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协同进化地理马赛克理论认为协同进化的物种双方的性状在种群间会出现适应性变异,且性状变异常呈现地理马赛克分布格局.在榕树与非传粉榕小蜂相互作用关系中,榕果(隐头花序)可能通过加厚果壁来降低种子和传粉榕小蜂幼虫被非传粉榕小蜂寄生的机会,而非传粉榕小蜂可能通过增长产卵器适应果壁加厚.这种现象为研究动植物协同进化在驱动双方物种性状变异的地理马赛克格局的机制,提供了理想材料.本研究选择西双版纳、宁洱、耿马、龙陵、瑞丽和澜沧6个彼此相距均大于100 km的种群,采集鸡嗉子榕(Ficus semicordatavar.semicordata)雌花期榕果和仅在雌花期产卵的非传粉榕小蜂妃延腹榕小蜂(Philotrypesis dunia)进行性状测量和变异动力分析.通过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雌花期榕果果壁厚度和妃延腹榕小蜂产卵器长度的变异都存在显著的地理马赛克格局.榕果果壁厚度的地理马赛克分布格局很可能主要来自于环境异质性,主要是最低气温和平均降水的驱动,而受到妃延腹榕小蜂协同进化选择,如产卵器长度的影响不显著.另一方面,妃延腹榕小蜂产卵器长度的地理马赛克分布格局,很可能主要来自协同进化关系选择,即榕果果壁厚度的驱动,而受到环境异质性的影响不显著.尽管十分确切的结论尚需更多方面证据支持,但该研究结果强烈暗示,榕-非传粉榕小蜂系统的地理马赛克的性状分布格局中,气候因素作为最初选择压力影响榕树果壁厚度,而榕树果壁厚度进一步影响非传粉小蜂的产卵器长度.  相似文献   

2.
薜荔榕小蜂出飞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薜荔(FicusPumilaL.)和薜荔榕小蜂(BlastophagaPumilaeH:11)是一对共生的伙伴,薜荔榕小蜂出飞是二者共生活史中最关键的环节,出飞具有节律性、同步性并受光因子的启动。本文论述了薜荔榕小蜂出飞的生物学习性和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福州市区27株笔管榕的雄花期榕果进行定时定点采集、观察与鉴定,在802个榕果内采集到小蜂标本48 990只,隶属于小蜂总科中的5个科(亚科)7个属的7个种,其中榕小蜂科的Platyscapa ishi-iana为传粉小蜂,其余6种为非传粉小蜂,分别属于金小蜂科、广肩小蜂科、姬小蜂科及隐针榕小蜂亚科.单个榕果中的榕小蜂通常有1~3种,最多5种,传粉小蜂在榕果中普遍存在,数量由几十只到上百只不等,约占82.75%.非传粉小蜂中Philotrypesis sp.、Acophila mikii、Otitesella ako所占的比例较高,分别为5.89%,5.61%,3.17%.Sycophila sp.、Sycobiomorpha sp.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94%,0.65%,这5种小蜂全年几乎各个月份都可采集到,属常见种.Aprostocetus sp.全年仅收集到3只,为偶见种.对福州笔管榕榕果中小蜂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编写了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平腹小蜂Anastatus sp.人造寄主卵研制的基本程序,观察了平腹小蜂在人造寄主卵上的寄生产卵过程及其幼虫在人造卵内的生长发育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聚丙烯薄膜是目前制作半球形卵卡式人造卵比较适宜的卵壳材料;人造寄主卵内的营养液含量对平腹小蜂的产卵寄生有很大影响,当营养液的含量占卵粒容量的3/4—5/6时,对平腹小蜂产卵寄生最有利;同时试用了几种本地常见的昆虫资源,为开发利用本地虫源取代柞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传粉榕小蜂和榕树形成了传粉昆虫与植物间互利共生的典范.除了传粉榕小蜂外,榕果内还存在多类非传粉榕小蜂以及蝇类、蛾类、甲虫类等昆虫,这些昆虫在形态和生活史等方面形成了对榕树的适应;一些种类对榕树具有种层次上的寄主专一性,存在对寄主植物的适应辐射.而那些生活在榕树其它部位的昆虫对榕树的寄主专一性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
利用Y型嗅觉仪生物测定法分别测定了Wiebesia pumilae雌蜂对不同发育时期薜荔雌、雄榕果挥发物以及合成信息素的行为反应差异.结果表明:W.pumilae雌蜂对薜荔雌花期雌、雄果挥发物具极显著的趋向行为,对成熟期雌果和雄花期雄果挥发物具极显著的驱避行为,而对其他发育期的雌、雄果挥发物表现为无选择偏向性行为反应,表明不同发育阶段薜荔榕果所释放的挥发物成分和配比存在差异.W.pumilae雌蜂对薜荔相同发育期雌、雄果挥发物表现为无选择偏向性行为反应,表明雌、雄果释放的挥发物组分存在相似性.合成信息素芳樟醇、苯乙烯,以及二者的混合信息素对W.pumilae雌蜂的选择行为影响显著,表明芳樟醇、苯乙烯可能是榕果挥发物中的主成分;混合信息素A2B2C1和A2B2C2组合对W.pumilae雌蜂具极显著吸引作用,而A1B2C2组合对W.pumilae雌蜂具极显著驱避作用,表明混合信息素的交互作用明显,其交互作用既可能表现为增效作用,也可能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具有极高的榕树种类多样性,榕树与其专一传粉榕小蜂互惠共生,在这个互惠系统中除寄生非传粉榕小蜂外,线虫伴随榕树和榕小蜂的繁殖周期有规律地生存和繁衍,这些线虫与榕树及其传粉榕小蜂关系密切,且存在明显种的专化性.选择分布于西双版纳热带地区的32种榕树,包括雌雄同株14种和雌雄异株18种,对自然寄生于榕树隐头果内的线虫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32种榕树中,有19种榕树的隐头果内寄生了24种线虫,其中7种线虫为已知种,17种是尚未描述的新种,在雌雄异株榕树上,线虫寄生雄果是成功的选择,寄生雌果则由于缺乏传粉榕小蜂携带传播,繁殖适合度为零.但仍发现6种榕树的雌果内寄生有线虫,这说明线虫能准确定位传粉榕小蜂雌蜂,但没法选择雌雄果.首次调查了西双版纳热带地区榕树寄生线虫多样性,结果很好地丰富了我国乃至亚洲热带地区榕树寄生线虫的物种数及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正>榕树和传粉榕小蜂是昆虫与植物之间专性互利共生关系的标志性代表。当然,除传粉榕小蜂外,还有多种非传粉榕小蜂等其他昆虫与榕果相伴共生。互利共生是两个物种在长期而稳定的进化历程中形成的互相依赖、共同获利的共生关系。互利共生的生物构成了一种非常巧妙而有趣的共生系统,也为科学家研究物种间协同进化和物种形成等课题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对象。其中,传粉昆虫和植物之间的  相似文献   

9.
在田间和室内一定的空间内挂卵卡 ,各种密度的卵卡数量不同 ,但每种密度的总卵粒数相同。研究平腹小蜂的寄生效应 ,结果表明 :平腹小蜂的寄生效应与卵粒数无显著相关 ,对寄主卵的寄生是随机行为  相似文献   

10.
福州菩提树传粉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福州地区90株菩提树为实验样本,对其进行传粉生物学研究.菩提树榕果的发育过程可划分为雌前期、雌花期、间花期、雄花期和花后期.菩提树榕果内雌花有长、短花柱之分,柱头相互粘连靠合形成柱头平台,利于小蜂授粉和产卵,雄花迟熟.首次在福州地区观察到菩提树传粉小蜂Platyscapa quadraticeps(Mayr),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描述,未发现非传粉小蜂.福州地区菩提树种子产出率为52.65%,高于同域分布的其他小果型雌雄同株榕树的种子产出率,这可能是无非传粉小蜂竞争雌花资源的缘故.传粉小蜂的性比为0.10±0.06,与其他雌雄同株的小果型榕树比较,其性比极度偏雌,可能是由于传粉小蜂建群时间短,蜂少果多,单果内繁殖母本数量少,局域配偶竞争强度高所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薜荔榕小蜂雌蜂存活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蜂存活的最佳条件是温度为10℃,相对湿度为98%,无光照并添加适量体积分数2%蜂蜜液.在此条件下,寿命最长的小蜂可存活15 d,湿度和温度对小蜂存活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食物(体积分数2%蜂蜜液)和光照对小蜂存活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因素对小蜂存活寿命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湿度温度食物光照.温度和湿度以及温度和光照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2.
雌雄同株榕树Ficus具有显著的雌花花柱异长现象并在花序腔内形成子房的不同层次的空间结构.在每个子房层里的每一朵雌花都可能产生一个种子或是一个小蜂后代.研究针对雌雄同株的子房分层现象,对榕亚属的垂叶榕F.benjamina subgenus Urostigma从雌花期到雄花期进行了跟踪调查.该种榕树雌花期的花序果可接收多于一只传粉小蜂E.koningsbergeri,说明小蜂间存在产卵竞争.雄花期产蜂雌花的子房层分布显示,在雌花期传粉小蜂间有产卵竞争的情况下,它们多将卵产在中间层的子房中.这一现象说明,小蜂间为竞争产卵位置使其有增加在外层子房中产卵的趋势.同时,对雄花期产种子的雌花子房分布调查表明,产种子的雌花花柱显著长于产蜂的雌花,即明显向子房外层分布方向增加.另外,还发现在少数果中只有种子产生.与正常即产种子又产小蜂的花序果相比,在短花柱雌花的子房中产生的种子明显增加,这些种子多集中于中层子房花中.雄花期调查结果还表明,最终种子的产出显著大于传粉小蜂后代的产出,表现出明显的种子产出优势.产蜂与产种子的子房的空间分层分布与榕树雄花期的种子和小蜂产出之间的差异均表明,榕树的雌花子房分层现象是调节榕树与传粉小蜂利益冲突的关键因素.榕树具有明显的种子优势可能也与雌花的子房分层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2016,(4)
正高山榕堪称原始森林中的"伟丈夫",树形高大可独木成林,是森林中的顶级树种之一。由于人们看到榕果却不见花开,高山榕又被称为无花果,然而,科学家研究发现高山榕不仅有花,而且花多而密,隐藏在榕果中。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高山榕仅依靠一种体长约2毫米的榕小蜂为其传粉,二者形成的互惠共生关系已持续千万年之久。可是,近年来这对颇为稳定的互惠共生关系面临着崩溃的危机,"果等蜂"  相似文献   

14.
你有没有听说过,一种植物离不开它的寄生虫,失去了虫的寄生,植物就将断种,永远在地球上消失。你有没有听说过,全由植物哺育的这种昆虫,似乎非常懂得“知恩图报”。因而其大部分的雌性成虫专为植物传粉效力,传粉以后,怀着满腹的虫卵死去。本文将向你介绍一对“合则皆旺,分则皆亡”的动植物共生关系的探究和发现经过。这是一项持续了1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几十年的困惑1991年9月,我国的一级学术刊物———《生态学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薜荔榕小蜂与薜荔的共生关系》的文章,揭开了我国这一领域研究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了解花椒吉丁啮小蜂的习性,以利用该蜂进行生物防治,笔者对其活动规律、取食行为、产卵行为及引诱因素对其活动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椒吉丁啮小蜂的日活动规律呈“M”形,在野外取食涂于陈旧危害部位的蜂蜜。雌成虫完成整个产卵过程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49.2±65.8)s,可分为定位、试探、产卵、修饰或休息4个阶段。陈旧危害部位对花椒吉丁啮小蜂的引诱作用与新危害部、健康树皮、花椒叶背和叶面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正榕树是热带雨林中的关键植物类群,而种类多样的榕小蜂在榕树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小蜂群落,两者间存在着竞争、寄生和互惠等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一种蚂蚁——黄猄蚁——的出现使这种关系更加扑朔迷离,三者形成了独特的蚁-蜂-榕系统的营养级联效应。  相似文献   

17.
榕树传粉生物学是当今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榕树为榕小蜂提供具生态保护作用的栖息场所和生长发育必须的营养物质 ,榕小蜂为榕树传粉 ,二者是植物和昆虫间高度专一化的互惠共生伙伴 .榕树和榕小蜂各具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共生双方在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和生物学行为上高度特化和互适 ,在物候生活史链上环环衔接 ,构成一个十分复杂而精确的传粉生态系统 .  相似文献   

18.
榕树传粉生物学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榕树传粉生物学是当今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榕树为榕小蜂提供具生态保护作用的栖息场所和生长发育必须的营养物质,榕小蜂为榕树传粉,二者是植物和昆虫间高度专一化的互惠共生伙伴.榕树和榕小蜂各具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共生双方在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和生物学行为上高度特化和互适,在物候生活史链上环环衔接,构成一个十分复杂而精确的传粉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9.
雌雄同株榕树Ficus具有显的雌花花柱异长现象并在花序腔内形成子房的不同层次的空间结构。在每个子房层里的每一朵雌花都可能产生一个种子或是一个小蜂后代。研究针对雌雄同株的子房分层现象,对榕亚属的垂叶榕F.benjamina subgenus Urostigma从雌花期到雄花期进行了跟踪调查。该种榕树雌花期的花序果可接收多于一只传粉小蜂E.koningsbergeri,说明小蜂间存在产卵竞争。雄花期产蜂雌花的子房层分布显示,在雌花期传粉小蜂间有产卵竞争的情况下,它们多将卵产在中间层的子房中。这一现象说明,小蜂间为竞争产卵位置使其有增加在外层子房中产卵的趋势。同时,对雄花期产种子的雌花子房分布调查表明,产种子的雌花花柱显长于产蜂的雌花,即明显向子房外层分布方向增加。另外,还发现在少数果中只有种子产生。与正常即产种子又产小蜂的花序果相比,在短花柱雌花的子房中产生的种子明显增加,这些种子多集中于中层子房花中。雄花期调查结果还表明,最终种子的产出显大于传粉小蜂后代的产出,表现出明显的种子产出优势。产蜂与产种子的子房的空间分层分布与榕树雄花期的种子和小蜂产出之间的差异均表明,榕树的雌花子房分层现象是调节榕树与传粉小蜂利益冲突的关键因素。榕树具有明显的种子优势可能也与雌花的子房分层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瓢虫柄腹姬小蜂适宜的寄生和繁殖温度范围,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19~34℃)对瓢虫柄腹姬小蜂实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卵-成蜂羽化历期、雌蜂寿命、产卵历期和世代平均历期逐渐缩短,温度从19℃升至为34℃时,卵-成蜂羽化历期从19.31d缩短为9.86d,雌蜂寿命从20.8d缩短为3.3d,产卵历期从5.33d缩短为2.13d,世代平均历期从22.43d缩短为11.37d.在25℃下,每雌蜂寄生数、产子蜂数和产雌蜂数最多,分别为6.17,51.2,38.5头.在25℃下,每雌蜂每d产出雌性后代数最多.在25℃下,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亦最大,分别为38.47,0.24,1.27.这些结果显示了适宜该蜂的寄生、繁殖温度在25~28℃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