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分析船舶柴油机余热,说明采用高温热泵回收柴油机缸套冷却水余热的优点,并计算出可回收利用的缸套冷却水余热量;进一步分析了高温热泵回收缸套冷却水余热应满足的条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高温热泵的类型,给出了用于回收柴油机余热的高温热泵的系统原理图,阐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研究中存在的难点,推荐了两种较为适宜的高温热泵工质.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余热回收高温热泵机组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种新型的余热回收高温热泵机组进行了性能实验研究.机组主要由1台双螺杆制冷压缩机、1台冷凝器和蒸发器以及1个油冷却器组成.重点研究了喷油温度对高温热泵机组性能的影响,并拟合了排气温度随喷油温度变化的线性关系式.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高温热泵机组能够达到稳定的出水温度85℃,可以在较宽的高温工况范围内运行,性能系数较高.研究表明,喷油温度和喷油量的选取是改进高温热泵机组性能的主要方法;在冷凝温度高于70℃运行时,最佳的油冷却温度应控制在45~65℃之间,机组能效比最大可提高6.3%.  相似文献   

3.
针对常规吸收式热泵和压缩式热泵无法兼顾温升与效率的问题,本文提出采用热耦合压缩-吸收式热泵来达到高效高温输出的目的,并根据不同场景需求构建大温升型循环和高温输出型循环.采用R245fa和溴化锂-水溶液作为工质,针对100℃以上输出温度,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并对循环性能进行计算.研究结果显示:在采用大温升型循环回收30~40℃余热时,循环最优能效比(COP)可以达到2.58以上;在采用高温输出型循环回收60~70℃余热时,循环最优COP可以达到2.83;两种新循环在温升、输出温度和效率上比R245fa压缩式循环均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4.
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当前能源紧张的情况下,太阳能热泵技术成了非常重要的课题.文章论述了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的发展,提出了研究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的关键问题是找到系统集热/蒸发器的MSS线,为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某学校食堂太阳能热泵系统与蒸汽采暖方式比较进行分析,对太阳能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作了详细的介绍,包括运行原理,工作流程,以及改造后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Ebsilon软件构建了海产养殖余热回收和热泵供热系统的热力循环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一个典型的海产养殖热泵系统工程案例的系统缺陷。经过优化,系统能效提高一倍左右,以青岛地区冬季室内一个海参育苗池为例,日节电可达2 000 k W·h,节能潜力巨大,经济效益显著。研究表明,利用热泵回收海产养殖排水余热,最关键的是要遵循"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科学用能原则。  相似文献   

7.
R134a应用于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系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平衡均相理论建立了太阳能集热器两相流模型,用四阶Runge-Kutta方法对其求解,实验验证了其可靠性,利用该模型从理论研究了以R134a作为工质的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的性能,并与采用R12作为工质的结果进行比较,指出了R134a应用于此类热泵的适用性,理论结果还表明,在较宽的环境温度、冷凝温度和太阳能辐照度范围内,采用R134a作为工质,热泵系统的性能系数可达到4.0~6.5。  相似文献   

8.
热泵--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热泵原理的分析,阐明热泵技术的制约因素;将太阳能集热器与热泵结合,选择合理的导热介质,使系统在-10℃气温下运行,COP值达3.08,说明热泵-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节能优势和本项研究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间接膨胀式太阳能多功能热泵供热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太阳能与多功能热泵技术有机结合的间接膨胀式太阳能多功能热泵(IESA-MDHP)系统.描述了间接膨胀式太阳能多功能热泵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阐述了各种功能模式的运行条件和运行方式.重点对研制的IESA-MDHP实验样机的供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IESA-MDHP系统的COPhp在3.30~4.71之间变化,而COPsys在2.88~3.96之间变化,明显高于传统的家用空气源热泵系统,但烟用性能系数在0.17~0.31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一种中高温水源热泵机组。介绍了中高温水源热泵的工质和系统,通过在不同冷却水温及冷冻水温运行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可以制取70℃以上的热水并可稳定运行,为节能空调系统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热泵技术是调节地热热源与用户需求间能源品位不一致的重要手段,而发展高温热泵技术对于拓展热泵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总结国内外高温热泵研发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补气增焓热泵和吸收压缩式热泵两种具有巨大潜力推动热泵高温化发展的技术形式,结合设备研发情况及应用案例分析高温热泵技术的性能,展望其在地热供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低温地热及热泵联合供热系统热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福水  郑晓菲 《应用科技》2001,28(11):10-17
探讨了低温地热资源有效利用的方法,针热泵技术应用于低温地热供暖。通过对地热-热泵联合供热热源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案比较,分析热泵参与地热供暖的负荷调节,论证了洋系统是提高低温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方式,还介绍了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的概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太阳能发电与市电互补的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结合某处办公建筑,给出了其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的设计方案,搭建了实际的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对太阳能发电与市电互补的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光伏电源与市电切换时,负载电压与电流波形畸变率较小,系统能够平稳运行。对整个冬季的蓄水箱水温、供暖房间空气温度、系统耗电量等参数进行测试,与传统供热方式比较,系统的经济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岳峰  郝利民  李士瑄  杨树华  杨延涛 《河南科学》2011,29(11):1357-1361
基于郑州市典型气象,对空气源热泵辅助加热太阳能热水系统试验,利用热经济学方法对该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电价为0.56元/kWh时,系统的输出(火用)成本随辐射量减少而增加,输出(火用)成本为0.3~0.7元/kWh,平均值为0.46元/kWh,明显低于电价,具有经济可行性.同时对影响平均输出(火用)成本的因素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地源热泵实验系统,设计了实验装置测试系统和测试步骤;研究了地源热泵机组制热性能参数测试方法,并且对地源热泵机组供热量和COP值进行测试及数据分析。试验表明,地源热泵制热性能实验系统设计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空气源热泵的效率和稳定性,提出一种太阳能增效的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系统,建立系统的能量模型和模型,以R134a为制冷剂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中间冷凝温度的升高,系统机械性能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当中间冷凝温度为38 ℃时,系统机械性能系数达到最优值;随着中间冷凝温度的升高,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当中间冷凝温度为22 ℃时,效率达到最优值;系统机械性能系数、制热量、损失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太阳辐射照度的增大,系统机械性能系数、效率及制热量均有明显提升;系统中损失最大的部件为集热发生器,提高集热效率、采用合理的运行参数是提高系统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吸收式热泵技术已开始在电厂得到实际应用,这种技术具有经济性、可靠性、污染少等诸多优点。大同煤矿集团大唐热电有限公司利用热泵机组进行乏汽回收,该工程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理念,提高了热泵系统回收热量的能力,大幅度降低了机组供热期的煤耗。对该工程的设计和实际试运情况进行讨论,对节能效果进行计算、比较、分析,肯定了热泵机组节能效果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热泵机组进一步合理设计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验和模拟的方法,对不同散热末端下直膨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热舒适性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对比研究采用新型热虹吸散热末端的直膨式空气源热泵(direct expansion air-source heat pump using thermosiphon radiator,DE-HP-T)与传统热风空调散热末端时,直膨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室内空气温度分布特征,重点分析系统启动阶段的动态热环境变化差异;在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后,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直膨式空气源热泵耦合不同末端供暖时,室内的非均匀稳态热环境进行研究分析,并采用等效温度指标对人体局部及整体的热舒适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DE-HP-T系统在启动阶段室内空气温升速度较快,可达到10.8℃/h,略小于传统热风空调系统的13.8℃/h;但与传统热风空调系统相比,DE-HP-T系统可以避免人体头脚温差过大以及"冷辐射"所造成的热舒适问题,有效提高人体小腿及脚部的热舒适性,具有更加舒适的整体热感觉。  相似文献   

19.
杨群芳 《科技信息》2008,(36):348-349
采用太阳能作为辅助热源不仅是提高热泵系统性能的有效方式,也是建筑物节能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太阳能热泵的工作原理和几种不同形式及其在提高系统COP值和节能方面的突出优点,研究了不同的太阳辐射强度及室外气温条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集热面积和压缩机额定功率大小对太阳能分数的影响最大,其次太阳能集热器的几何和光学性能对系统的性能也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