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反力架系统是目前结构实验室中重要的试验设备,在使用中将承受较大荷载.目前无粘结预应力结构主要应用于房屋楼盖结构和桥梁,而本文结合攀枝花学院结构实验室反力架系统修建中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重点介绍了在施工此类工程时应加强的质量控制点,为今后在施工同类工程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苏通大跨越工程中四管组合柱与双斜材连接节点的加载试验,结合工程研究需要,在试验室现有平面加载试验机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并制作了可以辅助其进行空间加载的反力架。为了验证反力架在极限试验荷载下的可靠性,采用有限元分析验证了反力架的强度和变形。最后介绍了采用该反力架已经完成的大型空间复杂节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反力架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为实现塔架节点试件的空间加载提供了可能,也为其他大型节点试件的空间加载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深入分析桩基沉降组成、应力传递机制、附加应力分布、施工过程中上部结构刚度的形成及其架越效应,揭示了传统设计的桩基蝶形分布沉降与马鞍形分布反力形成的机理.均匀等刚度布桩是蝶形沉降的根源,桩顶反力马鞍形分布主要缘于地基蝶形差异沉降及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刚度效应.有针对地提出了减轻这种不利分布影响的概念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桩静载试验是评价单桩竖向承载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反力桩法作为其中较成熟的方法之一,传统的反力桩法反力筋通过植筋方式,易引起桩头破坏。本文对传统植筋法和利用反力桩主筋作为反力筋两种方法进行了Plaxis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植筋法,反力桩周界面位移仅发生在反力筋植入范围内,而反力筋下部桩基本没有发生位移,这种设置方法发生的是桩端破坏模式;利用反力桩主筋的设置方法,反力桩周界面位移由上而下呈倒三角形的分布,反映出桩周侧摩阻力得以发挥,提供的抗拔承载力约为较传统植筋法的5倍左右。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构造板独立基础与地基土共同作用问题,通过建立上部框架结构,下部构造板独立基础和地基土的整体模型,分析了构造板独立基础的受力变形特点,给出了基础薄弱点的位置及地基反力的分布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地基反力分配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构造板的受力类似四角支承的双向板,构造板与独立基础的交界处是受力薄弱部位;基底反力分布呈波浪形,独立基础下反力最大,构造板跨中反力最小;构造板能分担一部分上部结构载荷,底板越厚,刚度越大,分担的载荷相应增加;地基刚度越大,底板分担的载荷越少。该结果对此类型的结构设计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构造板独立基础地基反力的分配情况不明确,设计该种基础较为困难,进行了工程实测,掌握了第一手动态监测数据,确定出地基反力分配比的实测值和谈种基础基底压力的空间变化特点及分布规律。测试结果表明,构造底板能承担3096左右的上部载荷,地基反力分配比应根据最不利组合原则选取.确定地基反力分配比范围以后还可以找出上部载荷与基础内力的相关性,从而为构造板独立基础的设计提供了直接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悬灌梁挂篮法施工技术在国内的工程行业中已经是趋于成熟,尤其是在桥梁施工中应用十分广泛.而悬灌梁挂篮预压是挂篮施工的一道关键工序,要求新挂篮在初次使用前必须进行预压.目前在国内挂篮预压主要有以下几种:混凝土预制块预压、砂袋预压、水箱加水预压、围水预压、千斤顶反向预压等.随着铁路客专和高速铁路的兴起,挂篮千斤顶预压法已经广泛运用于铁路连续梁挂篮预压施工.挂篮千斤顶预压分多种,一般采用在承台顶预埋钢构件,通过承台预埋件与挂篮的精轧螺纹钢的连接,利用千斤顶进行反向预压或直接通过预埋反力架对挂篮进行预压,但压载时存在压力不均匀等情况,导致压载检测数据不准确,无法指导施工.我们经过试验研究改进,在原有的反力架基础上增加横向分配梁,再增加千斤顶数量,根据不同的部位需要,在翼缘板等位置采用砂袋预压,作为千斤顶预压的辅助措施,使其压载数据与实际更为贴近、更为准确,能够更好的指导施工,从而保证连续梁施工的线型要求和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迥转体转轴刚度和分布质量对轴承动反力的影响,通过对刚性轴与弹性轴轴承动反力的比较,提出了轴承动反力影响系数的概念,得到了若干新结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简要介绍了静载试验中常用的几种反力装置,分析总结不同的载荷试验反力装置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结合邯郸地区具体工程应用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提出几种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的载荷试验反力装置。  相似文献   

10.
在含间隙运动副机构的性能评估、寿命预测等问题中,如何高效、准确地求解间隙副反力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求解含间隙曲柄滑块机构副反力的独立、高效的静态间隙杆算法.不同于Li提出的基于理想副反力的简化算法,静态间隙杆简化算法仅基于间隙副模型,脱离了理想副反力的求解,通过在间隙副模型中对间隙杆进行静态初始化,简化求得间隙副反力角,从而反代得到实际间隙副反力.该算法在间隙副反力计算上具有很好的精确度,且由于省略了求解理想副反力的过程,其效率远高于Li的简化求解算法,最后文中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静态间隙杆算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深水高桩码头的纵梁结构形式进行了拓扑优化计算,本文首先进针对在400kN/m均布荷载作用、不同矢跨比条件下行了一系列拓扑优化计算,并对优化计算结果中的小矢跨比模型建立了精细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于此同时,本文还计算了不作加强处理的拱圈荷载响应和仅作简单加强的拱圈荷载响应。计算结果显示,优化计算结果可以更加有效的减小拱式纵梁结构的最大挠度和大主应力值。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电控空气(ECP)制动系统与纵向动力学联合仿真系统研究制动初速度、车钩间隙以及坡道坡度等对列车纵向冲动的影响规律,并分析纵向冲动与车辆速度差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制动初速度对列车纵向冲动无明显影响,而坡道坡度影响最显著,其次是车钩间隙;列车最危险的制动位置是列车前3/8处于坡道上、其余在平直道上,并且该制动位置不随制动初速度、坡道坡度以及车钩间隙的变化而变化;当压(拉)钩力超过2 000kN时,最大压(拉)钩力与该车钩所对应的最小(大)速度差呈线性相关;一阶滤波后的速度差控制在-0.25~0.25 m·s~(-1)时最大压(拉)钩力大于2 000kN的概率不足5%.  相似文献   

13.
分析Stefee椎弓根钢板在疲劳载荷作用下,腰椎节段刚度和“融合”高度的变化.对4例新鲜成人男性腰椎标本(L2~L4),在L1和L3安放国产Stefee椎弓根钢板,行L2椎体前2/3切除.在MTS858双轴液压伺服生物材料试验系统上对标本施加疲劳压缩载荷(50050)N,疲劳30000次,记录节段刚度和高度变化.结果:正常L1~L3节段刚度为5.55kN/mm,L2椎体前2/3切除并安放Stefee椎弓根钢板后刚度为0.29kN/mm.在疲劳10000次之前,相对刚度随疲劳次数的增大明显,之后相对刚度基本保持不变.疲劳30000次后,刚度相对平均增加80%.“融合”高度随疲劳次数的增加而减少,疲劳30000次后,“融合”高度平均缩短3.7mm.建立的疲劳模型能较好地反映Stefee椎弓根钢板的疲劳特性;器械固定后腰椎高度随周期性载荷作用而减少与椎弓根螺钉的折弯有关;在疲劳初期节段刚度随疲劳次数的增加而上升,反映了螺钉-骨界面间有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这使得器械固定节段的刚度在疲劳后期维持不变.  相似文献   

14.
微型汽车空调冷负荷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谐波反应法对重庆长安汽车公司生产的“长安牌”SC1011A微型载货汽车空调冷负荷进行了分析计算。分析表明,谐波反应法比传统的稳态计算法更能准确地体现出汽车空调负荷动态变化的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该型汽车空调冷负荷最大出现在下牛14:00,其值为3098W。在整个空调负荷中,车窗得热量和维护结构得热量最大,占到总得热量的50.0%。漏风得热量占到27.3%,表明需进一步改进车体的密封性能,重庆长安汽车公司根据地该车汽车空调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实车通过环境模拟测试,取得了理想的空调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掌握理想工况下机床承受的最大载荷,依据静刚度计算原理建立了主轴组件的静刚度数学模型,采用LABVIEW开发了主轴静刚度检测系统。以CA6140型机床主轴为检测体,通过施加不同载荷获得了主轴组件的位移。结果表明:主轴组件在外载荷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载荷增加,主轴变形量也增大。外载荷达到5000N时,主轴组件的静刚度达到最小,主轴变形最大。当外载荷大于5000N时,主轴组件的静刚度不再增加,开始出现振荡。若继续增大载荷,主轴达到强度极限后会发生断裂。该检测方法直观、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主要通过建立低合金构件有限元模型,以割线弹性模量、荷载挠度、裂缝特征、残余变形为指标,研究重复荷载作用下低合金构件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25、35 kN工况重复荷载作用下,随着荷载次数不断增加,低合金钢筋构件的割线弹性模量因构件中存在残余应变而不断衰减,荷载挠度由0.5 mm逐渐增大至2.0 mm。当重复荷载75万次数、重复荷载值在25~35 kN内逐渐增加时,低合金钢筋构件的裂缝逐渐增加,平均裂缝宽度由0.09 mm增加至0.23 mm并呈现整体逐渐增加、局部不稳定波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下,煤电机组频繁调峰引起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装置氨逃逸率的变化问题,通过MATLAB编程方法构建SCR脱硝三维数值模型,就催化剂结构参数对脱硝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孔节距对脱硝效率及氨逃逸率影响显著,反应温度为629.15K时,催化剂孔节距从6 mm增加到12 mm,SCR脱硝效率由72.63%降到51.04%,氨逃逸率由9.76%上升到25.1%;SCR脱硝性能随催化剂长度增加而增强,反应温度为639.15 K时,催化剂长度从300 mm增加到1 000 mm,脱硝效率由36.23%上升至69.05%;氨逃逸率由51.15%降低至8.90%。电厂负荷下降有利氨逃逸率降低,负荷从550 MW降低至330 MW脱硝效率由67.71%上升至73.28%,氨逃逸率由1.1%降低至0.14%。煤质劣化使氨逃逸率上升,煤质热值由 16747.2J下降至 15491.16J脱硝效率由71.14%上升至71.73%,氨逃逸率由1.47%上升至1.72%。  相似文献   

18.
根据某钢厂小方坯连铸机的6200kN飞剪机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测得的剪切力参数,对该剪机的受力情况、工作负荷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连铸方坯截面的温度分布及铸坯剪切截面的平均温度进行了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探讨用简单公式或图表计算剪切截面的平均温度和最大剪切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全尺寸飞机柔性起落架静力试验中,起落架受载变形引起加载力线改变,从而带来加载误差。为提高加载准确度,起落架随动加载技术被广泛使用。本文通过对随动加载模型的分析,得出该加载技术试验过程中理论上依然存在加载误差。采用向量、矩阵运算结合力学平衡方程推导得到随动加载技术误差计算公式和载荷修正公式。选取某型飞机起落架静力试验典型工况(两点滑行刹车)进行载荷误差评估、修正与验证。结果表明:随动加载技术试验过程中航向和垂向最大加载误差小于工程允许的1%误差,侧向加载误差引起的最大约束反力误差小于工程允许的5kN;载荷修正后,最大约束反力误差小于2kN,加载准确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柔性起落架发生变形后载荷误差并进行修正,为起落架静强度试验过程中主动载荷和约束点载荷误差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