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磁波辐射下化学反应过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卡玛  刘宁  刘长军  闫丽萍 《科学通报》2000,45(11):1217-1220
微波加热能够显著加快化学反应、提高产率,微波是否仅仅起了加热的作用?是否存在某种特殊效应?这些问题仍然存在激烈的争论,用微波辐射对外界因素敏感的BZ(Belousov-Zhabotinsky)振荡反应,观察到微波辐射下反应周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迹象表明存在特殊效应。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器产品走入平常百姓家。而这些电器设备产生的电磁波已成为与废气、污水并列的人类“三大污染源”之一。美国医学研究机构通过对140000名在电磁场环境中工作的人员长达38年的研究分析发现,如果一个人在电磁场环境中连续工作  相似文献   

3.
一种有效的艾滋病疫苗看来已有眉目,人们都迫不及待地等待着它早日问世.好些研究人员业已证明他们能使一些实验动物不受能引起人类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最近,美、法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用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对志愿受试者所做的试验结果是令人鼓  相似文献   

4.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模拟行星内部压力实验证明地球中心比太阳表面热。地球内心温度原估计值为2700~3700℃。新计算结果为约6880℃,比太阳表面温度(约5760℃)高。研究人员用金刚石、红宝石、激光束和特殊子弹压缩和加热铁,从而测定在压力约330万倍大气  相似文献   

5.
发生在韩国的干细胞研究造假事件是2005年一系列伦理学腐败事件中最近的一件——实验室工作中的造假是件严重的事吗?年资较低的研究人员是否对年资较高的科学家存在过度的服从?作为震惊世界生物医学界的一个事件,发生在韩国的可疑干细胞实验事件是否证明在科研伦理学方面存在严  相似文献   

6.
变化的电场在其周围激起磁场,变化的磁场也在其周围激起电场,这种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会向系统周围的空间传播,这种运动着的电磁场就是电磁波。随着科技的发展,电磁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磁波存在于人们的周围,对人们也存在一定的危害,电磁辐射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主要是健康效应。最终鉴定其是否对人体产生有害辐射还将通过国家环保部门认证的专业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根据实际测验的数据,经过专业人员综合分析评估而定。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加速器荷电粒子束水声效应的主要实验结果均可用热声理论来解释。热声理论认为,荷电粒子射入液体时的游离能损使得局部液体瞬时加热,从而导致声发射。Bowen  相似文献   

8.
由于实验和理论之间微妙的相互影响,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已取得令人惊异的进步。为铨释一些已知现象而构思的理论所作出一些惊人的预言已被实验肯定。探究过去未知领域的实验,经常会揭露出一些理论完全没有预言的物理效应,以后就要把这种新效应纳入理论框框中。今年,克罗宁教授和我因一项纯粹实验性的发现而授奖。这项发现在理论或实验上都未预先指出。十六年前的发现迄今还没有满意的解释,但证  相似文献   

9.
如何防范科学造假事件的发生,过去通常认为同行评议、审阅部门和重复实验这3张网可以防止科研中弄虚作假和粗制滥造现象的发生。同行评议,专家向决策部门提出哪些研究项目应予以资助的建议:审阅部门,杂志社的编审人员对论文是否值得发表做出判断;重复实验,请相关独立的科学家检验成果的真实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吴雄标 《科学通报》1980,25(13):617-617
近年来,肿瘤的加热治疗已在实验室和临床上广泛地进行了研究.其中以射频方法来加热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我们对一组病人进行了治疗观察,初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将在“中华肿瘤学杂志”发表.本文就方法学上的一些问题作一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顾国庆 《科学通报》1982,27(21):1299-1299
Landau、Khalatnikov建立的氦Ⅱ的流体动力学方程组(L-K方程)是研究氦Ⅱ动力学行为的基本方程。几十年来,由L-K方程导出的各种结果,已受到了实验的验证。但是,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也揭示了L-K方程中的一些固有困难。所谓的“有限几何效应”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实验的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特征长度很小的容器中氮Ⅱ的超流密度要比大  相似文献   

12.
邹键  邵彬  刑修兰 《科学通报》1998,43(15):1617-1620
研究发现在奇,偶相干态电磁场作用下,Aharonov-Bohm电子干涉随时间演化过程能够呈现十分明显的周期性量子崩塌与复苏效应,此效应的出现与场的量子涨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对于半导体光放大器中的超快相位特性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相关的物理机制还不清楚的现状,采用数值方式对半导体光放大器中的超快相位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与解释.通过分析载流子加热、光谱烧孔等带内超快物理效应与载流子消耗等带间效应对相位贡献的物理机制的不同,并考虑到脉冲能量在相位响应中的作用,研究了半导体光放大器的相位响应特性.在分析相位响应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了相位响应与增益响应存在时间延迟的原因,分析结果与已报道的实验测量结果相吻合.理论分析结果能够为超快光信号处理,如光波长、全光逻辑、光波长转换、光分插复用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来自电器和能量分布仪的电磁场是否引起癌变和生理缺陷是人们长久争论的问题.一般认为低频率和低强度的磁场不会引起细胞变化和基因损坏.现在,哥伦比亚大学的M.古德曼(M.Goodman)、纽约大学的安·享德森(Ann.Henderson)认为他们已发现了电磁场可能影响细胞的其它方面:间接激发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的争论之后,现在科学家们对酸雨能酸化湖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并且还确认了决定个别湖泊或河流对酸雨是否敏感的一些主要因素。美国国家科学院酸雨研究小组的主要研究人员认为:在空气中以二氧化硫的形态或在雪、雨中以硫酸盐离子出现的硫沉积作用是造成美国东北部地区湖泊、河流酸化的主要原因;同时还认为即使硫沉积作用保持恒定不变或开始下降,水质仍会继续恶化,并影响动植物的生存。许多酸雨研究人员对这项研究的一致意见,反映出目前研究的重点已从酸雨是否会酸化湖泊转向  相似文献   

16.
平面电磁波在任意方向运动的理想导体表面的反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奇才  黄耀熊 《科学通报》2000,45(7):689-693
研究平面电磁波(TE波或TM波)从一种介质入射到以任意方向运动的理想导体表面时,发生的反射现象.从Maxwell方程组、运动界面的边值关系出发,得到了反射波电磁场矢量与入射波电磁场矢量的关系式和反射系数.讨论了入射波、反射波和运动导体之间的能量平衡关系以及电磁波对运动导体的作用力,得到一些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如果假设存在南北两半球符号相反的弱“涡旋引力场”及排斥性汤川力与检测物体环境相关。就可能揭示非牛顿重力存在全球性分布规律。该设想可能逻辑一致地重新理解已证实的非牛顿重力效应,并提出“地下伽利略实验”以检验“第五种力”是否与材料性质有关,可能预言某些新实验结果并引导我们寻找一种与牛顿引力物质对称的新实体物质。  相似文献   

18.
朱伟 《科学通报》1985,30(15):1139-1139
一、引言 自从EMC效应发现以来,已出现了不少理论解释。我们曾探讨过核子介子云和六夸克集团对EMC效应的贡献。最近,(?)-Ne散射实验得到了与原先EMC实验的一个不同的结果:小x区域的海夸克分布,直至Q~2=14(GeV/c)~2仍没有明显的增强。这给EMC效应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统一理解各种轻子-原子核散射实验给出的结构函数的畸  相似文献   

19.
地震电磁信号传播的控制模拟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清华 《科学通报》2005,50(16):1774-1778
在考虑地理的相似性模型和波导模型的基础之上, 提出了一种探讨地球内部所产生的地震电磁信号在地壳与大气层中的传播特征的室内模拟实验方法, 并通过一些控制实验评估了背景电磁场、地形、边界条件、“源”(位置、强度、频率)、介质电性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讨论了该模拟实验方法的可信性及可扩展性. 该方法为地震电磁学中的难题之一的电磁信号传播问题提供了一种直观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张元仲 《科学通报》1973,18(3):122-122
本文指出,如果假定,在引力规范理论中,仍然保持电磁场的U(1)规范不变性,那么,电磁场方程在形式上和广义相对论的相同;并且,电磁场的动力学自旋流是零。这意味着,电磁场和标量场一样,在引力场中没有自旋流效应。光在引力场中仍然沿零短程线传播。不过,引力场的挠率仍会通过度规对光线偏折和谱线红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