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固态法白酒与白兰地两类蒸馏酒,对两者之间差异性及其差异性主要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产品特征上,白酒产品注重滋味和风格,而白兰地注重外观和香气,白酒的风味物质比白兰地更丰富.两者风味物质的差异主要有:1)发酵方式上,固态法白酒为固态自然发酵,而白兰地为液态纯种发酵,固态法白酒发酵的微生物类群较白兰地多,更有利于积...  相似文献   

2.
大曲微生物区系的研究(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曲微生物区系的研究(二)李能树(安徽大学生物系合肥230039)大曲酒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蒸馏酒。以大曲作酿制大曲酒的糖化发酵剂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这是我国特有的生产工艺。大曲,提供了酿酒所需要的多种微生物的混合体。同时又给这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充分营养...  相似文献   

3.
传统白酒酒曲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白酒的品质和产率.对我国传统白酒酒曲微生物组成、功能和制造过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简要介绍酒曲微生物功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白酒的光催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所特有的白酒,系以粮食为原料,以曲菌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固态发酵并经蒸馏而成。在白酒中除乙醇与水份外,含有适量的醛、酸、酯类与高级醇,其成份比较复杂。各种微量化学组份构成适当的各种比例,将使白酒各具浓郁沁人的香气、绵甜爽净的风味,形成著称于世的各种香型的中华美酒。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白酒是世界上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生产历史悠久,工艺独特,酒中香味成分十分丰富,品种之繁多堪称世界之最。1952年和1965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一届和第二届评酒会上,各地生产的各种白酒都放在一起统评,评出了国家名酒,但由于各种白酒的生产原料、生产工艺及自然环境,包括微生物区系千差万别,酿出的白酒风味相异,统评显然不尽合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中国的白酒是世界上著名六大蒸馏酒之一,其历来标准以65°、60°、50°三大基数为主,酒度高。而近年我国提出的酿酒工业的发展方向和方针中提倡“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于是,低度白酒成为我国酿酒工业发展方向之一,以低度为核心的中国白酒的新发展,现在已日益展示出其优势。  相似文献   

7.
应用微生物酿制白酒,有许多重要工序,如蒸煮,糖化、发酵、蒸馏。各工序的好坏,都会影响出酒率。我们根据毛主席关于抓主要矛盾的教导,对白酒生产的各工序作了分析。因为酒是通过淀粉糖化后的糖经过酵母而取得的,淀粉糖化是否完全,直接影响出酒率。因此,糖化是提高出酒率的主要矛盾。而糖化温度,又是糖化工序中的关键。温度太高,会破坏糖化酶量及糖化酶的作用;温度太低,糖化不完全。过去常用60℃,是否最好?我们决定进行优选试验。  相似文献   

8.
薛吉林 《山西科技》2006,(5):107-108
中国白酒在世界六大蒸馏酒中独具特色,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嗜好性消费品之一,而日前白酒替代品的增加,限制了白酒产业的发展。因此,白酒行业应加大研发力度,实施品牌文化策略、国际化策略,以壮大白酒产业。  相似文献   

9.
以糙米和糯米为原料,通过添加酒曲、酵母发酵得到米酒,在此基础上添加混合水果(青苹果、番石榴、脐橙、芒果)和醋酸菌发酵得到一款具有强抗氧化活性、适合多类人群饮用的水果发酵饮料。研究结果表明,水果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为:糙米与糯米比例1∶1;酒曲添加质量分数0.80%,糖化温度30℃,糖化时间3d;酵母添加质量分数0.06%,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d;水果与糙米糯米酒比例2∶1,醋酸菌添加质量分数0.30%,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4d。水果发酵饮料的总糖质量分数为4.62%,酒精度为4.41%,可滴定酸度为3.00%,pH值为3.49,总酚质量浓度为1420.14mg/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10.14mmol/L,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为16.65mmol/L。  相似文献   

10.
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是白酒曲和酒醅发酵前期的优势酵母菌,可分泌淀粉酶(α-淀粉酶、葡糖淀粉酶、生淀粉糖化酶)、蛋白酶、β-葡萄糖苷酶等水解酶类,降解大分子底物,为酿酒酵母等其他白酒发酵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扣囊复膜酵母与其他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酒精的生成和白酒风味的形成都具有重要贡献。本文总结了扣囊复膜酵母的基本特征、产酶特性及其对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有助于优化白酒发酵条件,筛选优良菌株,提高白酒品质。  相似文献   

11.
黍米黄酒酿制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建宁 《甘肃科技》1998,14(3):20-21
黄酒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特产,它具有香气浓郁、酒体醇厚、营养丰富、酒度较低等特点。然而传统黍米黄酒酿制工艺是利用麦曲作糖化、发酵剂,边糖化边发酵,存在发酵时间长,原料出酒率低,质量不稳定等诸多弊病。近年来我们在为几家黄酒厂生产指导期间,通过中试、生产...  相似文献   

12.
无粮甜酒曲,也称新甜酒药,是~种酿制甜酒酿的发酵剂。同时也可应用于酱、酒以及腐乳等发酵工业。用无粮甜酒曲酿制的甜酒酿,除了具有35%葡萄糖外,还含有少量的蛋白质及生物素等。由于含有糖化酶及酒化酶,所以具有  相似文献   

13.
以粟米为原料,以一定比例的红曲、糖化酶、酒药和活性干酵母为糖化发酵剂,在喂饭时加入活性干酵母,酿制成了具有典型红曲风味的粟米黄酒.试验结果发酵,其发酵力强,能使糖化、发酵均衡进行,能有效抑制酸败现象,用活性干酵母和糖化酶可使减曲达到50%.还对粟米浸渍做了研究,得出最佳浸米时间为3h,且浸渍温度越高,吸水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以节米碎米为主要原料 ,生产含汽发酵性饮料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结果表明 :将节米适度粉碎 ,有利用于糖化发酵的进行。采用以α -淀粉酶液化 (温度90℃ ,时间 30min ,用量 15u/g淀粉 ) ,酿酒酵母 (0 .0 1% )与酒曲 (0 .3% )混合发酵 ,以及发酵液混充CO2 等工艺 ,研制出的发酵性饮料口感好 ,风格突出。  相似文献   

15.
瓜蒌子山药酸奶是以脱脂纯牛奶、瓜蒌子、山药为原料,利用含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菌的酸奶发酵剂进行发酵,制成的新型发酵乳.在感官评价基础上,以瓜蒌子和山药质量比、糖添加量、酸奶发酵剂添加量和发酵温度等因素设计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表明,瓜蒌子山药酸奶最优制作条件为:在50g脱脂纯牛奶中,添加30g质量比为1:7的瓜蒌子与山药混合物,制成匀浆,再添加15g白砂糖、200mg酸奶发酵剂,于40℃下进行发酵8h.该条件下获得的瓜蒌子山药酸奶组织状态最稳定,口感细腻,品质优良,具有瓜蒌子和山药风味,且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6.
利用纤维生物质生产生物燃料是解决当今世界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从腐烂蔗渣、酒曲、酒糟等样品中分离到一批产乙醇菌株,通过高浓度乙醇选择性培养基筛选、TTC法复筛以及发酵乙醇能力分析,筛选得到一株发酵蔗渣糖化液能力较强的菌株.通过对菌落形态观察、电镜图片分析、18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属于酿酒酵母属,命名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Q2-1.优化了S. cerevisiae Q2-1发酵蔗渣糖化液产乙醇条件,当起始pH为 5.5、发酵温度为30 ℃、糖化液中硫酸铵浓度为0.4%时,静置发酵60 h后,发酵率可达89.2 %,蔗渣产乙醇率ω=13.6 %.  相似文献   

17.
有“国酒”之称的贵州茅台酒,早已闻名遐尔。然而,茅台酒等这类大曲酱香型酒,其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粮食耗用大;且工艺复杂,生产方法依赖于经验,以及生产受自自然条件限制,因而难以满足市场需要。 近年发展起来的麸曲酱香型白酒,是在研究茅台酒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分离出茅台酒的主要酿造微生物,采用纯种制得的麸曲作为糖化发酵剂,集茅台酒和浓香型白酒两种生产工艺之精华于一体,制得的具有大曲酱香风格的白酒。由于采用纯种制曲,生产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具有许多大曲酒不可比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固定化微生物生产已酸及用于提高白酒质量的研究课题是我院承担的国家“六五”攻关目项,已于1986年9月通过部级鉴定。 这项科研成果充分考虑了我国白酒行业的技术现状,使用设备简单,技术便于掌握,简化了已酸发酵工艺,对提高浓香型白酒的质量,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固态发酵法是我国传统的白酒生产工艺,其工艺特点是发酵酒醅含水分不多,糖化与发酵在固态酒醅中同时进行,固态蒸馏取酒。蒸馏后的酒醅,原料未充利用,需再次拌曲、糖化、发酵,反复多次。固态发酵法生产白酒的质量与出酒率受生产工艺、原料、蒸馏方法、设备等因素的影响。1生产工  相似文献   

20.
食醋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也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酸性调味品。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食醋多以高粱、大米、糯米等谷物为原料发酵而成,而欧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则以水果原料酿造为主。风味是食醋的基本属性,直接影响其品质与受欢迎程度。食醋风味分析主要包括风味物质浓缩与提取、风味物质的定性与定量、特征风味化合物及其贡献度的判定、感官评价等内容。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谷物醋相比,中国谷物醋由于酿造原料组成多样,工艺复杂,其风味与营养物质组成也非常丰富。中国谷物醋中主要的风味物质包括有机酸、氨基酸、糖类、多酚和黄酮、醇、酯、醛、酮等化合物。重点从食醋风味化学和感官品评方面对中国谷物醋风味研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