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析公路超高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超高设计是公路几何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道路设计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合理的超高设计是保证曲线路段车辆行驶横向稳定和行车舒适安全的主要措施,最新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对超高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规范的基础上,从超高渐变率、横向力系数、超高过渡段的设置等方面对公路超高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掌握不同道路几何参数与弯道临界安全行车速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个多维度道路设计临界安全速度数学计算模型。通过Trucksim软件选取某大型车辆分别建立不同道路超高、弯道半径与安全行车速度的仿真试验,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数据散点进行拟合与验证,然后通过正交仿真试验得出交互影响下的仿真数据,曲线拟合出针对道路几何参数的二元多项式回归数学模型。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一般值和极限值路况下设计安全速度和该模型计算出的临界安全车速进行线性对比,并采用某工况通过本研究的计算模型得出的安全车速与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计算模型和Lee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研究数学模型是有效可靠的,在某工况下精度误差最小;并且随着弯道半径和超高的提高,临界安全车速与设计安全速度的差距在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3.
柳红海 《科技信息》2009,(19):277-277
超高设计是公路线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抵消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产生的部分离心力作用,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超高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针对低等道路超高设计,笔者根据自己的设计经验,结合规范和标准.就低等级道路超高设计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公路路面排水不畅路段通常会造成路面积水,从而影响行车的安全.而路面合成坡度则是判断其排水是否顺畅的重要指标.一般路段,道路的路拱横坡足够大,其合成坡度可满足路面排水需要.但对于超高渐变段,在横坡趋于0时,则需综合考虑路线纵坡以及超高渐变造成的附加坡度,对其合成坡度进行检验,并相应调整道路超高渐变段的设置或纵面设计,以确保合成坡度满足路面排水需要.  相似文献   

5.
陈文胜 《山西科技》2010,25(2):120-121,125
合理的超高设计是保证曲线路段行车横向稳定和舒适性的主要措施,文章结合超高在公路设计中的作用,介绍了公路设计中对超高值的选用和超高处理方法,以提高公路行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一、选线的基本原则路线方案是路线设计中最根本的问题,路线方案一经确定,整个工程的设施布局及工程造价便基本确定,因此,路线应在满足使用任务和性质要求的前提下,妥善处理近期与远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综合考虑自然条件、技术标准、工程投资、施工等因素,认真进行方案研究,从多方案中优选出合理的方案。它对一条公路的勘测设计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现有的山区公路基本上没有经过正规的勘测设计,存在技术等级低、行车安全性差等弊端。山区改建公路选线除应遵守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还要根据工程量大小、技术指标提高程度等因素实行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7.
公路选线是公路设计中比较重要有权威性的环节,它不仅对行车的安全,而且对建设的造价、建设中施工的难度、发挥的社会效益、以后的养护工作等均有重要有较大的影响。合理选择路线就是设计中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8.
公路平曲线超高设计,是使弯道过小的半径通过设置超高而达到快速、安全、舒适、美观的目的.文章结合工程实际,对回旋线过长而超高渐变率较小的弯道进行超高优化设计,从而能使行车安全平顺、利于排水、路容美观、并减少征地和节约造价.  相似文献   

9.
成县城区过境公路承载公路运输的大量运力,加之近年城市车辆的猛增,城区过境公路交通压力倍增,行车安全问题凸显,因此对道路行车,尤其是事故频发的路口行车安全进行合理科学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对城区过境公路路口行车安全进行评估,必须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本文针对影响路口行车安全包含诸多模糊因素的特点,对江(洛)武(都)公路成县城区过境段路口行车安全问题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城市各过境路口行车安全评估值处于中位,路口行车安全有待大力提高.  相似文献   

10.
路线设计要综合考虑平纵、横3者的关系公路线形对行车安全、舒适、经济、协调.美观等都具有决定性影响。支配着整个公路规划,设计和施工。是构成公路的骨架,它线形设计良好与否,恰当地掌握标准,该文分析了对山区公路设计中纵断设计.选线、平面设计、平面纵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表述了如果设计线型能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  相似文献   

11.
龙光 《工程与建设》2013,(3):336-338,347
我国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最多的国家之一。道路安全审核作为一种主动、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的措施,对找出道路的安全隐患,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或最大限度降低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改善道路行车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公路安全设施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路的交通安全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文章针对高速公路和部分等级较高的国省干线公路,提出在设计阶段进行公路安全设施审核的目的、原理、方法和实施步骤,以期引起公路管理部门的重视,并作为从事公路的设计、经营、交通安全管理人员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公路路线线形设计中的一些问题的处理,增强公路线形与环境的协调性,进一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公路路线设计不仅要研究汽车行驶与线路几何元素的关系,不仅在设计车速、预计交通量及地形和其他自然条件下行驶安全、经济舒适,同时还要研究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和谐,要进行美学设计、环境设计。尽量少占良田,处理好路线与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环境地形地质等之间的关系,尽可能让路线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公路线形设计是整个公路设计工作的重要基础,该项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效果,对做好当前的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尤为重要。因此,线形设计中的有关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线形标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超高值、缓和曲线长度与超高过渡段等进行分析,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公路规划设计是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期的规划设计是否合理是关系到公路工程项建设的重要条件。合理、优质的公路设计,可以提供清晰醍目的行车方向,提供足够的视距及其他信息,能够符合驾驶人员普遍期望的设计效果。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公路设计中的生态绿化、路线设计及路基边坡的处理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公路线形设计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环节,其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和舒适.为了改善现行平、纵分离式路线设计方法存在的不足,文中从公路中心线是一条空间曲线的本质出发,采用曲率和挠率作为设计参数,建立了一种新的公路三维线形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几何连续性、车辆稳定性和行车舒适性3个方面对公路三维线形应满足的工程约束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约束模型.在借鉴现有设计规范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已建立的约束模型,最终确定了不同设计速度下三维线形指标应满足的设计约束值.新的线形设计方法可以避免传统方法中平、纵线形组合无法量化分析,以及组合线形空间连续性衰减等问题,为提高公路线形设计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超高和横向力系数是公路线形设计中的2个重要指标.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的横向稳定性由横向超高和横向力系数来平衡,由于不同驾驶员在圆曲线上行驶时,速度必然不相同,因此超高和横向力系数的分配方式也不相同.横向力系数与行车舒适性密切相关,为了保证驾驶员和乘客在曲线上行车的舒适性,设计中要求横向力系数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在超高设置...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与公路中线检测点对应的公路设计中线点的判定准则以及寻找对应设计中线点的算法即步长压缩摆动趋近法;分析论证了基于判定准则及步长压缩摆动趋近法,即将公路平面线形偏差分解为垂直于路线方向的横向偏差以及沿路线方向的纵向偏差;讨论了步长压缩摆动趋近法与公路平面线形计算机辅助计算结合中的公路平曲线类型编码以及平面线形曲线段的区间判别等问题.依据路基设计高程种类、超高旋转方式及超高缓和各阶段,公路中线路面高程与路基设计高程有所不同,对公路纵断面检测偏差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公路平纵线形施工偏差计算机辅助检测方法,并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公路路线方案选择的特点,提出了公路路线方案选择的原则和步骤,研究了路线方案选择方法,包括生态选线和安全选线,提出了安全选线的标准。这些方法的提出,为设计人员在选线过程中合理协调各种影响因素、解决设计主要矛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林晓明 《科技信息》2007,(7):104-104
本文针对山区地形地貌特点,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线形标准、平面设计方法、竖曲线半径布设、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超高值、缓和曲线长度与超高过渡段等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主要依靠视觉获取相关的道路交通信息。基于草原公路特殊的线形特点,通过在草原公路进行实驾试验,利用眼动仪采集驾驶员眼动指标。分别提取各驾驶员在不同半径平曲线路段行车时的试验数据,探讨驾驶员在草原公路平曲线段行车过程中的眼动规律,分析驾驶员的眼动特性与道路平曲线半径之间的关系。得到平曲线半径对驾驶员的注视持续时间和扫视幅度的影响非常显著,对眨眼持续时间的影响较为显著。驾驶员在小半径曲线行车时,注意力高度集中,紧张感较强;在大半径平曲线行车时,行车感较为舒适,心理较为放松的特点。建议可以适当合理增加不同半径的平曲线来调节驾驶员的驾驶状态,缓解驾驶疲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