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区际法律冲突既表现为不同法系的不同法域的法律之间的冲突,也表现为不同社会制度下不同法域之间的法律冲突和相同社会制度下不同法域之间的法律冲突,还表现为它是在国内没有统一的最高司法机关加以协调的法律冲突,并且各法域之间的法律冲突内容复杂,既有一般法律适用上的冲突,也有国际条约适用上的冲突。解决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途径主要有区际冲突法途径、统一实体法途径以及统一实体法途径与区际冲突法途径相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步入21世纪的中国已经成为复合法域国家,但由于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间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法律文化存在着迥然的差异,导致当代中国产生了复杂的区际法律冲突。从区际冲突法的价值分析着手,结合当代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特征,在法学价值层面为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解决做阐述与分析将十分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人口和财产的流动性日益增大,跨国继承问题不断涌现。由于各国法律对法定继承内容的规定不同,导致在涉外继承中的法律冲突经常发生,这就需要解决涉外法定继承的准据法确定问题。2010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其中对法定继承法律适用的规定也与以往有所不同.新的规定是否较以往更完备.更灵活?是否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呢?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的四个不同法律适用领域,它们之间的法律冲突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区际法律冲突。根据这四个地区民商事法律冲突的特点,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区际法律冲突十分必要。只有结合四地区立法理论和实践的实际情况,在法学理论上有所突破,并参考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立法理论和经验,才能最终解决这种特殊的区际法律冲突。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立法并未认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制度,这就人为割裂了房地一体的逻辑,也与其用益物权的属性产生了冲突。宅基地使用权继承合法化有利于法的秩序价值、公平价值的实现,并能体现法律的适应性。同时,应采取一定的限制性继承制度以保证继承人个体利益与集体经济组织、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6.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中国将成为多法域的国家。在中国大陆涉港、涉澳的民事、商事关系中,必然会发生法律冲突,需要解决法律适用问题。为此,就应当制定中国区际私法。从中国实际出发,研究制定中国区际私法的迫切性、中国区际私法立法应遵循的原则、中国区际私法应包含的基本内容、中国区际私法立法的形式和步骤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从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四法域之间关于侵犯人格权方面立法及实践的区际法律冲突的现状及目前所适用法律进行分析 ,并结合国际上解决区际法律冲突较为成功的国家实例 ,对如何解决中国人格权侵权领域的区际法律冲突提出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石静 《奇闻怪事》2010,(6):51-52
法律认识错误在我国目前只存在于刑事活动中,而在民事活动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民事与刑事毕竟有所不同,在民事活动中并没有规定法律认识错误,而仅规定了重大误解。民事活动与刑事活动中的法律认识错误处理不同。区分法律认识错误与重大误解的处理以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完善我国民法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颁布实施为选择适用涉外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民事关系的准据法提供了较为系统完整的规范,但其中有关涉外侵权法律适用规则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将尝试以《法律适用法》中侵权法律适用规则的体系和内容为视角,分析该法的不足以及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多重继承所引发的冲突问题和几种有代表性的冲突解决策略进行分析,认为:多重继承机制应看作是实现方面的便利设施,而不应看作是必不可少的构模工具,  相似文献   

11.
“抽象继承法”上世纪60年代前后曾在学术界引起过强烈的争议,但作为一种哲学史方法,不容否定其提出的理论合理性。“抽象继承”与“批判继承”是从不同的层面讲文化的继承问题,在理论上并不相悖。进一步厘清“抽象继承”与“批判继承”的关系,将更加有助于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与国际私法层面的公共秩序保留相区别,我国区际私法层面的公共秩序保留根源于我国独特的多法域背景。在我国采纳"有限适用论"符合我国公共秩序保留的特殊性。结合我国各法域对相互承认与执行民事判决的规定,分析其中公共秩序保留条款的特色,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物权行为无因性,是法律行为理论体系赋予物权行为的基本特性,存在于任何一种形式的物权行为。分析物权行为无因性,必须从法律行为、物权行为的基本概念入手。物权行为是对物之处分,揭示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与债权行为揭示人与人的关系不同。决定物权行为效力的,只能是构成物权行为的四个要件,而不可能是其他,这是依据法律行为理论得出的结论,也是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地理环境不同以及生产力水平、资源状况、历史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的差异 ,近代以来西江流域的经济变迁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不同地区之间 ,同一地区的不同部分之间在经济变迁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将整个西江流域的各级市场联系起来 ,形成各具特色的上下游经济区 ;而上下游经济区又通过其便利的西江航运和多级市场网络体系形成了较强的区际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前民事立法中没有关于按揭的明确规定。按揭是一种不同于抵押、质押的全新物权形式,我国民法应当对按揭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能否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这是关系我国能否顺利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关键。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许多方面不符合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但是,我国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勤劳、智慧、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而不朽的文化,曾经对人类文明作出过重要贡献,我国的文化传统不应该也不会中断。因此,必须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总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对道德的研究成果,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道德遗产,使它更好地为现实服务;还要弄清传统文化、道德观念、爱国主义以及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为解决“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明月熙 《南昌高专学报》2007,22(3):27-29,33
曹丕《典论.论文》开文学批评新风,萧绎《金楼子》在南朝亦成为文学创作的理论指引,二作虽相隔有年,但其中之继承关系清晰可见,同时因所处的不同历史时代、社会环境以及文学自身发展轨迹的变化而又有着革新之处。这种继承与革新主要集中在立言、辨体、审美认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分析内地与香港继承制度法律冲突的性质,寻求两地继承法律冲突的解决方式,指出内地应尽快出台国际私法,积极制定有关示范法以及重视宪法的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当得利制度系债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民事立法对待不当得利制度的态度差别,取决于其如何看待物权行为理论。物权与债权的严格区分,尤其是不当得利作为一项完整的法律制度存在,均以物权行为理论作基础。我国的债权立法既然承认不当得利制度,正在制定中的物权法就应当采纳物权行为理论。唯如此,才能保证民法体系中债法与物权法逻辑结构的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20.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极为当时及后世文人所推崇。而在古文运动自唐而宋的过渡、承接中作用最大,又最推崇效仿韩愈的,当首推欧阳修。欧文拟韩与欧诗仿韩,韩欧文体,宋盗唐与欧盗韩,法欧与宗韩,为前从对欧阳修在继承传扬韩愈及古文运动方面的评说,从而探索出韩欧之间的一线文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