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认为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存在行政主导和企业主导两类区域创新体系.企业网络集群化所形成的区域创新体系更加有效,是我国未来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主流.集群化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有三个主要途径:专业分工、知识溢出和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的交易论强调,企业空间行为是由其内部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交易特质决定的。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一个劳动分工深化、交易效率提高的过程。产业集群作为中间性组织形式之一,其存在和发展不仅可以用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而且产业集群本身又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产业集群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交易费用的“新制度”形式。  相似文献   

3.
徐汇区依托信息产业综合发展的优势,在"十二五"期间提出培育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以移动互联网为重点,有效整合区域内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主体和要素,争取通过3~5年的发展,形成年销售超过800亿的创新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传媒产业协同发展是因应国家战略与互联网时代大势及产业生存进化需求的必然选择。三地传媒主体形成协同发展共识,整合内外动力资源,发挥各自禀赋优势,共创集成经济协作机制体系,围绕集成经济综合价值指向,检验反馈实践成效,不仅有助于京津冀传媒集群共进与社会共赢,也将对国内其他大区域传媒协同发展产生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通过要素之间和生产环节之间的整合建立以专业化分工网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能强化地区经济增长核心能力。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存在着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多项关联。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的集群创导,制定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相融合的发展政策,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在分析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产业集群造就区域竞争优势的条件,提出产业集群化区域创新体系的可行路径。结果表明: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通过实施集群创导的可行路径,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园区集群创新的链式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科技园区根据其规模大小,是一条或几条农业产业链形成的企业集群,存在着一条或多条基于产业链的价值链。园区的企业集群通过产业链式集群优势进行技术创新,集群创新呈现链式发展的状态。因此,农业科技园区集群创新的管理应是基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意义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疏理武术、产业集群和武术产业集群的概念,综述武术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探究武术产业集群发展语境和武术产业集群的发展价值.研究认为,武术产业集群是指在武术产业领域内,以武术地域性为前提,以企业和机构为构成基本单位,以武术文化产品为载体,形成的一群在形式上分工合作、在功能上相互关联和互补的新的空间武术产业组织形式.武术产业集群发展的价值在于:解决武术发展时代问题,创新武术发展路径;构建武术产业区域化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提升武术产业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企业集群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促进浙江企业集群形成的诸多因素中,非正式制度是具有鲜明“浙江模式”特点的重要动因。非正式制度,是相对于成文的正式制度而言,具有不成文、本地化的特征。一般而言,非正式制度,是社会主体在长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通过相互作用逐步形成的潜规则。包括形成的历史和社会基础、具体表现方式和作用、制度发展的保障条件等。一、浙江非正式制度形成的历史和社会基础浙江企业集群是在农村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强的根植性。因此,促进浙江企业集群产生和发展的非正式制…  相似文献   

10.
杨青  张斌 《科技与经济》2010,23(6):71-74
对创业风险投资界面及界面管理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利用边缘效应原理、限制因子原理、熵增及耗散结构原理对界面管理及创业风险投资集群界面作用的本质及效果进行了系统阐述,揭示了创业风险投资集群界面管理的本质在于通过集群界面的联结作用,汇集创业风险投资集群内外的各种分散资源,形成一种超越企业和市场层面的开放、共享、互补型资源架构体系和整合、协调、筛选功能,降低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等对创业风险投资的影响,有效促进创业风险投资集群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机理对硅谷通过界面管理联结各种资源,促进创业风险投资集群快速发展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是一种重要的区域经济组织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分析了菏泽市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形成机制,认为在发挥区域优势的基础上,借助政府和市场因素促进创新,对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构成了工业园区持续发展的泉源和动力,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竞争能力.基于产业集群来发展工业园区,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工业园区的集群经济效应,另一方面也能够依托工业园区来更好地发展产业集群,双方相互促进.通过东莞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主要问题的实证分析,认为工业园区的发展依赖于园区中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并提出了现代工业园区经济的发展战略对策及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产业集群发展、创新体系建设以及区域经济增长已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主流。产业集群不仅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活力所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一方面依托地方的产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又可培育发展地方的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对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有利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利于城市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城市创新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江西新余的城市竞争的优势和弱势并存,需要通过以下一些措施来加快发展产业集群,从而提升新余市城市竞争力:一是加强现有产业间的内部联系,不断扩大产业内专业化分工;二是发展相关支持性产业,实现生产、经营和创新相配套;三是选择符合新余实际的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尽快促进新余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界定创新集群的概念与网络特性的基础上,指出创新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创新主体在一定的环境下,根据自身能力和发展目标进行有向选择、形成有向网络的过程,即创新集群是在有向选择机理支配下多种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向选择机理、学习机理、突变机理、扩散机理、互动机理、协同机理等主要机理在特定的环境下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创新集群从无序向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形成的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产业集群理论中关于驱动因素分析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产业集群形成因素的三维度分析原则,从宏观——产业成长环境角度、中观——产业发展角度与微观——集群内企业主体3个方面解释了集群的形成,并对分析过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相关经验表明,某一区域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与周边区域、城市乃至更远地区的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如技术引进、技术转移等活动),以便提升集群内企业创新能力。依托国际五大城市群发展模式的研究,从相关运营主体的发展模式、市场载体演进路径、政策导向及其制度框架三个层面,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长三角地区技术扩散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长三角产业集群合作的目标达成情况良好,但存在着主体之间技术转移力度较小,有效资源禀赋缺乏,短期利益导向,缺乏企业内生驱动能力的培育等问题。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区域内产业集群良性互动,应从主体角色的发展机制建设、市场载体的发展机制建设、政策导向及制度框架的发展机制建设等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运用空间计量原理将中国大陆划分为十大区域技术创新集群,并通过三阶段DEA法剔除环境因素以及随机误差的影响,对2005-2009年十大区域技术创新集群技术发展效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区域技术创新空间集群,并且有继续强化的趋势;近几年大陆十大技术创新集群整体综合技术发展效率表现良好,高端集群与中低端集群之间技术差距也在逐年降低;虽然我国整体纯技术创新效率正逐年提升,但受到技术资源配置不均衡影响,我国中低端集群技术创新发展效率并未达到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19.
徐鹏 《广东科技》2011,20(17):17-18
广东毗邻港澳,其经济与港澳的联系即使在计划经济时期也未曾割断过。广东的民营经济借改革开放的春风,更是不断深入发展、快速增长。一是涌现了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二是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61个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复杂自适应系统的层次与分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分析产业集群的内在层次,阐明各层次主体间相似性,揭示产业集群的分形体结构.建立、推导了基于分形介质反应动力的数学模型;解释了产业区内产业集聚的微观机制和条件,并引出影响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