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标志着案例指导制度的建构初步形成。案例指导制度具有填补法律空白、解决法律模糊问题及协调法律矛盾的价值。但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存在可以进行规范调整的法律规定不明确、司法实践还没有形成有序的体系、如何具体运用案例并没有进行规定或者说明、案例指导制度的制定主体没有明确规定、相应的监督机制尚待完善等问题。在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从以上方面进行完善,同时也要注意案例的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执政党的建设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而邓小平的党建思想中最突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是强调要从制度上建设党。这一理论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建党学说,是指导斯时期执政党建设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者对指导性案例制度的研究以及司法实践,都已经从是否要构建,发展到怎么构建的研究中。其研究重点在于如何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指导性案例制度,以推进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在研究如何构建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中,司法诉讼的主要主体——当事人,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围绕司法诉讼的这一主体,分析在我国构建指导性案例制度对当事人的意义,其研究进程则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政治生态中,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它带来社会生态的生机与活力。中共创立的这一新型政党制度,是一种政治体制,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与和平、守法的政治文化,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的检验,实现了社会的融洽,这一政党制度的与时俱进性是中国政治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张岩 《科技咨询导报》2007,(22):116-116
2002年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提出改革新措施——先例判决制度,一时间先例判决制度成为司法界关注的话题。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又提出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本文从我国司法实际出发,对于案例指导制度在我国的构建从各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一定结论,希望对我国司法制度改革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行政指导性案例中美研讨会(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Administrative Guiding Cases)于2015年4月24~26日在杭州举行。此次研讨会由浙江大学主办、耶鲁大学中国法律中心与国家"2011计划"司法协同文明创新中心合办、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承办。会议旨在借鉴美国行政指导案例制度的经验、推进我国行政指导性案例制度在理论和实务层面的发展、解决中美双方在案例制度领域共同面临的课题。本次会议同时获得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大力支持。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者,先后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形成了许多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战略思想。贯穿于这些战略思想中的一个根本思维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运用矛盾分析法来剖析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不仅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而且有助于继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当代中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清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中国封建社会监制度在这一时期达到完备。作者希望通过对这一时期监察官员选任、管理制度的探讨,对当前的监察制度建设有所借鉴。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清代的监察官员的选任、管理制度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作者借鉴历史对当今的监察制度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认为应保持监察系统的独立性,加强监察立法,严格对监察干部的选任、管理等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问责制度自2003年全面进入公众视野后,从中央到地方开始加快推进问责的制度化,2011年,问责制度又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但纵观近几年的问责案例表明,现有的问责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实际操作性不强,文章基于对问责制度缺陷的思考,提出完善这一制度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0.
法治建设足中国当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要实行法治,要依法治国,这是无庸置疑的。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容正式载入宪法,依法治国的方略被正式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由此也拉开了我国新一轮法治建设的序幕。国家采取自上而下的立法活动并大量移植西方国家的法律,这一过程尽管有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尽管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先进的法律制度,但存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了大量法律实施不能甚至实际无效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1.
我们最敬爱的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了,痛失伟人,万民垂泪,举国悲恸。小平走了,但他留给我们的求是创新精神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永远指引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征途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小平同志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把它与当代的伟大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新的高度上丰富发展完善,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四大把这一庄里论郑重地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了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有机的科学体系,其中各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8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加强自身的建设,这是党保持永久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党建设实践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指导,根据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实际对党建理论做了深刻的战略性思考,实现了党建由结构性建设向功能性建设的转变。具体表现为:思想建党、制度建党和功能建党的逻辑演进。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这个逻辑演进,可以帮助我们完整地把握有中国特色的党建理论,并以之为指导加强党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建立判例指导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例在普通法法系国家中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渊源,是法律的表现形式;民法法系国家一般不承认判例的约束力,但在法律实践中判例法实际存在。受两大法系相互融合,取长补短的影响,我国案例指导出现了判例化的倾向。鉴于我国制定法的局限性,建立判例指导制度已经非常必要,它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但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①邹绍华“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①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这一理论的内涵,以及它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命题的提出,对新世纪的中国具有开创性和决定性的意义。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建设现代政治文明,必将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必须从文化氛围、运作机制、资源整合等方面构筑政治文明建设的托举平台,并通过制度创新、政治社会化和意识内化、社会协商等必要路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时注意政治文明发展中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创新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他的理论中,自始至终贯穿着改革创新的思想。他认为创新是社会主义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创新是一项多角度,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观念创新是前提,道路创新是方向,方法创新是手段,制度创新是根本。创新要以科学为指导,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借鉴与独创相结合的原则、敢闯敢试与慎重稳妥相结合的原则、重视物质因素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原则。邓小平创新理论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原则,始终坚持这条原则,才能促使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探讨和研究以领导班子建设为中心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推动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要狠抓提高素质、调整结构、完善制度这三个环节,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因为这是搞好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斗争中不断创造新的局面,这是贯串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灵魂和精髓.这条思想路线,是从毛泽东思想那里继承下来的.毛泽东领导中国完成了民主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是这条思想路线的开创者、奠基人.邓小平是坚持和发展这条思想路线的光辉典范,邓小平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指导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是指引中国继续胜利前进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9.
历史在前进,社会发展也在探索中。一种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的焦点,它将指导中国迈向21世纪。可持续发展是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的发展战略。我们国家一直关注并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  相似文献   

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要以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人权建设已经取得历史性进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阐述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的必要性,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