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未来对城市实施进攻作战,攻击一方必将采取空中、地面、地下并举的手段实施立体打击.为有效地阻敌进攻,受攻击一方在市区防御战斗中必须采取全纵深立体设障手段方能有效进行抗击.所谓全纵深立体设障,是指在整个城市防御的空间范围内,从防御前沿到市区纵深,从地下到地面,从高层建筑物到城市上空,通过设置各种障碍物,形成多方位、全纵深的整体障碍体系,以迟滞敌坦克、步战车、低空飞机和武装直升机的机动,为充分发挥防御方近程火器威力,更好地打击空、地目标创造条件.全纵深立体设障,从空间上讲包含低空、地面、地下三个层次.设障时,必须根据敌方的作战特点,坚持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和传统手段相结合,把握好设障的方法和时机,形成较强的整体设障能力.设置时,应根据不同空间特征和可能受到的威胁,采取不同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正概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交通拥堵成为当今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构建城市立体交通,倡导公共交通,对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在交通建设方面除兴建轨道交通外,各地也越来越重视城市地下道路的建设。从英国早期穿越泰晤士运河的地下道路到当今体现城市地下交通最新技术发展水平的波士顿中央大道、法国A86以及东京中央环状线以及澳大利亚地下快速路网等,城市地下道路建设已有百余  相似文献   

3.
《科学通报》2021,66(20):2590-2595
在城市地区开展地震观测和地下结构探测有助于提升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和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能力.然而城市地区密集的建筑和频繁的人类活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在城市地区开展地震观测.利用近年来发展的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在云南省宾川县城区开展实验,以探索城市地区地震观测新方法.总长5.2 km的地下通信光缆被分成上千个传感单元(单元间隔为数米).光缆记录信号中可以识别出车辆运动、气枪震源、人工落锤等不同振动信号.利用从光缆记录的背景噪声,提取了面波信号,并获得了地表200 m以内的横波速度结构,这为工程场地评价提供了重要信息.以上初步结果表明,城市地下通信光缆为城市精细结构探测、交通监测和地震预警等工作提供了一种新型观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正如今,大数据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快捷的智慧新生活。为推动智慧城市从数据整合型向智慧运行型转变,山西清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清众科技")瞄准建示范、树标杆、广覆盖目标,创新开发了"数据大脑"系列产品,以城市空间管理信息模型为基础,以全域全维全量数据资源为支撑,以人工智能技术场景化应用为手段,构建城市运行"智能中枢",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新型化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5.
王红兵  陈家宽 《科学通报》2014,(15):1429-1436
环城绿带自从20世纪30年代在伦敦成功实践以来,已经在世界多个大城市得到推行,成为有效的土地控制和土地利用规划思想.然而,一些环城绿带的规划实施结果很差,或者在建成后遭到了严重破坏.因此,需要探索影响环城绿带格局的重要因素,以更好地推动环城绿带的发展.本文选取世界上人口在1000万人以上的9个大城市(巴黎、洛杉矶、东京、莫斯科、墨西哥城、圣保罗、德里、北京和上海),以及伦敦和香港共11个样本城市,涵盖欧洲、美洲和亚洲,分别隶属于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城市遥感数据和环城绿带规划数据利用ArcGIS10.0解译获取.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城市的3个空间层次,即中心市区、城区和都市区(city,urban和metropolitan)上,从市中心到环城绿带最小距离与城区最大半径高度相关(r=0.83,P=0.01),与都市区最大半径中度相关(r=0.69,P=0.05),与从市中心到山地最小距离完全相关(r=1.00,P=0.01).从市中心到环城绿带最大距离与城区最大半径高度相关(r=0.86,P=0.01),与中心城区和都市区的最大半径均中度相关(r=0.65和0.72,P=0.05),与从市中心到山地最大距离完全相关(r=1.00,P=0.01).发达城市比发展中城市具有更大的绿带控制半径,建议发展中城市应更多地向都市区外围规划环城绿带并预留一定的城市发展空间,还应当把外围山地作为规划环城绿带的优先要素.最后,提出了四点环城绿带规划观点,包括分期分级规划模式、卫星林概念、地理优先原则和从镶嵌分布到反镶嵌分布模式,将丰富城市规划理论体系,可指导环城绿带的科学规划、有效实施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孙立华 《科学之友》2001,(12):22-23
俄军轰炸机主要有图-2、16、20、22、26、160,米亚-4,苏-7、17、24,米格-27等型号,其中图式轰炸机家族作战威力最大,也是当今世界能与美军轰炸机相抗衡的主要机种之一.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以后,俄罗斯军事战略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认为:在未来的战争中,空中力量已从辅助支援地位上升为空中打击的主攻手段.在战争开始时,初始打击至关重要,它将对后期军事行动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强大的初始打击,可以使对手瘫痪,使其难以恢复元气.但由于经济原因,俄罗斯不可能在短期建立起打赢这种现代战争所需的全部常规力量,因此俄罗斯已明确表示:一旦其核设施或其他重要目标遭到打击,采取核报复是可能的.不管是常规打击还是核报复,轰炸机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武器装备作战平台.  相似文献   

7.
大气环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系统,大气气溶胶及其气态前体物、大气成分及环境要素分布在从大气边界层、对流层到平流层的垂直空间里,具有显著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以及典型的地理环境气候区域特征,影响着空气质量、气候变化.提高大气环境的监测技术水平,发展遥感观测手段,实现对大气环境的在线、快速、立体探测,对于了解大气中各种成分的动态变化过程、源汇机制以及其对环境、气候的影响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日新月异的激光/波谱技术促进了大气立体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光学探测和光谱数据解析为核心的各种立体监测技术以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选择性、多组分以及实时等优势在大气、环境、气象、空间、遥感以及军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光与大气中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吸收、散射、发射等过程,形成了多种探测技术,实现了对大气痕量气体、大气气溶胶、温室气体、大气风场、水汽、温度以及多种大气污染成分的快速、实时探测,并通过光波的遥感特性,在地基、车载、机载及星载多平台上对大气多种成分、大气参数进行多尺度的探测.  相似文献   

8.
忻州供电分公司结合工作实际和管理现状,借助网络银行技术平台,依托全省统一集中的营销自动化系统,通过银企实时对账,有效地保证了营销内部、营销与财务、电力与银行三方的账务平衡,提高了对在途电费的管控能力,及时发现可能欠费或正在实施欠费的电力客户,为未达账、差错账提供有效、快速的监督,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减少了欠费事后清缴的难度和呆、坏账的产生,全面实现了电费资金信息从内到外的闭环管理.  相似文献   

9.
100年前,爱因斯坦从广义相对论出发,在理论上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科学家开始试图在实验上检测来自不同天体物理过程和宇宙学演化过程的引力波信号.经过了50多年的努力,位于美国的LIGO引力波探测器在2015年9月14日终于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双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为人类的天文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引力波窗口".可以预见到在不久的将来引力波研究会从各个不同的引力波频段上探索宇宙的未知信息.本文从引力波的物理内容、空间和地面的探测手段及噪声限制、引力波在天体物理学等方面的可预见的科学产出、国内和国际上在这个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等方面,对引力波天文学做了简单的综述和讨论.另外,本文还就LIGO的首例引力波直接探测事件GW150914及其背后的双黑洞合并的物理过程做了一定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2月26日,杭州地铁一号线试验段秋涛路站开工现场彩球高悬,鸽群翱翔,杭州人做了20年的地铁梦,终于在这一天开始付诸实施。地铁秋涛路站试验段总长度为260米,投资1.7亿元。它的开工建设,拉开了杭州城市轨道交通时代的序幕,是杭州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地铁工程,是杭州“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十大工程”之一。到2020年前的杭州地铁及轻轨线路,南北线南起萧山区中心南路,北至临平,贯通主城、江南城和临平城;东西线东起下沙城,西至留下。该工程采取“一次立项,分期实施”的方式,一号线一期工程从九堡东站到滨江中兴路;…  相似文献   

11.
虽然暗物质的存在已经得到了大量的天文观测的支持,但暗物质的属性是什么仍然是个未解之谜.近期暗物质探测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从暗物质问题的提出讲起,介绍了暗物质的基本特点和可能的粒子物理候选者,之后详细介绍了暗物质研究的最新进展.(1)暗物质研究的早期历史.从星系旋转曲线、引力透镜、微波背景辐射等方面介绍了暗物质的观测证据,特别是暗物质丰度起源的标准热退耦理论机制和典型的暗物质粒子候选者,如弱相互作用有质量粒子等.(2)暗物质粒子的实验探测的基本原理和手段,如地下直接探测和空间间接探测等.重点综述了近期实验研究的进展.在地下直接探测方面综述了10 Ge V以下轻质量暗物质的探测实验:Super CDMS(super cryogenic dark matter search),CDEX(China dark matter experiment)等,以及大质量暗物质探测中的液氩探测器Dark Side等.(3)暗物质未来的碰撞方向性探测实验,如DRIFT(directional recoil identification from tracks),MIMAC(MIcro-tpc MAtrix of Chambers)等.在空间间接探测方面介绍暗物质湮灭到宇宙线粒子中涉及到的宇宙线粒子产生和传播的基本理论.(4)已有的实验,如Fermi-LAT(Fermi large area telescope)和AMS(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02在高能宇宙线电子和核子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特别是近期DAMPE(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卫星实验的首个结果中看到的正负电子总流强中的新现象和疑似反常现象以及AMS-02的反质子结果对暗物质搜寻的影响.展望了未来在反核子,如反氘和反氦方面可能取得的结果及其对暗物质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