。然而,老舍一生到处流浪奔波,伦敦、新加坡、青岛、济南、武汉、重庆、纽约等等,都留下过他的足迹,特别是在他从事创作的几十年时间里,大部分时间都身处异域,但不管伦敦也好,青岛也好,重庆也好,举笔所写,几乎都是北京──也就是他童年生活的地方。现代心理学认为,一个作家成  相似文献   

18.
邓叔群教授(1902—1970)是我国真菌学奠基人之一,一生中发表过三十五篇论文和研究报告(包括粘菌)以及两部专著。第一部是他在1939年出版的用英文写的《中国高等真菌》,此书包括23目,75科,387属,1391种,是我国有文字描述的最早的一本著作,当时在国内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1963年他对原书进行了增订出版了《中国的真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作家。他一生除写了大量的诗词、散文、评论外,还创作了四十多篇小说。这些小说以“大胆的自我暴露”、“露骨的真率”(郭沫若《论郁达夫》)对封建道德和旧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在这四十多篇小说中,最可代表郁达夫创作主张和创作特色的,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写知识分子,一类是写妇女的。郁达夫在后一类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受压迫、受侮辱的下层妇女——“弱女子”形象。其中,有忠厚善良、饱尝生活艰辛的旧式妇女:有弱小无依,受尽资本家剥剥的贫困女工;有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五年十月,鲁迅先生在他的前期小说创作中写了最后一篇以反映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伤逝》,这也是他唯一的一篇反映青年男女之间爱情的小说。小说中的两个人物:涓生和子君,都是被“五四”革命风暴唤醒的青年。他们曾经强烈地反抗封建主义和礼教传统的压迫,大胆追求新的生活,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他们不同于他们的前辈;不象“狂人”那样偏重于灵魂的呼喊,也不象吕纬甫、魏连殳那样先前激烈要求改革,后来却在无聊和表面的灯红酒绿中虚度残生。他们是在易卜生、雪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