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需要的较完善的民事主体制度.需要对法人的民事能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过去我们在对法人民事能力的认识上,存在着体系混乱、认识简单和表面化等问题。事实上,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不存在范围限制问题,也不是指法人可以享受权利的范围。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同白然人一样,也存在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应当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法人民事能力宣告制度。  相似文献   

2.
法律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设立监护人,以保护行为能力欠缺之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是各国法律的通例,我国自然也不例外。但纵观我国的民事监护制度,却存在着亲权和监护不分、监护职责不清等问题,这一方面不利于维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利,而且无法解决高离婚率所带来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全面思考和修改我国的监护制度,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我国虽然长期以来不承认取得时效制度,但它却一直是大陆法系民法和英美法系财产法的重要内容。我国在加入WTO之后,不仅经济的高速运转要求我们建立取得时效制度,在法制建设上也应与国际民事立法接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民法上也应当要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也要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确立与市场经济相协调的取得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民法是我国民事法律规范和制度的总称,其价值应体现现代民法精神,以指导我国民事立法(中国民法典编纂)、民事司法和进行民事活动的全过程。该文分析论证中国民法的秩序-安全、平等-公平、自由-效益基本价值,旨在对中国民法基本价值进行科学求证,以期为我国社会转型期民事法治实践提供价值支持。  相似文献   

5.
民事法律关系是两个平等主体问的法律关系。在考察民事法律主体的行为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就涉及对民事中的意志进行考察。可以说,没有意志,不成民事。本文将从民事主体、民事行为、和民事行为的效力这几个纬度进行考察,探索意志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效力待定民事行为作为较灵活的民法范畴,其界定对于追求民事活动的安全和效率的法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行为人、相对人和第三人的权利保障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学术概念、范畴、实现及与其相关领域的区别四方面横向入手,详尽分析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细节处理,力图对该民法概念做一理论周延,以期对这一概念的确认与运行起到一定程度的理论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考虑到夫妻之间特殊的亲情关系与伦理调整的特点,法律几乎没有对夫妻之间的侵权行为予以调整与规范,没有保护婚内侵权受害方的合法权益,这有悖于民法的基本理念和侵权责任法的规定。面对家庭暴力等婚内侵权事件的大量出现,我国婚内侵权的民事救济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确立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有其现实的必要性,应当规范婚内侵权行为,建立赔偿损失为主要方式,其他责任相结合的婚内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论不可抗力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仍然无法抗御许多自然灾害和社会变故带来的危害。这些危害反映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就是使债的关系处在极不稳定的状况之中,使正常的民事流转受到影响。民法中的不可抗力制度是专门处理自然灾害、社会变故对债造成危害及其法律后果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长期以来,它一直是我国民法理论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国际经济交流在不断扩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不可抗力制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借鉴世界各国民事立法  相似文献   

9.
民事权利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民事能力,在民法总论诸制度中具有很高的重要性,它直接关系到民事主体资格的有无,也直接影响到民事权利的享有与否。章试图对于几个自然人的涉民事权利能力问题加以探讨,以期澄清一些理论上的误区,并检讨传统理论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各个国家对本国专利的保护采取了严格的措施.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本国专利的域外适用也在不断繁荣发展.专利的域外适用避免不了引起不同主体之间的纠纷.起源于英美法系的禁诉令制度在涉外专利纠纷中的适用往往侵害我国司法主权以及我国当事人对其专利享有的合法利益.我国现有的争议解决机制对于国外禁诉令制度的应对存在司法...  相似文献   

11.
在民事立法和民事活动中,注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是非常重要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公序良俗原则"也自应成为民法基本原则之一,这对于维护社会正义、弥补法律缺陷、保护公民权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外国民事立法中大多确立了公序良俗的基本原则。我国在未来的民法中也应把公序良俗原则确定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民法上,民事主体的判断标准应区分而论,人是民法上的当然主体,而非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则其判断标准应是具有独立的意志和拥有可支配的财产并可成为财产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作为一个基本都在十八周岁以上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婚姻权利在长时期内成为普通高校管理的难题.国家教育部在1990年和2005年先后颁布了两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新规定取消了原规定中的"禁婚"条款,在社会上发生了强烈的反响,各界对此褒贬不一."禁婚令"取消后,如何对大学生的婚恋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已是各大高校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禁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摩”是新鲜事物,是个新缩略词,是禁止摩托车的简称。“禁摩令”具有行为规范性、对象的普遍性、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准立法性、不可诉性五个特性。“禁摩”的实质是对道路这种社会资源使用权的重新划分。“禁摩”具有直接原因和思想原因。应从颁布“禁摩令”的主体是否合法、是否遵守行政立法的原则、是否遵守立法程序、是否符合行政立法监督程序四个方面考察“禁摩”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优先权为一种法定担保物权,可分为一般优先权、特别优先权。优先权具有法定性、物上代位性、无须以占有或登记进行公示、从属性及不可分性等特点。我国民法应当确立优先权制度。  相似文献   

16.
表间代理在复杂的民事代理制度中自现代民法以来一直在代理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自市场经济逐步确立以来对表间代理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而本文则希望从理论分析的角度着重来对表间代理制度的构成要件和效力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邱雪梅 《龙岩师专学报》2002,20(4):22-24,33
通过分析婚姻法和生活世界的婚姻的关系,认为婚姻立法模式的选择,是一个如何对生活世界的婚姻作出解释的过程。“婚姻的法律性质是一种民事契约”,从现实,理论和理制度价值三个方面,都能对现代生活世界的婚姻作出较好的解释,如果把民事契论作为婚姻法的立法基点,那我国婚姻法的立法模式应当围绕民法的特别法来选择。  相似文献   

18.
民事检察制度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从我国的实际来分析,它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国的民事检察制度存在的问题却很多,需要进一步的改革。要完善民事抗诉制度,建立民事公诉制度,确立检察院的民事公诉权。  相似文献   

19.
在考察民事主体时应摒除近代以来权利本位的影响,不再从权利角度定义民事主体,而是扩展视野,从民事法律关系的整体角度来考虑,并联系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民事法律关系内容,确立民事主体。要在这种新思路下审视民事主体制度的建立,构建开放、统一的民事主体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不当得利制度系债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民事立法对待不当得利制度的态度差别,取决于其如何看待物权行为理论。物权与债权的严格区分,尤其是不当得利作为一项完整的法律制度存在,均以物权行为理论作基础。我国的债权立法既然承认不当得利制度,正在制定中的物权法就应当采纳物权行为理论。唯如此,才能保证民法体系中债法与物权法逻辑结构的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