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一面忠实的镜子。不同的委婉语反映了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传统。本文拟从言语禁忌的宗教性、阶级性、社会价值观等方面来探讨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
张霞 《皖西学院学报》2006,22(4):109-112
本文旨从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中“取效行为”出发,着眼于日常语言现象,针对三种不同形态的受话者对言语行为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重点分析了较常见的第一种受话者形态,而提出语言是人的第二形象。说话者应根据不同的受话者这个角度来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通过语言来传达说话者的思想,情感,修养以及学识等,以完善自己的言语行为,顺利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与沟通。  相似文献   

3.
张兴柱 《科技信息》2010,(13):23-23
非言语沟通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交际过程。不同文化背景下,非言语交际的含义会有很大差异,恰当的非言语交际形式可以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从而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闻的交流和沟通,反之,会产生误解。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把握了非言语表达的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含义,才能达到我们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表征,其产生、发展和演变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又是一种载体,它在漫长的发展演变历史过程中,积淀着,运载着某种特定的文化内涵。无论哪一个民族的语言,其发展和演变总是与该民族发展和演变的历史紧密联系,语言一方面要反映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活动,另一方面,为了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需要,人们总是不断赋予语言以新的含义,新的用法,如此经历了长时期的积累和沉淀之后,语言的文化内涵使越来越丰厚了.不同的语种,因其产生的文化土壤不同,积淀的文化因素各异,故不仅表现为音、形、…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民俗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在各种语言的词汇中都有所体现,并通过不同语言间的词语借用得以传播。重点研究了英语词汇中藏语借词的表现形式以及这些词语所折射出的藏族独特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交际:文化理解的桥梁--文化空缺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空缺词是由于不同民族对文化理解的差异而反映在语言上的一种符号或语义空缺现象。它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色彩,与使用该语言人民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密切相关;文化空缺词又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最有效的途径,它留给不同语言民族的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一扇窗口。人们通过对其内涵的发掘、研究和阐述,可以增进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从而使跨文化言语交际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借用西方文化人类学家的定义来看我们中国的节日文化,春节、清明节这类形态的乡民社会的文化(或称民俗文化)通常被称作是一种文化中的“小传统”,而精英文化则被称作是“大传统”。而在我看来,乡民社会的文化其实并非一个很小的传统,反倒是一个很大的传统,所以我愿意用“滔滔巨流”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和概括它。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采用Swales的体裁分析方法对采集的英汉社科学术论文各30篇进行对比,探讨英汉社科学术论文引言语篇体裁结构的异同及其深层原因。研究结果显示两者引言语篇宏观体裁结构基本相符,但部分步骤也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不是语种的差异而是两者社会及其学术团体的文化、历史和社会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相互的接触和交往,而相互接触和交往的过程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因为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必然导致外来词的借用,任何语言中总有一部分词是从别的语言里借用而来。外来词是民族关系的见证,是文化渗透的结果。本文通过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外来词来探析外来词的双重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0.
倪丽 《科技信息》2013,(18):166-166
关于礼貌的研究绝大部分都忽视了心理语言学的作用,本文将从语用关联论角度来解释礼貌言语行为,旨在说明礼貌是使用者在不同语境下对语言语境、语言意图以及语言文化等关联性期待理解的结果,更加重视语言交际者的关联性理解,而不是通过具体框架来规约礼貌言语行为。关联理论对礼貌现象的分析更具有普遍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1.
间接言语行为是通过实施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在日常使用的语言中,这种语言的间接现象相当普遍。人们常常不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而要“转弯抹角”地间接表达。听话人该如何理解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呢?了解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有助于正确推导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对提高外语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言语交际只有在特定的人群中使用才能起到传播作用,而非言语符号却能够部分地为不同文化、不同种族间的社会成员所通用。在西藏地区的信息传播中,非言语符号往往比语言符号包含着更多的隐含意义。非言语符号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传播学意义。文章试图对非言语符号在西藏文化传播中的角色和地位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发挥非言语符号在西藏文化传播和对外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英汉言语失误类型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言语交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此言语失误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言语失误划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模糊语言与模糊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区别表现在各自的规定性不同、来源不同以及存在的方式与范围不同;这种区分有利于清楚认识并解释某些现象,有利于学科发展的科学化、精密化。就模糊言语的生成来看,还有有意模糊与无意模糊之别。模糊修辞学应以模糊言语为研究对象,以有意模糊现象为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5.
语言和言语既是互相区别,又是互相联系的。从社会本质来分析,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从结构本质来分析,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一种符号系统,从逻辑学的观点来分析,语言是种概念,言语是属概念;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语言是第二信号系统的一种刺激信号。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人常常采用"真人假事"的手法来创作小说和戏剧作品,即"借用古人之名来敷衍故事,但其所描述的故事却又与古人多不相符甚或全然虚构"。这种现象背后有着丰富的内涵,对于小说与戏剧作品中的"真人假事"现象还应根据不同作品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人创作的真正意图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把幼儿教师课堂言语划分成七种类型,即发指令、提供信息、提问、表扬、批评、示范和传达性语言。然后作者对大、小班的语言、计算和常识等不同课分别作了一定的观察和记录,经研究分析,发现:①幼儿教师的七种不同言语类型在使用次数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发指令、提供信息和表扬三种言语使用最多,批评最少。②大班和小班的教师言语类型无显著性差异。③不同科目之间教师言语类型无显著性差异。④前后五分钟内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豆敏 《科技信息》2010,(12):I0168-I016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称谓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对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积淀的反映,不同称谓语分别体现不同的民族文化。本文通过比较英汉称谓语的不同来探讨英汉两种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董丹玲 《科技信息》2011,(17):227-227
间接言语行为是人类语言交际中的一个现象。间接言语行为是通过实施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人们常常不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而要"转弯抹角"地间接表达。听话人该如何理解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呢?了解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有助于正确推导说话人的言外之意,本文从礼貌的角度来解释间接言语行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一个时期以来,随着国际安全局势的演变以及中国的快速发展,国内对安全的研究日趋深化,国家安全战略尤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兴趣。在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进入深刻调整阶段的大背景下,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然而,有一种倾向却值得注意:一些研究把国家安全战略等同于一般军事战略的简单延伸,直接借用军事战略的原则来分析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