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资源共享是跨省经济区合作发展的基本内容。从经济区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资源的流动性特征来看,关中-天水经济区和陕甘宁经济区资源共享机制主要涉及技术、人才、金融、市场、信息五类经济资源,基于此可建构起两区资源共享机制之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近年来人们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性的扬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两个经济区,从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前景看,最终走势是促成西北和西南板块的融合。本文在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进行比较分析基础上,对两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采取措施促进两个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地促进两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发挥优势,促进倆经济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求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关天经济区)旅游经济整合的基础与潜力。方法使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系数数理指数及spss聚类分析,对形成原因进行探讨。结果关天经济区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空间差异,表现在旅游综合收入、接待游客人次数、旅游发展速度及旅游资源分布差异等方面,但旅游平均增长速度、旅游相对差异演变及大量新兴景区的涌现也显示出很大潜力。结论关天经济区需加强旅游合作,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关方法,对关中-天水经济区近10年来生态服务价值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价值转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178.53、263.13和270.65亿元;(2)2000—2010年宝鸡市和商洛市的生态服务价值处于领先位置;从空间转移上来看,宝鸡市向西安市转移的价值最大;(3)从土地利用类型方面来看,耕地的生态价值最大,建设用地的生态价值最小,生态服务价值的转移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其次是耕地和建设用地之间;(4)从整个区域来看,关中-天水经济区南部的生态服务价值高于北部,分布格局存在区域差异,北部需要继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6.
从分析天水市建设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现有条件入手,改进城市中心性强度指数模型,从城市空间规模、经济实力、社会发展、辐射能力等4方面对经济区城市的中心性强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天水市城市中心性强度排名位于关中地区之后,属于外围关联层经济体,西安作为经济区的极核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咸阳、渭南属于强紧密关联层经济体,宝鸡、铜川、商洛属于弱紧密关联层经济体。最后,提出了天水建设区域副中心城市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运用分形理论,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了城镇体系的首位指数及分形分布的分维数,讨论了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的特点.用城镇密度、关联维数分析了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得到了目前城镇体系的特征.进一步探讨了城镇体系结构特征形成的内在机制,提出了未来城镇体系发展的相应对策,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和优化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等.  相似文献   

8.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金融业发展总体呈现金融深化程度减弱、金融发展地区差距大、资本市场参与程度低等特点,部分城市金融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小、高技术人才缺乏。  相似文献   

9.
对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遗产旅游绩效进行量化测度与评价,并从空间视角研究遗产地旅游绩效与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联关系,解析其空间分异特征。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文中具体采用了AHP法、熵值赋权法、相关性分析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遗产资源的优越度指数和规模度指数均较高,但其开发利用水平呈现出空间不均衡的格局;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系统和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参差不齐,与其自身旅游绩效的发挥有着紧密的关系,并受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深刻影响。提出通过进一步提升区域内文化遗产利用的绩效水平,实现绩效空间的均衡化,加强区域社会经济系统与旅游绩效系统的协调性,对于实现区域文化遗产利用价值,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人类绿色发展指数(HGDI)和构建指标体系对关中—天水经济区人类社会综合发展状况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表明:2007—2016年,经济区HGDI增长明显,人类社会综合发展程度显著提高;在HGDI中,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指数所占比重较小,经济区HGDI发展的短板明显,资源利用率与环境保护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各地市的人类社会综合发展水平提升迅速,但各地市间发展差异较大,经济区呈现中心地区HGDI值高,四周值低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经济区HGDI大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教育与医疗等公共服务投入和资源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1—2012年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耦合协调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段内经济区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未实现理想同步;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在空间上表现出由均质分布向"核心—边缘"变化的趋势,城市化水平则呈稳定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各地市均属于颉颃阶段且无明显地域差异,各地市协调度逐年增加但表现迥异,且绝对差异呈上升趋势,相对差异表现为"N"形下降趋势;所有地市协调度空间分布呈"核心—边缘"结构,且大体符合"距离衰减"的地理学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研究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结果以大旅游产业观念为指导,研究中发现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生态环境脆弱、各地旅游发展不均衡和旅游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结论提出通过全面认识并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合理控制区域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开拓大市场、构建大旅游产业是塑造区域整体旅游形象,促进地区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07年3期Landsat TM数据,运用归一化裸露指数、非监督分类、空间选择的方法,提取关中—天水经济区居民地信息并进行空间扩张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7年17a间关中—天水经济区居民地面积持续增长,从1990年的138 701.51hm2增长到2007年的499 186.68hm2,扩展强度为15.29%;各市区居民地占其总面积的比重都在增加,空间上呈现中间高、东西两侧低的态势;中部关中盆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优厚,是整个经济带的中轴线;渭北旱塬区发展潜力巨大,将成为关天经济区的重点扩展区域.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而高等教育的发展,又会带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必将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持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甘肃科技》2011,(20):3-I0001
本刊讯10月21日,甘肃省厅与陕西省科技厅在西安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张天理厅长与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史高领代表分别代表两省科技厅在协议上签了字。此次两省科技厅签订的科技合作协议,是为了贯彻落实《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支撑关中一天水经济社会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跨越发展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内部经济总体差异和产业空间构建思路。方法通过查找大量文献,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6市1区近年的人均GDP和工农业总产值比重等计算数据阐释其经济发展日前的总体差异,调查其产业空间的构建基础,并且提出产业构建战略。结果研究表明,核心城市的人均GDP标准差在增大,说明经济的绝对差异在加剧;变异系数在递减,说明经济的相对差异在变小。核心城市之间工农业产值比重差异明显。区域内部有合作基础,产业存在关联和互补。结论关中—天水经济区城镇体系构建和产业区构建是区域产业空间构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河南科学》2016,(4):521-529
以1960—2014年关中—天水经济区所辖七市一区气象站点逐日气温和降水量实测值为基础,利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表征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综合运用气候倾向率、Morlet小波函数、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Yamamoto分析、IDW空间插值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关天经济区近55年来,平均气候生产潜力为1 053.8 kg/(hm~2·a),呈逐年增加趋势,并于20世纪90年代发生弱突变.周期变化呈现大小尺度相互嵌套,与研究区降水周期变化基本一致.空间分布区域差异性明显,表现为南部高于中部、东部高于西部.降水是制约经济区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增温和增湿均有利于区域农业生产,但增湿效应更为显著,此外,研究区气候暖湿化的趋势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是高等教育评估.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就是判断高等教育在满足社会需求,满足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及全面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的过程.系统的高等教育评估活动构成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高等学校不仅是评估的对象,也要成为评估主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组成部分中,作为当代体育文化中最具时尚性项目之一的健美操运动对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完成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20.
陈松涛  黄倩  孙海玲 《科技资讯》2015,13(5):185+187
高等教育发展和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是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的历史时期的必然结果。合理地确定区域内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规模、层次以及学科专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两者的互动协调发展能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河南省高等教育应立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际要求,建立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相匹配的发展规模与区域布局。该文首先介绍了高等教育发展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互动理论,继而阐述了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