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审判组织的若干立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人民法院是将劳动争议案件视为民事案件,由民事审判庭适用普通的民事诉讼程序来进行审理,但是,由于劳动争议案件的性质,内容,法律适用以及双方当事人的地位等诸多方面与普通的民事案件都有很大的不同,导致现行的民劳合一的劳动争议诉讼体制日益滞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本文从劳动争议审判组织这一独特的视角入手,详细分析了由民事审判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弊端,并结合国外成功的司法实践,提出了在我国建立专门的劳动争议审判庭和劳动争议诉讼实行特殊陪审制的制度构想,并就其理论依据,运作模式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合理的论证。  相似文献   

2.
审理高校人事争议案件的程序问题适用劳动法规定,实体问题优先适用人事管理规定;人事管理规定对实体问题未作规定的,亦适用劳动法。但是,人事聘用合同另有约定且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应予优先适用。依据此规则,人事争议仲裁申请时效期限应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确定;高校教师违约跳槽的,应根据人事聘用合同的约定确定赔偿金和违约金数额;其他单位录用与原高校未解除人事聘用关系的教师造成原高校损失的,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未来的人事立法对人事争议解决机制宜采用一裁两审和二元化模式,并确立相应的处理规则。  相似文献   

3.
诉讼标的理论是民事诉讼法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民事诉讼程序作为一种解决民事纷争的手段 ,法院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争议进行审理 ,公正地作山裁决 ,这种在民事诉讼中予以审理和裁决对象就是诉讼标的 ;诉讼标的理论自产生 ,即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学者所关注 ;关于诉讼标的概念、性质、与相关理论的关系的问题学者们观点纷纭。  相似文献   

4.
赵峰 《科技信息》2008,(13):264-265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是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行的大胆改革,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处理周期过长、申请仲裁时效过短和争议处理成本过高等问题。但是该法仍未彻底改变我国现行“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由于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程序上设置的不完善,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使当事人无法利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权利。本文试图通过介绍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程序及缺陷,提出制度重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试论解决民事、行政交叉案件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立法没有规定民事、行政交叉案件的处理方法。日本的当事人诉讼虽然也能彻底解决此类纠纷,但从本质上看,是民事诉讼而非行政诉讼。我国在行政诉讼中应设立专门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以彻底解决此类纠纷。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行政交叉案件的最佳方式,但它并非一种独立的行政诉讼类型,我国应把它作为行政诉讼类型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时效是劳动争议案件的基本问题,涉及到当事人的请求能否得到法律的保护。申诉时效不是除斥期间,而与民事诉讼时效构成特别法上的关系。根据劳动争议涉及内容,规定书面通知标准和当事人主张标准来起算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进一步研究时效中止和中断制度,才能更好维护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7.
夏莹 《科技资讯》2007,(2):105-106
时效是劳动争议案件的基本问题,涉及到当事人的请求能否得到法律的保护.申诉时效不是除斥期间,而与民事诉讼时效构成特别法上的关系,根据劳动争议涉及内容,规定书面通知标准和当事人主张标准来起箅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进一步研究时效中止和中断制度,才能更好维护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8.
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应根据各种不同类型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注意解决好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与仲裁机关调查取得的证据的矛盾,提高劳动争议案件的审判质量。  相似文献   

9.
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直接影响经济实体的发展大计,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劳动争议的数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内容日益复杂,矛盾越显尖锐化。文章指出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劳动争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具体设想:通过改良现行的调解、仲裁、诉讼程序.积极做好各项程序之间的衔接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劳动者对纠纷解决的需求,达到劳动争议解决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统一,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指出了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特点,即劳动争议仲裁是诉讼的法定先置程序;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是60天;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是终局结果;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由行政部门主导。其次从三方面点出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法律地位不明确,组织机构建设不完善;"一裁两审"体制造成了国家行政资源的巨大浪费"一裁两审"造成劳动者维权成本的增加,不能体现方便当事人原则。然后,从法理的角度分析现行的"一裁两审"程序在实践中缺乏法理依据和可操作性,论证将现行劳动争议仲裁称之为"仲裁"没有法理上依据,论证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仲裁程序相违背的,是一种游离于"三诉一仲"程序之外的另外一种程序。最后对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即将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纳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调整范围,实行"或裁或审"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11.
德国劳动法院的设立标志着劳动司法程序与普通民事司法程序的分离。并且针对不同种类的争议,企业内与劳动法院分别设立了相应的调节程序与处理程序(包括调解、诉讼和仲裁程序),这些都保证了德国劳动争议处理的专业性和高效性。本文主要是对德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进行阐述,进而提出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占有是主体对物控制支配的事实,并非民事权利。占有诉讼是作为占有核心法律效果的占有保护请求权行使的诉讼表现,其重于事实秩序维护,要求迅速进行并与本权诉讼不竞合。占有诉讼的提起不能按照实体条件要求,搞先审后立。在实体法完善占有制度的同时,占有诉讼也需要进行程序规范。借助解释论将占有案件纳入简易程序审理可作为权宜之计,诉讼法完善时应将占有保护案件明确列为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类型。长远看,可考虑将占有诉讼程序问题在民事诉讼法中确立相对独立的制度,以体现占有保护这类事实争议与普通权利争议处理上的不同,丰富民事诉讼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已有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但其存在的缺陷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导致发生劳动争议时,“弱小”的劳动大众的权益还是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与其事后经过复杂的程序解决争议,还不如采取有效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试图在分析现有劳动争议的基础上,阐述劳动争议预防的重要性与意义,以及笔者以为能够采取的可行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校人事争议解决机制是在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诞生的一项人事争议救济制度。随着改革的深入,高校人事争议解决机制由单纯的行政手段转变为由相对中立的人事争议仲裁机构仲裁与司法审判构成的“一裁两审”体制,形成了人事争议协商、调解、申诉、仲裁与诉讼相互配合的制度体系。这个体系虽已形成,但仍然存在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当事人对民事行为或民事权利据以成立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发生争议,这样,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的确定往往成为民事诉讼审理和判决的先决条件。对此,法院应如何应对是一个长期困扰审判实践的问题。相关立法缺乏明确、具体、系统的规定,理论界及司法实践对该类案件如何处理亦认识不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司法混乱,影响法院裁判的权威,某些争议经过冗长而复杂的多级、多次诉讼仍然无法得到最终的解决,严重影响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其对司法的信任。因此,如何处理这类案件就成为了诉讼实践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这一问题对于立法、实践和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该问题谈谈笔者的拙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劳资关系日趋复杂化,劳动争议案件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涉案范围广,涉案金额大,案因越来越复杂。这给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带来了挑战,也使得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弊端日益显现。一些劳动争议案件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就会受到损害,因此,有必要评析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在的缺失,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司法实践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司法实践的立法进展,分析了人事争议司法实践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范围、案件受理、聘用合同与聘任合同的关系、举证责任分配等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适用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劳动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同时,维权成本相对其他侵权案件较低,我国劳资纠纷数量大幅增加,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分配问题成为在司法审判中的焦点问题。通过对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证明责任分配之现状、劳动争议案件中存在的几种举证责任特殊分配问题的探讨,提出对于劳动争议纠纷中举证责任分配的看法,为如何更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9.
劳动争议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类纠纷,为了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通过对目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或裁或审,明确仲裁申诉期的中止、中断和延长,完善监督机制,部分案件举证责任倒置等一系列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0.
劳动争议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类纠纷,为了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通过对目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或裁或审,明确仲裁申诉期的中止、中断和延长,完善监督机制,部分案件举证责任倒置等一系列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