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近些年来小规模贷款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对于国内民间融资规范化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因为小额贷款业务依旧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当前小规模贷款企业依旧面临诸多法律风险,相关监管机构不明确,准入要求较高,风险管控较难等问题。应为相关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体系,确立对小额贷款企业的监管机构,提升其风险管控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田剑英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4,(1):27-30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以来,逐渐成为中小企业、“三农”及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的重要支持,并形成了典型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模式,但国内外小额贷款公司资金运作中存在着只贷不存引致的资金瓶颈问题。根据国内外的资金运作经验,提出了通过激活民间资本增加内源性资金、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向民营金融机构转化并吸收借贷者存款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各地小额贷款公司近年来飞速发展,它不仅是对传统支柱性金融产业结构的一次创新改革,也是国家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次全新尝试。小额贷款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不足,增加了对中小企业和农村金融需求的有效供给,对于有效配置区域金融资源,引导民间资金投向,解决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难的困境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从肯定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小额贷款公司如何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种准金融机构,自设立以来,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发展“三农”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在各地政府的鼓励推动下,小额贷款公司得到了快速发展。广东小额贷款需求旺盛,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但不同地区机构发展不平衡,“三农”业务占比较小,监管力量配置不足等问题逐步显现。为此,通过完善广东小额贷款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布局、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三农”业务、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和内部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共享等措施,来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科技产业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清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1):101-104
大学科技成果产业化一直受资金短缺的困扰,直接影响了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价值体现。在外部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和大学科技产业都不能很好融合的环境下,本文基于国家最近出台的相关政策,提出了构建大学科技产业小额贷款公司的设想,在制度重于技术的理念下,提出了另外一种大学科技产业化融资模式,从尤努斯的小额贷款思想出发,构建促进科技产业化的资金管理新体制。 相似文献
6.
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繁荣金融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还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本文力图通过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法律监管现状存在的不足予以分析,从而提出关于完善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法律监管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龙华平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小额贷款公司自全国试点以来,在各省得到了迅速发展。贵州省作为最初试点省份之一,其发展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然而随着小额贷款公司的迅速增加,由此带来了成本偏高、资金来源困难、缺乏征信数据、监管不统一、转制困难、与改革设计目标脱节等问题。目前的小额贷款公司正处于进退维谷的攻坚阶段,通过对贵州省部分县市的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实地调查,以寻找小额贷款公司的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主要关注小额贷款公司现在面临的融资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式,分析现有政策的特点,探讨有关机构的政策制定意图,在现有的政策约束下,寻找可行性的解决及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9.
胡星野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58-62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对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成分,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以往对其发展的研究中,多为微观个体的分析,很少有从宏观层面涉及全国范围的基本情况研究,而文章以全国三十一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经济数据为基础,对其进行相关指标体系评价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各地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存在有显著不足和问题,并结合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当前状况,为其提出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和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其症结在于融资难。小额贷款公司以其“小额、灵活、便利”的优势有效地激活了民间资金,解决了大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在改善融资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小额贷款公司从总体上说仍处于萌芽阶段,其理论和实践也正处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其本身身份不明、资金不足、经营混乱、监管不力等问题暴露无遗,这些问题和不足严重影响着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发展。对此,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策和金融扶持力度,创新监管模式,督促小贷公司加强内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结构自身的调整,需要再一次把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提上议事日程。本文试从建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必要性出发,进一步分析现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境,从而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使民间资本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12.
陈玉霞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3,(5):223-223
分析小额贷款公司作用,指出其面临着性质定位、监管体制、资金来源、经营风险和技术支撑等方面的约束,影响其可持续发展。政府要促进其更加规范化发展,就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采取健全制度、改善发展环境以及创新经营模式等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小额贷款公司是独立的、商业化的机构,在民间资本阳光运作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尝试,缓解了农户、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宁波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运行以来,以服务“三农经济”和中小企业为宗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文章在宁波市试点的11家小额贷款公司进行调研基础上,分析了宁波市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状,从发起人角度剖析了小额贷款公司对民间资本的吸引方式,揭示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探讨了宁波市小额贷款公司有效吸引民间资本的路径,提出了宁波市小额贷款公司为宁波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单一、税负沉重、多头监管等问题,限制其可持续发展,改制为村镇银行是大势所趋。但改制过程存在主发起人的法律资格问题、控股权问题、经营模式改变、监管部门改变、门槛过高等法律问题,限制了改制进程。为了应对改制过程中出现的阻碍,应该放松对主发起人的限制、制定合理的股权结构、在改制后依然保留小额贷款公司的涉农特色以及改制的准入条件应因地制宜等。 相似文献
15.
田剑英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24(2):20-24
小额贷款公司是独立的、商业化的机构.对民间资本阳光运作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尝试,其缓解了农户、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小额贷款机构引进民间资本,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小额贷款机构的资金来源.但相对于丰富的民间资本,民间资本金融化率很低.文章认为小额信贷公司吸引民间资本后具有积极地金融效应,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如小额信贷公司实现了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产业升级的金融支持、推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中场化进程和成为区域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小额贷款公司与小微企业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行机制.研究表明:在贷款方式上,小额贷款公司应经营担保贷款;在担保机制上,采取差额担保方式;在风险分类及识别上,以项目平均成功率、利率、担保率之间关系作为评判标准;在贷款指标上,对优质小微企业采用担保率区间管理,降低利率,对一般小微企业采取担保率、利率边界管理,实际值向上接近边界值;在外部政策上,通过政策降低第三方担保费率. 相似文献
17.
小额贷款公司是金融改革的一次创新性进展,自诞生以来因借贷方便、形式灵活,已成为现有农村金融组织的有力补充。特别是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于有效配置区域金融资源,引导民间资金投向,解决县域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难的困境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小额贷款公司尚处于试点成长阶段,存在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监管缺位、业务管理水平落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国家应当出台积极的扶持政策,增强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能力;监管部门应明确监管职责,对其进行持续、动态监管;小额贷款公司自身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企业、“三农”及个体工商户提供金融服务,改善了农村金融体系,促进了浙江经济发展。为量化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文章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了小额贷款公司对浙江经济贡献模型,并采用小额贷款公司运行和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小额贷款公司使得实际资本投入总量增加,并对浙江经济贡献显著。实证结果提示,应积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和“三农”的小额贷款公司,以小额贷款公司为载体吸收更多的民间资本,实现小额贷款公司对区域经济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公司法》修订之前,我国仅有国有独资公司和外商独资公司的法律规定,并无有关国内自然人和法人设立一人公司的法律规定。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资者要求进行经济活动时承担有限责任,从而将经营风险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的需求必然导致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着一人公司。而现实在着的一人公司不仅对传统公司法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在实践中也引发了大量的纠纷。在我国进行一人公司立法是必要的,存以法律的形式对一人公司加以规范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新修订的《公司法》终于突破传统公司法理论,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作出了明文规定。本文尝试就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风险控制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公司提高法律防范意识,重视公司内部规章制度与外部法律法规的接轨,让法律风险处于可控、可接受范围,不仅能保全公司自身的法律安全,更能举起法律武器向不法侵害自卫反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